收藏 分享(赏)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17单元 第48讲 中外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2452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17单元 第48讲 中外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17单元 第48讲 中外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17单元 第48讲 中外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17单元 第48讲 中外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17单元 第48讲 中外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17单元 第48讲 中外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17单元 第48讲 中外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17单元 第48讲 中外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17单元 第48讲 中外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17单元 第48讲 中外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17单元 第48讲 中外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17单元 第48讲 中外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17单元 第48讲 中外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17单元 第48讲 中外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考试模块版)学案:第17单元 第48讲 中外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十七单元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48讲中外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课标要求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东西方的先哲杰出的科学家(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3)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1)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2)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1)了解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等科学家的主要事迹,

2、认识他们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2)了解牛顿、爱因斯坦等人的成长历程及主要科学成就,认识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干梳理中国古代的政治家1概况皇帝类别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政治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完善中央集权制度,出现“贞观之治”加强了专制集权制度,奠定了“康乾盛世”局面的政治基础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兴修水利,劝课农桑税制改革,更名田军事兼并六国战争,反击匈奴、征服百越反突厥战争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抗击沙俄思想文化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完善科举制度文字狱续表皇帝类别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民族关系反击匈奴,征服百越,设郡县管理采用战争、和亲等措施处理民族关系加强对汉、蒙、藏

3、、回等族的统治,分而治之 对外关系对外开放,兼收并蓄闭关政策,签中俄尼布楚条约2评价(1)秦始皇功:结束诸侯割据,统一了全国;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了经济发展;统一文字,促进文化交流;通过统一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过:严刑酷法,大兴土木,徭役、兵役繁重,焚书坑儒,摧残文化。秦始皇是封建社会初期地主阶级中的杰出政治家。(2)唐太宗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也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民族团结,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

4、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唐太宗善于用人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对以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晚年求治之心锐减而骄逸之心渐萌,总体上功大于过。(3)康熙帝康熙帝清除分裂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开创了“康乾盛世”。东西方的先哲1概况孔子柏拉图不同点时代背景奴隶社会的衰落时期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核心内容仁、礼、中庸思想理念论和理想国政治主张“贤人”治国“哲学王”治国政治理想建立统一开明的贵族统治的国家狭隘的城邦主义,不追求希

5、腊统一相同点时代背景奴隶社会个人活动游历、从教根本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政治思想重视统治者的作用,体现“人治”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历史影响政治理想都未成功,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2评价(1)孔子地位:是中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创立的儒学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a对中国古代政治:孔子编订的“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统一,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古代文化:以仁、礼为核心的儒家深层思想内涵,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古代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产生了深远

6、影响。b对世界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对这些国家产生深远影响。西方:明清以后传到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2)柏拉图作为苏格拉底的继承人、学园的创立者,柏拉图受到人们的尊敬,是研究思想史、哲学史、政治学、社会学以及自然科学史无法回避的人物。虽然人们对柏拉图的思想存在争议,但他在世界政治和文化史上的影响,是大家公认的。中外杰出的科学家人物活动地位精神李时珍编写了医药名著本草纲目其编著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的巨典”救死扶伤,态度严谨,锲而不舍詹天佑主持建成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近代中国伟大的铁路工程师热爱祖国、不畏艰难、勇于创造

7、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指导石油等矿产开采研究地震预测和预防“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热爱祖国、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牛顿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创“归纳演绎”研究方法“近代科学之父”勤奋探索、勇攀高峰、追求科学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光量子假说(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为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20世纪的科学伟人科学创新、实事求是、崇尚真理、勤于思考、甘于奉献、热爱和平要点深化一、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比较1共同特征(1)文治武功,雄才大略。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基础;康熙帝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杰出的地主阶级政

8、治家,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版图,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2)都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隋唐时实行三省六部制,康熙帝设南书房。(3)都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不同点(1)统治效果不同:秦始皇的统治并未使中国进入盛世时期,而唐太宗与康熙帝的统治使中国进入了盛世时期。(2)面临的民族问题不同:秦始皇、唐太宗面临的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而康熙帝既面临汉族与少数民族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也面临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势力之间的矛盾。二、如何认识封建盛世治世与盛世是不同的,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有名的盛世有:汉武盛世、开

9、元盛世、康乾盛世。盛世以治世为基础,治世是盛世出现的前提,盛世是治世的进一步发展和结果。1原因: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结果。(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2)农民战争推动,迫使统治者调整政策,与民休息。(3)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4)民族融合的加强和对外交往的频繁。(5)生产工具的革新和技术的推广。2表现:一般表现为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改善。3实质:都是封建社会的盛世,不能改变封建统治的本质。作为统治者的真正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巩固“家天下”的统治。4结果:背后都潜藏着危机,盛极而衰是必然的。(1)封建土地私有制必然加剧土地兼并。(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必然滋

10、生腐败和暴政。(3)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4)封建经济分散性容易导致地方割据。5启示(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2)对生产关系适当调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3)人才和制度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保证。(4)执政党必须加强自身廉政建设,居安思危。三、科学家取得科技成就的共同原因1个人品格:几乎每一个科学家都有勤奋好学、持之以恒的良好品格,这是古今中外科学家获得成功的内因,也是最普遍和最重要的因素。2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最深层的动力,国家和社会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是科学家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外因。3内外交流:内外交流的发展有利于科学家取长补短,近代

