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92960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国学,指的是中国固有的以儒释道为主体的学术、文化和价值传统。国学的力量在于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它强大的生命力维系着大中华在世界上强盛千年,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绵延数千年的文明实体。国学的力量首先来自文化传统的力量。中国的文化深厚久远,无论如何,对传统的认同和承继绝对是有益和必要的,在当前的中国尤为如此,对自身历史和传统的了解和信念是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族,自身定力、自信、自尊的重要来源。国学的力量同时还来自于信念,这十几年国学能够热起来,国人大多是为了重新寻找价值根源和方向,为自己为社会为民族,三千年的

2、历史,安身立命的需要,社会共识的空白,这一切使得国学复兴成为可能,和必要,一个人需要理想和信念,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需要一个有凝聚力的理想和信念。很多国家的理想和信念来自上帝的观念,在东亚社会,则主要来自于儒释道的理论和教育,今天很多华人要重新寻找社会理想和人生信念时,很自然会找到儒家、道家乃至佛教,在当今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同时流行的世界,要提倡和实现单一的价值理想已经没有可能,但一个社会总要有一批有理想信念的人,这个社会才不至于脱序,才不会变成丛林法则的世界,儒释道恰好可以为很多国人提供一种适合本土特色的理想和信念,这正是国学可以产生的巨大精神力量和社会力量。国学之力量当然也来自于传承,传统和信

3、念都要有人来接受和传承,1970年代,从“牛棚”中解放出来的一些知识分子回忆,在当“牛鬼蛇神”的日子里,论语给了他们生存的力量和勇气,当然,从其他传统中得到信念和力量的也大有人在,我们不必将儒学当作唯一的精神之源,但是无可否认,对华人来说,儒释道仍然是最亲切、最切近的精神资源,儒释道的传承就是国学之生命和影响力的展开,今天在推广国学的热潮中,一批新的传承者正在涌现,这批传承者将国学推向世界各个层面,国学班,读经班,相关论坛、学社、出版物数不胜数功不可没。究竟如何传承国学为好?如何释放国学的生命力?最重要的大概有两条重要原则,一是开放的态度,一是理性的精神,开放的态度强调要平等地对待不同的文化传

4、统和各种新旧思想,要包容、要吸收、要创新,不能一家独尊,理性的精神强调不能以盲目崇拜的心情推广国学,要有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的精神,扬其长,避其短,正其误,避免将古代一切思想都当作正面价值而推广。传承固有之精髓,创造未有之新义,正是国学生命力之体现。今天的国学传统理想和信念,不能是教条,不能是神灵信仰,也不能是对单一的绝对价值的追求,我们的追求和期待的不应是一劳永逸的,绝对的理想信念,而是在深厚的传统基础上,对理想和信念的思考,探索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灵魂净化和提升的过程,也就是国族凝聚和强壮的过程。(摘编自刘笑敢国学之力量何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学,指的是中

5、国固有的以儒释道为主体的学术文化和价值传统,中华民族依靠国学的维系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绵延数千年的文明实体。B国学的力量来自中华文化传统的力量,对传统的认同和承继绝对是有益和必要的,在当前的中国尤其需要对中华文化传统的认同和承继。C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有凝聚力的理想和信念,很多国家的理想和信念来自上帝的观念,东亚社会则来自于儒释道的理论和教义。D国学的力量在于传承。近年来,一批新的传承者正在涌现,他们将国学热推向社会各个层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功不可没。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国学复兴之所以成为必要,原因来自中华民族三千年的历史,来自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需要

6、,来自当下社会共识的空白,国人大多是为了重新寻找价值根源和方向。B虽然我们不必将儒学当做唯一的精神资源,但对许多华人而言,儒释道可以提供一种适合本土特色的理想和信念,儒释道的传承就是国学之生命和影响力的展开。C今天很多华人要重新寻找社会理想和人生信念时,很自然会找到儒家道家乃至佛教,如此才能立身于当今全球化和多元化文化同时流行的世界。D论语曾给上世纪1970年代身处“牛棚”中的知识分子以生存的力量和勇气,这说明儒学是我们重要的精神资源,今天理应很好的传承。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究竟如何传承国学为好,如何释放国学的生命力,是我们面对的重要课题,坚持开放的态度和理性

