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亲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她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走多远,不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你身在那他乡中,有人在牵挂;你回到那家里面,有人沏热茶;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她掉眼泪;你露出那笑容时,有人乐开花。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多富有,不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项 脊 轩 志(明)归有光上课班级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一(21)归有光简历(1岁)生于江苏昆山(5岁)开始读书(8岁)丧母(
2、23岁)娶妻魏氏(29岁)丧妻(35岁)中举人。徙居嘉定,读书,讲学(60岁)中进士,任湖州府长兴县令(65岁)任南京太仆寺丞(管理皇家车马)(66岁)去世项脊轩纪事年表先是(15岁之前):有诸父分家事、妪述先妣生前事。束发(约15岁):修葺南阁子及之后读书轩中。中有先大母探望、以脚步声辨人和轩四次遭火事。18到19岁:写了项脊轩志的正文。后五年(23岁)妻魏氏嫁入归家。中有妻从归问古事,凭几学书事;有述诸小妹问阁子事。其后六年(29岁):妻亡,室坏不修。当年有种枇杷树事。其后二年(31岁左右):复葺南阁子。其后不常居。其后若干年:亡妻所植枇杷树已亭亭如盖。(完成附记)假醉翁之亭,欧阳绘山水相
3、映,表放情林木之乐意;托鄙陋之室,禹锡寄仙龙之说,议淡泊修业之洁志。请同学们参照以上句子,根据项脊轩志这篇散文的内容和情感再仿写一个句子。假醉翁之亭,欧阳绘山水相映,表放情林木之乐意;托鄙陋之室,禹锡寄仙龙之说,议淡泊修业之洁志。借项脊之轩,震川记琐碎之事,抒三世变迁之悲情。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清梅曾亮 “震川之文,每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却自风韵疏淡。”(清)姚鼐探究细节要求:找一处细节描写,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一两个词。对找到的细节描写先拟定一个发言话题,然后翻译文中之意,再分析其表达效果,最后有感情的读一读。示例:步骤一:发言话题解读“凡再变矣”背后的意蕴。步骤二:翻译相关语句“
4、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庭院中起初是设置篱笆,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步骤三:分析。步骤四:有感情地读。比较下列的句子,你觉得哪一句子比较好?为什么?课文: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 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改句:妪每谓余曰:“尔母爱子女,甚矣!”妪又曰:“汝姊尝于吾怀而哭,汝娘立于门外问寒问暖,吾从板外相为应答。”“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细琐,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非不流涕矣。”林纾比较下面两种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课文:“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老师改句:“而
5、今庭院寂寂如故,然吾妻香魂飞散已无觅处,每念此,不禁涕泗横流,痛哉!”语言委婉含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秭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先妣先大母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亡妻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选取生活中的小事小结细节的选材-琐细 真实细节的描写-自然 简洁细节的抒情-细腻 深挚课外阅读1、顺着一条土路寻找父亲(铁马)2、亡人轶事(孙犁)随笔请追溯你记忆库存中的往事,写一篇“事细情深”300字左右的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