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一节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猴面包树是非洲热带草原上一种非常奇特的常绿树种。读图,完成第12题。1.图示树木属于()A.乔木B.灌木C.草本植物D.藤本植物2.不属于热带草原特征的是()A.草本植物发达B.星散分布着旱生乔木C.乔木树枝较少D.湿季葱绿解析第1题,猴面包树是非洲热带草原上一种常绿乔木,高大,粗壮。第2题,热带草原上乔木由于干季的影响,树干多分枝。答案1.A2.C“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色彩、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时间意识。在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据此完成第34题。3.符
2、合上文描述的地点是()A.撒哈拉地区B.西欧地区C.南极地区D.马来群岛4.当地的自然植被类型是()A.荒漠B.雨林C.落叶林D.针叶林解析第3题,材料中文字描述的是热带雨林气候区,主要分布于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亚马孙平原和马来群岛等地。第4题,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答案3.D4.B下图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该种植物高度不足0.5米,但根系长达20米。据此完成第56题。5.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A.光热条件不同B.土壤性质不同C.海陆位置差异D.水分条件差异6.植物所在地区的植被特征是()A.植被稠密B.种类繁多C.
3、群落结构简单D.群落结构复杂解析第5题,图示三种植物从特征来看它们分别对应的植被类型是热带草原、热带雨林、温带荒漠,所以形态差异是水分条件差异造成的。第6题,植物是骆驼刺,是温带荒漠地区的特殊植物,该地区群落结构简单。答案5.D6.C7.下图为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岛屿中央部分平均海拔为8001 500米。猴面包树是马达加斯加岛上常见的树种,该树耐旱力极强,但在湿热气候或年降水量1 000毫米以上的条件下生长较差。树干虽然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像多孔的海绵,利于储水。猴面包树的特性是为了适应生长区()A.降水年际变化大的特点B.昼夜温差大的特点C.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点D.气温年较差大的特点解析分
4、析材料可知,猴面包树树干利于储水是为了在干季为其生长提供水分,其特性是为了适应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点。答案C8.阅读下面四幅世界部分地区自然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的自然景观按由低纬度到高纬度的顺序排列,依次为。(2)自然景观到之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3)说出亚寒带针叶林的主要分布地区。解析第(1)题,要特别注意题干要求“由低纬度到高纬度”。由低纬度到高纬度,热量依次递减,依次形成了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第(2)题,自然景观到之间的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的。第(3)题,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北部和北美大陆的北部。答案(1)(2)热量。(3
5、)欧亚大陆的北部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关键能力提升练下图为某地森林树种分布示意图,图中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树种。读图,完成第12题。1.此森林最可能属于()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寒带针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热带雨林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的国家是()A.日本B.巴西C.芬兰D.俄罗斯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在100平方米的范围内就有十多种树种,说明树种特别丰富,应属于热带雨林。第2题,选项中只有巴西有热带雨林分布,且亚马孙河流域分布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答案1.D2.B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间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
6、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第34题。3.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4.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3月25日”正值初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冬季落叶,初春萌发,为落叶阔叶林。第4题,影响一个区域自然植被的首要因素是气温,降水、光照和土壤也都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答案3.B4.A读部分植物个体特征或生长土
7、壤要素图(箭头所指方向为增大方向),完成第56题。5.图中所示植物依次表示骆驼刺、莲、茶树三种植物的是()A.B.C.D.6.图中可能分布在中亚地区的植物是()A.B.C.D.解析第5题,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中,根系发达,叶片较小;莲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叶片较大;茶树适合生长在酸性土壤中。故选B项。第6题,中亚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适宜骆驼刺的生长。故选B项。答案5.B6.B保和岛位于菲律宾中部,当地森林茂密,但是岛上1000多座高度为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丘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成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山丘上。“巧克力山”的称谓由
8、此而来。下图示意保和岛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据此完成第79题。7.从气候类型来看,保和岛的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B.热带季雨林C.热带草原D.热带荒漠8.“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主要原因是()A.土层太薄B.气温太高C.降水太多D.海拔太高9.据图推断,“巧克力山”的最佳观赏时间是()A.2月B.5月C.8月D.11月解析第7题,由材料“保和岛位于菲律宾中部,当地森林茂密”并结合图示可知,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地带性植被为热带季雨林,所以,保和岛的植被类型是热带季雨林。第8题,位于菲律宾中部的保和岛,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巧克力山”岩石以石灰岩为主,雨水冲刷
9、作用强烈,土层薄,土壤有机质含量少,所以“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是土层太薄。该地与岛上其他地区相比,气温和降水相差不大。40120米的小山丘海拔比较低。第9题,该岛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降水季节差异大,分旱、雨两季。由材料“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可知,“巧克力山”的最佳观赏时间应为热季。由图可知,5月为旱季后期,此时气温最高,但是降水较少,“草堆”最可能干枯,转为褐色。所以,“巧克力山”的最佳观赏时间是5月。答案7.B8.A9.B10.(拓展探究)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
10、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2)分析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解析本题以黄土高原部分区域的基本地理信息为背景,考查综合运用相关地理基本知识、原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第(1)题,难度较小,将“小老头树”的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地表1
1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冬春季节多大风相结合即可。第(2)题,该区域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水土流失。“小老头树”的存在说明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的区域不适合树木的存活和生长,而且树木的存在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因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相对于草本植物,树木会蒸腾更多水分,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第(3)题,根据前面两题的提示,主要从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作答。答案(1)年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的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会蒸腾更多水分,其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