7、的精神是最重要的两条原则。B平等地对待不同文化传统和各种新旧思想,对他人、对别国的文化传统和新旧思想予以包容吸收,这是开放态度的正确内涵。C国学拥有顽强的生命力,但是国学传统理想和信念不能是教条,不能是生命信仰,也不能是单一的绝对价值的追求。D理性的精神强调要有理性分析和主观评价精神,要扬长避短,我们所追求和期待的是在深厚传统基础上对理想和信念的思考和探索。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刘矩,字叔方,沛国萧人也。叔父光,顺帝时为司徒。矩少有高节,以父叔辽未得仕进,遂绝州郡之命。太尉朱宠、太傅桓焉嘉其志义,故叔辽以此为诸公所辟,拜议郎,矩乃举孝

8、廉。稍迁雍丘令,以礼让化之,其无孝义者,皆感悟自革。民有争讼,矩常引之于前,提耳训告,以为忿恚可忍,县官不可入,使归更寻思。讼者感之,辄各罢去。其有路得遗者,皆推寻其主。在县四年,以母忧去官。后太尉胡广举矩贤良方正,四迁为尚书令。矩性亮直,不能谐附贵势,以是失大将军梁冀意,出为常山相,以疾去官。时冀妻兄孙祉为沛相,矩惧为所害,不敢还乡里,乃投彭城友人家。岁余,冀意少悟,乃止。补从事中郎,复为尚书令,迁宗正、太常。延熹四年,代黄琼为太尉。琼复为司空,矩与琼及司徒种暠同心辅政,号为贤相。时,连有灾异,司隶校尉以劾三公。尚书朱穆上疏,称矩等良辅,以言殷汤、高宗不罪臣下之义。帝不省,竟以蛮夷反叛免。后

9、复拜太中大夫。灵帝初,代周景为太尉。矩再为上公,所辟召皆名儒宿德不与州郡交通顺辞默谏多见省用复以日食免。因乞骸骨,卒于家。(选自后汉书卷七十六)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矩再为上公 / 所辟召皆名儒宿德 / 不与州郡交通 / 顺辞默谏 / 多见省用/ 复以日食免 B矩再为上公所辟召 / 皆名儒宿德 / 不与州郡交 / 通顺辞默谏 / 多见省用/ 复以日食免C矩再为上公 / 所辟召皆名儒宿德 / 不与州郡交 / 通顺辞默谏 / 多见省用/ 复以日食免 D矩再为上公所辟召 / 皆名儒宿德 / 不与州郡交通 / 顺辞默谏 / 多见省用/ 复以日食免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

10、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孝廉,是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廉正的意思。 B母忧,母亲去世。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C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D乞骸骨,古时指人客死他乡,请求把遗骨归葬故乡。6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刘矩在任雍丘县令时,用礼教方式教化当地民众,效果卓越,民众有争论和诉讼的,刘矩经常把他们带到面前,亲自教导。B刘矩性格耿直,不阿谀奉承权贵,因此忤逆了大将军梁冀的心愿,被贬了官,后来又被大将军梁冀彻底撤了职。 C刘矩与黄琼等三人一起辅政,天下屡屡发生灾祸,三人因此遭受弹劾,皇上也不省

11、察,最终用蛮夷反叛的罪名罢免了刘矩。 D刘矩少年就注重个人操守,做官后尽职尽责,颇有政绩,但最终还是因不与权贵交往,而被以莫须有的罪名罢官归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其无孝义者,皆感悟自革。 尚书朱穆上疏,称矩等良辅,且言殷汤、高宗不罪臣下之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 89 题。 赠别二首 (其一) 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8本诗首句“多情却似总无情”,被人赞为“无理而情深” ,结合诗句诗谈谈你的理解。 (5 分) 9请说明本诗最后两句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并简析其使用的妙处。 (6 分)

12、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在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心里委屈,兄弟却不理解,甚至嘲笑她,孤独无奈的她只能是“ , 。”(2)荀子在劝学中,“ , 。”用比喻表明了君子博学并且能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而行为没有过错。(3)辛弃疾在破阵子中,写战马飞快,弓身响亮后,提到自己的人生理想的一句话是“ , 。”乙 选考题11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萝卜进城张锋搬进了新家,老爸老妈从乡下乐呵呵地赶来庆贺。老妈拎了一大筐土鸡蛋,老爸背 了一大背篓大萝卜。他们知道现在城里人最稀罕乡下的绿色土特产。 张锋和媳妇儿见着二

