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题型组合滚动练13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18853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题型组合滚动练1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题型组合滚动练1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题型组合滚动练1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题型组合滚动练1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题型组合滚动练1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1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题型组合滚动练1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1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题型组合滚动练1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1高考语文统考版二轮题型组合滚动练1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题型组合滚动练(十三)(分值:47分建议用时:45分钟) 序号12348101112得分 答案一、综合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既需要内容上的_,更需要形式上的花样翻新。传统文化的“酒香”_,但如何使“酒香”飘得更远、更迷人,却是信息时代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这个_的时代,没有好的表达方式,再优秀的文化也有湮没无闻的危险。从本质上说,文化无优劣,但表达方式有高下,文化产品有好坏。这些年来,人们一直因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而_,甚至有些人对传统文化本身的生命力产生了怀疑。事实上,()。求新求异是人们追求文化享受的普遍心理,因此,今天文化

2、工作者更需注重表达方式的创新和传播渠道的更新。创新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甚至会有偏差,所以文艺工作者和管理者不能因噎废食,故步自封。只有具备包容的心态,才能不断激发创新能力;只有不断创新,传统文化的底蕴才能焕发出与时代相呼应的魅力。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推陈出新不容置疑变幻莫测忧心忡忡B新旧交替毋庸置疑变幻莫测惶惶不安C推陈出新毋庸置疑瞬息万变忧心忡忡D新旧交替不容置疑瞬息万变惶惶不安C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新旧交替:新的事物代替旧的事物。文中是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的问题,所以选“推陈出新”。不容置疑

3、: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文中是说传统文化的魅力,显然是不必怀疑,所以选“毋庸置疑”。变幻莫测:变化很多,不能预料。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文中强调时代变化很快,所以选“瞬息万变”。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惶惶不安:内心害怕,十分不安。文中强调的是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而让人非常的担心,所以选“忧心忡忡”。故选C。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真正的危机并非文化表达方式的落后与贫乏,而是文化内核的“衰落”B真正的危机并非文化内核的“衰落”,

4、而是文化表达方式的落后与贫乏C文化表达方式的落后与贫乏才是真正的危机,而文化内核的“衰落”并非危机D文化内核的“衰落”不是危机,文化表达方式的落后与贫乏才是真正的危机B前文说到“人们一直因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而,甚至有些人对传统文化本身的生命力产生了怀疑”,这里面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危机。所以为了突出强调,要以真正的危机为陈述对象,排除C、D两项;整个文段都在强调表达方式对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而没有强调文化本身,所以真正的危机是文化表达方式的落后与贫乏,排除A项。故选B。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创新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偏差,甚至会出现错误,所以文艺工作者

5、和管理者不能因噎废食,故步自封。B创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甚至会有偏差,所以文艺工作者和管理者不能因噎废食,故步自封。C创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甚至会有偏差,但文艺工作者和管理者不能因噎废食,故步自封。D创新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偏差,甚至会出现错误,但文艺工作者和管理者不能因噎废食,故步自封。D画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甚至”是表示递进的连词,而“错误”比“偏差”程度更深一些,所以应是“可能会有偏差,甚至会出现错误”,排除B、C两项;二是关联词使用不当,最后一句和前面的关系是转折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故排除A。故选D。4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6、()A“义庄”旧时多指某些较富有的族人拨出部分田地,作为宗族的田产,以供祭祀、办学、救济本族孤寡等使用。B“行宫”指古代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可能由其他建筑改造而成;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C“服阕”指在父母去世后,朝廷官员开始服丧。仪礼丧服中所规定的丧服分五个等级,称为五服。D“学宫”旧指各府县的孔庙,为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也指学校,“修学宫”的“学宫”即指学校。CC项,“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不是指“开始服丧”,也不是特指“朝廷官员”。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首先要正确认识

