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79710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8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8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8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8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8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8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8页
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辽宁省部分重点中学协作体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狂放的举止是魏晋文人个性活动的表现之一。在魏晋之前,历史上也不乏“狂士”,但他们多半是以狂态为进谏的手段,达到沟通道统与势统的目的。如传说中的箕子向纣王进谏不从,而披发佯狂。那位以“谲谏”著称的东方朔,也有“狂人”之称。到了魏晋,由于门阀士族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作为这个阶层代表的士族文人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而作为其主体意识表现的个性精神和行为也就不断膨胀。“狂放”作为其主体意识和个性精神的表现得到社会高度认同,成为一种时尚的社会风

2、气。其中竹林名士又具有代表性。不过,与历史上狂放活动的文化内涵不同,竹林名士的狂则完全是脱离功利约束的自由之狂。他们在对现实失望和抛弃社会责任感以后,便以狂放的行为来表现他们对环境的否定和自我的解脱。“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行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世说新语任诞)礼教要求人们循规蹈矩,温文而雅,刘伶却非按相反的标准来塑造自己。因为那些被汉儒奉为至圣的礼教,在魏晋文人眼里不过是一堆粪土和“尘垢囊”。因为魏晋的统治者往往借维护礼教之名来屠杀异己,孔融和嵇康均以违反礼教的罪名获罪致死。其余的文人既不愿掉脑袋,也不肯违心地趋从统治者及其所维护的礼教。

3、这成为魏晋文人精神上极度痛苦的根源,但人们承受痛苦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为了不超出痛苦的极限,他们便以饮酒来麻醉自己。他们愈是痛苦就愈是以酒浇愁,从而愈能显示出个性。政治上的绝望,把刘伶带入醉的境界;而酒精的刺激,又使他把自己视为世界的异己,使他“肆意放荡,以宇宙为狭”。他那篇传世名文酒德颂,更是集中表现了他的傲岸绝俗的个性精神。另一位竹林名士阮籍,其狂放和醉态也近于刘伶,而其个性的社会批判意义则更加突出。礼记曲礼规定叔嫂不能通问,他却偏偏和嫂子聊天儿,并宣称:“礼岂为我辈设也!”按常礼,母丧不食荤,可他在母丧期间却啖酒肉,神色自若。礼教规定男女授受不亲,阮籍却总和邻妇饮酒,并醉卧其侧,“夫始殊

4、疑之,伺察,终无他意”。当王恭问王忱:“阮籍何如司马相如?”王忱说:“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就连司马昭也承认:“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如果留心,可以发现这些文人的个性表现在反礼教的同时很注意不因之致祸。可以设想这种“至慎”,需要多少酒精的麻醉,是以多少痛苦为代价所作出的忍耐,这对他们的个性,又是何等严酷的戕害!宗白华先生说:“魏晋人以狂狷来反抗这乡愿的社会,反抗这桎梏性灵的礼教和士大夫阶层的庸俗,向自己的真性情、真血性里发掘人生的真意义、真道德。他们不惜拿自己的生命、地位、名誉来冒犯统治阶级的奸雄假借礼教以维持权位的恶势力。这是真性情、真血性和这虚伪的礼法社会不

5、肯妥协的悲壮剧。这是一班在文化衰堕时期替人类冒险争取真实人生真实道德的殉道者。”(摘编自宁稼雨说说竹林名士的“狂放”风气)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箕子与东方朔等魏晋之前的“狂士”以狂态为进谏的手段来达到与势统沟通的目的。B. 魏晋时期“狂放”被社会高度认可表明了当时士族文人的经济实力与主体意识的增强。C. 刘伶与阮籍的狂放脱离了功利的约束,是对环境的否定和自我的解脱,体现了个性精神。D. 魏晋文人的狂放既有反礼教的一面,又有“至慎”的一面,根源都是精神上的极度痛苦。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魏晋之前的“狂士”说起,引出竹林

6、名士的“狂放”风气,也巧妙地将两者作了对比。B. 阮籍丧母食荤、和邻妇饮酒而“未尝臧否人物”看出他反礼教而又注意不因之致祸。C. 文章在论证时多处运用举例论证与引用论证,并在对比论证中证明魏晋文人的真性情。D. 文章论证了竹林名士“狂放”的表现和原因,肯定了他们争取人生真道德的努力。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晋文人视礼教为粪土,这也常常是统治者杀害他们的原因,孔融和嵇康均因此获罪致死。B. 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随之,云:死便掘地以埋。”这也是他对政治绝望而纵酒放达的表现。C. 纵酒是部分魏晋文人对政治绝望和自我个性的表现,他们饮酒的程度与其痛苦以及个

7、性显现的程度成正比。D. 宗白华认为,魏晋人用狂狷发掘人生的真意义、真道德,他们是文化衰堕时争取真实人生真实道德的殉道者。【答案】1. C 2. C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等。A项,“箕子与东方朔等魏晋之前的狂士以狂态为进谏的手段”分析错误,范围扩大,从原文第1段“多半是以狂态为进谏的手段”可知“多半”代表的是部分。B项,“被社会高度认可表明了当时士族文人的经济实力与主体意识的增强”曲解文意,从原文第2段“到了魏晋,由于门

8、阀士族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作为这个阶层代表的士族文人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而作为其主体意识表现的个性精神和行为也就不断膨胀。“狂放”作为其主体意识和个性精神的表现得到社会高度认同,成为一种时尚的社会风气。其中竹林名士又具有代表性。不过,与历史上狂放活动的文化内涵不同,竹林名士的狂则完全是脱离功利约束的自由之狂”可知被社会认可与前文经济等没有必然联系。D项,因果倒置,从原文第2段“其余的文人既不愿掉脑袋,也不肯违心地趋从统治者及其所维护的礼教。这成为魏晋文人精神上极度痛苦的根源,但人们承受痛苦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可知“文人既不愿掉脑袋,也不肯违心地趋从统治者及其所维护的礼教”是“精神上的极度痛苦”的

9、根源。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C项,文章举孔融和嵇康之例,与刘伶和阮籍形成对比,不是证明魏晋文人的真性情,而是交代魏晋文人痛苦、借酒浇愁、举止狂放的原因。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因为是“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句子,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出题者自己

10、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A项,因果有误,从原文第2段“因为魏晋的统治者往往借维护礼教之名来屠杀异己,孔融和嵇康均以违反礼教的罪名获罪致死”可知“统治者往往借维护礼教之名来屠杀异己”,目的是屠杀异己,反礼教只是一个借口。故选A。【点睛】科技文阅读要揣摩的命题陷阱:1.以偏概全即

11、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阅读科技文原文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到为止、除之外、一些、某些”等表范围的词语。严格区别“部分”与“整体”。做这类题关键是沉着细心推敲。2.无中生有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推断出来。注意: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有效信息句合理地推断出来。3.有意缺失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4.强加因果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5.因果颠倒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间关系