13、老,自然高兴得不得了,只是担心累着二老,可他们一个劲儿地摇头摆手: “不累不累,我们身子骨还硬朗着呢! ”张锋招呼媳妇儿把鸡蛋和大萝卜放进冰箱里。妞妞忙着给妈妈帮手,她把萝卜放在地上,一个一个排起来,还挨个儿数起来: “一、 二、三一共十九个。”“哎呦,我的妞妞真能干呢! ”爷爷一边夸着妞妞, 一边对张锋说: “这大萝卜多好,你拿些给隔壁邻居尝尝,他们一定很高兴。”“爸,我们刚搬来,都还不认识,不用了! ”媳妇儿搭腔了。“正因为你们是刚搬来的,所以才要主动去跟他们套近乎嘛! ”老妈也在一边说,“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以后也好有个照应。”“对! 你妈说得对! 我们这么远,来一趟不容易,万一有

14、个什么的,他们也好帮帮你们!”老爸表示赞同。 张锋和媳妇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这时,妞妞站起来有板有眼地对奶奶说: “奶奶,你不知道吗?老师都说陌生人给东西是不能要的。他们又不认识我们,肯定不会要!”“呵呵!我的乖孙女,老师讲的那是坏人,我们不是坏人啊。这么好的大萝卜,谁不稀罕”爷爷刮着妞妞的小鼻子,认认真真地说。 张锋看着老爸老妈坚持要去搞好邻里关系,也不好多说什么,便支吾着: “爸,妈,我们去送也行,万一人家不要多没面子啊!”老爸抢先一步,主动背着背篓: “他妈,我们去送吧!我们是农村来的老人家,一看就不是什么坏人,人家放心! ”于是,老爸老妈挨家挨户送萝卜去了。 隔壁住

15、着一对六十多岁的老人,他们热情地开了门。相互寒暄了几句,老妈从背篓里拿出来两个大大的萝卜递过去,走时,老爸还大声地说上一句: “我儿子张锋刚搬来,住在 204,以后请多关照,谢谢! ” 成功送出去两个大萝卜,二老更有信心了。他们每家送两个,离开时老爸都会重复那句话“我儿子张锋刚搬来,以后请多关照! ”很快,背篓里只剩下一个萝卜了,老妈说: “算了,这个就不送了吧。送一个也不好意思,干脆拿回家今晚炖排骨吃。”老爸连连说好。 二老高高兴兴地回到家,老爸得意地把背篓亮给张锋和媳妇儿看: “怎么样?我们说的没错吧!你们还总说人家不会收,人家不仅收了,还收得特别开心。”“就是!我看哪,城里人真稀罕这个,

16、赶明儿我们回去再弄些来,八楼上面还没送呢!”老妈的热情可真高,老爸也跟着附和。“啊?你们还要送啊?”张锋和媳妇儿不约而同地喊出来。“送!这幢楼每家每户都送。别的我们帮不上你们,给邻里送些土生土长的东西还是没问题的。”老爸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 夫妻二人无语。 第二天一大早,二老就要吵着回去,说是早点儿背萝卜来送给八楼上面的住户,免得时间长了,人家知道了,还说送萝卜的人偏心。张锋拗不过二老,只好早早爬起来送他们去车站。妞妞舍不得爷爷奶奶走,硬要跟着爸爸一块儿去送。 老爸背着空背篓,老妈拎着空篮子在前面走着,张锋牵着妞妞在后面跟着。 “嘿,这儿怎么会有萝卜?”老爸突然叫起来。老妈也看到了一大堆白生生

17、的大萝卜。张锋看到后也傻眼了,愣了一下,说: “可能是旁边那家餐馆库房里坏掉的。 ”“哪儿坏啊?个个白白嫩嫩的! ”老爸还在嘀咕。张锋忙催着二老快走,不然赶不上第 一班车了。 妞妞站在那儿好奇地数了数: “一、二、三”数完追着爷爷边喊着: “刚好十八个! ?”(选自中国文联出版社天堂里没有谎言 )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张锋搬进了城里的新家,老爸老妈不辞劳累,带着一大筐土鸡蛋、一大背篓大萝卜 从乡下赶来庆贺,带来了对儿子、媳妇的深情厚意。 B妞妞是小说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她懂事、热情,对老师说的“陌生人给东西是不能 要的”并不认同

