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2017级高二(上)半期考试题历 史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要求)。1.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 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 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 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 封建制度逐步建立2. 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以下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是A
2、. 有教无类B. 诲人不倦C. 仁者爱人D.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3. 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A. 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 B. 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C. 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D. 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4. 钱穆在论及先秦诸子思想时说:“要视人之父若其父,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侈。把当时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即刑徒役夫的生活,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这一论述提及的思想学派是A. 儒家B. 墨家C. 道家D. 法家5. 2015年11月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中,考古人员在西
3、室发现了一组漆器屏风,屏风表面用隶书写有孔子生平的文字,并绘有孔子画像。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该材料A. 为研究孔子言论提供了实物史料B. 说明汉兴后采取统一文字的措施C. 侧面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D. 其史料价值已经超过马王堆汉墓 6. 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源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 王阳明B. 孔子C. 程颢D. 朱熹7. 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说明南宋A. 儒
4、家伦理的普及化世俗化B. 书院教育非常发达C. 商业发达影响农业D. 社会动荡人心败坏8. 李贽称赞汉代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 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 揭露道家学派的虚伪9. 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A. 依据正确,结论正确B. 依据错误,结论正确C. 依据正确,结论错误D.
5、依据错误,结论错误10. 唐代女服空前繁荣,主要特征表现为风华美丽、雍容大度的款式:不拘一格、个性突出的穿着,崇尚阳刚、盛行胡风的时尚;而宋代女服一反唐代时期的绚丽和开放,出现内敛、拘谨而又不乏一种淡雅精致的风格。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专制权利的失控 B. 商品经济的发展C. 程朱理学逐渐盛行 D. 民主思想的出现11. 元杂剧包公戏中的包公是廉洁正直、机智善断的清官。明传奇中包公的形象渐趋神化,权力无限扩大,民间更尊其为明法致公、为民请命的“司法之神”。包公形象的变化反映出A. 明传奇较元杂剧艺术成就更高 B. 市民阶层主导法制观念的变迁C. 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 D. 明代法
6、治的理性精神丧失殆尽12.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A. 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 B. 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B. 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 D. 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13.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这反映出明代出现A. 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思想C.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 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14. 竹枝词原是四川东部一种与音乐、舞蹈结合的民歌,是研究四川历史的一项重要史料。右图为民国初
7、年一首成都竹枝词,对该诗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社交男女要公开,才把平权博得来。若问社交何处所,维新茶馆大家挨。A. 鼓励妇女走出家庭参与社会活动B. 受到西方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C.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D. 茶馆名称反映了当时正在进行戊戌变法15. 近代中国某思想家说“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是A. 民族危机出现后的反思B. 器物变革失败后的反思C. 制度变革失败后的反思D. 马克思主义传入的反思 16. 以中学比附西学是晚清“西学东渐”中常见的现象。下列著作中,最能体现该现象的是A. 四洲志B. 天
8、演论C. 孔子改制考D. 文学革命论17. 1902年,梁启超写文章分辨了中国儒学“仁政”与西方近代“自由”的区别,认为“以孔孟之贤,其仁政之说,不能禁暴君贼臣之鱼肉人民”,是因为“治人者有权,而治于人者无权”,强调“仁政”已经完全过时,应被“自由”取代。这表明梁启超A. 反思和批判传统文化 B. 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C. 根本否定了儒家思想 D. 主张推翻君主制度18.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 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 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 当时的青
9、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严复天演论手稿孙中山和三民主义陈独秀与新青年杂志19. 观察下列人物及其活动的图片。它们所包含的历史主题应该是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 思想创新成果丰硕B. 共和观念深入人D. 思想解放潮流涌动20. 1924年,孙中山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不过办法各有不同。”这里的“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相同之处在于A. 都能体现对资本主义的反思 B. 都主张彻底废除旧的土地所有制C. 都提倡革命后土地完全公有 D. 都解决了夺取和建立政权的问题21. 毛泽东曾说,大革命失
10、败以后,“共产党被逼上梁山,那个时期我们不大讲孙中山,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这主要反映了A. 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 B. 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不符C. 国共两党的革命领导权之争 D. 中共更加重视独立探索革命道路22. 1977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这说明A. 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 B. 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C. 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 D. 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23. 1970年4月28
11、曰,阿尔及利亚等国评论说:“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这一科技成就A. 标志着我国卫星发射技术完全成熟B. 使中国赢得了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尊敬C. 标志着我国开始跨入了核国家行列D.正式成为人类宇航事业的伟大开端24. 明末清初,王夫之斥责李贽“不恤君亲,不顾人伦”,其书其人宜“亟诛绝之”;五四时期,李贽被认为是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的时代先驱;改革开放以后,李贽思想研究呈多元化倾向。据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A.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 B.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观念C. 综合多人评价即可还原历史人物
12、D. 明末清初距李贽所处时代最近,其评价更具可信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至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以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 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6分)材料二 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宋代的文化消费更加繁荣。宋代文化相对普及,读书人扩
13、展至社会的各个阶层,不仅是士人,也有农人、商人、女性、蒙童、武将等。因为歌舞百戏演出形式的开放性及内容的娱乐性,各个阶层和各个行业都成为其受众。宋代旅游者也涉及各个阶层,构成一幅全民游乐图。宗教贵族化色彩逐渐淡化,宗教更加深入社会生活,不论穷富,信徒们心甘情愿的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获得慰藉、满足和充实。作为一种特殊信仰,占卜在宋代社会盛行不衰,各个阶层都热衷于此。至于艺术品、奇花异石、钟鼎铭器等无一例外地走向市场,成为文化消费品。 摘编自秦开凤宋代文化消费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2)据材料二归纳宋代文化消费繁荣的特点。(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文化消费繁荣的原因。 (9分
14、)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儒学发展概况简表时间思想内容地位春秋战国仁、礼、为政以德,仁政、民贵君轻遭到冷遇秦朝 受到压制西汉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独尊魏晋 危机宋明理、天理复兴、官方哲学明清“反对盲从孔子”、“天下为主,君为客”、经世致用、 “天地之化日新”受到批判围绕表中儒学发展的历史信息,自行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说明: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27. 阅读材料,回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 19世纪中期以来学习西方进程简表时期“西学东渐”简况18401860年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
15、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18601895年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并借助“体用”等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将中西学纳入统一体内,它进一步冲破了“夷夏大防”的藩篱,为人们大胆接受西学开辟了道路。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受。18951900年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思想上进一步开辟了道路。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18951900年较18601895年的“观念有哪些更新”。(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人学习西方进程的特点及其原因。(1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