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一、单选题:共12题1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大都以铭文的方式颂扬祖德,感念王恩,字数比商代有了明显的增加,也有一些青铜器记载了宗庙册命或赏赐中的诰、命、记、誓、训、颂等内容。这反映出西周A.文化传承意识增强B.书法艺术日益成熟C.宗法礼仪渐趋崩解D.青铜工艺水平提高【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材料信息“颂扬祖德,感念王恩”“记载了宗庙册命或赏赐中的诰、命、记、誓、训、颂等内容”体现的是文化的传承,故A项正确;铭文不是书法艺术成熟的标志,魏晋南北朝时,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故B项错误;西周时宗法礼仪形成一套成熟的制度,而不是渐趋崩解,
2、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青铜工艺水平提高,故D项错误。2西汉初年,统治集团形成这样的认识,宰相不应限于政务细节之中,而应更加务虚,所谓“宰相器”者,应“知大体”,有宽仁的“长者之风”。这一认识主要基于A.防范丞相擅政B.稳定统治秩序C.重建儒家信仰D.抑制军功新贵【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材料主旨是说作为宰相不要管具体的事,只管抓好国家的大政方针,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即可,其目的在于稳定统治秩序,故B项正确;抓大政方针,更能表明丞相的职责重大,故A项错误;汉初实行的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是在对宰相职任、责任进行定位,未体现出抑制军功新贵,故D项错误。3
3、宋太祖“首定商税则例”,建立了上自三司,下至州县的征收体系,“自后累朝守为家法”;宋人更是将侵夺盐、茶商人利益的行为与违背祖宗家法相比拟,称“非独妨害客人兴贩,显是有违祖宗成法”。这些政策和认识A.遏制了官僚集团的腐败B.造成了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C.导致了经济思想趋于保守D.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将侵夺盐、茶商人利益的行为与违背祖宗家法相比拟”可知,宋朝保护盐、茶商人利益,这有利于促进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该政策和认识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故B项错误;保护商人利益,体现了经济思想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更加开放
4、,故C项错误。4元代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各行省设丞相1员、平章政事2员、右丞1员、左丞1员、参知政事2员,采取群官圆署、集体议政方式,其中丞相、平章政事总领民政和军政,左、右丞和参知政事主管区内的具体行政事务。据此可知,元代A.中央政府过分集权B.政制缺乏制约机制C.行省权力大而不专D.地方行政体制混乱【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根据材料“元代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可知,地方行省权力较大,所以中央政府过分集权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材料“采取群官圆署、集体议政方式”是指元代行省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
5、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故B项错误;C项正确;D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5明代中后期,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如唐书志传一书中“尔兄日前饮酒至酣”,编者对“饮酒至酣”做了注释:“半醉也”;详刑公案一书中“事系无辜不究”,编者对“辜”的读音做了注释:“辜音孤”。这类现象反映出当时A.学术思想适应了时代转型B.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C.科举改革影响了书籍出版D.商业发展冲击了学校教育【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材料“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
6、有利于一般的市民进行理解和阅读,为粗识文字的读者最大限度的扫除阅读障碍,体现了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故B项正确;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与学术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书籍出版适应了市民阶层壮大的需要,与科举改革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学校教育,故D项错误。6下表反映出1911年清政府财政收入预算表(单位:万两)(注:数据来自资政院会奏议决试办宣统三年岁入岁出总预算案请旨裁夺折)A.资政院掌握最高财政审核权B.晚清各项财政收支较为均衡C.农民各种赋税负担大为减轻D.国家财税管理体制走向近代化【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末新政。材料只是说明资政院有财政预算审核权,并不能说明资政院就此掌
7、握了最高财政审核权,材料资政院会奏议决试办宣统三年岁入岁出总预算案请旨裁夺折说明此时仍由清政府决定,故A项错误;B项是对材料现象的表述,不是要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故排除;表格只是1911年的财政收入预算表,没有与以前的进行比较,无法看出农民各种赋税负担大为减轻,故C项错误;财政收入预算表是仿效西方国家制定预算的新型财政体制,说明国家财税管理体制走向近代化,故D项正确。7中国士人原本是以文野来区分华夷,自认居于世界文化的中心,而视洋人为野而不文的“夷狄”。鸦片战争后,开始降节学习“夷狄”之“长技”,后来发展到倾慕“泰西”的学问,蜂拥出洋游学。这一变化说明A.全盘西化成为近代新思潮的主流B.中国传统