18、,因为遇事有自己的看法,受到爷爷的夸奖。 C张锋及其媳妇这对年轻人的形象在小说中显得比较单薄,他们什么都听两位老人 的,说明两个年轻人一味迁就老人,没有主见。 D老爸老妈主动给儿子的邻居-同楼住户送大白萝卜,是为了跟他们“套近乎” ,说 明了他们的动机不纯,是势利之人。 E小说以“萝卜进城”为标题,情节并不复杂,叙述了“萝卜送人”出人预料的结局, 表达了现今人与人之间的尴尬关系,值得读者深思。(2)小说在刻画老爸老妈形象时,突出了他们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 分)(3)小说中哪些话语给予了萝卜真挚赞美?这么好的大白萝卜送给邻居为什么又都被邻居 丢弃?(6 分) (4)如果让你改写小说

19、的“萝卜被全部丢弃”的结尾,你会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 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汤一介不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也用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来要求自己。 “只是一个哲学工作者”“小时候父亲很少管我们,也很少过问我们的功课。父亲教给我最重要的是传承祖辈的家风,学习做人的道理。”汤一介记得,父亲曾经把他珍藏的一幅颐园老人生日燕游图拿给他,上面有一段祖父约 700 字的题词,其中他记忆最深刻的是,“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食,随时而安,固吾立身行己之大要也。毋戚戚于功名,毋孜孜于逸乐。”对此,汤一介曾解释说,“事不避难就是困难的

20、事情,你应该承担的就要承担;义不逃责即合乎道义的事情,你就应该负起责任来。”他将这段为人处世的祖辈遗训当作座右铭,身体力行、孜孜以求,在中国传统哲学领域探寻真善美。 汤一介常说,“人活一天,就要做事,只有做事才能体会到快乐。你的快乐就是你的生命。你要不做事,你就没有快乐,也就没有生命。”汤一介一生既用力于构建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体系,从“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这三个基本命题阐发出儒学真精神;也关注中西文化融合问题,强调“中西兼通”,并且提出“要创造若干个中国化的西方哲学”、“建立中国的解释学”研究课题。 汤一介觉得自己不是哲学家,“我是一个哲学史家。因为我并不认为我已经创造出了一

21、个哲学体系,我现在是研究一个一个哲学问题。好像我的长处是,从上世纪 80 年代一直到现在,不断地提出新的哲学问题来。”和而不同儒者“范儿”在汤一介创办的中国文化书院里,每个导师的学术观点不同,个人兴趣爱好也不一样。但大家相处融洽,每个人都心情愉悦。在深圳大学文学院院长景海峰看来,中国文化书院的兼收并蓄、和谐融洽发展,与其主事者的处事风格和开放心态密切相关。“作为中国文化书院的掌门人,汤一介为书院的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艰苦的努力,在他的带领下,书院才取得了如此辉煌的业绩,这份成功是与他的人格感召和宽广胸怀分不开的。”对于自己所教的学生,汤一介一方面要求学生追求学问的严谨性,一方面又强调要继承中

22、国古代知识分子关注现实的优秀品质。回想从师求学的 6 年,杨浩感慨地说,“从先生那里,我感到先生对我们新一代学者的殷切期望。我们不仅学到知识与学问,更学习到如何做人,做一个利益大众、无私奉献、对社会有用的人。”勇挑儒藏重担“汤先生还是一名活跃的学术活动家、大型中国文化学术工程的组织者。他在上世纪 80 年代创办的中国文化书院,掀起了一轮传统文化热潮。从上世纪末的传统文化热,到如今的国学热,中国传统文化经过近百年的沉寂,在顺利回应了西方文化的挑战之后,重新走上了复兴之路。近年来,汤先生又组织主持教育部重大学术项目儒藏工程。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盛世工程。”汤一介的学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广保说。

23、 汤一介家有两间书房,虽不大,却四壁环书。其中,整齐排列的儒藏“精华编”格外醒目。“我们编纂儒藏的目标是,100 年内不会有人超过,而且成为世界上通行的儒学研究本子。”编纂儒藏始终是汤一介要实现的一个愿望。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王博曾这样评价汤一介,“汤先生以自己半个多世纪学术工作积累的功力和境界,化作深刻而开阔的学术眼光,提出了若干重大的科研课题,不仅为中国儒学搭建了一个研究的平台,更是为我们中国哲学未来 10 年的发展作出了整体规划,可以说是总设计师。” (选自 201483经济日报 有删节) 相关链接汤一介家学渊源深厚,祖父汤霖是前清进士,父亲汤用彤是哲学大家。上世纪 80 年代,汤一介创建

