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课 离骚学校 班级 学生 完成时间:30分钟一、基础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1)长太息以掩涕兮( ) (2)宁溘死以流亡兮( )(3)亦余心之所善兮( ) (4)谣诼谓余以善淫( )(5)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 ) (6)退将复修吾初服( ) (7)余独好修以为常( ) (8)固时俗之工巧兮( (9)苟余情其信芳( ) (10)忽反顾以游目兮( )(11)延伫乎吾将反( ) (12)忍尤而攘诟( )2、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1) 制芰荷以为衣兮 ( ) (2) 余独好修以为常( )(3)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 ) (4) 虽九死其犹未悔(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
2、偭规矩而改错 (“_”通“_” )(2)忳郁邑余侘傺兮 (“_”通“_” )(3)何方圜之能周兮 (“_”通“_” )(4)延伫乎吾将反 (“_”通“_” )(5)进不入以离尤兮 (“_”通“_” )(6)芳菲其能弥章 (“_”通“_” )4、找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字,并解释。(1)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 )(2) 谣诼谓余以善淫 ( )(3) 鸷鸟之不群兮 ( )(4) 屈心而抑志兮 ( )(5) 伏清白以死直兮 ( )(6) 固前圣之所厚 ( )(7)步余马于兰皋兮 ( )(8)高余冠之岌岌兮 ( )(9)长余佩之陆离兮 ( )5、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1) 謇朝谇而夕替 ( )(2
3、)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 )(3)进不入以离尤兮 ( )(4) 不吾知其亦已兮 ( )(5) 高余冠之岌岌兮 ( )(6)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 )6、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1)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 今义: )(2)怨灵修之浩荡兮 (古义: 今义: )(3)偭规矩而改错 (古义: 今义: )(4)宁溘死以流亡兮 (古义: 今义: )(5)长余佩之陆离(古义: 今义: )7、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B、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
4、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C、屈原最主义的代表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其中离骚是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叙事诗。其作品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卷帘和报国为民的热情。D、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 ,_。”(全国课标卷)(2)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
5、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 ,_。”(全国课标卷)(3)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 ,_。”(4)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 ,_。”(5)在选文中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_ ,_。”二、课时达标1、阅读下面文段,并完成任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
6、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1)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謇朝谇而夕替 替:贬斥 B、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穷困:走投无路C、偭规矩而改错 偭:遵循 D、固前圣之所厚 厚:推崇(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鸷鸟之不群兮A、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 B、谣诼谓余以善淫C、伏清白以死直兮 D、屈心而抑志兮(3)下列语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止不住
7、的叹息擦不干的泪水啊,可怜百姓的生活多么艰难不顺利。B、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怨只怨君王是这般放荡不羁啊,始终不理解人家的心意。C、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他们背弃正道而追求邪曲啊,争相把苟合求容当做法则规律。D、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方和圆怎能互相配合啊,不同道的人怎能相安相处?(4)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屈原为什么受屈遭贬?面对不公,他又是如何面对的,用原文的话回答。(5)这一段为我们展现了屈原哪些内在的优秀的品质?并用波浪线画出相对应原句。三、能力提升1、课外文段阅读屈原列传(节选)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
8、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没去掉标点,也未添上波浪线)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
9、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节选自史记)(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B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C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之本也/人穷则反/
10、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D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徒,是周朝楚国特有的官名,中原诸侯国没有。左徒官位在楚国是较高的,是楚国内政外交的一个主要负责人。B列传,是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为以后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C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诸侯源自分封制,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结束。D屈平,平是屈原的名。古人的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用途。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
