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命题人:吴雨繁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关于力和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受力物体就必须有施力物体 B地球上的物体一旦离开地面,就不受重力作用C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高考学 D重力的方向一定是垂直于支持面向下的2书放在书桌上,桌面会受到书对它的弹力作用,此弹力( )A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B是由于书本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C方向垂直桌面指向书本 D方向平行桌面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时刻表示时间短,时间间隔表示时间长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C参考系就是相对地面不动的物体高考学习网D同一物体的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
2、可能有不同的观察结果4关于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下列说话中正确的是( )A相互挤压的粗糙物体间总有摩擦力B相对运动的物体间总有摩擦力的作用C只有相互压紧和有相对运动的物体间才有摩擦力的作用D只有相互压紧和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且接触面粗糙的物体间才会有摩擦力5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做直线运动时,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一定相等B 质点做曲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路程C 两个位移相同的质点,它们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D 两个质点通过相同的路程,它们的位移大小一定相等6下列有关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很大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很大 B速度变化量v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C加
3、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D加速度方向不变,速度方向可能变化7.如图是A、B两质点沿同一条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的图象,由图可知()A.质点A前2s内的位移是1m B.质点B第1s内的位移是2m C.质点A、B在8s内的位移大小相等 D.质点A、B在4s末相遇 8.某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则在其下落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所受空气阻力也越来越大B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第2秒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5m/sD前一秒平均速度总比后一秒的平均速度小10m/s9.一物体被一根轻绳悬挂在天花板处下于静止状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对绳子的拉
4、力是一对平衡力B对绳子的拉力与物体受到的拉力大小相等,是一对平衡力C天花板拉绳子的力是由于天花板发生形变后力图恢复形变而产生的 D天花板对物体有力的作用10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物体运动的路程与运行时间的比值定义叫做物体运动的平均速率。小李坐汽车外出旅行时,汽车行驶在沪宁速公路上,两次看到路牌和手表如图所示,则小李乘坐汽车行驶的平均速率为 ( ) A16km/h B96km/h C240km/h D480km/h11. 如图所示的两条斜线分别代表a、b两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图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在前lOs内,a的速度比b的速度大Bb的加速度比a的加速度大C10s时两物体的位移相等D
5、10秒时两物体的速度相等12.如右图,P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块,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将P与小盘相连,小盘内有硅码,小盘与钩码的总质量为m。则关于P在水平面方向受到的作用力与相应的施力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和静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和桌面B拉力和静摩擦力,施力物体是绳和桌面C重力mg和静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和桌面 D重力mg和静摩擦力,施力物体是绳和桌面二填空与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27分,每空3分)13.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通过图像可知:(1)前2s物体做 运动,加速度为 (2)物体在2s末的瞬时速度为 ,5s末的瞬时速度为 ,前4s发生的位移 ,8s内的
6、路程 14.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工作电压为220V,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 s打一次点。下图是某同学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条实验纸带,A、B、C、D、E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标出,由于C点不够清晰,只量得三个数据如图所示,则此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m/s2,C点的速度的大小等于 m/s。三作图题和计算题(本题共2题,共25分,计算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15.(12分)飞机着陆后做匀减速运动,已知初速度是60m/s加速度大小为6m/s2. (1)飞机停下来需要多长时间 (2)12s内飞机发生的位移16. (12分)一个物体从离地面80m高的地方做自由下落运动.(1)物体接触地面前一瞬间的速度(2)落地前最后1s内的位移 2011年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2014级半期考试物理试题答卷二填空与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27分,每空3分)13.(1) 、 (2) 、 、 、 14 _ _ _ 三计算题(本题共2题,共25分,计算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15题(1)(2)16题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