12、。6.偷换概念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说法。常见是漏字、添字、换字、错位。7.指代不明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方法:要留心文中的“这些”、“那些”、“这个”、“哪个”、“其”、“即”等词。联系上下文,弄清楚它们的指代内容。8.转化失误将某一个意思的句子转化成另一个句子时,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全称变特称,变相对为绝对,变绝对为相对,把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未然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有零售行业人士曾提出畅想,付费自习室或可作为一种新业态进入到购物中心,原因有三:一是自习室和购物中心的目标客群是一致的,二是购

13、物中心提供了自习室等需要的休闲餐饮等服务,三是自习室能丰富购物中心的业态。“我们有考虑过。”苏家辉悦。但他指出,这其中存在不少障碍或压力:一来购物中心的招商门槛比较高,每个月的固定开支大;二来购物中心的人流量比较大,对于需要一种安静自习环境的人而言,未必是最佳的场景。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特聘专家、北大零售研究中心特约专家丁昀则向记者直言,不看好付费自习室进入购物中心,原因是“业态频次比较低”。现阶段而言,付费自习室是否值得当成“风口”那般运作,得透过虚火才能认真研判。但有教育学者提出,付费自习室走红也在无形中提醒,从完善社会服务的角度看,满足求学者的自习需求,当前城市管理者需要加大公共资源的开放力

14、度。但如何开放或许又是一个新的难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可以探索新的开放机制,如通过第三方专业中介机构,整合社区内的学校、公共场馆资源,招募志愿者,以会员制方式(仅收取成本费用),向社会开放这些资源,更有效地服务社会,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力能所及的硬件资源支撑。(摘编自付费自习室走红,卖“学习氛围”是下一个创业风口?,每日经济新闻)材料二:(摘编自艾媒数据调查与计算统计)材料三:作为一个主要是年轻人经营、也主要服务年轻人的行业,付费自习室的人性化和智能化特点尤为突出。何秀娟为了给用户选择一把舒适的椅子,挑了十几种款式。“自己试坐、再请朋友试坐现在家里还有6把。”舒悦则谈到了

15、自习室桌子的设计:桌面不能太大或太小,小了空间局限,大了则会摆放一些杂物,影响注意力;桌子两侧的隔板要长度适中,使顾客既能在学习时将目光集中在桌面上,能在放松后靠时看到周围学习的人,以此激励自己。许多自习室还选择使用线上预约系统,甚至用上了物联网技术:顾客可以自助扫码开门,座位的电源与预约系统联通。关于付费自习室的前景,店主们的看法不一。舒悦认为,虽然自习室在国内作为新兴事物前景可观,但绝不是一个挣快钱的行业。他表示,在北京仍有很多人不知道付费自习室的存在,同行们都在做着同一件事:让市场、大众认识我们。绍强的看法相反,他认为付费自习室对顾客的经济水平有一定要求,并且“收入的天花板很低”,因为空

16、间和服务内容有限,服务范围也很难扩展。对于未来,何秀娟认为经营付费自习室的同行都处于一个初始尝试的阶段,“大家都在摸索”。(摘编自付费自习室里的考研季,中国青年报)4. 下列对材料中“付费自习室”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付费自习室或可作为新业态进入到购物中心,原因之一是购物中心能提供其所需要的休闲餐饮等服务。B. 专家指出,付费自习室进商场不如整合社区内的学校、公共场馆资源,招募志愿者等对社会更有助益。C. 付费自习室作为一个主要是年轻人经营、也主要服务年轻人的行业,其独有的特点是人性化和智能化。D. 一些付费自习室的店主认为,付费自习室尚处摸索阶段,虽然前景可观,但绝不是一个挣大

17、钱的行业。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付费自习室的前景未明,主要原因是缺乏关注度。如果加大宣传力度,将会有很大程度的改善。B. 付费自习室尽管存在虚火现象,但是否将其当成风口一般来运作,还需研判。C. 2018至2022年,中国付费自习室规模逐年扩大,在2022年将达到顶峰接近400亿元。D. 2018至2022年,中国付费自习室规模的年增长率于2020年将达到波峰,在2022年将跌至最低。6. 请根据材料,探究付费自习室兴起的多重原因。【答案】4. A 5. A 6. 一些人有求学需求,需要安静的自习环境。公共学习空间不足,条件有限,不能满足学习者需求。付

18、费自习室的人性化和智能化特点突出,学习氛围浓厚。【解析】【分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中付费自习室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B项,“付费自习室进商场不如整合社区内的学校、公共场馆资源,招募志愿者等对社会更有助益”错,于文无据。C项,“其独有的特点是人性化和智能化”错,由原文“付费自习室的人性化和智能化特点尤为突出”并不能说明人性化和智能化是这一行业独有的特点。D项,“绝不是一个挣大钱的行业”错,由原文“绝不是一个挣快钱的行业”可知

19、,付费自习室绝不是一个挣快钱的行业。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A项,“如果加大宣传力度,将会有很大程度的改善”错,以偏概全。“付费自习室的前景未明”原因复杂,仅仅加大宣传力度未必会很大程度改善现状。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20、。根据题干要求,“请根据材料,探究付费自习室兴起的多重原因”,考生可根据关键词“付费自习室兴起”在全文中查找,材料一中说,“对于需要一种安静自习环境的人而言”“从完善社会服务的角度看,满足求学者的自习需求,当前城市管理者需要加大公共资源的开放力度”;材料三中说,“作为一个主要是年轻人经营、也主要服务年轻人的行业,付费自习室的人性化和智能化特点尤为突出”“桌子两侧的隔板要长度适中,使顾客既能在学习时将目光集中在桌面上,能在放松后靠时看到周围学习的人,以此激励自己”。考生根据这些关键句,组织答案即可。【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

21、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刷牙路遥一九七八年夏天,大山村十八岁的青年社员黑牛,在公社参加了几个月卫生学习班回来后,就成了队上唯一的“赤脚医生”了。回队后的第二天早晨,我们这位“医生”就赤脚片儿蹲在自家门前的硷畔上,刷开了牙。作为“赤脚医生”,他现在已经知道了刷牙的好处和不刷牙

22、的坏处。但是,在这个离县城一百多里路,离公社也有五六十里路的僻远山村竟然有人刷起了牙。岂非咄咄怪事?所以消息风快传遍全村,先后有一些老者和童稚向刷牙者的院子里涌来,像看一台大戏一样围住了他。这些人围住这个刷牙的人,惊叫声和稀奇的议论,嗡嗡地响成一片。有几个老头竟然在他的面前蹲了下来,像观察一头生病的牛犊一样,互相指着他的嘴巴各抒己见。黑牛向来遇事不慌不忙。这阵儿也一样:他照样不慌不忙刷他的牙。他右手很不灵巧地拿着牙刷在嘴里鼓弄了好一阵,然后取出牙刷,喝了缸子里的一口清水漱了漱口,把牙膏沫子吐在地上,又喝了一口水漱了起来。周围一圈人的眼光就从那牙缸子里看到他的嘴上;又从他的嘴上看到土地上。现在,