7、战略机遇期。机遇不是撞到树上的兔子,_,机遇是具有关键性的有利条件。同时,机遇不等于一帆风顺,有利的条件不一定必然导致有利的结果,_,有利条件可能失去关键性的作用,良机甚至可能转化为危机。因此,_,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赢得了挑战,就赢得了机遇。战略机遇期需要我们去发现,去营造,去维护,去拼搏。解析处上文强调机遇不是坐享其成,下文强调机遇是具有关键性的有利条件,据此可判断出,此处应仿照上文写一句比喻性的话,强调机遇不是坐享其成。处结合上文“有利的条件不一定必然导致有利的结果”和下文“可能失去关键性的作用”可判断出,此处应填上文的原因,如“因为不利条件的挑战也同时存在”之类的内容。处所在的句子是对

8、上文关于有利条件内容的总结,因此应填“我们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一类的内容。答案也不是从天而降的馅饼因为不利条件的挑战也同时存在机遇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有利条件6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学习”下定义,不超过45个字。(5分)学习和本能不同。许多低级动物因为本能也能表现出较为复杂的行为模式,而学习则由经验引起行为变化。有的运动员通过服用兴奋剂提高成绩,但这只是暂时性的行为变化,不是因学习引起的。学习者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比较持久。学习作为一种获取经验的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答案学习是人们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引起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的方式。7下面是某旅行社出境游报

9、名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解析答题前审清写作对象“某旅行社出境游报名流程”,然后弄明白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作答时要注意语言准确连贯,不能超出规定字数。答案报名参加出境游可以通过旅行社网上预订或直接电话预订来确认个体需求,确认座位后即可付款签约,然后等待接收出团通知,之后顺利出游。旅行归来后旅行社将做回访,同时,出游者可以获赠旅行积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9分)归雁陆龟蒙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似悲边雪音犹苦,初背岳云行未高。月岛聚栖防暗缴,风滩斜起避惊涛。时人不问随阳意,空拾栏边翡翠毛。

10、【注】陆龟蒙:晚唐诗人,一生都处于唐末藩镇割据、风雨飘摇的时局中。岳:指南岳衡山。衡山有回雁峰。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明写归雁“象我曹”,实则写地上漂泊不定的人像天上不断迁徙的雁一样劳苦。B颔联中“岳云”与“边雪”分别点出了大雁北归的起点与终点,与首联照应,写出归雁行程之远。C颈联以“暗缴”“风滩”“惊涛”等意象,描绘出雁群所处的险恶环境,暗寓了归雁的悲剧色彩。D本诗没有像有的咏物诗那样摹写事物的形象,而是意在形外,着力于表达诗人的人生感悟。DD项,“本诗没有像有的咏物诗那样摹写事物的形象”错,本诗也摹写了事物即“归雁”的形象。9本诗所咏“归雁”与王维使至塞上中

11、的“归雁”意象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6分)答案相同点:都是以物喻人(或“双关”);都抒发了作者苦闷(愁苦)的情感(或“都抒发了作者羁旅天涯的感慨”)。不同点:本诗的“归雁”表现了诗人生活状态的悲苦艰辛、处境的险恶、世无知音无人理解的愁苦,也反映了晚唐社会的黑暗险恶;王诗中的“归雁”,表现了出临边塞、远离朝堂的失落之情(或“王诗中的归雁,反衬了自己远离家乡、出使异域的愁苦”)。三、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9分)在中国古代的思想中,“和”美强调了自然万物的和谐共生,人与人之间的笙磬同音,社会的讲信修睦与和气致祥,更注重这些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和谐。古人认识到,自然、人、社会

12、三者始终处在一个相互影响、彼此制约又协同发展的动态平衡中,彼此间关系的和谐也成为宇宙间流转、生生不息的关键。我们的祖先在蒙昧时期就关注到生命之源气,并且将天、地、人三气紧密相连。地气、天气的上升下降,阴阳、天地相互激荡,再加上雷霆、风雨的滋润,使得四季、日月相互交替,因此形成万物。万物虽然有数量、大小、形状与本质的差异,但是却能井然有序、各得其所、和谐相处,这是自然中的“和”美所发挥的作用。“奋至德之光,动四气之和,以着万物之理。”通过调动四气、调和阴阳来达到和,故而“动己而天地应焉,四时和焉,星辰理焉,万物育焉。”礼记乐记中写道“乐者,天地之和也”,这体现出宇宙万物和谐平衡的状态,也在一定程

