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八单元 《天工开物》两则 .ppt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45446 上传时间:2025-11-0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4.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八单元 《天工开物》两则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八单元 《天工开物》两则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八单元 《天工开物》两则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八单元 《天工开物》两则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八单元 《天工开物》两则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八单元 《天工开物》两则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八单元 《天工开物》两则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八单元 《天工开物》两则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八单元 《天工开物》两则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八单元 《天工开物》两则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八单元 《天工开物》两则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八单元 《天工开物》两则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八单元 《天工开物》两则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八单元 《天工开物》两则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八单元 《天工开物》两则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八单元 《天工开物》两则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八单元 《天工开物》两则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八单元 《天工开物》两则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八单元 《天工开物》两则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八单元 《天工开物》两则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八单元 《天工开物》两则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八单元 《天工开物》两则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八单元 《天工开物》两则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八单元科学之光 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你能说出哪些?v(1)先秦: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记录。春秋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战国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v(2)秦汉:编写于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比西方早500年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西汉九章算术有些内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v(3)三国两晋南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比欧洲早1100多年。v(4)隋唐: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

2、西方早200年。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金刚经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v(5)宋元: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唐宋时发明了火药和火药武器。沈括的“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年。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社 会 背 景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生产力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达,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古老的封建坚冰开始松动、融化。于是出现了一批科学家和科技著作。如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本草纲目(李时珍),古代农业科学的集大成之作农政全书(徐光启)

3、,科学与艺术融会贯通的乐律全书(朱载堉)等,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也是其中的佼佼者。教学目标v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语,提高文言阅读能力。v2、了解中国科学文化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感受科学的价值和魅力。v3、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热爱科学。天工开物简介v天工开物记载和总结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农业和手工业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堪称技术百科全书,全书共十八卷,分别记述了粮食生产和加工、纺织和染色、制盐、制糖、陶瓷制造、金属冶炼和加工、采矿、榨油、造纸、酿造、颜料、车船、兵器和珠玉的生产过程、工具设备和生产工艺等。天工开物v 天工开物的书名取自易.系辞中“天工人其代之”及“开物成务”,天工开物这四个字

4、,是用“巧夺天工”和“开物成务”两句古成语合并而成的,天工表示自然的力量,开物表示人力对自然的开发,二者相合,表达了天人合一,人力与天工相协调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简介宋 应 星v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县人,生时明万历十五年(1587)。万历四十三年他和他的哥哥宋应升同时考中举人,以后屡试不第。崇祯七年任江西分宜县教谕,由于对经义八股文不感兴趣,因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调查研究在当时被称为实学的科技知识上,并着手撰写天工开物一书,花了整整三年时间,到崇祯十年(1637)终于完成了这部伟大的科技史名作。下列农作物中哪些是属于我国本土的农作物?v1、小麦2、红薯3、玉米4、土豆5、西红柿v6、花生7

5、、西瓜8、水稻9、谷子10、大豆v小麦水稻大豆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v 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v 五谷:稻并不在传统的五谷之列。汉代的郑玄注周礼天官疾医,以麻、菽(豆)、麦、稷(小米)、黍(黄粘米)为五谷。麻,其籽可食,但不是主要粮食作物,后渐淡出。后世一般认可“赵岐注”,即“稻、黍、麦、稷、菽”为五谷。v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稻v稻稻v稻选自天工开物的第一篇乃粒。“乃粒”一词出自尚书益稷:“烝民乃粒,万邦作乂(y)”,意思是百姓有粮食吃,天下才能安定。作者在这里用“乃粒”一词,统指谷物。课文研读秔jng粳jng稌t潦lo刈y问题研讨v1稻反映了什

6、么科学思想?首先,宋应星置乃粒于卷首,开宗明义,表现了他的重农思想,这与那些视务农为可耻的传统读书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次,从稻中我们可以看出,宋应星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农学中的“三才”(天、地、人)思想,并加以发扬光大。对天时地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同时强调人的作用,通过科学育秧、合理分秧等,就可以达到丰收的目的,体现了作者追求实学期于实用的科学精神。问题研讨2小字夹注的妙用v天工开物全书在正文之间辅以夹注,既对正文作了补充说明,又传达出更为深广的社会生活内容,且语言生动有趣,有舒缓叙事节奏、调节阅读气氛的作用。v3、中国古代科技在今天还有意义吗?中国古代有许多科技发明在人类文

7、明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位置,即便在今天,古人的一些科技成果仍有现实意义。首先,中国古代科学的思维方式,对当今的科学发展还具有启发性。比如中医学就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次,一些古代的科技发明依然充满活力,继续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3、中国古代科技在今天还有意义吗?科技方面的成就中国天眼,世界最大的望远镜。嫦娥工程,把飞船发射到月球。天舟货运飞船,为太空站提供补给。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进行试验。两弹一星,国之重器。神威太湖之光计算机,计算能力世界第一。量子卫星墨子号,世界独一无二。探索一号深海科考探测器船,探寻水下五千米的秘密。雪龙号极地考察船,31次赴南极,踏遍世界五大洋。v军事方面的成就v辽宁航母,大国霸权v东风21D,专打航母的弹道导弹v自造航母,百年梦想终成真v双体穿浪导弹艇,世界上第一种双体穿浪军用船只v战略核潜艇,和平捍卫者v和平方舟,世界唯一的专用医院舰v东风41,只有中国和俄罗斯才有的陆上机动式洲际导弹v机动登陆平台舰,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中国有的半潜式运输舰。作业v思考:怎样使我国的科技成就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地位?v预习冶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