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65927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宗法制造成西周“家天下”的局面和魏晋时代“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门阀政治,至明清之际,它为徽商提供血缘网络、商帮、会馆、人力、财力,是徽商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表明宗法制A. 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B. 具备丰富的政治、社会功能C. 其血缘关系逐渐被取代D. 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详解】“家天下”“门阀政治”体现的是宗法制的政治功能,材料“它为徽商提供血缘网络、商帮、会馆、人力、财力,是徽商成功的主要因素”体现的是宗法血缘关系对于徽商发展重要作用,强调的是宗法制的社会功能,故选B;推

2、动社会不断进步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A;血缘关系在当今社会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排除C;材料信息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2.有学者指出,从唐朝到宋朝,控制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由隋唐之初的世家大族,到北宋时期的科举文官,再到南宋时期的地方士人精英,这种转变历程不可谓不深刻。这反映出唐宋时期A. 世家大族丧失科举选官资格B. 政治局面相对稳定C. 制度创新影响社会力量变迁D.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实行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唐宋之际,控制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逐步由世家大族到地方士人精英,原因是科举制在宋代的深入推广,故选C;A不符合史实,排除;B材

3、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3.在雅典,公民大会每隔一段时间召开一次,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以讨论国家重大问题。学者研究发现,由于公民大会历时短,每次能讨论的问题数量和能进行辩论的人数极其有限,这与雅典“重大问题要获得充分讨论之后才付诸投票表决”的初衷是相违背的。这反映出公民大会的决策方式A. 没有真正体现主权在民原则B. 未将轮番而治落实在实践中C. 不利于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D. 使辩论成为重大决策的关键【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讨论问题的数量和发言人数受限等制约条件说明雅典重大决策不具备严谨性,不利于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公民大

4、会每隔一段时间召开一次,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可以看出,当时雅典主权在民原则,排除A;材料未涉及轮番而治和辩论等内容,故B、D错误。4. 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下列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 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B. 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C. 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D. 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答案】A【解析】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有着本质的区别,英国是完全意义上的君主立宪,而德国则以立宪之名而行专制之实。故两者的相同点仅仅是A项。5.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这一论述A. 否定了资产

5、阶级历史作用B. 批判了资产阶级对近代世界进步的阻碍C. 认同了资产阶级价值观念D. 肯定近代以来世界发生的社会历史变革【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已经破坏了”来看,这一论述认识到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肯定了近代以来世界发生的社会历史变革。故答案为D项。AB项对材料理解错误,C项材料不能反映,肯定变化并非认同价值观念,排除ABC项。6.1894年9月,北洋水师“经远舰”在黄海大战中沉没于辽宁庄河海域。2018年9月,考古人员在该舰遗址中发现53毫米格鲁森炮弹、120毫米炮弹引信等,均不见于“经远舰”出厂档案,推

6、测为海战前紧急添置,清廷为战争做了一定准备。这表明A. 考古发掘的史料最为真实可信B. 史料的丰富促进史学研究发展C. 真实的历史依赖新史料的发现D. 主观意愿会导致研究出现偏差【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考古人员在该舰遗址中发现”“均不见于经远舰出厂档案”中可以看出,随着史料的丰富,促进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研究,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最为真实可信”;C项说法错误,错在“依赖”;材料强调的是史料的作用,故D项排除。7.五四运动期间,学生领袖罗家伦认为,1917年的俄国革命就是20世纪的世界新潮,在此新潮冲击下,现在的革命不是以前的革命了,以前的革命是法国式的革命,以后的革命是俄国式

7、的革命,中国迟早会被“世界的新潮卷去”。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 马克思主义被普遍接受B. 具备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C. 探索救国道路有了新选择D. 知识分子否定法国大革命的意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以前的革命是法国式的革命,以后的革命是俄国式的革命”,结合材料历史事件为五四运动,可知当时的中国在探索救国道路方面有了新的选择,即认为俄国革命是新潮,中国迟早要被这新潮卷去,故选C;A不符合史实,排除;五四运动时期我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尚未完成,因此不具备无产阶级革命条件,排除B;罗家伦认为在当时中国应当选择俄国式的革命,法国革命已经不适合中国,但这并非对法国革命的否定

