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今评说】“孤篇盖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意境美。【整体感知】【走进作者】张若虚(约张若虚(约660660约约720720),扬州人,),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吴中四士”。仅仅全唐诗全唐诗录存录存代答闺梦还代答闺梦还、春春江花月夜江花月夜两首。两首。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学法指导】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全身心投入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
2、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想象世界中,得到审美享受。从想象中的意境入手,去感受、推想处于这样的意境中诗人的情感。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春江花月夜唐 张若虚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
3、树。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画境开篇诗人入手擒题,就题生发,对春、江、花、月、夜进行描绘。但诗人以月光统摄群象,勾勒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春江花月图,创造了浩渺壮阔、静谧幽美、空灵澄澈的意境。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哲思叩问自然,发出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感慨。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
4、望,诗人以群体生命的延续回答了这个令人类永远感伤的宇宙命题。因此基调是哀而不伤。人情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到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良辰美景更衬托出离愁之苦。尽管游子思妇天各一方令人惋惜,别离哀愁凄苦伤感,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
5、好企盼。有人认为“白云一片去悠悠”以下的内容与前文存在断层,从宇宙人生的思考突然转到游子思妇之情感觉很突兀?你怎么看?【思考探究】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里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爱情,又有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名家点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春江花月夜唐 张若虚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聆听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