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古诗两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助读资料字词精讲品读释疑初读感知结构主旨6第 一 课 时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学习古诗中的生字。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背诵古诗。(重点)3.用心品读古诗,感受诗人眼中的西湖,体悟古诗描绘出的画面与意境,读出诗的韵味与美感。(难点)学习目标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三苏”家族成员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公认的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
2、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主要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走近作者妆书写指导左窄右宽。“丬”竖是垂露竖。zhung我会写空kng(天空)kng(空地)多音字好ho(好多)ho(爱好)相xing(相宜)xing(相貌)潋滟:空濛:淡妆浓抹:理解词语形容水波流动。造句:微风乍起,南运河上,秋水潋滟,波光粼粼。形容景物迷茫。造句:窗外山色空濛,若隐若现的样子犹如一幅画。形容淡素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饰。造句:这姑娘长得匀称,皮肤洁白细腻,淡妆浓抹都楚楚动人。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和字词,为了更深入地理解
3、古诗,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词句。1.一读:说说这首诗描写了西湖的什么景象?2.二画:找出这首诗中打比方和做比较的诗句,仔细读一读,想想这样写的好处。3.三品: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点击听朗读听范读,边听边思考“核心问题”“串珠问题”。梳理文意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潋滟:水波流动的样子。】水面光波粼粼,晴天里西湖的景色多么美好,山色迷蒙,雨中西湖的景致也非常奇妙。【空濛:形容景物迷茫。】【方好:正好。】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欲:想要。】想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淡妆浓抹:形容素淡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饰风格。】【西子:即西
4、施,春秋时期越国有名的美女。】【相宜:合适。】整体感知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诗人用凝练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晴一雨的西湖,正应和了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传神地为我们再现了西湖艳阳普照时波光荡漾的美丽风光;“山色空濛”为我们勾勒出一幅雨后山中云雾弥漫,虚幻缥缈的水墨西湖。“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与下文的“总相宜”相呼应。思考:前两句诗主要写了什么?这两句显示出诗人非凡的才气和文人的智慧。诗人以美
5、人喻美景,不仅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为“西”字之名,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还因为二者都具有天然美的气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思考:诗的后两句主要写了什么?体会到诗人对西湖无限热爱及对祖国山河的无限赞美之情。思考(难点):这首诗中,你体会到诗人对西湖怎样的感情?1.一读:说说这首诗描写了西湖的什么景象?这首诗描写了西湖的晴天和雨天的美景。2.二画:找出这首诗中打比方和做比较的诗句,仔细读一读,想想这样写的好处。打比方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作比较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通过打比方和作比较两种方法的运用,可以凸显出西湖景色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独具慧眼,善于发现。3.三品: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西湖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课文结构西湖 淡妆西子 浓抹比喻贴切晴天 好雨中 奇景色美丽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抓住西湖晴天、雨中的不同特征,写出了西湖奇丽多变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及祖国山河的赞叹、热爱之情。课文主旨xx小学x年级x班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