8、,排除D。8.辛亥革命后,川军因军阀割据和派系互斗,军纪涣散、装备拙劣,被认为是“最糟糕的军队”。然而,从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开始,川军40万人出川抗战,此后8年中,加上各种支援人员共计350万人,伤亡64万人之多,居全国之首,足迹遍布主要抗日战场,赢得“无川不成军”的赞誉!这有力地证明了A. 四川已经成为抗战的主战场B. 四川为抗战付出了惨重代价C. 抗战时期民族意识空前增强D. 川军已成为各战场抗战主力【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抗日战争。抗战爆发使“最糟糕军队”转变为积极出川抗战、赢得“无川不成军”的赞誉,反映出抗战时期民族意识空前增强,故C项正确;四川军民出川抗战,四川不是抗战主战

9、场,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民族意识,而非对川军的同情,B项不是材料主旨,错误;川军足迹遍布主要抗日战场,不能说明川军是各战场主力,故D错误。9.有学者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特殊的环境中经受着考验,经历过曲折,但它仍然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面旗帜。据此,可以理解为它A. 奠定了民族独立发展的基础B. 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C. 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D.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大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性质,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贯彻落实,故B项正确。奠定了民族独立发展基础的是新中国的

10、成立A项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从新中国建立开始的C颂错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19 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项错误。10.冷战时期,美国将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三类:民主国家、共产主义国家和夹在中间的第三世界国家。冷战结束后,更是将世界简单地划分为民主国家和非民主国家,社会主义的南联盟显然被划在了后者的行列,并在美国主导下,北约对南联盟进行军事打击。这说明,在冷战结束后A. 国际上意识形态领域分歧在淡化B. 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上发挥重要作用C. 美国反共产主义意识并没有弱化D. 民主化已成世界政治发展的大势所趋【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二战后世界政治的发展。材料中美国对世界的划分说

11、明,美国以意识形态划分世界的思维方式,并未随着冷战的终结而消失,美国并没有放松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和颠覆活动,其“反共产主义”虽然在美国的对外政策中以较少的直接体现出来,而以更多的间接方式表达出来,渗透在整体外交政策和各国国际关系中,故C项正确,A项错误;B、D项表述与材料主题不符,故排除。11.从周秦至唐代,县以上才可设市,商业中心一般都在城中特定位置,都城商业最繁荣。宋以后,县以下的城郭和乡村允许设市,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迅速。这一变化说明A. 商业中心依赖政治中心B. 商业布局呈现扩展之势C. 商业发展受制封建政权D. 自然经济出现解体趋势【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为唐以前

12、县以上才可以设市,宋以后县以下和乡村均可设市,说明商业范围扩大,商业布局呈扩展之势,B符合题意;A与农村集市的发展不符;材料所述为商业发展的表现,没有突出阻碍因素,C不正确;D与史实不符。点睛:古代中国基本的经济政策为重农抑商政策,历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抑制商业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还是在不断的向前发展,市的范围的扩大即是其发展的表现之一。12.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A. 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B.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C. 粮食供应主要依靠北方

13、D. 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只提及江苏部分地区农业产品种植情况,棉花种植不是副业,故A项排除;材料中体现江苏部分地区种植棉花现象普遍,说明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故B项正确;明清时期粮食供应主要依靠南方,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农民生产状况而不是反映粮食加工状况,故D项错误。13.1750年,一位法国总督对他的继任者说:“这个地方的贵族非常贫穷。同他们过去的境遇相比,他们受到莫大的侮辱。”一位法国贵族成员在1755年不禁感叹道:“贵族每天都在破产、消亡,第三等级却占有财富。”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新航路的开辟B.