23、黑牛刷完了牙。他很高兴:虽然牙床有点疼,但口里十分清爽。他不是看见,而是感觉到自己的牙齿白净了一定白净得像玉米籽儿一样!他站起来了,手里端着刷牙缸子,本来转身想回家,但不知怎的,心头萌生起这祥一个欲望:乘这个机会,他很想宣传一下刷牙的好处。他好记性把学习班上公社医院大夫的牙齿方面的卫生知识,几乎一字不落说了一遍。他的宣传还没完,人群里就发出了嘲骂声:“哼!逛了几天门外,倒学起文明了!”“哈呀,一股洋腻子味,把人鼻子熏坏了!”这时候,只见一个黑胡巴茬的老汉满脸通红,豁开人群,径直朝人圈里的黑牛走来。他没出声,抡起庄稼人粗壮的胳膊,朝黑牛的嫩脸蛋上狠狠扇了一记耳光,然后大声喝骂道:“不要脸的东西还

24、不快滚回去!”老汉一记耳光打散了看热闹的人群,院子里很快就剩下了他父子俩。黑牛眼里噙着两颗泪珠,说:“爸,你为啥打人哩?我现在是赤脚医生,给大家说讲卫生的道理,有什么不对?”“狗屁卫生!你个土包子老百姓,满嘴的白沫子,全村人都在笑话你这个败家子!你羞先人哩!别给老子胡说了!趁早把你那些刷牙家具撇到茅坑里去!”当天晚上收工后,满肚子委屈的“赤脚医生”去找生产队长叫队长评评理吧!老队长五十多岁的人,害着严重的气管炎。这阵儿正盘腿坐在煤油灯前,一边猛烈地咳嗽着,一边用劲地抽着旱烟锅不知哪个村里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庸医生告诉他抽旱烟能治气管炎。并且理论说,气管炎是寒症,烟是热性的,驱寒。老队长竟相信了这“

25、偏方”,尽管越抽咳嗽越厉害,他还是拼命地用这“偏方”疗治他的气管炎。老队长还没等他开口,便一边咳嗽,一边抽烟,一边说:“事情我都知道了。咳,你们这些年青人。庄稼人还刷牙哩?你看你洋不洋?咱个老百姓,刷那牙干啥?如果全村的青年人都搞这个刷牙的把戏,这坏风气传开来还了得?当然,话又说回来,谁没年青过两天?有缺点错误改了就对了。你也不要为这事熬煎,在咱社员会上好好检查一下思想就行了”老队长苦口婆心教育完黑牛,就猛烈地咳嗽起来。他赶紧抽了几口旱烟,接着又是一阵更猛烈的咳嗽。等咳嗽暂时平息了的时候,他抬起头吃惊地看见坐在脚地小凳上的“赤脚医生”正流眼泪哩。他赶忙安慰说:“你看你这个娃娃,哭啥哩,以后不刷

26、就对了嘛!”黑牛满面流泪从小凳上站起来,几乎是绝望地喊道:“老队长,我检查!但你也叫我刷牙吧!刷牙是讲卫生哩!”“还刷哩?哎呀,你这娃娃怎学成了个这?”老队长也动气了,他直起身板来,想大声说些什么,一阵猛烈的咳嗽终于使他什么也没说出来,上气不接下气,慌得黑牛赶忙上去给他捶背。咳嗽停息了的时候,老队长已经没力气说什么了。他背靠在铺盖卷上,闭起双目,痛苦地喘息着。黑牛简直难受得连气也出不上来了。他觉得很闷,便从这屋子里出来了。他站在村头一棵老榆树下,望着星光下朦胧的连绵不断的大山久久地出神。全村人都睡了,看不见一星灯火。夏夜的风把他那梳得很整齐的少年偏分头吹得纷乱。在这沉重的寂静中,他突然好像听见

27、地平线那边隐隐约约有些隆隆的响声。天很晴,不像是打雷。是什么呢?是汽车?是火车?是飞机?不知为什么,他觉得这声音好像是朝着他们村来的。少年特有的憧憬和幻想,使他忘记了一天的不愉快,惊喜地用眼睛和耳朵仔细搜寻起这些声音来;黑暗中他微微笑咧开的嘴巴一九七九年三月二十七日,夜。(原刊甘泉县内部文艺刊物泉1979年第2期,有删改)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黑牛宣讲刷牙的益处,遇到了重重障碍,不仅因为他只是一个“赤脚医生”,不过参加了几个月卫生学习班,更主要因为当地环境的闭塞和思想的保守。B. 作者善于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使

28、黑牛的执着、老汉的粗鲁、老者童稚的好奇跃然纸上。C. 小说开篇以简洁文字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唯一”二字,为后文叙述黑牛一用开展工作遇到的重重阻碍埋下了伏笔。D. 文中譬喻源于生活,写村民“像看台大戏一样围住了他”,以及黑牛感觉牙齿“白净得像玉米籽儿一样”,充满了乡土气息。8. 本文以“刷牙”为标题,但是却用大量的笔墨来记述老队长咳嗽的相关内容,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9. 文中划线部分在平易的语言中潜藏着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答案】7. B 8. 丰富人物形象。老队长不停咳嗽是由于思想落后迷信“偏方”。谈话间老队长咳得加剧,更表现了他对文明进步的抗拒和对变革的

29、不解,在塑造老队长这形象的同时,也从侧面衬托了黑牛的形象,表现他宣传新思想的坚定执着。折射社会环境。折射出农村教育落后、知识匮乏的状况。深化小说主题。老队长的咳嗽是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各项问题的隐喻,问题已十分严重,当事者却执迷不悟。 9. “全村人都睡了”,与唯一不眠的“赤脚医生”黑牛形成对比,暗示了保守力量的强大;“地平线那边隐隐约约有些隆隆的响声”,象征着不可阻挡的时代进步潮流;“惊喜地用眼睛和耳朵仔细搜寻起这些声音来”,表现了黑牛的乐观和对新事物的憧憬;【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

30、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作者善于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错误,原文中没有“神态”描写。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小说标题与文本内容之间的关系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考生首先要理解小说标题在文中的作用,小说标题一般有以下几种作用: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点明文章中心思想、交代文章写作情感、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作为文章的线索。