8、文化在中西竞争中受重挫C.中国士人面临文化落差难以应对D.中西文明从冲突对立转向平等对话【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材料“学习夷狄之长技,后来发展到倾慕泰西的学问”并未体现全盘西化,故A项错误;从视洋人为野而不文的“夷狄”到倾慕“泰西”的学问,蜂拥出洋游学,说明中国士人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足和西方文化的长处,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西竞争中受重挫,故B项正确;中国士人面临文化落差降节学习“夷狄”之“长技”,说明能够应对,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平等对话”,故D项错误。8二战期间,中国扶助朝鲜和越南的独立运动,派遣远征军出征缅甸,介入英印事务。1942年,蒋介石以中国战区
9、总司令身份出访印度,希望印英当局允许印度取得自治领地位,并保证其战后独立,同时希望印度国大党暂缓提出立即独立要求,放弃不合作政策。这反映出中国A.增强了大国意识与大国责任感B.成为了亚洲政治格局的主导力量C.顺应了抗战局面根本好转的形势D.保持了与英美一致的外交策略【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根据材料“中国扶助朝鲜和越南的独立运动,派遣远征军出征缅甸,介入英印事务”可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为国际事务的解决做出应有的贡献,说明增强了大国意识与大国责任感,故A项正确;二战期间,亚洲格局的主导力量是美国,故B项错误;1942年,处于抗战的相持阶段,抗战局面没有根本好转,故C项错误;材
10、料“希望印英当局允许印度取得自治领地位”应是英国所不希望的,故D项错误。9民国前期,有人曾与报人王新命谈论选女婿的标准,要求“三十岁以下,又成名又成业者,且非军人。”王回答说:“在科举已废的今天,三十岁以下能够成名成业的非军人,实不可多得。”这反映出A.科举废除导致青年人仕无门B.战乱催生国人尚武精神形成C.时代进步推动婚姻观念剧变D.国家震荡致使社会权势转移【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科举废除后,青年们可通过学堂制度入仕,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尚武精神,故B项错误;选女婿的标准,要求“三十岁以下,又成名又成业者”,说明人受到传统婚姻观的影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三
11、十岁以下能够成名成业的非军人,实不可多得”和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前期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正常的读书入仕难得,最容易出名的就是军人,故D项正确。10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中国地区援助法案”修正案,允许中国留学生就学期间和毕业以后在美国工作。1953年8月,美国总统签署“难民解救法案”,允许至少一部分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从学生身份转为永久居民。这也是百年留学史上,美国第一次让中国留学生留在美国工作。这些法案的出台表明A.美国向新中国释放外交善意B.祖国强大提升了留美学生的地位C.美国对新中国进行科技封锁D.科技革命促使美国招揽中国人才【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中国的成立壮
12、大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力量,遭到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敌视和封锁,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之初贫穷落后,故B项错误;中国学生留美目的是学习先进的科技,美国第一次让中国留学生留在美国工作,是不想让掌握了先进科技的中国人归国,以便对新中国进行科技封锁,故C项正确;D项不是20世纪50年代中美关系敌对时美国出台两个法案的主旨,故排除。11新中国成立前,由于为数众多的旧产婆采用落后的接生办法,造成了严重的产妇和婴儿死亡问题。下图为1955年,中国农村通过训练和改造旧产婆,实行新的接生法,儿童的成活率明显提高的景象。这说明当时A.优生节育已经成为国家战略B.农村妇女乐于接受新生事物C.科学扫盲推动社会改
13、造深入D.党和政府工作重心仍在农村【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优生节育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是在新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新的接生法,不能得出农村妇女乐于接受新生事物,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采用落后的接生办法,造成了严重的产妇和婴儿死亡问题”“实行新的接生法,儿童的成活率明显提高的景象”可得出科学扫盲推动社会改造深入,故C项正确;七届二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故D项错误。121980年和1981年连续两年,中国农用机械产销大幅度下降,1981年农机总产值比1979年下降288%。1982年以后,农机工业开始回升,1985年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78%
