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 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49128 上传时间:2025-11-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 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3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 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3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 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十四课 大道之行也【基础练习】 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选贤与能( ) (2)讲信修睦( ) (3).矜寡孤独( ) (4)男有分( ) (5)货恶其弃于地也( )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大道之行也 大道: (2)选贤与能 选: 贤: 与: (3)讲信修睦 信: 修: 睦: (4)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 亲: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 皆: (6)男有分,女有归 分: 归: (7)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 弃: (8)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故: 兴: (9)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 贼: 作: (10)故外户而不闭 外户: 闭: 3 请把课文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概

2、括层义。 (1)第一层: (2)第二层: (3)第三层: 【综合练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3)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回答下面的问题,并背诵这篇课文。 (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2)“大同”社会跟陶渊明

3、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拓展练习】一阅读礼论(节选) 荀 子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注:穷:困境。分:区分,辨别。屈:竭尽。 1为下面语句加上标点符号。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2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 答: 3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语段的内容。 答: 二作文万物靠泥土孕育,人类在泥土上繁衍。泥土是我们的立足之本,泥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无论是乡村、城市、农

4、田、矿山,还是山脉、河流、森林、草原无不与泥土息息相关。泥土平凡而朴实,博大而厚重,默默奉献而不期回报,功高盖世而绝不张扬然而,这弥足珍贵的泥土,常常被我们忽视,冷落。面对泥土,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索呢?请你写一篇文章。 要求:可以叙述事情,发表议论,说明事物,抒发感情。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标题中必须有“泥土”二宇,如:“泥土的故事”“想起那个泥土球场”“家乡的泥土”“小议泥土精神”“泥土的启示”“珍视泥土”“泥土在呻吟”“泥土的芬芳”等)。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600字左右。第二十四课 大道之行也【基础练习】1(1)nng (2)m(3). Jn(4)Fn

5、(5)2(1)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2)选拔。 品德高尚的人。 通“举”,推举。 (3)诚信。 培养。 和睦。 (4)不单。 指父母。 (5)通“鳏”(gun),指老而无妻的人。 都。 (6)职业,职守。 归宿,指女子出嫁。 (7)憎恶。 丢弃,扔掉。 (8)所以。 发生。 (9)指造反。 指害人。 兴起。 (10)从外面把门关上。 用门闩插门。3(1)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 对“大同”社会的概括说明。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拿现实社会与理想中的大同”社会作对比,是全文的总括语。 【综合练习】(1)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2)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3). (人们)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人们)不为私利而劳动。(1).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拓展练习】1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2人生下来就会有欲望,有了欲望而得不到满足,就不能不有所追求。3制定“礼”的缘由或“礼”是怎样制定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