14、法国国力的衰落C. 工业革命扩展D. 法国大革命爆发【答案】A【解析】【详解】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价格革命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与“法国国力的衰落”无关,排除B;工业革命开始时间是在176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法国大革命时间是178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14.“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舟、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这里的“优势”主要是指A. 欧洲新贸易中心的形成B. 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

15、C. 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D. 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欧洲的城市中心和贸易中心发生了变化,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北部地区。结合材料中16、17世纪的时代背景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欧洲的商业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欧洲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获得“优势”。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是要适应对外殖民扩张的需要,材料主要反映了欧洲城市的发展,不涉及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发展;C选项错误,到19世纪中后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最终取得世界殖民霸权;D选项错误,欧洲北部城市发展较快,而地中海地区城市发展停滞不前,不涉及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变化。结合所学可知,经

16、过工业革命,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5.“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政府特许状赋予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权发动战争。”这表明当时的股份公司A. 政府建立但由商人经营B. 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C. 是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D. 仍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根据“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可知这两个公司是由商人组建的,故排除A项;对外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故排除B项;根据题意可知,当时的公司以

17、谋取利润和抢夺市场为目的,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故排除D项。根据“政府特许状赋予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权发动战争”可知英国和荷兰的东印度公司都是英国和荷兰对外殖民扩张的工具,故选C。16.19世纪中叶,为处理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成堆难题,英国通过公共卫生立法,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从总体上指导和监督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在地方建立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这主要说明A. 城市化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B. 工业革命推动了政府职能完善C. 英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 英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为处理工业化具体实

18、施公共卫生的管理”来看,工业革命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政府通过立法、加强管理来解决,体现了政府职能的完善。故答案为B项。A项是题干所揭示的现象,不是针对现象所采取的措施,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19世纪实行的是自由主义经济,排除;D项材料不仅涉及立法,而且还有政府部门的设立,排除。17.下表为1885-1913年英美专利注册数比较表。年度 英国美国发明和设计专利注册数其中对外国居民颁布数1885-188993712166616091895-1899134193168022721905-190915423332203556191316599339174212据此推知A. 英国无力引领世界科技

19、前沿B. 移民是美国科技发展的动力C. 美国经济发展潜力与日俱增D. 美国经济实力全面超越英国【答案】C【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的“发明和设计专利注册数”不断增加,超过英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发明和设计专利注册数”说明科技发展能推动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中只强调了“发明和设计专利注册数”,故ABD项错误。18.下表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绘制。表中数据表明年代钢(吨)生铁(吨)煤(吨)锰矿石(吨)1935年25656578706236091747314001936年41431580999639902985434001937年55634795

20、86833723046979187A.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B. 国家实现统一且社会稳定C. 国防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D. 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格体现的是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且体现了成效显著,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国家尚未实现统一且社会不稳定,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国防工业体系已并未初步形成,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从时间上来看列强是加强而非放松对华经济侵略,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

21、的曲折发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洋务派在举办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军队的过程中,遇到资金来源、原材料供应及交通运输等诸多困难。为解决这些困难,洋务派A. 鼓励民间投资设厂B. 着力创办民用工业C. 大力引进外国资本D. 宣传倡导使用国货【答案】B【解析】【详解】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拓宽税源,才允许民间投资办厂,故排除A。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用企业,后为解决资金,原料等问题,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故选B。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大力引进外国资本与史实不符合,故排除C。宣传倡导使用国货是在民国初年,故排除D。【点睛】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

22、一批军用企业,后为解决资金,原料等问题,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20.西餐宴席男女主人同时入席,餐桌上男女平等甚至女子地位要比男子高。1878年,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在伦教公使馆“仿行西礼,大宴英国绅商士女,令夫人同出接见,尽欢而散”。消息传到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后来,在大城市的中上层社会,女子出席宴会逐渐成为稀松平常的事。这反映出A. 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礼俗形成冲击B. 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C. 中国传统社会习俗日益走向西化D. 洋务运动促进妇女解放【答案】A【解析】材料中论述郭嵩焘同夫人一起参加宴会遭到反对到女子出席宴会成为平常事,说明在西方文化冲击下中国礼俗变迁

23、,故A正确;B中男女平等共识显然不符合事实;C中日益西化材料没有体现;郭嵩焘不能说明是洋务运动,故D错误。21.1953年,农民净货币收入比1949年增长12360-/0,每人平均净货币收入增长1114%。农民的购买力,1953年比1949年增长111%,平均每户消费品购买力增长一倍。1953年同1950年相比,农民留用粮食增长282%,其中生活用粮食增长86%。这反映出A. 工农业落后局面已经初步改变B. 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C.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 人民公社体制基本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用农民的货币收入,购买力,农民留用粮食等数据说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更

