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0届6月阶段性测试高二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面色苍白、身体消瘦、撕心裂肺的咳嗽”这是鲁迅的小说药中提及的“痨病”,它是由结核杆菌侵入肺部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下列物质和结构中结核杆菌细胞具有的是( )细胞壁细胞核染色体DNA细胞质核糖体细胞膜A. B. C. D. 【答案】A【解析】结核杆菌是原核生物中细菌的一种,结核杆菌具有细胞壁、DNA、细胞质、核糖体、细胞膜,但是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故选A。【点睛】本题以结核杆菌为题材,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解答本题关键要明确结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能区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2.在几内亚进
2、行的埃博拉病毒疫苗研究结果初步发现,一种尚处于试验阶段的埃博拉病毒疫苗能给高危感染病人提供免疫保护。埃博拉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将该病毒彻底水解,关于得到产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定得到20种氨基酸B. 能得到四种核糖核苷酸C. 碱基种类和噬菌体相同D. 产物中一定含有H、0元素【答案】D【解析】埃博拉病毒是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RNA)构成的,将该病毒彻底水计算得出到的氨基酸最多有20种,A错误;埃博拉病毒是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RNA)构成的,将该病毒彻底水解不能得到核糖核苷酸(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核糖和含氮碱基),B错误;埃博拉病毒是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
3、质(RNA)构成的,将该病毒彻底水计算得出到的碱基为A、U、G、C四种,而噬菌体是一种DNA病毒,噬菌体彻底水计算得出到的碱基为A、T、G、C四种,C错误;埃博拉病毒是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RNA)构成的,将该病毒彻底水计算得出到的产物有氨基酸、磷酸、核糖和含氮碱基(A、U、G、C),以上物质均含有H、O元素,D正确。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沙漠地区生长的仙人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B. 脱氧核糖分子中不含氧元素,是DNA的组成成分C. 不同生物体的DNA和RNA的核苷酸排列顺序是不同的D. 绝大多数生物体的遗传信息都存在于DNA分子中【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
4、学的基础知识。脱氧核糖分子的元素组成为C、H、O,是DNA的组成成分,B错。故本题选B。4.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叶肉细胞的氮和磷,主要用于合成纤维素 葡萄糖脂肪磷脂 蛋白质 核酸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属于识记内容。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叶肉细胞的氮和磷,主要用于合成含氮和磷的化合物。【详解】纤维素和葡萄糖都属于糖类,糖类的元素组成只有C、H、O三种元素,错误。脂肪属于脂质,但脂肪的元素组成也只有C、H、O三种元素,错误。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元素组成是C、H、O、N、P,正确。蛋白质主要由C、H、O、N4种化学元素组成
5、。很多重要的蛋白质还含有P、S两种元素,有的也含有微量的Fe、Cu、Mn、I、Zn等元素,正确。核酸是由C、H、O、N、P等化学元素组成的,正确。因此选C。【点睛】准确识记细胞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是解题的关键。尤其是脂质的元素组成是考生最容易混淆的,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等,在这三大类物质中脂肪和固醇的元素组成只有C、H、O三种元素组成。而磷脂由C、H、O、N、P等元素组成。5.淀粉、淀粉酶、RNA都是多聚体,它们的单体依次是A. 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苷酸B. 葡萄糖、氨基酸、核糖核苷酸C. 蔗糖、多肽、碱基D. 麦芽糖、多肽、核苷酸【答案】B【解析】淀粉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因此淀
6、粉的单体是葡萄糖;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因此淀粉酶的单体是氨基酸;RNA是核糖核酸,其单体是核糖核苷酸。故选B。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物体内一切生命活动必须在细胞内才能完成B. 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植物和龟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都相同C. 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D.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有无核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是指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
7、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这些层次由此可见,细胞是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层次。【详解】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并不一定在细胞内完成,A错误; 种子植物没有系统这个层次,龟具有系统层次,B错误; 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C正确;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错误。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考生要识记并理解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包括病毒、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非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须在寄
8、主细胞内才能进行代谢和繁殖;明确单细胞生物的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明确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7.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是( )一个大西瓜 血液 白细胞 变形虫 血红蛋白 SARS病毒同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绵羊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鸟 一片桃园 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相关概念辨析: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9、;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例如:一个人,一匹马;种 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例如:同一鱼塘内的鲤鱼或同一树林内的杨树;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例如:一片树林中的所有生物是一个群落,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生物也是一个群落;生态系统: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例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分为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等);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
10、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详解】西瓜是植物的果实,属于器官的层次;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白细胞属于细胞的层次;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血红蛋白是生物大分子物质,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同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绵羊属于种群层次;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鸟既不属于种群层次,也不属于群落层次;一片桃园属于生态系统层次;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生物群落。由此判断、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C、D均错误,正确答案选B。【点睛】本题的难点是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鸟难以判断其结构层次,鸟的种类不止一种,因此不属于种群,森林中除了鸟类,还存在其他生物,
11、因此也不属于群落。8.科学家在利用无土栽培法培养一些名贵花卉时,培养液中添加了多种必需元素。其配方如下。离子K+Na+Mg2+Ca2+NO3-H2PO4-SO42-Zn2+培养液浓度(m.mol/L)110.251210.251其中花卉根细胞吸收最少的离子是( )A. Ca2+B. SO42-C. Zn2+D. H2PO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植物吸收的微量元素量最少,上述培养液中Zn2属于微量元素,故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微量元素的种类,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9. 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下列
