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赣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参考答案 2015年2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B(绝对化,原文中有“往往”一词;另外,原文中“表现中华文化精神内在质素”是修饰“琴文化”的) 2B(A“中国古代士人以琴为一种生活方式,并秉承这种理性精神来对待日常生活态度”并不是由“原始乐舞精神自觉不自觉地引导”,原文第一段可看出;C“人生体验、情感因素和人生价值”属于无中生有;D强加因果)3D(错在“从其出现”“因此不得不”这些字词,推断有误)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4-6小题各3分)4C(属:连接)5C(是高孝基对杜如晦的评价,是表现杜如晦的才能和僚属对他
2、的称赞)6D(唐太宗要求虞世南勒文时要表达君臣痛悼的意思,并没有说亲自撰写文章,是错误理解和无中生有)7(10分,每小题5分)(1)大王如果终生守住自己的封地,杜如晦没有什么用处;但想要管理整个国家,放弃杜如晦就没有可以跟你一起建功立业的人。(得分点:守藩,无所事,经营,共功者,句意)(2)杜如晦与玄龄一起掌管朝政,推举贤能的士子,降没才能的官员的职位,让他们都得到恰当的职位。(得分点:引,士贤者的定语后置,下不肖,得职,句意)8.(5分)“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2分),烘托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3分)。9.(6分)借景抒情(2分),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离别
3、时伤感依恋之情(2分)和关切勉励之意(2分)。10(6分,每小题1分)(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3)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5分)A、C(选A(3分)、C(2分)、E(1分),B:艾迪在此之前并不知道那个中年男子是博格。D:洛克不愿意点燃包画的塑料布,并不是深爱苏菲,而是担心名贵的画会被雨水毁坏。E:“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文笔温婉细腻。”不当。)(6分,每点2分)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主要人物;介绍阿普达镇阿普达是英国伯明翰南部山区的旅游观光小镇,至今仍然使用马车代步,为下文马车失事埋下伏笔。点出艾迪和洛克身份
4、地位的悬殊,引出下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6分)艾迪是英国阿普达镇一个地位卑微而心灵高贵的小工艺店的年轻老板。(2分)他有这些优点:勤俭朴实(自食其力):经营一家小工艺店。有六千英镑的积蓄。面对爱情勇敢争取:苏菲家对他不满意,面对地位悬殊的对手洛克,艾迪没有退缩。友善热情:面对洛克揶揄,艾迪并没有针锋相对的回击。碰上浑身湿透要搭车的博格,热情招呼。乐于助人,品格高尚:为挽救生命,毫不犹豫点燃自己全部积蓄六千英镑。(答对三点并结合文章分析给4分。) (8分,答对两点给6分,三点都对给8分)观点一:以“六千英镑”为题不合适。本文的主旨是说人的高贵不在于身份地位而在于心灵,越是紧急情况,越能检验出人
5、灵魂的高下。“六千英镑”为题不能体现这一主旨。以“六千英镑”为题,不能表明作者对艾迪高贵心灵的赞美。以“六千英镑”为题,没有对比的效果,体现不出作者对地位高贵的洛克的讽刺批评。观点二:以“六千英镑”为题合适。以“六千英镑”为题,可以设置悬念,让读者看了题目会产生遐想,饶有兴趣地看下去,引发读者思考。以“六千英镑”为题,体现出这六千英镑的重要性,是塑造艾迪这一人物形象的关键点。艾迪点燃六千英镑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以“六千英镑”为题,概括出了小说的主要事件。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1)(5分)A、B(选A给3分,选B给2分,选D给1分,解析D项贾德纳还盛赞了田长霖的学术能力。C项“为尔湾加
