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练(时间:30分钟分值:30分)1.(2014台州高三一模)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A.牌坊(fng)羞赧(nn)炮羊肉(bo)溘(h)然长逝B.精髓(su)缱绻(qun)闷(mn)葫芦休戚(q)相关C.蕴藉(ji)熨(yn)帖应(yng)声虫矫(jio)揉造作D.戆直(zhung)怆痛(chun)车轱(g)辘栉(zh)风沐雨解析:DA项,“溘”应读k;B项,“闷”应读mn;C项,“熨”应读y。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为了实现公平,国家要建立起社保待遇的正常调整,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不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B.这本书
2、改变了曾鲲的命运,深受刺激的他觉得铁路关乎未来中国经济的兴衰,于是舍弃了学军事,改学铁路管理专业。C.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还是市场供求关系紧张造成的,前两年土地供应不足,导致现在市场上住宅供应量有限。D.改革对一线教师来说,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不管是分数降低,还是等级制评价、一年多考,这都需要老师重新思考教学方法,以适应新题型、新要求。解析:BA项,成分残缺,“建立”缺少宾语“机制”。C项,句式杂糅,可改为“主要原因还是市场供求关系紧张”或“是由市场供求关系紧张造成的”。D项,搭配不当,应该把“提出了”改为“是”。 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1)今由与求也相夫子,邦
3、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论语)(2)鹏之背,;怒而飞,。庄子逍遥游(节选)(3)但见悲鸟号古木,。又闻子规啼夜月,。(李白蜀道难)(4),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答案:(1)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2)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3)雄飞雌从绕林间愁空山(4)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4.阅读下面这段材料,然后按照要求回答问题。(5分)一位中学生骑车上学,不小心剐蹭了一辆停在路边的“宝马”车。车主并不知情,是悄然离开,还是留下等待车主?这个问题的答案,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4、这位中学生没有选择逃走,而是在现场等待了近半小时后,留下了一张纸条,在纸条上写明联系方式(手机号码)和剐车的情况。此事通过微博很快传遍全国,中学生的做法受到网民的纷纷称赞。如果你是车主,你将如何回复这位中学生?如果你是称赞他的网民,你又将如何跟帖?请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车主回复: (不超过50字)(3分)网民跟帖: (不超过50字)(2分) 解析:跟帖是一种新型的题目,发帖的主体关系到帖子的语气、内容等。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车主和网民对中学生的做法都是肯定和赞赏的。根据语境,车主不会让中学生赔偿,而会安慰和称赞他;网民更多的是表达对学生的优良品质的赞赏。答案:(车主回复)“孩子,没关系。谢谢你
5、,你洗涤了我们久被尘俗浸染的心灵,让我获得了久违的感动。”(“没关系”、影响与感动、得体各1分)(网民跟帖)(1)“敢于承担,勇于负责,他的言行让世界充满阳光、和谐。”(2)“孩子的世界才是美好善良的,给了成人世界一股清泉!”(对责任、诚信、善良等美好品质的肯定,修辞各1分)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6分)中国是一个农业国,自古以来人们依土地而生,自然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山坚毅不拔,沉静、博大、深厚;水至柔至利,屈曲有致,既可润物无声,又能摧枯拉朽。山的阳刚与水的阴柔相生相合,便是宇宙无限的生机。当春风吹来的时
6、候,;当夏天来临的时候,人在自然生命的苍翠中感到生命的蓬勃;秋景的宁静疏落,让人体会收获过后的宁静和天高云淡的旷远;而冬日的萧瑟空寂,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艰难和顽强。人在山川的变化中,找到了自己情绪的寄托,获得精神的安顿。因此,望水则情溢于水。解析:注意上下文的内容,从上下文中提取出可以衔接的信息。第一处前后都涉及“自然”,第二处要和“人在自然生命的苍翠中感到生命的蓬勃”对应,第三处是总结句,且与“望水则情溢于水”对应。答案:所以我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人在自然生命的萌动中感到美好的希望观山则情满于山(每句2分)6.(2014浙江五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道旁稚子宋郑獬稚
7、儿怕寒床下啼,两骭赤立仍苦饥。天之生汝岂为累,使汝不如凫鹜肥?官家桑柘连四海,岂无寸缕为汝衣?羡尔百鸟有毛羽,冰雪满山犹解飞!【注】骭(gn):胫骨,小腿骨,亦指小腿。赏析:从诗中看,稚儿饥寒交迫的悲惨境遇并不是上天造成的,而是官府造成的。官府“桑柘连四海”,占有大量土地和财富,却根本不管百姓死活。写“百鸟”是为了反衬稚儿的悲惨境遇(与稚儿的悲惨境遇形成鲜明对比)。鸟有羽毛,人无衣装;鸟在千山飞雪的时候能够自由飞翔,稚儿在寒冬却只能赤立而泣。人对鸟的羡慕,深刻揭示了人不如鸟的悲惨现实,增强了诗歌的批判性。(1)诗歌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稚子”形象?诗人刻画这一形象的主要手法是什么?(3分) 解析:
8、第一问抓住“稚儿怕寒床下啼,两骭赤立仍苦饥”来概括即可;第二问解答时可抓住“两骭赤立仍苦饥”、“使汝不如凫鹜肥”与“羡尔百鸟有毛羽”几句,就可确定运用了对比手法。答案:稚子形象:瘦弱、饥寒交迫。手法: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用稚子和秃鹫、百鸟做对比,秃鹫肥过稚子,鸟有羽而人无衣,突出了稚子的悲惨处境。(2)这首诗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解析:抓住“使汝不如凫鹜肥”与“岂无寸缕为汝衣”这两个反问句来揣摩,就可揣摩出一方面表达了对稚子饥寒交迫的同情,另一方面表达了对统治阶层只知掠夺、不恤民情的控诉。答案:体现了诗人对饥寒交迫的稚子的深切同情。如“天之生汝岂为累,使汝不如凫鹜肥”一句体现了诗人的深深怜惜;对统治阶层的愤恨之情,如“官家桑柘连四海,岂无寸缕为汝衣”一句是对统治阶层只知掠夺、罔顾百姓生死的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