24、高了,故选B。材料里没有涉及工业,故排除A。三大改造开始于1953年,结束于1956年,材料以1953年同1950年相比得出结论,没有提到1956年,可知排除C。人民公社体制开始于1958年,与材料时间不吻合,故排除D。22.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这反映出当时A. 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B.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全面铺开C.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成就巨大D. 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实现突破【答案】A【解析】【详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左倾错误,加上三年自然灾害,1960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调整经济,“1962年下半

25、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可见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选A。1953年,一五计划正式实施,进行工业化建设,从这一年起,我国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故排除B。材料中没有工业化成就的信息,是无关项,故排除C。中西部地区的开发是2000年开始的,故排除D。23.1984年5月,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中,将生产分成计划内和计划外两部分,计划内的产品由国家核定价格,计划外的产品则由市场供求决定价格。这表明,当时我国A. 政府职能部门权限逐步扩大B. 劳动分配制度发生重大变革C. 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开始调整D. 经济体制正出现转型的趋向【答案】D【解析】从材料“将生产

26、分成计划内和计划外两部分”中可以分析出,当时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体制向双轨制转型,故D项正确;材料“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说明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分配体制和所有制结构的转变,故BC项排除。24. “美国政治精英始终将美国妆扮成“世界各国的民主自由楷模”,是“世界新秩序的领导者”。正如戴维兰普顿所说的,“美国人最支持这样的外交政策,实施这一政策能令人信服地既服务于美国的利益又能服务于美国的理想”。美国政治精英们构筑的理想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A. 维护和推进美国利益价值观B. 干预他国内政追求单极霸权C. 终结全球范围内的极权制度D. 为世界确定民主与人权标准【答案】B

27、【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追求单极霸权。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理想”是独霸世界、建立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即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干预他国内政追求单极霸权,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维护和推进美国利益价值观是表面现象而非所问的“本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是要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而非终结极权制度,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为世界确定民主与人权标准是表面现象而非所问的“本质”,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美国追求单极霸权二、非选择题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农耕文明的源远流

28、长,一方面造成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也影响着社会形态的变化藕断丝连。因此,从纵的方向看,中国农耕经济的发展,始终保留着各个历史阶段的经济成分。远古时代的村社经济残余,到宋元明清时期演变为乡族经济,由此而产生的乡族组织和宗法观念,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再如夏商以来的奴隶制经济残余,亦长期存在于农耕经济之中,直至明代。贵族分封制度,虽然从秦汉以后在形式上有所变化,但历代不绝,如明代的藩王勋戚经济成为明代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横的方向看,中国的农耕经济是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联系在一起的。并不仅仅是以农业生产为界限,而是包含着手工业、商业等多方面的经

29、济成分。士、农、工、商的社会分工由来已久,并且不时相互转换。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有改动)材料二 在中国,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小农经济这种顽强的再生机制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横向发展。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三 中国传统农业是在国家全力倡导、监督下得以发展成为一种进步的形态。但是,“农为国本”,这话的反面,农业受到特别“照顾”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对农业的强控制,使农业本身受到重压,更使农业发展

30、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整个经济结构缺乏自身运行的独立机制,变得非常僵硬,难以变革。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社会农耕经济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口因素等方面分析导致“中国传统农业的水平位移”的原因。(3)概括材料三中“农为国本”两面性。以明清经济为例,说明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它经济领域”的影响。【答案】(1)特点:源远流长;始终保留着各个历史阶段的经济成分;包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多方面的经济成分;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紧密相连;以小农经济为生产形式,既脆弱又顽强;由北向南发展,中

31、国经济重心南移。(2)南方气候适宜,雨水充沛,适宜农业生产;南方政治相对稳定,社会相对安定,有利于农业发展;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增加了劳动力,促进了南方的开发。(3)两面性:一方面重视农业,促其发展,另一方面过度依赖,严控重压,使其难以变革。影响:明清厉行重农抑商,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资源难以进入工商领域,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缓慢;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中国农耕文明的源远流长”得出源远流长;根据“中国农耕经济的发展,始终保留着各个历史阶段的经济成分”得出始终保留着各个历史阶段的经济成分;根据“包含着手工业、商业等多方面的经济成分”得出包含