6、大的前途担忧”无中生有。E项“表达了对美国一流大学在人事任用方面歧视外来民族的现象的不满”分析错误。田长霖的这段话先介绍美国一流大学聘用外来民族的人做校长的情况,再总结性地指出“加州对多元文化的认同是超前的”,他的话语并没有表达丝毫不满情绪。)(2)(6分,每点2分)在“学术至上”的大原则下,提出了三个重要阶段的规划,并积极落实。增加延聘少数族裔教员,使学校少数族裔学生已占三分之二而教授却多数是白人的缺憾稍微减轻。积极推行大学课程多元化和国际化工作,要求自1990年起,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选修一门介绍美国少数族裔和一门讨论国际事务的课程。(3)(6分,每点2分,概括、分析各1分)踏实务实。田长霖
7、做伯克利加大研究副校长两年后,不愿在这一有名无实的职务上再浪费时间,辞职回系里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平易近人。田长霖参加聚会时主动和每一个友谊团体亲切打招呼;教职员和学生都知道他愿意“倾听”,所以愿和他坐下来讨论问题。稳重谨慎。在未得到伯克利加大董事会的正式任命之前,他对记者们的问题均“不予置评”。(4)(8分,每点2分)客观原因:加州对多元文化的认同是超前的,能接受一名在外国出生、受教育的人担任校长;伯克利加大需要一位各方面能力杰出的人继任校长一职。(每点2分)主观原因:面对“玻璃天花板”,田长霖不断冲撞尝试;田长霖各方面表现突出是一流的学者,也是资深的行政人员,他具备担任伯克利加大校长的能力。
8、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3分)D(A坍tn B藉ji C隅) 14(3分)B(A 项关联词语序有误,“只有”应放在“大多数人”前面;C项主客体错位,应是“这起事件对国人的触动”;D项成分残缺)15(3分)C(详见必修5第96页)16(5分)正因为一无所有 改变命运最关键的一环 它剥夺了我们的一切(答对1点1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3点5分,意思对即可,如果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17(6分)(1)泰总理称赞中国是发展榜样(或:泰总理欲学中国振兴经济)(3分)(2)停止国内争端 拉近国际关系 复苏泰国经济(每点1分) 六、写作(60分)18按课标卷高考评分标准。审题提示,
9、主人角度:改变、宽容、如何解决矛盾;公鸡角度:改变或不改变(天职),邻居角度:提建议。【参考译文】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年轻时英气勃发,性格豪爽,喜欢读书,自己风流倜傥,胸中怀大志,面对事情能果断。隋朝大业年间,参加吏部的选拔,吏部侍郎高孝基认为他有大才,对他说:“你应当是栋梁之才,有大用,希望保持美好的德行。”于是补授他担任滏阳县尉,杜如晦弃官离开。 唐高祖平定京城,秦王推举杜如晦担任秦王府兵曹参军,不久外调陕州人总管府长史。当时秦王府属官大多外调,秦王担忧。房玄龄说:“离开的人虽然多,但不值得可惜,但杜如晦是能够辅佐大王您的大才。大王如果终生守住自己的封地,杜如晦没有什么用处;但想要
10、管理整个国家,放弃杜如晦就没有可以跟你一起建功立业的人。”秦王大惊说:“如果您不说。我差点失去了他!”于是上表把杜如晦留在了幕府。杜如晦跟随秦王征战讨伐,经常参与谋划机密大事。当时正值事务多,如晦裁决处理事情没有保留,同僚属官一起认为他有大才,(他的才华)看不见边际。秦王封为皇太子,被授予授左庶子,升任兵部尚书,进封为蔡国公,食邑三千户,同时食邑益州千三百户。不久任检校侍中,加任吏部尚书,总监东宫兵,进位尚书右仆射。杜如晦与玄龄一起掌管朝政,推举贤能的士子,没才能的官员降职,让他们都得到恰当的职位。监察御史陈师合上拔士论,认为一人不可以执掌几个职位,暗中指责劝谏如晦等人。唐太宗说:玄龄、如晦不
11、是凭借着以前的功勋提拔的,只是他们的才能可以跟我一起治理天下,师合想要用这来离间吾我们君臣的关系吗?很久以后,因为生病辞去了官职,唐太宗下诏像原来一样供给他俸禄并送到他的府邸,太宗派出的医生和看望他的使者在路途中一个接一个。恰逢他的病加重,太宗下诏书让皇太子亲自问候,太宗亲自来到他家中看望他,声音哽咽的抚慰他。死了,享年四十六,皇帝为他哭的非常悲伤,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到他落葬,追加为司空,谥曰成。亲自下诏书虞世南在墓碑上刻上碑文,让他表达自己对杜如晦沉痛悼念的意思。 在杜如晦担任宰相时,国家刚刚安定,官府体系,规章制度,全都是他和房玄龄两人讨论决定的。每当在皇帝处讨论事务,房玄龄一定会说:“不是杜如晦就没有人可以谋划这件事。”等到杜如晦来到,最终还是用房玄龄的计策。因为杜如晦长于决断而房玄龄擅长谋划,两人非常了解,所以能同心协力,来辅佐皇上,当世之人说起良相,一定是称赞房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