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苏教版语文教案:必修四第3专题 声声慢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0023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苏教版语文教案:必修四第3专题 声声慢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语文教案:必修四第3专题 声声慢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语文教案:必修四第3专题 声声慢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语文教案:必修四第3专题 声声慢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6-2017学年苏教版语文教案:必修四第3专题 声声慢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声声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鉴赏李清照婉约派词作的风格 领略李清照“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背诵 体味词的声律之美, 品味李清照的语言风格,理解词的思想感情3、情感与价值观:结合词人的生平经历,在词作中的感情二、教学重难点: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1、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2、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三、教学方法:朗读、对比阅读、探究学习 教学资源 1李清照写愁的词: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点

2、绛唇闺思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2.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她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教育下,李清照自幼便具有很好的文化修养,早有文名。18岁时,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笃深,李清照最感兴趣的乐事,是在饭后与丈夫“赌博”,随便讲一件史事,谁先背出这个典故出自某书某卷某页某行,谁就可

3、以品茶一小杯,答不出的,只能闻闻茶香。李清照才思敏捷,常常占先,两人在优裕的生活中品诗论文,填词作赋,收集和鉴赏古籍、器物和金石刻等。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公元1127年,赵明诚南下奔母丧。恰在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过淮渡江奔往建康。不久,他们藏于家乡十余间屋中的书籍、金石、器物全被焚毁。两年后,赵明诚不幸病死,李清照从此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生活旅程。她先是追随流亡朝廷到过温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难,最后又寓居于

4、杭州。这期间,她随身携带的她所珍爱的古铜器、书籍等也相继遗失或被盗。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 李清照的词带有多愁善感的气质,早期作品多写闺阁生活、离愁别绪,南渡之后,连遭乱离,她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巨大变化,词作也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后期作品低回婉转,凄切哀伤,内容、声调、风格都与清新明丽的早期词有了很大的不同,虽只是个人的悲痛,却是国破家亡现实的真实写照。李清照早年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认为词分五音、五声、六律,又分清浊轻重,因称晏殊、欧阳修、苏轼的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称柳永词,“变旧声作新声”,“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是宋代的重要词论。李清照的词抒情既委婉

5、、含蓄,又极其自然,善用白描手法;李清照词的语言更是独具特色,优美、精巧,却不雕琢求工,常常以“明白如家常”的方言口语入词。她的女性的感受与笔触,与词体的婉约柔美的本色风格天然契合,在抒情的真切自然这一点上,具有别的词人不具备的优势和成就,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后人辑有漱玉词。3. 李清照大事记: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一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1126年:北宋末年,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8月18日

6、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李清照被判刑两年。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孑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李清照写此词时是1151年,由上表中可知是在经历了一些什么境遇下写此词的?(亡国之恨 丧夫之痛 孤独之苦)正是在此情形下,词人在声声慢中写下了自己的愁思。4.课文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从词意看,当作于赵明诚死后。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通敌的诬陷。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

7、,心境极其恶劣。这首词通篇都写自己的愁怀。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教师导语引入新课,板书课题。观看pptppt出示课题,导入新课。走近作者观看pptppt简介作者李清照,知人论世导读课文初味词情朗读示范朗读,学生自由诵读用心品读,深入感受词人的愁情。思考、交流、发言1.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起句形象用了七组叠词,直接抒情,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2.问:运用叠词的作用?(音乐美、增强感情)“寻寻觅觅” 表现作者由于远离故乡,漂泊异乡而产生的一直前路渺茫和孤立无援的失落感。“冷冷清清” 描写丈夫

8、去世后,只身度日的孤单,清苦的声活状况。“凄凄惨惨戚戚”则是自己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晚年时,身体衰弱,情绪低落,饮酒也不能退寒解忧,只有苦挨着残年。七组叠词,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境,再到内心世界,清晰地概括她不幸的经历和生活状况,及身心和心灵上受到的摧残。 起句不寻常,连用七组叠词,这是李的大胆创新,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是诗赋曲中也绝无仅有的。真可谓“前无古人”,当然“后有来者”。李对音律有极深的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在齿舌音间来回反复吟唱,读起来朗朗上叩又别有一番愁情。3.这首词如何让读者领略其“愁”?(抓住意象分析愁情)王国维人间词话 “一切景语皆情语”

9、(1)详析“酒”意象的特定属性(“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问: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先让生思考回答一些关于酒表示愁情的诗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2)“过雁”意象分析。“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因为“雁”是“旧时相识”,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在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

10、思人,不禁伤心。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得出结论:过雁象征离愁。(3)略析“黄花”意象。“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史正志菊谱:“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到这里,作者的感情已渐渐融入到了落花之中。这两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结论:黄花喻女子憔悴的容颜。得出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4)略析“梧桐”意象。“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

11、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 煜相见欢结论: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5)略析“雨”的意象。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这句主要写声,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凉之感。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思考讨论如何理解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对前文的概括,“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等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逊色了。因为李后主的愁还可形容,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