24、中华文化书院。90 年代,他首创“国学”,提出了中西文化对话,引领风气之先;2003年76岁时,他又主持规模宏大(收录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儒学文献 3000 余种,约 10 亿字)的儒藏统纂工程。 1993 年,美国杂志发表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一文,强调现代世界的冲突来自文明差异,“伊斯兰文明和儒家文明可能对西方文明构成威胁”。汤先生于1994年撰文应对,表明立场:文明共存才是人类的出路,世界应该和而不同。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汤一介先生是当代学人中最具儒者气象的学者。他牢记“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父亲遗训,且以之为座右铭,身体力行。B上世纪 9

25、0 年代初,亨廷顿提出“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和西方文明互为威胁”的观点,汤先生予以驳斥,认为文明间的冲突是正常状态。 C上世90年代,汤一介首创“国学”,提出了中西文化对话,引领风气之先,创造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哲学体系。 D近年来,汤一介先生组织主持教育部重大学术项目儒藏这一盛世工程。已编成的儒藏已经成为世界上通行的儒学研究本子。 E汤先生作为导师,他既要求学生追求学问的严谨性,又强调要继承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关注现实的优秀品质。做一个利益大众、对社会有用的人。 (2)汤一介说,“人活一天,就要做事”,他一生为中国哲学事业做了哪些重大的事情?请简要概括。 (6 分) (3)汤一介先生所以能对中国哲

26、学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主要原因有哪些?(6 分)(4)有学者认为“汤一介先生让我们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他引领我们回家”,请结合材料,说说汤一介先生在“引领我们回家”方面所做出的业绩以及你对“回家”意义的理解。 (8 分)第II卷 表达题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研究现状要深入实地考察,分析问题要 ,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上取得实效,这里明谈体育暗谈生意,以体育之“规”,示社会之“法”,风趣中 。奶奶说话总爱拐弯抹角,怕伤了别人自尊,但妈妈就不同,说话 一步到位。A一针见血,一语破的,入木三分。B。一语破的 一针见血 入木三分C入木三分 一语破的

27、一针见血 D。一针见血 入木三分 一语破的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 分) A事实上,相关质询和求证渠道如果不够畅通,反而会增大公众在财政资金公开透明 上的“误解”与“误传” 。 B中国道路在风云变幻中更加坚实,中国力量在负重前行中更加强大,中国精神在重新积聚中更加抖擞,中国声音在世界的聆听中更加铿锵有力。C在中国人多地少的情况下,粮食问题只能依靠提高耕地单位面积产量,这是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粮食生产必须坚持的发展方向。 D衷心希望广电总局能够给“盗墓”类影视作品一纸封杀令,让银幕、荧屏保有一分对历史对祖先的敬畏,还古遗址古墓葬多一分安宁。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

28、恰当的一句是( ) (3 分) 中国科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85 岁的屠呦呦因发现了针对疟疾的新型疗法而分享了2015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获奖的最大意义在于让我们认识到, 。 A只要坚持自己的科研信念,不要去关注世间的纷杂和名利的得失,认真做自己的事 情,我们也能取得令人自豪的成果。 B不要去关注世间的纷杂和名利的得失,只要坚持自己的科研信念,认真做自己的事 情,我们也能取得令人自豪的成果。C认真做自己的事情,只要坚持自己的科研信念,不要去关注世间的纷杂和名利的得 失,我们也能取得令人自豪的成果。 D只要坚持自己的科研信念,认真做自己的事情,不要去关注世间的纷杂和名利的得

29、失,我们也能取得令人自豪的成果。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 分) 绝大多数植物主要靠根 。在 ,根系入土较深;在过于潮湿的土壤中,药用植物根系发育不发达,多分布在浅层土壤中,生长缓慢; 特别是一些根茎类药用植物, ,如延胡索、白术等的菌核病等,大都是由于水分过多、湿度过大而引起的。17下面是“爱心教育援助基地”的标志图案,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18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杭州图书馆允许拾荒者、无业游民入馆,