31、然后考生结合文本内容联系标题的作用总结概括答案。从“老队长五十多岁的人,害着严重的气管炎。这阵儿正盘腿坐在煤油灯前,一边猛烈地咳嗽着,一边用劲地抽着旱烟锅不知哪个村里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庸医生告诉他抽旱烟能治气管炎。并且理论说,气管炎是寒症,烟是热性的,驱寒。老队长竟相信了这偏方,尽管越抽咳嗽越厉害,他还是拼命地用这偏方疗治他的气管炎”可得出老队长对“偏方”的迷信,折射出农村教育落后、知识匮乏的状况,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老队长还没等他开口,便一边咳嗽,一边抽烟”和“老队长苦口婆心教育完黑牛,就猛烈地咳嗽起来。他赶紧抽了几口旱烟,接着又是一阵更猛烈的咳嗽”可得出老队长咳得厉害表现了他对文明进步

32、的抗拒和对变革的不解,从“等咳嗽暂时平息了的时候,他抬起头吃惊地看见还刷哩?哎呀,你这娃娃怎学成了个这?”可知在塑造老队长形象的同时,也从侧面烘托了黑牛的形象,表现他宣传新思想的坚定执着,丰富了黑牛的人物形象;从“老队长也动气了,他直起身板来,想大声说些什么,一阵猛烈的咳嗽终于使他什么也没说出来,上气不接下气,慌得黑牛赶忙上去给他捶背。”“咳嗽停息了的时候,老队长已经没力气说什么了。他背靠在铺盖卷上,闭起双目,痛苦地喘息着。”“黑牛简直难受得连气也出不上来了。他觉得很闷,便从这屋子里出来了”可得出题目“刷牙”和老队长咳嗽的这一描写深化了小说主题,老队长的咳嗽是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各项问题的隐喻,当

33、事者却执迷不悟。【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小说结尾的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联系小说结尾常见的作用:突生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映美好愿望。从“他站在村头一棵老榆树下,望着星光下朦胧的连绵不断的大山久久地出神”和“村人都睡了,看不见一星灯火”可知“全村人”和“黑牛”,运用了对比手法,由点到面,暗示了保守力量的强大;“他突然好像听见地平线那边隐隐约约有些隆隆的响声”,“响声”运用了象征手法,从“不知为什么,他觉得这声音好像是朝着他们村来的”可得出“响声”象征着不可阻

34、挡的进步潮流;“惊喜地用眼睛和耳朵仔细搜寻起这些声音来;黑暗中他微微笑开了嘴巴”,运用了神态、动作描写,由实到虚,表现了黑牛的乐观和对新事物的憧憬。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魏大中,字孔时,嘉善人。自为诸生,读书砥行,从高攀龙受业。家酷贫,意豁如也。举于乡,家人易新衣冠,怒而毁之。第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行人。数奉使,秋毫无所扰。迁礼科左给事中。是时恤典滥,每大臣卒,其子弟夤缘要禄以请,无不如志。大中素疾之,一切裁以典制。迁吏科都给事中。大中居官不以家丁随二苍头给爨而已入朝则键其户寂无一人有外吏以苞苴至举发之自是无敢及大中门者。吏部尚

35、书赵南星知其贤,事多咨访。朝士不能得南星意,率怨大中。给事中章允儒嗾其同官傅魁假汪文言发难。会给事中阮大铖与左光斗、大中有隙。遂与允儒定计,嘱傅魁劾文言,并劾大中貌陋心险,色仁行违,与光斗等交通文言,肆为奸利。疏入,忠贤大喜,立下文言诏狱。大中时方迁吏科,上疏力辩,诏许履任。狱方急,御史黄尊素语镇抚刘侨曰:“文言无足惜,不可使搢绅祸由此起。”侨颔之,狱辞无所连。牵及者获免。大中乃遵旨履任。明日,鸿胪报名面恩,忠贤忽矫旨责大中互讦未竣,不得赴新任。故事,鸿胪报名状无批谕旨者,举朝骇愕。魁亦言中旨不宜旁出,大中乃复视事。未几,杨涟疏劾忠贤,大中亦率同官上言。忠贤得疏大怒,矫旨切让,尚未有以罪也。大

36、学士魏广微结纳忠贤,表里为奸,大中每欲纠之。广微愠,益与忠贤合。忠贤势益张,以廷臣交攻,阳示敛戢,且曲从诸所奏请,而阴伺其隙。迄吏部推谢应祥巡抚山西,广微遂嗾所亲陈九畴劾大中出谢应祥门,推举不公。尽逐诸正人吏部尚书赵南星等,天下大权一归于忠贤。明年,逆党梁梦环复劾文言。大中坐三千,矫旨俱逮下诏狱。乡人闻大中逮去,号泣送者数千人。比入镇抚司,酷刑拷讯,血肉狼籍。其年七月,狱卒受指,与涟、光斗同夕毙之。庄烈帝嗣位,赠太常卿,谥忠节。(选自明史魏大中传,有删改)注:夤(yn)缘:攀附上升,比喻拉拢关系,向上巴结。苞苴(j):馈赠的礼。忠贤:魏忠贤。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7、 )A. 大中居官不以家丁随二苍头/给爨而已/入朝则键其户/ 寂无一人/有外吏以苞苴至/举发之/自是无敢及大中门者/B. 大中居官不以家丁随/二苍头给爨而已/入朝则键其户/ 寂无一人/有外吏以苞苴至/举发之/自是无敢及大中门者/C. 大中居官不以家丁随/二苍头给爨而已/入朝则键其户/ 寂无一人/有外吏以苞苴至举/发之/自是无敢及大中门者/D. 大中居官不以家丁随二苍头/给爨而已/入朝则键其户寂无一人/有外吏以苞苴至/举发之/自是无敢及大中门者/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恤典:朝廷对去世官吏给予的辍朝示哀、赐祭、配飨、追封、赠谥、树碑、立坊、建祠、恤赏、恤荫等典

38、例。B. 诏狱:本文是指九卿、郡守一级二千石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案子。C. 矫旨:指假托帝王诏命,与“矫诏”意思接近,“矫诏”指假托或假传的皇帝诏书,或者篡改皇帝的诏令。D. 鸿胪:古代官署名。前朝也有类似的官职,周代叫“大行人”,秦代和汉初叫“典客”,汉武帝太初年间改其名为“鸿胪”。东汉以后,大鸿胪主要职掌为朝祭礼仪之赞导。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大中勤奋好学,磨炼品行。他曾经师从高攀龙,虽然家境贫寒,心胸却十分开阔。考中举人后仍然为人低调,反对铺张浪费。B. 魏大中为官贤能,备受倚重。吏部尚书赵南星极为欣赏魏大中的贤能,遇事经常向他咨

