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第3课一、选择题1北魏农业生产日益活跃的主要原因是()A均田制的推行B吏治的改善C农民负担的调整D迁都洛阳解析:解答本题一是注意限定语“主要原因”,二是注意其他选项与题目的关系。答案:A2“(6世纪初)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比过去增多。全国人口比西晋太康年间南北方合计,还要多出一倍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促进了水田的发展。”出现以上情况,主要得益于()均田制的推行俸禄制的实行孝文帝重视农业水利工程的修建北魏时期犁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北魏时期新耕作技术的推广ABCD解析:材料反映出6世纪初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可知,所列选项全部符合题意。答案:A3成书
2、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了洛阳的繁荣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D5世纪的洛阳,商业盛极一时解析:B、C两项不符合史实,A、D两项比较,D项是A项的组成部分之一。答案:A4史料里说北魏洛阳贸易不绝,“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这最能说明的问题是()A洛阳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B洛阳商业兴盛,市场繁荣C迁都洛阳是正确的D洛阳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商业城市解析:材料中“百国千城”“商胡贩客”均表明了此时洛阳的“国际性”。答案:D5下列因素中
3、,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北方民族融合B社会矛盾激化C北方的分裂与统一 D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完成解析:注意题干中“互为因果关系”这一关键词。孝文帝改革是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结果,反过来,孝文帝改革中推行的一些措施,又加速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B、C两项只是改革原因,D项只是改革结果。答案:A6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了()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B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C游牧民族的农业化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解析: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形成就是历史上各民族相互影响和融合的结果。答案:D7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表现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迁居洛阳的
4、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B鲜卑贵族广占良田,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C汉族学习了鲜卑族的游牧经验D“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描写了鲜卑女子的汉化解析:D项应是描写汉族女子受鲜卑族文化的影响。A、B、C三项均是民族融合的表现。答案:D8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解析:两次改革的相同影响较多,但最主要的是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即社会制度的变化。答案:B二、非选择题9迁都洛阳是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朕(孝文帝)以恒、代无运
5、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魏书成淹传材料二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魏书习学记言序目材料三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列传第七中材料四若南徙,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榛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廿二史札记魏孝文迁洛请回答:(1)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两派不同的意见,即赞成派与反对派,为论证这两派意见应分别使用上述哪些
6、材料?除迁都外,北魏政权“行汉法”的举措还有哪些?(2)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这样评论北魏的汉化行为:“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请指出赵翼对北魏汉化政策的观点是什么。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价。解析:第(1)问,先分析四则材料所属派别,再回答其他举措。第(2)问,从材料“国势之衰,实始于此”得出观点,然后结合材料对观点进行评价。答案:(1)赞成派:材料一、三。反对派:材料二、四。举措:颁行均田制、俸禄制、移风易谷等。(2)观点: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汉化”政策。评价:该观点错误。该观点全盘否定了北魏“汉化”举措的积极作用,北魏政
7、权的败亡是封建化的统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发展的结果,与“汉化”措施无关。“汉化”政策有利于北魏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或:风气的改进、社会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洛阳城(或中原地区)的开发,有利于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等。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 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材料二材料三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恩格斯(1)材料一中孝文帝为迁都洛阳提出了哪些理由?你认为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发展趋势?(3)材料三中的“同化”在改革中体现在什么方面?征服者最终被同化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理由: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但民族之间隔阂严重,文化冲突剧烈;平城经济文化落后,保守势力强大;洛阳是多个王朝建都之地。目的: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2)民族融合。(3)方面:制度更新,迁都洛阳,移风易俗。原因:为了巩固统治;社会发展潮流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