14、,这些变化反映出当时A.政府加大对工业的投资力度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反复C.农机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D.农村经济活力增强【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政府加大对工业的投资力度不可能导致农机工业生产总值先降后升,故A项错误;B项只是材料表象,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故排除;材料未体现农机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故C项错误;农机工业总产值大幅回升,说明销售量大大增加,这和农村经济活力增强,需求量增加有关,故D项正确。二、综合题:共4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初,制盐是一种力役,灶户必须生产食盐,而非灶户人群不得制盐。因此,泉州盐场地区以制盐为主,农业次之,商业行为尚
15、少。明中后期,随着盐课折米、折银,泉州盐课与食盐脱离关系,福建运司系统减弱对灶户的人身控制,制盐从力役演变成较为纯粹的经济行为。盐场地方人户可较为自由地选择谋生方式、致富手段,他们利用泉州濒海滩涂、优良港湾、近海航道等各种优势资源发展经济,促进盐场地区盐业、商业、农业、手工业及近海养殖业齐头并进。据叶锦花明代灶户制度变革与区域经济变迁以福建泉州盐场地区为例材料二清末民初,淮南煎盐的成本要高于晒盐1416倍之多,每副盐灶须配置十亩甚至数百亩草地,广大盐民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生产形式谋求生存,盐商也伺机寻求更高利润的生财之道。1914年张謇出任农林工商总长,一年之内颁布了4部条例,鼓励废灶兴垦。他利用
16、个人声誉领衔成立“农垦银行团”,组织几十家股东成立了大丰盐垦股份公司。巨大的原棉需求导致1915年“废灶兴垦”的热潮在淮南盐区全面铺开。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到1937年,淮南垦区有集镇25个,轧花厂6个,纺织厂2个,榨油厂5个,诊所10个,合作社10个,小学54所,中学2所,雨量测候所10个。据林刚张謇与中国特色的早期现代化道路对淮南盐垦事业的分析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泉州和淮南地区产业结构的相似变化,分别指出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泉州和淮南地区经济转型在性质上的不同,并分别评析政府在转型中所起的作用。【答案】(1)相似变化:从盐业为主的单一经济走
17、向产业结构多样化。原因:【泉州】商品经济的发展;赋税制度的调整(赋税征收白银等);匠户制度的变革(放松对灶户的控制);人口增加与社会流动加快;新航路开辟后国际市场的扩大。【淮南】传统制盐业弊端显露;中华民国成立,政府鼓励发展实业;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潮流;“一战”爆发后有利的国际形势;棉花市场需求扩大。(2)性质不同:泉州的经济转型未能突破传统封建经济的范畴;淮南则属于近代意义的经济转型。评析:明朝中后期,政府进行的赋税和户籍制度调整,适应了封建社会内部经济转型的需要,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但因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使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型受阻。民国初期,政府鼓励发展实业,适应了传统经济向近代经
18、济转型的需要,提高了民族资本家的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的投资热情;但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下,政府作用有限,转型十分艰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二的相关信息进行概括归纳。据材料由“泉州盐场地区以制盐为主,农业次之,商业行为尚少”“促进盐场地区盐业、商业、农业、手工业及近海养殖业齐头并进”到“淮南盐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雨量测候所10个”可概括出相似变化,即从盐业为主的单一经济走向产业结构多样化;第二小问泉州由单一经济走向产业结构多样化的原因根据材料一“明中后期,随着盐课折米、折银,泉州盐课与食盐脱离关系,福建运司
19、系统减弱对灶户的人身控制”可得出赋税征收白银等,放松对灶户的控制;据材料“盐场地方人户可较为自由地选择谋生方式、致富手段,他们利用泉州濒海滩涂、优良港湾、近海航道等各种优势资源发展经济”可得出人口增加与社会流动加快,新航路开辟后国际市场的扩大,同时也折射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淮南由单一经济走向产业结构多样化的原因先据材料二“清末民初,淮南煎盐的成本要高于晒盐1416倍之多”可得出传统制盐业弊端显露;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政府政策、思想、国际形势和市场需求等角度迁移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可得出明朝时期的泉州经济属于封建经济的范畴,从材料二可得出张謇创办的企业属于近
20、代民族企业。第二小问关于明朝政府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结合材料一明政府赋税和户籍制度的调整对其转型有积极推动作用,同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政府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这又对其转型起了阻碍作用。关于民国初期政府在转型中的积极作用应从当时正采取的各种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去分析;同时还要考虑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会制约政府的作用。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谢清高,广东人,18岁时出洋谋生,随外商海船遍历南洋群岛和世界多国,历时14年。后因双目失明被解雇,流落于澳门,靠口头翻译以维持生计。1820年谢清高在澳门把自己航海所去过的国家和地区及所见所闻口述给杨炳南,由杨炳南笔录为海录。下为该书对美