11、留学教育是内外交流的重要形式,有利于落后国家的科技较快地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科技成就。4爱国思想:爱国精神是众多科学家最深厚的精神动力,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这一因素的作用更大,更是调动科学家科技救国的强大动力。四、科学家值得学习的品质1挑战权威的创新精神:如李四光两次否定“洋神话”,而牛顿之前许多科学家如胡克、哈雷、惠更斯等人的科学研究已经很接近万有引力规律,但是,他们由于囿于传统观念,离真正的科学发现仍隔着一层关键的“窗户纸”,牛顿则在“巨人的肩上”大胆创新,作出了辉煌的科学发现,爱因斯坦则大胆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念,创立了相对论。2正确的科研方法(1)独立思考是科学创见的首要条件,是科学

12、思维的必备品质。(2)重视实践调查(李时珍)、考察(李四光)、归纳总结(牛顿)、理论分析(爱因斯坦)、科学实验,以及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坚持不懈,勤奋探索。3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科学的价值观。4献身科学的精神。真题感悟1(2019全国卷)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刘源张(19252014),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20世纪50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工厂大夫”。1976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

13、度,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广,产生重大影响。1989年起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他参与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纲要明确规定:“推动建设质量强国。”摘编自方莉等少壮常怀强国志华巅犹抱济时心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源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源张、李四光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答案(1)将西方先进质量管理科学引进中国;倡导并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丰富了

14、中国质量管理理论,将质量管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2)热爱、报效祖国;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发图强的精神;理论与实践结合。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可知,将西方先进质量管理科学引进中国;根据材料“1976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可知,倡导并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根据材料“他主持了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可知,将质量管理理论运用到生产实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根据材料“他参与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

15、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推动建设质量强国”可知,丰富了质量管理理论,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第(2)问,根据材料“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投身到工业化建设中”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热爱、报效祖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发图强的精神;根据材料“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可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2018全国卷)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

16、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答案(1)原因:

17、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2)共同之处: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概括可知:朝廷财政收入增加、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等。第(2)问,根据材料“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并结合所学有关唐太宗的人物活动的相关知识,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说

18、明。3(2017全国卷)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奠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

19、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答案(1)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2)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解析(1)根据材料“他居于陋巷依然淡泊达观”“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颜回尊敬老师”“践行孔子的学说”等归纳可知孔子器重颜回的原因。(2)根据材料“尊师崇道”以及儒学在历史上的影响,从孔子对颜回的高

20、度肯定、儒学的地位、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等方面分析。4(2014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

21、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二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

22、传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答案(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2)宋应星: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牛顿: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进入

23、总结阶段,天工开物即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根据材料一“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并结合明清时期科技发展特征回答宋应星科技成果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根据牛顿“钻研科学”,在前人科技成果基础上取得重大突破等回答牛顿科技成果的特点。第二小问,从二人所处时代特征入手,结合二人的活动概况分析“出现的背景”。第(2)问,从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状况和17世纪英国社会状况入手,联系当时中西方经济生产方式、文化政策、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不同特征分析回答。1(2019海南高考)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孔子()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 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 D反

24、对百姓追求富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君子喻于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知孔子强调道德,鄙视无道德的富贵,故选B项。材料主要论述道德,不是等级,排除A项;孔子否定的是无道德的富贵不是认同贫富分化,也不是反对百姓追求富裕,故排除C、D两项。2(2012重庆高考)史载:“今海宇承平已久,户口日繁人丁虽增,地亩并未加广。应令直省督、抚,将见(现)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最早实施这一政策的皇帝也曾()A册封五世达赖 B平定三藩之乱C首次征收地丁银 D接见过渥巴锡答案B解析材料所反映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是康熙帝时颁布的,各选项中属于康熙帝活动的是平定三藩之乱,故B项正确。

25、A、C、D三项的活动分别对应的是顺治帝、雍正帝、乾隆帝。3(2018海南高考)材料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

26、关于礼的主张。答案(1)背景:礼乐传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思想活跃。(2)主张:重建礼制社会;希望主政者能担当重建礼乐秩序的大任;积极入仕,以礼治国;人人都践行周礼。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孔子深受礼乐传统的影响,提出了礼的主张;于此同时,孔子时期思想活跃,也是孔子提出礼的主张的背景。第(2)问,材料“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可知孔子主张重建礼制社会;根据材料“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可知希望主政者能担当重建礼乐秩序的大任;根据材料“他一度入仕为

27、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可知积极入仕,以礼治国;根据材料“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可知人人都践行周礼。4(2016江苏高考)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代表着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作为一名医生,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鉴于历代本草虽屡经修订,仍有不少错误,于是他立志重修本草,经过多年寻访,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生姜是味常用药,可历代药书都强调生姜不可多食、久食,但未提及生姜的害处。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果“眼发热”,后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食姜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摘编自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等材料二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但已谈到接种疫苗以防

28、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欧洲学者普里高津在论及本草纲目等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时曾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首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与协和。现代新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时珍从事药物研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本草纲目的优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特点和地位。答案(1)特点:药物研究与行医相结合;重视亲身实践;具有精益求精的态度。优点: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涉及多门学科(分类细致);收集的药物品种丰富(内容丰富);图文并茂。(2)特点:注重解决实

29、际问题;注重整体性。地位: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立志重修”“多年寻访,三易其稿”“天天食之”等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本草纲目的内容、呈现形式、分类方法、与前人成果之间的关系等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及“首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等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答出。5(2015福建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他采纳御史大夫李乾祐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贞观末年,“于台中置东西二

30、狱”,委御史台有“鞫(j:审问)案禁系”之权。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材料二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摘自吴兢贞观政要卷二求谏(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答案(1)特点:增加人数;增设下属部门;扩大职权(赋予拘禁权力)。(2)原因:隋炀帝暴政;大臣不敢进谏。分析:通过自省、纳谏防止或纠正决策失误;以御史制度约束官吏;正人与正己相结合。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从官员人数的增加、御史机构的扩大及职权方面的变化等方面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等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在综合两则材料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1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