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咏物诗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诗人描写客观的“物”,细致刻画其外在形态特征或表现其内在精神品质,借以抒发感情,寄托心志。手法:托物言志读懂咏物诗的方法 1、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气味、质地)2、体会所言之“志”(感情、愿望、思想、志向等)【知人论世】3、分析表达技巧(比喻、拟人、衬托、象征)1、诗中描写了葡萄怎样的特点?写旅舍中的葡萄树经过人们的照顾后正待逢时生长之状。物象特征:半枯新茎,乱枝被扶若得硕果,须多添竹2、诗人借咏物传达了何“志”?3.知人诗人于贞元十九年(
2、803)十二月被贬阳山县,当时他的好友张署亦被贬至临武(今属湖南)。元和元年二人遇赦同赴江陵待命。诗人在旅舍中写下此诗与张署共勉。原诗题为赠张十一旅舍三咏,这是其中之一。2、诗人借咏物传达了何“志”?托物言志,表面写葡萄,实际是表达自己被贬后的希冀。诗人由葡萄需人的扶持架枝才能收获累累果实,联想到生活中多少人需要别人的无私扶持方能上进和取得成就,表达了诗人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4.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本诗语言形象生动,多用比喻,描绘出了葡萄不同生长时期的形状。如“龙须”,比喻葡萄卷曲的藤蔓;“马乳”比喻成熟的葡萄,都很贴切。你对“牡丹”这一事物怎么看?与众不同的刘禹锡:“自古逢秋悲
3、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赏牡丹唐人爱牡丹“万万花中第一流”2.论世唐代自武则天以后,牡丹逐渐受世人所爱,而原来盛行的芍药等渐渐衰落。爱莲说中有“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的说法,唐国史补中也有“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的记载。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3、诗人如何描写自己欣赏的“牡丹”?芍药 芙蕖妖无格净少情艳丽却格调不高纯洁却情致不足牡丹国色 高贵富丽侧面烘托 花开时节动京城(人群)拟人4、本诗是赞美牡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志?物象:艳丽有格调,纯洁有情致,国色天香情志:才情横溢,品格高洁,热情为国表达自己对牡丹国色天香的赞赏,对理想的人格境界的向往和追
4、求。5、“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中的“动”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不但写出了牡丹开放时颜色、香味之盛况,写出了人群的“骚动”、人们的“心动”。生动地展现了时人对牡丹的喜爱之情,也写出了牡丹的独特魅力。鹧鸪天桂花李清照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注释】北宋党争期间,诗人和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十年”之久,这首词写于这段时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之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物象特征:桂花颜色“暗淡轻黄”,体态“轻柔”,生长环境“迹远”,幽静偏僻,香味浓郁。情志蕴托:抒发对“桂花”的赞美(喜爱)之情,表达自己朴素低调,淡泊名利,高洁自处情操。读懂咏物诗的方法 1、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气味、质地)2、体会所言之“志”(感情、愿望、思想、志向等)【知人论世】3、分析表达技巧(比喻、拟人、衬托、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