39、询,以至于朝中谁不能得到赵南星的认可,全都怨恨魏大中。C. 当时朝堂混乱,尔虞我诈。给事中阮大铖跟左光斗、魏大中有私仇,于是和章允儒勾结,阴谋弹劾汪文言,并且弹劾魏大中相貌丑陋,为人阴险,此举正中魏忠贤的下怀。D. 当时奸臣当道,危机四伏。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魏大中也率领同事上疏,魏忠贤气急败坏,假传圣旨痛切谴责魏大中并且给他定罪。13. 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时恤典滥,每大臣卒,其子弟夤缘要禄以请,无不如志。(2)忠贤势益张,以廷臣交攻,阳示敛戢,且曲从诸所奏请,而阴伺其隙。【答案】10. B 11. B 12. D 13. (1)这时国家抚恤的标准滥行,每有大臣死,他的年

40、轻后辈巴结权贵请求封官拜爵,没有得不到满足的。(2)魏忠贤势力更加嚣张,由于廷臣交相攻击他,他表面装得很收敛,并且按照各人上疏的要求曲意去做,而在暗地里等待时机。【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结合一些技巧,比

41、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排除选项。本题句意为:他被提升为吏科都给事中。魏大中当官不带家属,只带二个奴仆烧火做饭。自己上朝就锁上门,静悄悄地没有一个人。有一个地方官吏拿着财物来贿赂他,被他检举揭发了。自此以后没有人敢进魏大中的门。“大中居官不以家丁随”的意思是“魏大中当官不带家属”,独立成句,“二苍头”是“二苍头给爨而已”的主语,所以排除A、D两项;“举”是“举发之”一句的谓语,所以要从“举”前边断开,排除C项。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考生根据平时积累掌握的知识作出答案,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

42、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B项,诏狱,主要是指九卿、郡守一级的二千石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案子。本文是指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意为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故选B。【12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

43、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D项,“魏忠贤气急败坏,假传圣旨痛切谴责魏大中并且给他定罪”分析错误,原文“忠贤得疏大怒,矫旨切让,尚未有以罪也。” 意思是:魏忠贤得到奏疏很愤怒,假传圣旨痛切谴责他,还没有给他定罪。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第一句重点字词:是时,这时;夤(yn)缘:攀附上升,比喻拉拢关系,向上巴结;“要禄以请”宾语前置,译为“请求封官拜爵”;第二

44、句重点字词:益,更;以,由于,因;阳,表面;阴,暗地;隙,时机。【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是否有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魏大中,字孔时,浙江嘉善人。自从成为生员,读书磨炼品行,后来跟着高攀龙学习。家境赤贫,心胸却十分开阔。乡试中举,家里人更换新衣服、新帽子,他气愤地把它们

45、毁坏了。考中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授官行人。多次奉命出使,丝毫也没有扰乱地方。魏大中又被提升为礼科左给事中。这时国家抚恤的标准滥行,每有大臣死,他的年轻后辈巴结权贵请求封官拜爵,没有得不到满足的。魏大中一向厌恶这种事,一切都按照典章制度办理。他被提升为吏科都给事中。魏大中当官不带家属,只带二个奴仆烧火做饭。自己上朝就锁上门,静悄悄地没有一个人。有一个地方官吏拿着财物来贿赂他,被他检举揭发了。自此以后没有人敢进魏大中的门。吏部尚书赵南星得知他的贤能,遇事多去向他咨询。朝廷中人不能得到赵南星的喜欢,全都怨恨魏大中。给事中章允儒唆使同事傅魁利用汪文言发难。正好给事中阮大铖跟左光斗、魏大中有仇

46、。阮大铖于是跟章允儒商量计策,嘱咐傅魁弹劾汪文言,并且弹劾魏大中相貌丑陋,为人阴险,表面一套,实际又一套。跟左光斗等人勾结汪文言,谋取私利。奏疏递上去,魏忠贤非常高兴,立即将汪文言下到诏狱中。魏大中此时正好升任吏科,上疏极力辩解,皇帝下诏同意他上任。形势很危急,御史黄尊素对镇抚刘侨说:“汪文言不值得可惜,不能由这件事祸及到士大夫阶层。”刘侨点头同意,口供没有牵连到其他人。受此案牵连的人无罪。魏大中于是遵旨上任。第二天,鸿胪寺报名答谢皇帝恩赐,魏忠贤忽然假传圣旨指责魏大中互相攻击没有结束,不能够担任新职。按惯例,鸿胪寺报名的情形无需皇帝亲自批复,整个朝廷都很惊讶。傅魁也说皇帝的圣意不能更改,魏大

47、中这才又重新上任。不久,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魏大中也率领同事上疏。魏忠贤得到奏疏很愤怒,假传圣旨痛切谴责他,还没有给他定罪。大学士魏广微巴结魏忠贤,内外勾结,狼狈为奸,魏大中常想检举揭发他。魏广微心里很不高兴,与魏忠贤勾结得更紧了。魏忠贤势力更加嚣张,由于廷臣交相攻击他,他表面装得很收敛,并且按照各人上疏的要求曲意去做,而在暗地里等待时机,等到吏部推举谢应祥巡抚山西,魏广微于是唆使跟他亲近的陈九畴弹劾魏大中是谢应祥的门生,推举不公正。全部驱逐各正直的人,如吏部尚书赵南星等,国家大权全部归于魏忠贤一人之手。第二年,魏忠贤的党徒梁梦环再次弹劾汪文言。魏大中定罪受贿三千两,假传圣旨全部逮捕下狱。同乡

48、的人听说魏大中被逮捕离开,号哭送他的人有好几千。等到关进镇抚衙门,严刑拷问,血肉模糊。这年七月,狱卒受人指使,将他跟杨涟、左光斗同一晚上杀死,庄烈帝即位,魏大中被赠封太常卿,谥号忠节。(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春尽韩偓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注韩偓,晚唐五代诗人。晚唐时曾任翰林学士,后被贬出朝,唐亡后流寓各地,此诗即作于寓居南安时。断云:片片云朵。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诗人醉酒,反复渲染一个“醉”字,突出诗人

49、悼惜春光的哀痛心情。B. 颈联由春归引起怅恨面临家国之变,空度年华:地处偏远,孤独寂寞。C. 尾联春天已逝去,美景已不再,但流莺仍在,所以诗人清晨还会来到西园。D. 全诗有叙述,有描写,有议论,扣住“春尽”,层层深入抒发情感。15.本诗颔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答案】14. C 15. (1)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涓涓的水流载着落花漂流而去,片断的云彩随风吹洒下一阵雨点,南方暮春时节典型特征的景象,传达出春天正在逝去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惜春之情,别涧、孤村、浮花、断云,景物之中融入诗人无所皈依的身世之感,也写出了诗人的漂泊无定的身世之悲。(2)象征手法。漂浮于水面的落花和随