13、度上反映了先民的和谐世界观。“和”是宇宙之根本性质,是宇宙之真、之善、之美的总来源,既然宇宙的真善美都来自和,那么,我们人工的创造,也应效法天地,以和为根本法则。在世间万物相融相通的基础上,人们效法天地自然,将人事合于其中,既追求自然的旨趣,又强调人为的秩序;既强调规则,又在一定程度上无为而治;既遵守礼仪制度,又不能完全受它约束,在主张秩序和追求自然两者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桥梁。“礼记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均是达到天下大顺的要素和基质。”此时的“和”美不仅指自然万物之间的协调统一,更是作为人与天之间沟通的连接点,其最高境界是达到天人和谐。“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

14、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基于儒家“崇天”“敬天”的思想,礼、乐的制作原理模拟了天地的运行规律,将天地作为万物和谐的样本与标准。“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天地间的和合作用通过“和”美之乐体现出来,它可以协调世间万物的纲纪,“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圣人在制礼乐时首先要懂得天地的运行机制与规律,效法天地、阴阳、四时和鬼神,为人的行为指出方向和提供依据。将人的活动与天地相联系,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人的自觉意识,也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凝聚力以抵御强敌,维护统治,正如礼记乐记中讲到“夫敬以和,何事不行?”“和”美思想以天地作为

15、起点,应用到人事社会中,最后又反观于天地间,其中的人、自然、宇宙、社会都不是相互独立、彼此分离的,而是组成了一个休戚相关的统一体,这一人与自然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美的观念,在礼记乐记中有较为全面与直接的论析与体现。自然界中的万物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了丰富而统一的世界,人类也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尊重万物、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为促进人与万物的和谐共存和共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摘编自梁晓萍、李阳礼记乐记中的“和”美思想)1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古代“和”美思想强调自然、人、社会三者自身的和谐及其相互关系的和谐。B万物虽有外在形式与内在

16、本质的差异,但在“和”美作用下,却能有序和谐相处。C人们创造性地效法天地自然,既追求自然、无为等,又强调人为的秩序规则等。D圣人以天地的运行机制、规律指导礼乐制作,是为提高凝聚力以抵御强敌,维护统治。DD项,“是为提高凝聚力以抵御强敌,维护统治”错,原文是“将人的活动与天地相联系有利于提高凝聚力以抵御强敌,维护统治”。1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二、三段论述自然界的“和”美、人与天的“和”美,论证层次清晰,是并列关系。B第四段论述了礼乐制作的思想基础、制作原理、积极作用,其中积极作用是论述重点。C文章结尾总结全文,提出人类应贡献力量的呼吁,与开头呼应,结构严谨

17、。D文章大量引用礼记乐记的内容,使其“和”美思想得到具体的呈现。AA项,“论证层次清晰,是并列关系”错误,由原文中“在世间万物相融相通的基础上,人们效法天地自然”可知,二、三段是递进关系,第二段论述自然界的“和”美,第三段在第二段基础上论述人类效法自然, 在其中融入人事,形成人与天的“和”美。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既然自然、人、社会之间始终保持动态平衡,那么任何时间三者互相制约的力度、共同发展的程度都应相同。B“和”美作为人与天之间沟通的连接点,常常能达到“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的和谐的最高境界。C“天高地下,万物散殊”“流而不息,合同而化”就是圣人制礼乐时要遵循、模拟的天地的运行机制和规律。D“和”美思想中的人、自然、宇宙和社会是互相联系、交融共存的,彼此之间休戚相关。DA项,“那么任何时间三者互相制约的力度、共同发展的程度都应相同”错误,任何时间都相同是一种固化的、静态的平衡,而动态和谐强调的是三者强弱随时变化、随时调整,达到整体平衡的一种状态。B项,“常常能达到和谐的最高境界”错误,原文是“其最高境界是达到天人和谐”,没有说“常常能达到”。C项,“天高地下,万物散殊”“流而不息”讲的是天地间万物散乱、流动不止的状态,这是礼乐兴起的背景,而“合同而化”则是礼乐兴起的目的作为一种纲纪协调万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