1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时朝廷内部邪恶不正的人陷害公正正直的人,再加上楚怀王不明辨是非,被小人的谗言蒙蔽,屈原因此忧愁苦闷,作了离骚。B. 上官大夫与屈原矛盾重重,又非常嫉妒屈原的才能。屈原因不同意上官大夫修改他起草的国家法令一事,而遭到他的陷害,导致楚怀王对屈原的疏远。C.离骚这首诗的内容涉及崇高的道德、国家治乱。他的文笔简练,他的言词含蓄,展现了他高洁的志向,他清廉的行为。D. 屈原富有才华、博闻强记,擅长辞令,明白国家治乱的道理,。起初楚王非常信任他,楚王经常与他商量国家大事,还把接待外宾,应酬诸侯的事交给他去做。(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12、翻译成现代汉语。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5分)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5分)第5课 离骚答案一、基础训练1、(1)副词,长久(2)突然,忽然(3)以为是好的(4)擅长(5)美好 (6)整理 (7)美,美好(8)本来 (9)确实(10)回头(11)返回)(12)责骂2、(1)用.做 (2)认为(3)唯,只是 (4)即使,纵然3、(1) “错”通“措”,施行(2) “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3) “圜”通“圆,圆形,文中指圆凿(4) “反”通“返”,返回(5) “离”通“罹”,遭受(6 ) “章”通“彰”,明显4、 (1) 革几,名词作动词,约束(2)淫
13、,动词作名词,淫荡的事(3)群,名词作动词,合群(4) 屈/抑 ,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压抑(5)死,为动用法,为而死(6)厚,形容词作动词,推重(7)步, 动词使动用法,使步行,可译为“赶着走在”(8)高,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加高(9)长,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加长5、(1)被动句(2) 被动句(3) 被动句(4) 不吾知:不知吾,宾语前置(5) 岌岌、陆离分别作定语,后置(6) “乎”相当介词“于”,于此时穷困6、(1)古义:走投无路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2)古义:荒唐,没有准则 今义: 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3)古义:改变措施 今义:改正错误(4)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 今义:
14、 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5)古义:修长的样子 今义:形容色彩繁杂7、正确答案:C,离骚是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8、(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4)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二、课时达标1、(1)正确答案:C,背向,引申为违背。(2)正确答案A:例句中“群”,名词作动词,合群。A选项“革几”,名词作动词,约束;B选项“淫”,动词作名词,淫荡的事;C选项“死”,为动用法,为而死;D选项“屈” ,使动用法,使受委屈。(3)正确答案:B,浩荡,是荒唐,没有准则
15、的意思,所以B选项错误。(4)第一问:君王“不察”。小人投机。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第二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5)忧国忧民,热爱祖国(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坚持真理,献身理想(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刚正不阿,一身正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洁身自好,自我完善(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忠贞不移,至死不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三、能力提升(1)正确答案D,最后一句是“未尝不呼父母也”,根据文言句式对称原则,马上排除
16、A选项。 “反”是 追忆、追念的意思,及物动词,后面可以接宾语,本,解释为本原,做名词,可接在“反”后面,所以排除C选项。“苦和倦”作形容词,在句中做谓语,“极”表程度,作“苦和倦”的补语所以排除B选项。(2)正确答案:C诸侯制度没有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结束。秦王政后来统一六国,自称始皇帝,废弃分封诸侯制度,而把天下分为郡、县,由朝廷任官治理。(3)正确答案:B,原文第二段原文是这么说的“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意思是他们官位相同,想夺宠,然后借修改法令一事陷害屈原。文章当中看不出来他们矛盾重重,过度解读。(4)大王让屈原起草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每一道法令颁布后,屈原总要夸耀自己
17、的功劳。解析: “为”,写作;“莫”,没有谁;“伐”,夸耀;翻译出来各得一分,句意2分。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芳草香花作比喻;他的行为清廉,所以到死都不愿苟且取容。解析:“故”所以,“称”,运用;“容”,被容纳。翻译出来各得一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屈原名平,是楚国王族的同姓。他担任过楚怀王的左徒。他见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白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应对的辞令。在朝廷内与楚王商量国家大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楚怀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与屈原的官位相同,想争夺楚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干。怀王让屈原起草国家的重要法令,这个法令还未定稿时,被上官大夫看见了,上官大夫想要修改,屈原不
18、同意。他就在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说:“大王让屈原起草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每一道法令颁布后,屈原总要夸耀自己的功劳,说,认为除了我,没有人能起草这种法令。”怀王听了很恼怒,从此疏远屈原。屈原痛心怀王不能明辨是非,被谗言媚语蒙蔽了眼睛,以致让邪恶的人陷害公正的人,使端方正直的君子为朝廷所不容,所以屈原忧愁郁闷,写下了长诗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患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在困苦穷尽时就会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极度劳苦困倦的时候,没有不喊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呼父母的。屈原正道直行,用自己全部的忠诚和智慧,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挑拨离间,可以说是处在了困难穷尽的境地。他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怎么能没有怨恨呢?屈原创作离骚正是由这种怨恨所引起的。它称赞远古的帝喾,称述近世的齐桓公,称道中古的商汤和周武王,用他们的史事来讽刺当时的政事。离骚对崇高的道德、国家治乱的描绘,无不生动鲜明。他的文笔简练,他的言词含蓄,他的志向高洁,他的行为清廉。他的作品描写的事物虽然细小,但意义却非常大,写的虽然浅近,但含义极其深远。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芳草香花作比喻;他的行为清廉,所以到死都不愿苟且取容。他虽出自污泥之中,但就像蝉蜕壳一样,浮游于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污垢,清清白白,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断言,他的这种志向,即使与日月争光,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