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大版(2018)语文七上4.16古诗三首《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45735 上传时间:2025-11-0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大版(2018)语文七上4.16古诗三首《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河大版(2018)语文七上4.16古诗三首《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钱塘湖春行。2、理解诗歌内容,抓住本诗所描写的西湖早春的景色特征,感受西湖的美。3、体会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之情。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2、理解内容,体会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之情。难点:品味诗人准确的语言,领会诗歌意境美。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解题。(明确目标)1、师:.古代诗文是我国文化长廊中的瑰宝,唐朝时期,诗的发展达到高峰,涌现出许许多多著名的诗人,其中有一位成就很大,写诗最多的诗人,他就是大家已十分熟悉的白居易,(板书)谁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白居易。2、学生介绍白居易。3、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著名的诗歌钱塘湖春行。(板书课题

2、)4、解题: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西湖又名西子湖,其名出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在不断地吟唱着具有“人间天堂”美誉的西湖。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白居易笔下的西湖,即钱塘湖的春景。5、交代学习目标。二、整体感知。(落实目标)1、诗范读,划出节奏,提示易读错的字音:啄春泥 (zhu)没马蹄(m) 白沙堤(d)2、学生练读。3、指名读。4、齐读。5、明确读诗方法。(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即全诗八句,每句七个字。诵读时,每拍的后一个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做一顿,这样诵读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6、疏通诗意。学生自由朗读,依据注释疏通诗意,了解每联

3、的内容。诗意略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闪光水色。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教师点拨:全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写到湖边,后四句写湖东,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描写的景物浑然一体,构成完整的形象。7、再次齐读全诗,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三、品析诗句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哪一时段的西湖之景?(初春)你是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的?请找出来,并对这些字词进行品析、欣赏。1、学生独立思考。2、小组合作交流。3、班级集体讨论。重点明确以下几方面:“初平”湖水同沙堤平,即春水初涨,“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4、,看上去,浮云很低。“几处”“谁家”突出数量的少,“早莺”“新燕”之“早”“新”也说明此时为初春。问: 有人提议把这句改为“处处早莺争暖树,家家新燕啄春泥。”你们认为可以吗?为什么?(明确:不可以。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乱花”“渐欲”说明乱花仅处于渐欲迷眼的阶段,也证明是早春,但我们可以想象到,不久,姹紫嫣红开遍的景象就会出现“浅草”“才能”说明小草还很小,突出初春草的特点。相机板书:初平低几处早莺初春谁家新燕乱花渐欲浅草才能四、拓展延伸(目标练习)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诗中的哪些词可以体会出来?明确:表现了诗人对钱塘湖美景的喜爱之情。从“最爱”“不足”可以体会到。2、有感情地背诵全诗。3、小结:有人说:“品一壶清茶,读一首好诗,是人生一大乐事。”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了一首好诗,想必已感受到些许生命的愉悦,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读天下美文,做少年雅士。”4、目标检测(见小卷)板书设计:初平低几处早莺初春谁家新燕乱花渐欲浅草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