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梦游天姥吟留别(一)导入1.由学生所写“预习作业”中的文学短评导入。2.学生互评任务展示研读梦游天姥吟留别思想情感,修改完善文学短评。情感探究1.李白笔下的天姥山有怎样的特点?现实中的天姥山是怎样的呢?李白为什么要把天姥山写得这么高峻?2.请根据诗歌第二部分,画出诗人梦游路线图(示意图),并标出地点变化、不同地点其所见景物的特点、诗人的情感。3.结合写作背景,再读梦境,能想明白为何诗人情感如此波澜起伏吗?4.自由诵读诗歌第三部分,结合梦境和诗人经历,说说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清代诗人陈沆认为梦境实则是他三年政治生活的曲折反应与幻化: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首言
2、求仙难必,遇主或易,故;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言欲乘风而至君门也。“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一下,言金銮召见,置身云霄,醉草殿廷,侍从亲近也。“忽魂悸以魄动”以下,言一旦被放,君门万里,故云“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也。(陈沆诗比兴笺)所以李白梦游天姥山并不是美梦。有学者根据陈沆的论述和李白的生平,认为李白一生从未放弃过入仕,访天姥山并不是求仙访道,而是访名山,走名士风流的仕进征程(终南捷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你的观点是什么?任务完成、交流请你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和思考,修改你围绕“思想情感”写作的文学短评,并展示交流。阅读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同一时期的五言古诗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3、从比较两首诗抒发的情感异同的角度,写一篇文学短评。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唐李白仙宫两无从,人间久摧藏。帝子隔洞庭,青枫满潇湘。怀君路绵邈,览古情凄凉。登岳眺百川,杳然万恨长。知恋峨眉去,弄景偶骑羊。梦游天姥吟留别(二)学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李白。(济世抱负-翰林待诏-赐金放还-周游天下)任务展示这首诗的题目一作别东鲁诸公,以“东鲁诸公”口吻给李白写一首古诗,作为回应。自读诗歌,理清全诗脉络哪句诗表明诗人由现实转入梦境?哪句诗又表明由梦境转入现实?哪句诗点明“留别”?李白在梦中游览了哪些景点?景象特点有何不同?作者写梦游天姥山的经历究竟有何用意?分析“世间行乐开心颜”这一部分蕴含的作者情感。任务完成、
4、交流学生当堂修改、交流所写古诗,完成任务。课堂小结从表面看,这是一首游仙诗,它的主体部分(“云青青兮欲雨仙之人兮列如麻”)是关于神仙世界的描写;但诗人的游仙之念决不同于那种完全置身于世外的幻想,他之所以向往这个世界,是因为他厌恶眼前的黑暗的现实世界。这一点,诗人在诗尾有明确的表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才是全诗的主旨。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追求个性解放和蔑视权贵的精神。布置作业西游记里这样描写仙境:“云雾笼峰顶,潺湲涌涧中。百花香满路,万树密丛丛。梅青李白,柳绿桃红。杜鹃啼处春将暮,紫燕呢喃社已终。嵯峨石,翠盖松。崎岖岭道,突兀玲珑。削壁悬崖峻,薜萝草木秾。千岸竞秀如排戟,万壑争流远浪洪。”请默写梦游天姥吟留别里的仙境描写,并比较它与西游记中的仙境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