30、让他们在设有空调的书馆内免费阅读,看电影,上网,听音乐。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这个做法已经坚持了十余年。因此,杭州图书馆被称赞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曾有读者对身边的流浪者散发异味而感到不满,无法接受,说允许他们进图书馆是对其他人的不尊重。对此,馆长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您如觉得不便,更换座位,或者选择离开。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将你的看法写篇评论,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体现你的思考,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C“如此才能立足于当今全球化和多元化文化同时流行的世界”,文本无此表述。并且对作者提及“当今全球化和多元化文化

31、同时流行的世界”的表述意图理解失误。3D“主观评价”应为“客观评价”。4A5D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从文本“因乞骸骨卒于家”表述顺序可看出错误。6B“彻底撤职”理解错误,文本表述是刘矩先被贬官,其后自己“以疾去官”。7译文:那些不懂得孝道和仁义的人,都被感动醒悟而自我改正。(考察点:其,无,感悟,革)。译文:尚书朱穆向皇帝上书,称赞刘矩等人都是贤良的辅臣,并且说明殷汤、高宗不治罪臣下的高义。(考察:称,良,辅,罪。)8答案:明明多情,却说“总无情”,视为无理。诗人实际表达的是因爱的太深,无论怎样,都难以表现内心的多情,是为情深。相关诗句“唯觉樽前笑不成”。诗人想在对情

32、人举樽道别时能强颜欢笑,宽慰情人,却始终挤不出笑容。送别时明明内心感伤,却说到“笑”且“笑不成”表面,表面好像“无情”,实际是因为“情至深”。(答出理解,给三分;结合诗句分析,给两分。)9答案:最后两句把蜡烛拟人化,妙处一:是将蜡烛的“烛芯”巧妙说成“蜡烛有心”;妙处二,是进一步把“蜡烛有心”解读成替人“惜别”之心;妙处三,是把蜡烛彻夜流淌的烛泪,说成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漫漫长夜的忧伤惜别也彻夜伤心落泪,妙处四,是借此巧妙而动人的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的长夜不寐洒泪伤别。(答拟人一分,解读四分,4点说出3点就可得满分。)10(1)静言思之,躬自悼矣。(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3)了却君王天下事,

33、赢得生前身后名11(1)AE(答A得3分,答E得2分,答B得1分。CD不得分。)E项“尴尬关系”表述不够准确得两分,B项“对老师说的“陌生人给东西是不能要的并不认同”,错误。爷爷夸奖孙女是因为她摆列萝卜,并数对了个数,也不是夸奖他“遇事有自己的看法”,得一分。CD两项整体理解错误。(2)出于对刚搬新家的儿子媳妇“万一有个什么他们也好帮帮你们“的考虑,老爸老妈从乡下赶来,把绿色土特产送给儿子的邻居们,显示老爸老妈是对子女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老爸老妈坚信远亲不如近邻的古朴理念,把带来的白萝卜真诚的送给儿子的邻居,显示老爸老妈是热情淳朴的人。老爸老妈决定这栋楼每家每户都要送萝卜,差一户没萝卜送了,

34、老爸老妈就要立刻坐火车回乡下拿萝卜,显示老爸老妈是做事追求完美的人。因为萝卜邻居不仅收了,还收的特别开心,父亲感慨城里人真稀罕这个,显示老爸老妈是简单善良的人。(答出一点给两分,答出3点给满分。)(3)肯定话语:“乡下的绿色土特产”,这个大萝卜多好,你拿些给邻居尝尝,他们一定很高兴”,“这么好的大萝卜,谁不稀罕”,“城里人真稀罕这个”等(说出两处就得两分),原因:当下社会陌生人之间甚至是陌生的邻居之间彼此缺乏信任,陌生人之间彼此警惕,拒绝无缘由的接受别人哪怕是邻居的礼物。(4)改为,把萝卜全部被丢弃,改为,仅被丢弃了几个,多数邻居还是接受了萝卜,接受了陌生邻居的友好。表明:多数人还是心存对他人

