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促织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1、掌握典型的文言现象。 2、深入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文言小说,语言较浅近,情节一波三折,思想内涵丰富、深邃,是一篇精彩的文学作品。针对高二学生的特点,放手让他们实践,通过互助、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他们的文言文的学习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读,归纳文言现象。 (1)一词多义: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副词,表转折,不过。 顾 成顾蟋蟀笼虚 动词,看。 (2)古今异义 久不售 古义:考取。 今义:出售。 (3)词类活用 笼养之(名状) 笼归(名状) 成以其小,劣之(意动用法,以为劣。) 昂其直(使动用法,使抬高) 成然之(意动用法
2、,以为对) (4)句式 省略句:岁征(于)民间 归以(之)示成 (虫)入石穴中 倒装句:得其尸于井 又试之鸡 (5)通假字 昂其直( 直值) 手裁举(裁才) (6)表示时间的词语 旬余:十多天 未几:不久 既而:不久,随后 翌日:第二天 既:以后 俄:片刻,一会儿 岁余:一年后 二、编写情节提纲。 1、开端:宫中尚促织而民间流毒遍及。 2、发展: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为捉促织历尽苦难。 3、高潮:成名的小虫在搏斗中大获全胜,使家人喜出望外。 4、结局:成名因献促织致富,大小官员均受促织恩荫。 三、课文的思想内涵。 文章开篇即提出“宫中尚促织之戏,多征民间”,说明祸起于宫廷,篇末又提到“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由于统治者的荒淫无耻,贪官对上的阿谀奉承,“科敛丁口”,老百姓就只能落入“贴妇卖儿”、倾家荡产的悲惨命运。 至于文章的喜剧性结尾,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作者出于对低层百姓民不聊生的深切同情,用“善有善报”的圆满结局表现了一种美好愿望,的确有消极的一面。同时,我们也知道,成名之子“魂化促织”,在现实中是绝不可能的,百姓的生死福祸竟系于区区小虫,这是何其可悲可叹!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