32、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多方面的经济成分;根据“中国的农耕经济是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联系在一起的”得出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紧密相连;根据“虽然脆弱,但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得出以小农经济为生产形式,既脆弱又顽强;根据“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横向发展”得出由北向南发展,中国经济重心南移。(2)“中国传统农业的水平位移”即经济重心的南移,原因,结合所学,可从南方气候适宜,政治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力等分析回答。(3)两面性:根据“在国家全力倡导、监督下得以发展”得出一方面重视农业,促其发展,根据“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使农业本身受到重压难以变革”得

33、出另一方面过度依赖,严控重压,使其难以变革。影响:结合所学,可从明清厉行重农抑商,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成长,造成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等分析回答。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我认为,所谓革命史观,所谓现代化史观,都不是指导历史研究的正确史观。指导历史研究的正确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按照唯物史观考察近代中国历史,应该认识,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贯穿近代中国历史的主线,现代化进程在近代中国虽然在缓慢的进行,却从来没有居于主导地位。现代化进程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成为主流,是在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特别是在国家政权巩固、社

34、会经济全面恢复并有所发展之后,现代化进程实际进入中国社会生活领域。在这个时候,现代化进程是主导方向,阶级斗争是次要方向。张海鹏关于中国近代史若干重大热点问题的讨论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也可以对其中一个观点提出质疑、修改,并用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证。(观点明确、史实充分,逻辑严密)。【答案】示例:论点: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论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列强的侵略和封建制度所造成的腐败与落后,是中国社会难以前进的根本原因;近代中国历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不懈奋斗,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反帝反封建始终是时代主题。在近代中国

35、,如果没有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没有民族独立,现代化始终不能成功。小结: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先进中国人抗争与探索的历史。【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立即可,根据材料“按照唯物史观考察近代中国历史,应该认识,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贯穿近代中国历史的主线”可以提炼出观点: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论证过程结合所学知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成因、对中国社会的阻碍以及近代中国人反抗的史实角度进行论述。最后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回归论题,即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先进中国人抗争与探索的历史。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世纪下

36、半叶,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后来向全世界扩展。工业革命首先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变,棉纺织业是实现机械化最快的行业,作为英国工业的支柱,其产品需求量最大,基础也最好。英国棉纺织业很早就出现了行业内部的精细分工,很容易转变成机械工作。机械化最早涉及的行业基本上都是这一类。纺织工业的许多发明是由未受教育的技工作出的,由于有利的经济环境,他们找到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的机会。蒸汽机的出现是划时代的大事,瓦特完成了这一技术变革。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材料二 1869年英国驻华领事商务报告中说:“洋标布是一种近似土布的织物,对它的需求正在不断的增长”。为了适销对路,在漂白洋标布运到中国通商口岸后,染成蓝色

37、,相当于青蓝大布,并裁成段,折叠成匹,每段“恰足制成一件中国人穿着的长衫”,以适应中国市场。据海关商务报告书中记载“漂白布经如此加染后,迅速地并大量地代替了以前作为衣着主要来源的土布”外国机制棉纺织品的大量进口成为一种巨大的冲击力,冲击着闭塞、停滞的中国社会经济。段本洛近代中国棉纺织业机械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洋标布”在中国市场大量倾销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答案】(1)原因:棉纺织业是英国支柱产业,技术积累丰富;市场需求量大,呼呼新技术;行业分工精细,为机器生产提供了条件;技工的聪明才智,促进技术

38、革新;(2)影响:导致中国传统棉纺织业衰败;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作为英国工业的支柱,其产品需求量最大,基础也最好”可归纳出棉纺织业是英国支柱产业,技术积累丰富;根据材料“英国棉纺织业很早就出现了行业内部的精细分工,很容易转变成机械工作”可归纳出行业分工精细,为机器生产提供了条件;根据材料“由于有利的经济环境,他们找到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的机会”可归纳出技工的聪明才智,促进技术革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也是重要因素。(2)影响:根据材料“漂白布经如此加染后,迅速地并大量地代替了以前作为衣着主要来源的土布”、“外国机制棉纺织品的大量进口成为一种巨大的冲击力,冲击着闭塞、停滞的中国社会经济”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洋标布”在中国市场大量倾销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需要结合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进行分析即可,如导致中国传统棉纺织业衰败;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