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纳兰性德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张籍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字容若,康熙时宰相明珠之子,正黄旗人。文武双全,尤长于词,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代表作品:纳兰词通志堂集饮水词等。纳兰性德(16551685)结合注释和拼音,诵读这首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观察长相思和前两首诗形式上有什么不同?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
2、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清 纳兰性德ypnnu和前面两首古诗比一比,你发现了哪些区别呢?这一首不是诗,而是词。词牌名。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上阕下阕 我们已经学过词了,你还记得吗?词牌名长相思和我们四年级学过的清平乐村居一样,是一首词。“长相思”是词牌名,词分上阕和下阕两部分,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古诗和词的区别:前两首古诗每句字数一致;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前两首古诗不分段;词分为上下两段。段在词当中叫“阕”,上面一段词叫上阕,下面一段
3、叫下阕。长相思清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上阕下阕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词意: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旅行的)道路;一段路那边,指山海关榆关:山海关。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词意: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故乡思乡之心 “更”,旧时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半夜”。“聒”是由“耳”和“舌
4、”组成,可以想想成一条舌头在耳边不停地说话,耳边感觉嘈杂。声音嘈杂。文中指风雪声。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后,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这样的狂风暴雪的。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将士们身在征途,心在何处呢?身在征途,心在家乡。难道诗人的家乡没有风雪声吗?北京到山海关1682年,康熙皇帝从北京出发,前往盛京祭告先祖,最终到达吉林省,纳兰性德作为御前卫士,陪同康熙一行七万人,队伍绵延二十里,他们跨越了三个省,往返共八十多个日日夜夜。同学们,这多么的人,这么远的路,这么长的时间,该多艰难哪,你仿佛看到什么画面?山: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水:波涛滚滚、巨浪滔天 诗人的家乡此时也是风雪交加,在家里听到风雪交加的声音,心情和诗人在征途中听到时又什么不同?家里是温暖舒适、宁静祥和的。家乡有亲人、朋友相伴,不会觉得孤单、冷清。但是在征途中听到的却只有嘈杂的风雪声。诗人这个时候会更加思念家乡。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