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新时代的曙光1.二月革命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过程: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影响: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苏维埃)。2.十月革命时间:1917年11月 过程: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指挥部在斯莫尔尼宫,目标攻占冬宫,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苏维埃政府措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二
2、、历史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战争。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新经济政策目的:为恢复国民经济,在列宁的领导下内容: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或特点)。影响: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2.1922年成立苏联,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最初由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列宁的贡献:领导十月革命,建立
3、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施新经济政策;成立苏联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领导人:斯大林 措施:A工业上: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19281937年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作用: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B农业上:实行了农业集体化。模式形成: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形成基础: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模式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模式评价:积极: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情况下形成,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消极:也具有严重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