50、风带雨的断云正是漂泊无定的诗人的象征。(3)语言精妙。用“细”“浮”“断”“孤”等来修饰“水”“花”“云”“村”,更增添了景物的凄清色彩,烘托诗人悲凉情绪。(4)回扣题目。前句写落花随水流入山涧,是典型的暮春之景,照应了题目“春尽”。【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但流莺仍在,所以诗人清晨还会来到西园”有误,应是,流莺仍在清晨来到

51、西园,略解诗人的愁绪。故选C。【15题详解】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具体考查赏析诗歌颔联“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解答此类试题,答题模式: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颔联主要是写景诗句。涓细的水流载着落花漂浮而去,片断的云彩随风吹洒下一阵雨点,飘入那远处孤村。这正是南方暮春时节具有典型特征的景象,作者把它细致地描画出来,逼真地传达了那种春天正在逝去的气氛,同时照应了题目“春尽”。不仅如此,在这一幅景物画面中,诗人还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那漂浮于水面的落花,那随风带雨的片云,漂泊无定,无所归依,正是诗人自身沦落无告的象征。扩大开来

52、看,流水落花,天上人间,一片大好春光就此断送,也可以看作诗人深心眷念的唐王朝终于被埋葬的表征。诗句中接连使用“细”、“浮”、“别”、“断”、“孤”这类字眼,更增添了景物的凄清色彩,烘托了诗人的悲凉情绪。这种把物境、心境与身境三者结合起来抒写,达到融和一体、情味隽永的效果,正是韩偓诗歌写景抒情的显著特色。【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

53、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的行路难中,“_,_”两句,通过动作细节的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2)屈原在离骚中以“_,_”两句表达了自己坚守清白,效仿先贤的决心。(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的两句诗是“_,_”。【答案】 (1). 停杯投箸不能食 (2). 拔剑四顾心茫然 (3). 伏清白以死直兮 (4). 固前圣之所厚 (5). 瀚海阑干百丈冰 (6). 愁云惨淡万里凝【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

54、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本题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箸”“伏”“阑”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

55、不到分数。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历史上每次大的瘟疫流行都会夺去无数人的生命, 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出现“万户萧条鬼唱歌”的悲惨状况。由于瘟疫的传染性,未经妥善 的尸体将进一步传染疾病,危害家人和环境。西汉时期,平帝曾下诏,按每家死于瘟疫的人数赐与不等的安葬费。营唐朝时期对瘟疫时期掩埋尸体十分重视,唐太宗曾派使者沿城巡行,发现尸骸迅速掩埋。唐玄宗在大疫期间下令,死者尸体一定要家人掩埋,无人管者,由地方官负责安置。唐文宗时规定,患瘟疫家庭留下来的 ,如不满十二岁,一定要由亲属负责养育,官府提供两个月的口粮救济,孤儿名单要上报官府。( )。中国古代是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综合

56、 瘟疫的。千百年来的抗疫实践证明这些古老的方法行之有效,即使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古代预防瘟疫很多使用的方法仍然与现代相似或相同,我们应该从中学习、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千百年来的抗疫实践证明这些古老的方法行之有效,即使在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古代预防瘟疫很多使用的方法仍然与现代相似或相同B. 千百年来的抗疫实践证明这些古老的方法行之有效,即使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古代预防瘟疫使用的很多方法仍然与现代相似或相同C. 千百年来的抗疫实践证明这些古老的方法行之有效,即使在科学技术和

57、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预防现代瘟疫使用的很多方法仍然与古代相似或相同D. 千百年来的抗疫实践证明这些古老的方法行之有效,即使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预防现代瘟疫使用的很多方法仍然与古代相似或相同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有了这些措施和做法,不但是保护生命,施行人道,还安定了民心与社会B. 这些措施和做法,不但是施行人道,保护生命,还起到了安定民心和社会的作用C.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措施和做法,不但是保护生命,施行人道,安定了民心与社会D. 这些措施和做法,不但是安定民心和社会,还起到了施行人道,保护生命的作用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

58、,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致使 处理 遗孀 管理B. 以至 安置 遗孤 管理C. 以至 处理 遗孀 治理D. 致使 安置 遗孤 治理【答案】17. C 18. B 19. 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结构混乱,应在“即使”后加上介词“在”;二是语序不当,“很多”应放在“方法”前;三是语序不当,“古代”

59、“现代”主客体颠倒。把这三处都改了的是C项。缺少就介词“在”,结构混乱,“很多”的位置,“古代”“现代”主客体颠倒。A项,语序不当,“很多”应放在“方法”前;“古代”“现代”主客体颠倒。B项,结构混乱,应在“即使”后加上介词“在”;语序不当,“古代”“现代”主客体颠倒。D项,结构混乱,应在“即使”后加上介词“在”。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补写句子涉及语法、修辞、逻辑等诸多方面,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根据已有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做这类试题,要能联系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上下文和语体特点等内部语境,以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对象、场合、目的等外部语境(即语言交际的情景)作为切入

60、点,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合理的续写。A项,成分赘余,应去掉“有了”;C项,结构混乱,关联词使用不当,“保护生命”和“施行人道”应调换位置;D项,语序不合乎逻辑,应是“不但是施行人道,保护生命,还起到了安定民心和社会的作用”。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第一处,致使:动词作谓语,后接兼语式宾语;连接句子。以至:连词,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的延伸;用于下半句开头,表示上述情况所达到的深度或结果。有“一直到”“以及”“甚至”的意思,一般指从小到大,从少到多

61、,从浅到深。结合后句“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所以不用“以至”。第二处,安置: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也有就寝、安放等意思。处理:有处置、安排、加工等意思,快速的解决问题,也泛指低价出售。结合前面的词语“妥善”,所以不用“处理”。第三处,遗孀:丈夫死后留下的妻子。遗孤:被遗留的孤儿。结合后句“如不满十二岁”,所以不能用“遗孀”。第四处,治理:指政府的行为方式,处理;整修。管理: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结合后句对象为“瘟疫”,所以不用“管理”。故选D。【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

62、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疫情之下,对垃圾进行分类显得更为重要。垃圾分类虽然只是举手之劳,但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不能只停留在说教和试点上,因为说教和试点的效

63、果毕竟是有限的,而_。当然,加快推广垃圾分类,制度的推行只是一方面,_。投放只是垃圾分类的第一步,要想真正实现垃圾分类,还必须有相对应的收集、运输等一系列处理系统,任何一个环节缺失了,_。【答案】 (1). 应通过制度规范加以推行 (2). 还要建立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 (3). 都将造成整个系统的失灵【解析】【详解】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