35、善意的信任,甚至是对陌生邻居的善意的信任。改为:张峰遇见邻居,大家都称颂萝卜好,张家老人好,感谢张峰。表明:现在都市,陌生人之间的真诚交往貌似少了但大家的心是渴望温情的,人是会被友好善意所感动的。改为:才过了两天,老爸老妈又来了,给8楼的邻居送了萝卜”,邻居十分喜悦,回赠礼物,并建议大家今后经常交往,让温暖的人际关系延续下去,表明:老爸老妈的来自淳朴乡村的真诚人际交往,触动了生活在以戒备之心待人,现代城市人们依然存留心底的真诚,他们真诚地愿意把这样的人际真诚发扬光大,他们愿意熟人陌生人的人际关系都能温暖的,让城市因此更加温情。其他结尾设计,只要能自圆其说,情节顺畅合理,态度鲜明,能显示理性的对

36、当下都市人情社会的思考,期待也可以。(赋分说明,“怎么写”4分。其中,改写结尾能与前文故事情节顺畅组合1分,改写结尾能用生活化情节呈现2分,改写结尾能明确显示自己对“萝卜事件”的态度1分,对“为什么”写的“说明”4分”。其中,“说明”能紧扣改写的结尾1分。“说明”能紧扣萝卜事件显示的都是人际关系问题,1分,“说明”能简洁明确地表明写作者建设性思考2分。)12(1)答E得3分,答A得2分,答D得1分。答B不得分。回答3项或3项以上不给分。(E项完全正确得3分,A项,“父亲遗训”应为“祖父遗训”2分,D项已经编成的儒藏和“已经成为世界上通行的儒学研究本子”中“已经”不符合文意,得1分,B项对亨延顿

37、和汤一介的观点表述都是错误,C项“设想创造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哲学体系”错误。两项不得分。)(2)构建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体系,阐发出哲学真精神。关注中西文化融合问题,强调“中西兼通”。 组织主持儒藏工程,力求使之成为世界上通行的具有最前沿学术水平的儒学研究本子。提出了若干重大的科研课题,为中国儒学搭建了研究平台,为中国哲学未来发展作出了整体规划。(答出一点给两分,打出3点给满分。)(3)具有浓厚的家学渊源,将祖辈遗训当做座右铭,身体力行。具有开放心态,宽广胸怀及包容他人的人格。能够为事业奉献巨大的心血和付出艰苦努力。具有深刻而开阔的学术眼光,从而能够提出重大科研课题。(答出一点给两分,打出3点给

38、满分。)(4)回家业绩:汤一介在上世纪80年代创办中国文化书院,掀起了一轮传统文化热潮,(1分)上世纪90年代他又首创国学,(1分)近年,汤先生又组织主持教育部重大学术项目儒藏工程,这是儒家回家的盛世工程。(2分)回家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经过近百年的沉寂之后,(2分)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1分)汤一介先生引领中国传统文化走上了复兴之路。(2分)13选C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确切。一语破的,的:箭靶的中心,一句话就说中要害。一针见血,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14B(A关键词搭配不当,去掉“反而”,C成分残缺,缺谓语,可在“粮食问题”前加上“我们要解决”,或在“产卵”

39、后加上“来解决”。D,“还精绝古城等古遗址古墓葬多一份安宁”句式杂糅。)15D16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土壤处在正常含水分的条件下,常因此而发生病害。(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3处给五分。)解析:通观全文段,可以概括确认,文段是在分别讨论“水分正常”“过于潮湿”和“水分过大”三种不同情况,植物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长状态,第一空的整体语句,意在总领,依据“主要靠根”提示,应填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第二空,先根据下文,“根系入土较深”,再依据其后文字,“在过于潮湿的土壤中,药用植物根系发育不发达,多分布在浅层土壤中”以及,“延胡索、白术等的菌核病等,大多是由于水分过多,湿度过大,而引起的”比

40、对关联,可确认第二空应逻辑填入,“土壤处在正常含水分的条件下”。第三空,讲到“水分过多、湿度过大”而引起植物疾病,尤其第一空后列举“如延胡索白术等菌核病等”,再凭借“特别是”,可知此空填入句子功能在于承上启下,应填入“常因此而发生病害”,确认第三种土壤水分状态正进一步恶化,会导致植物生长病化现象。17(1)相握的两只手:一颗红心,翻开的书本,爱心教育援助基地。(2)图案中的一颗红心包围的相握的两只手,指爱心援助,再加上翻开的书本,则指爱心援助落实于教育,爱心教育援助基地明确会徽所属。18作文提示:作文要求“将你的看法写一篇评论”,实际上就规定了文体,那么“明确文体”就是按论说文的文体规范来写。