21、国的一段记载。咩哩千国(美国),在英吉利西。由散爹哩(一地名)西少北行,约二月;由英吉利西行,约旬日可到。亦海中孤岛也。疆域稍狭。原为英吉利所分封,今自为一国。风俗与英吉利同,即来广东之花旗也。土产金银、铜、铁、铅、锡、白铁、玻璃、沙藤、洋参、鼻烟、呀兰米、洋酒、哆罗绒、羽纱、哔叽。其国出入多用火船,船内俱用轮轴,中置火盆,火盛充轮,轮转拨水,无烦人力,而船行自驶。其制巧妙莫可得窥。小西洋诸国亦多效之矣。自大西洋至咩哩千,统谓之大西洋。多尚奇技淫巧,以海舶贸易为主。自王至于庶人,无二妻者。据黄长义近代前夜中国人的美国观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近代前夕部分中国人对海外的印象”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
22、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前夕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解答本题应首先根据谢清高的生平、经历和海录对美国的记载内容提炼出论题,然后结合本题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论证,论述时应有理有据,史论结合。比如如果拟定鸦片战争前夕部分国人对外部世界已有初步了解这样一个论题,就应选取材料中对美国进行各角度介绍的史实,最后再进行辩证历史总结。其他论题亦是如此。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庆历七年(1047年),王安石调任郑州(今浙江宁波)知县。鄞县本是个水利资源十分丰富的鱼米之乡,居然“旱辄连年”。其缘故固然在于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但王安
23、石进而发现其深层原因则是“吏者因循”,“人力不至”,官吏甚至与豪强勾结,侵占、破坏水利资源。因此,他一方面加强廉政建设,奖惩结合,提拔廉吏;另一方面把抗旱作为第一要务,在全县范围内组织民众掀起水利建设热潮。其后鄞县“旱则滴水如油,涝则民居漂没”的问题大大缓减。鉴于鄞县无官学,王安石在这里创建了鄞县县学,并聘请名师主办。为了改变鄞人“信巫而不信医”的状况,他将朝廷颁布的医书善救方“刺石,树之县门外左”。当时两浙转运使司厉行损害百姓利益的禁盐之政,王安石拒不施行,且上书转运使为民请命。王安石离任后,民众“常相与传诵其事,指其迹而怀思之”,甚至为其立祠,以祭祀之。摘编自张邦炜王安石的鄞县施政与熙宁变
24、法之异同(1)根据材料,概括王安石鄞县施政的内容并指出其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鄞县施政的作用。【答案】(1)内容:整顿吏治;兴修水利;抵制盐禁;创建官学;颁布医书。特点:切中时弊,重点突破;注重民生。(2)促进了吏治清廉;发展了生产;改善了民生,赢得了民心;为后来主持全国变法积累了经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第(1)问,“内容”应根据材料进行归纳。据材料“他一方面加强廉政建设”“在全县范围内组织民众掀起水利建设热潮”“王安石在这里创建了鄞县县学”“他将朝廷颁布的医书善救方刺石,树之县门外左”“当时两浙转运使司厉行损害百姓利益的禁盐之政,王安石拒不施行,且上书转
25、运使为民请命”分别进行归纳即可;“特点”应根据施政内容进行分析,比如整顿吏治、抵制盐禁体现了切中时弊的特点,比如兴修水利、颁布医书、抵制盐禁又体现了注重民生的特点。第(2)问,根据材料“王安石离任后,民众常相与传诵其事,指其迹而怀思之”可知改善了民生,赢得了民心;再结合施政措施可分析出其作用有利于吏治清廉,发展生产,同时也为他后来进行变法提供经验和借鉴。题型】综合题1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龚自珍(17921841年)是道光朝著名诗人、思想家。他首创“援经议政”的学风影响了晚清时代。他大胆地将清王朝比作“日之将夕”,揭露清王朝的种种弊端。他首先把矛头对准科举制度,呼吁废除八股取士,认为八股取
26、士造成了“天子之子弟,心术坏而义理锢”,提倡考生直面现世政治问题。面对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悬殊,经济凋敝,动乱不断的社会现状,他希望政府随时调剂社会财富的分配,控制贫富分化的加剧,从而息止社会动乱。他坚决支持林则徐的禁烟运动,主张加强海防,以武力禁烟,对吸食和贩卖鸦片者治以重罪。在道光朝举国避谈现实的大环境下,龚自珍被人讥讽、排挤、备尝困顿,其一系列改革的建议也被清政府束之高阁。但正是这些忧国忧民的伤时之语、骂坐之言,打破了道光朝思想界的沉寂。据朱诚如清朝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龚自珍思想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龚自珍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答案】(1)经世致用
27、,仍属儒家范畴;关注现实,主张改革;大胆针砭时弊,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2)清王朝日益腐败,社会弊病丛生;思想界沉寂,广大士人埋头考据,空谈义理;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潮影响;西方列强东侵(如对华走私鸦片等),社会危机严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龚自珍。第(1)问,根据材料相关信息进行归纳。据材料“他首创援经议政的学风影响了晚清时代”可得出经世致用,仍属儒家范畴;据材料“提倡考生直面现世政治问题”可得出关注现实,主张改革;据材料“他大胆地将清王朝比作日之将夕,揭露清王朝的种种弊端”可得出大胆针砭时弊,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第(2)问,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据材料“将清王朝比作日之将夕,揭露清王朝的种种弊端”可得出清王朝日益腐败,社会弊病丛生;据材料“在道光朝举国避谈现实的大环境下”和所学知识可知思想界沉寂,广大士人埋头考据,空谈义理;据材料“他坚决支持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可知西方列强东侵,社会危机严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潮影响了龚自珍的经世致用思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