64、,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本语段围绕垃圾分类的内容进行说明,第处,结合前面的“说教和试点的效果毕竟是有限的”可知,应通过制度规范以推而行之。第处,结合前面的“制度的推行只是一方面”以及后面的“一系列处理系统”可知,此处应填“还要建立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第处,从全段来看,此处应写出“任一环节”缺失的后果,比如“都将造成整个系统的失灵”。21.写一段文字来表现“又见花儿烂漫”,要求兼具写实和引申的两层含义,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答案】又见花儿烂漫,微风催开了校园里的樱花。那一树树美丽的花儿,就像我们灿烂的青春,让我回味“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韵味。【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

65、查微写作的能力。微作文指的是文字较少,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表达准确的作文。贵在“精炼”,对用词造句要求更高。本题要求写一段文字来表现“又见花儿烂漫”,需要写出“花儿”写实和引申的两层含义,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如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还要注意符合字数要求。【点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

66、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贝费里奇灾难是真理的第一程。拜伦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卡耐基在任何情况下,遭受的痛苦越深,随之而来的喜悦也就越大。-奥古斯迪尼斯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的苦难,我们需要面对苦难时激励自己,如果人生的路途上没有障碍,人还有什么可做的呢?俾斯麦请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两三则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苦难的理解。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齐志伟老师大江大河波涛奔涌,冲破逆折处尤显壮丽澎湃。人生路上,

67、每一次艰难险阻都是对人的考验。正如俾斯麦所言:“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的苦难,我们需要面对苦难时激励自己。”只有正视苦难,不被苦难打倒,才能认清生活的本质,获得人生的真谛,收获人生的壮丽风景。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苦难是人生的必修课。我想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难和挫折面对苦难,有人会一蹶不振,心生哀怨,总觉命运不公,人生多舛,在埋怨之中度过一生;然而,还有一些人,他们会激励自己,把经历苦难当成人生的一个必经阶段,并努力克服它,最终雨过天晴,人生一片明朗。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结局,你是想身陷苦难的泥淖之中无法自拔,还是愿意在苦难之中坚强不屈,从而开出绚烂的花朵?我想答案不言而喻。丰子恺

68、先生说过:“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遭遇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正如俾斯麦所言:“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的苦难,我们需要面对苦难时激励自己。”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李子柒,如今更是与袁隆平同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无数人认为她不过是幸运,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光鲜亮丽的背后,李子柒经历了怎样的生活苦难。父母离异,父亲早逝,不得不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学业未竟就只身前往城市打工,睡在桥洞,食不饱腹泰戈尔说过,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李子柒就是这样,生活将她打得半死不活,她硬是在苦难里开出倔强的花。这样一种正视苦难的精神,让

69、她对生活认真到偏执,将一切苦难视作平常。顶着世俗偏见,她将中华文化细落成生活的诗。如果李子柒最初就被苦难打倒,又怎能有如今破千万的粉丝,百万级起步、千万级是常态的视频播放量呢?罗曼罗兰说:“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理想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想想疫情期间的追梦人,大三学生在方舱医院中复习考研,12岁男孩在路边蹭网学习,“案板上是生活,案板下是未来”的7岁小女孩他们之中,有的感染病毒,有的条件有限,生活都写满艰辛。但面对这些,他们并未觉得自己有何不同,却将这一切视作平常,眼中有光,心里有火,对梦想的坚定执着就是他们正视苦难、认清真相、热爱生活的具体体现。而享受最优质的资源、有着最

70、优越条件的你我是否也同他们一样,能够将自己活成一束光?正视苦难,超越苦难,勇敢向前吧!记住,今天你所经历的磨难,都将成为你日后成功的奠基石。因为拜伦说过:“灾难是真理的第一程。”追寻真理的过程道阻且长,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战胜苦难人,从呱呱坠地时起,就注定要走完这条或长或短的人生旅途,苦难是旅途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苦难是竖在现实与未来之间一扇纸糊的门,你只要敢于捅破,前方的路便天宽地阔;它又是成功门前的看家犬,怯弱的人逃得越急,它就追得越紧四季轮回,既然有春天的葱茏,也就有秋天的叶落;既然有夏天的热烈,也就有冬天的风雪。我们没有理由不接受苦难。苦难宛如天边的雨,说来就来,你无法逃避,无法退却

71、;苦难也似横亘的山,赶也赶不跑,你只有超越,只有征服贝多芬,一位伟大的作曲家,正当他在音乐方面有所成就之时,突然患了耳疾,从此,他生活在一个没有声音的世界里。试问,还有什么打击能比这更大呢就在这种情况下,他完成了一生中最辉煌的著作第九交响曲。聋子能作音乐,已是妙谈,何况是人世间最伟大的著作,可见,只有能超越人生大苦难的英雄才能为之。因为能够战胜苦难,双目失明的阿炳,用一手漂亮的二胡拨亮了他在音乐殿堂的明灯,从而使坎坷的人生充盈了凄美的诗意。因为能够战胜苦难,高位截瘫的张海迪用手中的笔在轮椅上捕捉到了飞翔的梦想,她漂亮的文字、图画和歌喉,使她的人生几近完美。因为能够战胜苦难,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

72、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宫刑而作史记、曲啸蒙冤方著犯罪心理学战胜苦难是一种不甘命运、勇于向上的动力,是一面摆脱桎梏,勇于开创的旗帜,是一支催人奋进的进行曲。面对苦难,让我们闭上眼睛,聆听一段清泉叮咚的乐曲,幽远清新的旋律会送给你一份“心静自然凉”的轻松。在泪水涌出眼眶之前,请抬起你的头,仰望头顶那方包容了亿万年风霜雨雪的天空,读懂那份旷达、那份宽容、那份蔑视一切的恢弘气势后,你怎能不顶礼膜拜、信心倍增让我们勇敢地战胜苦难,不为别的,只因为我们是大写的人,只因为人的生命仅有一次。【解析】【分析】【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个多则材料作文题,该则作文材料的主体部分由五个名言警句组成,每句话都

73、有其独特的思想和意义,写作要求“请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两三则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苦难的理解”,这类作文的审题是针对所给的若干材料采取求同或求异的分析,考生要结合自身的认识与思考,在理解上述名句的基础上,将其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自由组合,从而体现其中蕴含的道理及给人的启示。首先,逐一解读名言的内涵外延。所谓内涵,是名言本身所说的意思,所包含的哲理。解读是为作文立意做准备,因此不能停留于内涵的准确把握,还要初步联系社会生活,即弄清名言适应的对象或范围,为后期的立意和选择打下基础。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五则材料,五句名言,内容不同,意蕴相似。其共同的核心话题。都是在说人们在逆境、苦难的情形之