41、这则材料来看,有两种写法,一是立论,谈正面的观点,支持、赞赏杭州图书馆的做法,并加以论证,说明支持的理由;二是驳论,先指出某些读者的错误认识,加以批驳,然后亮出自己的观点。这两种写法,可以用其中一种行文,也可以综合起来写。材料并无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故事,也没有激烈冲突。但是,没有“故事”可能也是最好的故事。几个写作的角度之所以此举坚持了十年,是希望借此告诉人们:“人人生而平等”。对于弱势群体而言,图书馆可能是可以在精神上消弭与富裕阶层之间差异的一个重要机构。“史上最温暖图书馆”凸显特有的公共人文关怀。可以改变、教育一些人。“人人生而平等”不是一句空话。对于这些“特殊”读者,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

42、一不论是保安、清洁工,还是管理员,全都认同,说明平等已是普遍认识,已深入人心。在知识获取上,“让每个人都有汲取知识的权利”,这才是图书馆的职责。知识改变人,知识改变世界。之所以对此举无法接受,归根到底还是观念问题,认为图书馆是“高雅”人的活动场所,阅读是“文明”人的举止,正是这种关于“高等”和“低劣”的偏见,才使得“消灭低等民族”的悲剧得以产生。历史的教训必须记取。不可否认,杭州图书馆的“流浪读者”中,有部分是来消磨时光的,但也确实有酷爱读书看报的人。其实我们图书馆从早到晚在这里消磨一天的人挺多。很多学生在这里看书一看就是一天,住在附近的中老年人也常来“蹭”一天的空调,有的读者看书累了趴桌上或

43、者坐沙发上打个盹,都是常事。流浪者在这里做的事情,和其他读者没有区别。文言文参考译文:刘矩,字叔方。他是沛国(当时汉朝郡国并行,这是一个封国的名字)萧县人。他的叔父刘光,在汉顺帝时官拜司徒。刘矩少年有很高的节气,认为叔叔刘辽还没入仕,所以回绝州郡官员(让他入仕)的命令。太尉朱宠、太傅桓焉称赞他的心意、合宜的行为。这就是他的叔叔刘辽被诸公所征召的原因,(刘辽被)授给议郎的管职,刘矩这才(同意)被举为孝廉。刘矩渐渐升迁为雍丘县令,他用礼教教化当地民众,那些不懂得孝道和仁义的人,都被感化而自我改正,民众有争执和诉讼的,刘矩经常把他们带到面前,当面训诫教导,刘矩认为怨恨愤怒这些事情可以忍受,没有必要去

44、县衙告状,并让他们回去反省思考,那些诉讼的人都被他的做法感化,总是各自都放弃争执和诉讼回去了,有人在路上捡到东西,都会设法寻找失主,刘矩在雍丘县为官4年,后来因母亲去世而辞官回去。后来太尉胡广推荐刘矩贤良方正,连续4次迁升为尚书令,刘矩性情光明耿直,不阿谀奉承权贵,因此悖逆了大将军梁翼的心愿,出京被贬出京城任常山相,刘矩因病而辞官,当时梁翼妻子的哥哥孙祉为沛国国相,刘矩怕被他迫害,不敢回故乡沛国,于是投奔彭城朋友家,过了一年多,梁翼对刘矩逐渐有所理解后,才停止迫害刘矩,刘矩被补授为从事中郎,后复官为尚书。又迁升为宗正、太常。延熹4年,刘矩代替黄琼为太尉,黄琼复官担任司空,刘矩和黄琼、司徒种嵩同心辅政,被人们称为贤相,这时天下接连有灾或异常的事发生,司隶校尉借此弹劾刘矩和黄琼。司徒种嵩三人。尚书朱穆向皇帝上书,称颂刘矩等人都是贤良的辅臣,来言明殷汤高宗不治罪臣下的高义,皇帝不省悟,最终用蛮夷反叛的罪名将刘矩罢免了,后来又再次受官刘矩为中大夫。灵帝初,刘矩代替周景任太尉,刘矩又位居三公,他所举荐征召的人都是有名有德的大儒士,他不和周郡的官吏结交来往,进言多采用顺从词汇,暗含劝谏,大多被皇上明晓而采用,后再次因口食事情被免职,于是请求退休,死在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