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罗汉大爷莫 言电影红高粱导演:张艺谋主演:巩俐(我奶奶顾凤莲)姜文(我爷爷余占鳌)滕汝俊(罗汉大爷)摄影:顾长卫1988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小说红高粱1987年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1986年人民文学“我最喜爱的作品第一名”。有英、法、德、意、日、西班牙、希伯来文、瑞典、挪威、荷兰、韩、越南文译本。作者简介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检查课前思考1.概括罗汉大爷的心理变化过程。2.罗汉大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3.第26自然段中关于高粱地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A小说以第一人称为叙事视角,间以“我父亲”“我奶奶”这样的变化,让历史和现实的距离忽远忽近,摇曳生姿,给人独特的审美体验。B第26自然段对高粱地被践踏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屈辱悲壮的气氛,暗示了罗汉大爷内心的痛苦和潜意识里的反抗,也象征着整个民族的苦难和不屈。C作者欲抑先扬,开篇用老太太的话和县志的记载,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让人期待着英雄们的出场,但是后面的刘罗汉却是个懦弱隐忍的农民。D县志的记载拔高了刘罗汉的形象和觉悟,作者对故事原貌的叙述,是对县志不实记载的纠正与批评。E文末刘罗汉逃跑、回来拉骡子、铲到骡子的情节,充分表现了农民阶级的狭隘性:
3、胆小、重利。结合课文,试分析罗汉大爷的心理变化过程?懦弱觉醒反抗“弟兄们,有话好说,有话好说。”一屁股坐在地上。像孩子一样胡胡涂涂地哭起来。紫红色的火苗缓缓地亮起来。“不讲理,狗!”他还是想跑。他自由自在,不自由都是因为怕“你怕了吗?畜生!狗杂种!”对着黑骡铲出一锹。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人物形象罗汉大爷是一个没有多高觉悟的老实农民,对主人忠诚,对自由有着本能的渴望。在种种屈辱和压迫中,内心的反抗意识终于上升到不屈服的行动,成为一个真实的抗日英雄。考点解读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1.民族心理:一个民族在长期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下
4、,在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所形成的典型心理特点。2.人文精神: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追求和维护。重点突破思考:罗汉大爷的事迹与县志的记载有出入,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作者虽然虚构了两种“事实”,但作者是偏向文本的“事实”的。“县志”的陈述,是对革命战争以及其中人物传统的“定义”,是历史教科书似的“事实”。(民族心理)作者颠覆了县志的“事实”,颠覆以往对“战争”“英雄”的“定义”,从战争的微观舞台(民间视角),进行自己的叙述与评价,还罗汉大爷本来的面目在战争中,一个老实懦弱的农民,为了尊严和自由而反抗,从而改变命运,成为抗日英雄。(人文精神)课堂小结“谨以此文召唤那些游荡在我故乡无边无际的通红的高粱地里的英魂和冤魂。我是你们的不肖子孙,我愿扒出我的被酱油腌透了的心,切碎,放在三个碗里,摆在高粱地里。伏惟尚飨!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