74、下,更容易激起内在的潜力,帮助自己渡过难关,收获喜悦。这是写作的真实情境,考生需要在此情境下谈论自己对“苦难”的理解。2典型任务的限制。“请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两三则材料写一篇文章”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时要选取其中两三则材料进行立意,不可只取其-或更多。而考生的有意“选择”就体现出其建构材料内部逻辑联系的过程。此外,考生还需结合材料,谈谈对“苦难”的理解,不可脱离“苦难”这一核心话题。.3价值判断的限制。五则材料能看出命题者鲜明的价值判断,命题者对苦难、逆境是持肯定态度的。命题者认为人生需要经历苦难的磨砺,激发内在潜力战胜苦难,并将其转化为一种精神财富。考生的观点要与命题者的价值判断相一致,思考苦

75、难对人生的积极意义。开放性:1立意角度自由。对于“苦难”的理解、阐释,角度多样。考生需结合材料,提炼观点。不同的材料组合,立意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例如+侧重谈逆境、苦难对人的促进作用,提示我们要学会正视苦难,激发自己的潜力,成就出色的工作或自身的优秀;+则侧重谈人们要正确认识苦难、面对苦难,学会激励自己战胜苦难,收获成功;+则意在说明获得成功、探索真理的第一步是要学会面对苦难,战胜苦难。2联想思考开放。考生在论证时,选取论据的角度是开放的,无论选择哪-角度进行写作,支撑其论点的论据都是丰富的,考生可根据已有储备有效调取。尤其对“苦难”的思考,考生立足点不同,思考的角度也就不同,古今中外,论据颇

76、多。考生也可联系当今现实,展开联想,思考“苦难”的深层意蕴。总之,考生要能在谈自己对“苦难”的理解的同时,体现自己个性化的思考。3.文体开放。考生阐述观点、生发思考时,宜写成议论文;也可叙述自己的经历,在记叙中体现思考,夹叙夹议。解题:本题是多则材料组合式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在审题立意时要能概括出每则材料的侧重点,找到材料间的逻辑联系,然后进行组合,形成观点。不同组合会形成不同的观点,但不同观点一定要围绕材料的核心话题“苦难”展开,谈出自己对“苦难”的理解。如+侧重谈“苦难”可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它是获得真理的基石;+则侧重阐述“苦难”能够激发人的潜力,帮助人享受战胜其的喜悦。参考立意切题立意:

77、1.风雨压不垮,苦难中开花。2.逆风飞扬,无惧苦难。3.战胜苦难,成就自我。4.艰险在先,更要向前。5.正视苦难,直面自我。偏题立意:1.化压力为动力。(片面理解材料,且未与其他材料形成关联) 2.只有历经苦难才能成长。(观点偏激,不够辩证)3.扫清障碍,收获人生的喜悦。(未体现对“苦难”的理解)行文结构:题目:“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此标题化用北宋哲学家张载名篇中的文句,带有辩证的意味。开头第一段:引用名言材料中俾斯麦所言:“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的苦难,我们需要面对苦难时激励自己。”只有正视苦难,不被苦难打倒,才能认清生活的本质,获得人生的真谛,收获人生的壮丽风景。紧扣材料,完成任务。第二段:

78、言简意赅,提出观点,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此观点独立成段,和标题相呼应。(提出问题)第三段:分论点一,苦难是人生的必修课。结尾处引用丰子恺先生说过:“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遭遇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使文段富有文采。(分析问题)文章第四段:引用材料中俾斯麦所言:“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的苦难,我们需要面对苦难时激励自己”。此文段有承上启下之作用,承上总结“苦难是人生的必修课”,启下引出现实中李子柒的例证,进一步阐释观点,站在现实的角度,联系社会生活,从而体现其中蕴含的道理及给人的启示。(分析更加深入)第四段:引用罗曼罗兰说:“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理想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

79、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此名言警句是对材料内容的进一步补充,在内容上既是对上文的总结,又领起下文,是文章结构错落有致。第五段:举例论证,大三学生在方舱医院中复习考研,12岁男孩在路边蹭网学习,“案板上是生活,案板下是未来”的7岁小女孩他们之中,认清真相、热爱生活的具体体现。(解决问题)第六段:引用材料中拜伦说过:“灾难是真理的第一程”,再一次提及观点。收束全文,引人深思。作文素材积累:巴尔扎克说:“苦难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强者来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温室里难开出鲜艳芬芳耐寒傲雪的花儿,人只

80、有经过苦难磨练才有望获得成功。”苦难是一种考验:它挑出一批心灵,把纯洁与强壮的放在一边,使它们变得更纯洁更强壮;但它使其余的心灵加速堕落,或是斩断它们飞跃的力量。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部分机会是在明天晚上,所以每个人不要放弃今天。”苦难只是过客,财富青睐那些坚持到底的人。在厄运之下,保持优雅的风度。如果把我切成了碎块,我就在每个碎块里微笑。且,厄运不散,优雅到底。穿越黑暗一定能感受到阳光的温度;走出痛苦一定能企及成长的高度苦难如冰雹,打在生命的苹果上,会让苹果更加甜美。苦难如烈火,灼烧灵魂的钢铁,会使钢铁更加坚韧。张海迪曾说过:“生命很痛,但痛我也要活着,我要活得好好的。我

81、还要活出生命的诗意。”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创造出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最美的绝唱。跌倒一千次,但我会爬起来一千零一次。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点睛】多则名言选择型材料作文,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每一则,而且要找到关联,综合立意,这就增加了审读量,也赋予了考生选择权,要求具有综合创新能力。理论上说,选择两则或三则,会出现若于组合;即使选择相同的两三则,也因理解的主观差异,形成多样化立意,这就给考生提供了选择和创造的思维空间,大大降低了作文的雷同性。在所有材料作文中,相对于新闻事实、寓言故事、漫

82、画来说,名言名句的难度较大,一方面是因为它言简意赅,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另一方面它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缺少具体的指向性。这就需要考生认真理解其内涵并联系生活明确其外延。当然,高考题中出现的名言名句,其哲理还是相对好理解,以便学生有话可说。这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大致分为这样几步:一、逐一解读名言的内涵外延。二、寻找名言之间的逻辑关联。通过解读,不同名言之间最容易关系的句子可以先进行“组合。多数考生可能以相关、相似或相反的两句来构思立意。如果以某两句为主,把相关的第三句加进去,立意的高度会更与众不同。三、综合两三句提出中心论点。仅仅将有关的两三句找出来,找到其关联的点,还不能“立意。要综合其内涵与外延,针对个人或社会,提出一个基本的看法,即站在这几个名人的肩膀上去审视人生或社会。从逻辑上,两三则名言之间有“主次共建、相辅相成、正反对照、互为补充、条件因果、相互转化”等重构关系。四、发现名言的局限创新立名人的思想也只是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真理”,如果我们找到其局限性,就可以反其意而立。除了上述“两正/三正”的常规立意,还可以站在当今的角度,追求“一正一反、两正一反、一正两反、三反”进行立意。这样可能比名人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更具有时代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