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版第一册:24《促织》序(备课资料).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411902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版第一册:24《促织》序(备课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版第一册:24《促织》序(备课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版第一册:24《促织》序(备课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版第一册:24《促织》序(备课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备课资料一、课文补注1.连城拱璧:价值连城的大璧玉。拱璧,两手合围的大璧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有秦昭王以十五城请易赵王之和氏璧的故事。“连城拱璧”就是用的这一典故。2.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及,到,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达到的范围。神仙传记载:汉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飞升天上。他服药留下的容器让鸡犬啄舐()了,鸡犬也成了仙。后来这个虚构的传说就被用来比喻一个人发了迹,同他有关系的人都跟着得势。熊江平主编古诗文译注评析(高中部分中册)语文出版社二、课文析读促织的写作特色1.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曲折生动。整个故事的发展始终离不开蟋蟀的得失这条线索,并以蟋蟀的得失为中心,紧紧扣住成名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开

2、始捉不到好蟋蟀的时候,县官“严限追比”,走投无路的成名终日“转侧床头,惟思自尽”;等到从巫婆那里得到暗示捉到一只健美的蟋蟀,就如获至宝,成名“大喜”,“举家庆贺”,困境暂时得到解除;但是故事又出现了波折,捉来的蟋蟀又被好奇的儿子失手弄死了,儿子也畏祸自杀,成名夫妇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完全陷入了绝望的境地;后来成子身化促织,成名又捉到一只外貌不扬而矫健善斗的促织,再度解救了一家的困厄,成名又感到非常“惊喜”。总之,蟋蟀是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成名也随之喜而复悲,悲而复喜。写作手法是表现文章思想的手段,一只小小蟋蟀的得失,竟使成名一会儿悲伤欲绝,一会儿化悲为喜,弄得神魂颠倒,情态反常这有力地表现

3、了当时岁征促织为害之甚。整个故事波澜起伏,其中每一段也是变化多端的。如写成名捕捉蟋蟀时,总是先写他如何难以捕捉,毫无线索,毫无希望;接着就写他在彷徨无望的情况下又意外捕到好的蟋蟀。真好似“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前者是作者对现实的描写,后者则是作者对其主观愿望的寄托。再如写成名斗蟋蟀时,小蟋蟀得胜之后,又引起“一鸡瞥来”一节,这些描写都是极尽一波三折,抑扬跌宕之能事。2.全文描写细致。如成名之子投井一节,作者刻画成名听到其子弄死了蟋蟀时,先是“如被冰雪”,接着就“怒索儿”;等到发现儿子投井自杀,就又“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后来其子复苏,才由悲而转“喜”,而“心稍慰”;但当一想到蟋蟀,

4、却又“气断声吞”,可是不敢再追究儿子。这些描写对表现成名当时所受到的精神折磨,是非常细致入微的。再加上“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等描写,就更突出了成名一家人的内心愁苦,增加了悲惨的气氛。这些细节描写紧紧围绕主题,对表现主题有突出的作用。三、类文荐读山 市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5、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愈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然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阅读提示:本文选自聊斋志异卷六。山市,犹如“海市”都是一种自然现象。作者仅用二百六十余字,就准确生动地再现了这一神异瑰丽、气象万千的奇观。虽不无夸张,却没有怪异。文章描写细致,层次分明,秩序井然。作者先用广角扫描了山市的富丽壮观景象,再用特写镜头,逐层多侧面地展

6、现危楼无影的递变经过。四、鉴赏方略散文(古代)鉴赏之四:对古代散文语言的鉴赏散文是最单纯的语言艺术。作家用语言进行艺术创作,读者从弄懂字句开始接触作品,而最后主要归结到欣赏它的语言艺术。由于古代散文大多属于文学性强的应用散文,因而语言的技巧显得更为重要、突出。韩愈倡导古文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文从字顺各识职,有欲求之此其躅”,认为古文写作必须以此为起点。那么我们阅读鉴赏时,语言当然是最重要的凭借。首先要准确掌握词汇意义,正确运用语法规律,恰当利用修辞技巧。这里想着重谈谈古代散文常用的几种修辞方法。1.婉曲。采用委婉的说法表达不愿意直说的意思。如用“慈父见背”表达“父亲去世”之意。如“非臣陨首所

7、能上报”实指不接受晋武帝让他做太子洗马的命令,因不敢抗命,所以委婉地说:“即使死也报不了这个恩德。”2.用典。如“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其中“彼苍者天,曷其有极”分别出自诗经秦风黄鸟和唐风鸨羽。3.词语的节缩。因行文的需要,一些词句缩减了,须补足,才能通晓其义。如: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废远”,即废弃奉养之事而远离祖母。因上文是“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所以这句也要以八个字为一句来相配。4.变文。为避免一个词的重复使用,古代散文中常在上下文中用不同的词表达同一意义,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以”与“而”同义

8、。了解这一规律,便于以已知推知未知。5.互文。用两句形式相同、用词交错的语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彼此相互渗透,相互呼应。如“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其次,应注意语言的时代特点,了解和掌握作品语言的时代风格,同时考虑作家自身独特的语言风格。如韩文气势磅礴,曲折自如;柳文意境幽深,语言精粹;欧文跌宕唱叹,流畅清新第三,古代散文多用四字句或四字短语,多对称,整散结合,长短错落,节奏明快,音韵和谐,极富声韵之美。鉴赏语言要反复诵读。只有在不断的诵读中,才可意会文字的节奏与气韵,才能品味文章的情境之妙,才可领悟作者的情感之切,情理之真。第四,联系语境,推

9、敲含义。如祭十二郎文开篇言道:“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从句中语境来看,一个“乃”字和一个“远”字,蕴含着作者无限的沉痛、歉疚和缺憾;从大语境来看,还可发现这两个字不仅为第三段为官奔波,叔侄久难相处的抱憾、痛切之情作了很好的铺垫,更与第五段和第十一段所书写的痛惋之情形成了绝妙的照应。如果进而联系外部语境可体会到作者沉浮宦海的慨叹。由此可见,揣摩语言必须结合语境,反复沉思,善从看似平常处质疑自问,透过字面挖掘内涵。第五,借助体验,引起共鸣。对于抒情色彩浓厚的文章尤须如此。鉴赏祭十二郎文,有亲人挚友长逝异乡这种人生阅历和内心体验的人,很容易为作者那哀婉凄怆、泪肠九转的情感所打动,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反复设问之妙,虚词传神之功,也便心领神会了。第六,细细品味,比较异同。如同写长江水,赤壁赋称“波”,且是“不兴”之波;后赤壁赋称“流”,且是“有声”之流;念奴娇赤壁怀古则成为“拍岸”之惊涛。所称各不相同,气势、情感也就有别了。w.w.w.k.s.5.u.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