12、叙述错误的是( )A. 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质B. 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C. 食用花生油最好选用苏丹染液来鉴定,而一般不选用苏丹染液来鉴定D. 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
13、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详解】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物质组成相同,但浓度不完全相同,其中斐林试剂乙液可用蒸馏水进行稀释配制成双缩脲试剂B液,所以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质,A正确;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B正确;苏丹染液与脂肪的颜色反应为橘黄色,苏丹染液与脂肪的颜色反应为红色,但花生油的颜色正好是橘黄色,如果使用苏丹,就会出现颜色重复的现象,不容易分清,所以食用花生油最好选用苏丹染液来鉴定,C正确;甘蔗茎的薄壁组织和甜菜的块根含有较多的蔗糖,但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因而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不是进行可溶性还原糖鉴定的
14、理想材料,D错误。故选D。10.鉴定尿中是否有蛋白质常用加热法来检验。图为蛋白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沸水浴加热后,构成蛋白质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B. 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也发生了变性C. 变性后的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呈紫色反应D. 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后,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详解】沸水浴加热后,构成蛋白质的肽链充分伸展,但没有断裂,A错误;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没有发生变性,B错误;变性后的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C正确;结构决定功能,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后,其特定功能并发生了改变,D错误。【点睛】
15、蛋白质的理化性质:(1)蛋白质的水解:蛋白质在酸性、碱性、酶等条件下发生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2)盐析:盐析为蛋白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的降低,不影响活性加水后还可以溶解。(3)变性:蛋白质的变性:受热、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乙醇、甲醛等)、紫外线等作用时蛋白质可发生变性,失去其生理活性;变性是不可逆过程,是化学变化过程。11.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使用盐酸的目的是 改变细胞膜的流动性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改变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将DNA与蛋白质分离 将RNA与蛋白质分离 利于RNA与染色剂结合利于蛋白质与染色剂结合 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A. B. C. D.
16、 【答案】B【解析】【分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实验原理:(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3)盐酸的作用 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一是改变细胞膜的
17、通透性,二是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三是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因此正确的组合是,故选B。【点睛】本题是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实验原理的考查,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指导方向,对实验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平时学习过程中要引起重视,对教材实验的实验原理要理解并记忆准确。12.如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种类,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B. 均属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C. 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二者均贮存能量,可作为贮能物质D. 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使用纤维素酶可将其破坏,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有关【答
18、案】D【解析】、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单糖不可继续水解,A错误;为单糖属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中蔗糖不是还原性糖,B错误;、分别为纤维素、肌糖原,肌糖原可贮存能量,可作为贮能物质,纤维素只能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不提供能量,C错误;是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有关,D正确。13.脂质在细胞中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下面有关脂质的生物学功能中, 属于磷脂的生物学功能的是( )生物膜的重要成分贮存能量的分子很好的绝缘体,具有保温作用具有生物学活性,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常见的脂质有脂肪、
19、磷脂和固醇 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详解】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属于; 储存能量的分子,是脂肪的作用,不属于; 很好的绝缘体,具有保温作用,是脂肪的作用,不属于; 具有生物学活性,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是固醇
20、的作用,不属于; 故选C。14. 当植物由代谢旺盛的生长期转入休眠期时,体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通常会A. 升高B. 下降C. 无变化D. 产生波动【答案】A【解析】体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升高,植物体的抗逆性增加,新陈代谢降低,A正确;体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下降,植物新陈代谢增强,B错误;体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无变化,植物的代谢维持原来状态,C错误;体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产生波动,植物新陈代谢波动,维持植物体稳定状态,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内的水与代谢的关系【名师点睛】自由水/结合水与代谢、抗逆性的关系15.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例如,用台粉蓝染色,死的细胞会
21、被染成蓝色,而活的细胞则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是否死亡。所利用的是细胞膜的哪种功能( )A. 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功能B. 吸收功能C. 控制物质进出功能D. 免疫功能【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2、流动性为细胞膜的结构特点,选择透过性为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活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但死细胞会丧失选择透过性。【详解】用台盼蓝染色,台盼蓝为细胞不需要的物质,活细胞不吸收,死细胞膜失去了活性,丧失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台盼蓝进入细胞,细胞才会被染成蓝色,所以该实验所利用的是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故选C。16.
22、珙桐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被称为“植物大熊猫”。珙桐和大熊猫的体细胞中都含有的细胞器是细胞壁 细胞膜 叶绿体 线粒体 内质网 中心体 核糖体 染色体A. B. C. D. 【答案】B【解析】珙桐是植物,大熊猫是动物,珙桐和大熊猫的体细胞中都含有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选B。【考点定位】细胞器17.某同学制作的以下碱基对模型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
23、C-G),且A和T之间有2个氢键,C和G之间有3个氢键。考点:本题结合某学生制作的碱基对模型图,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18. 根据细胞器的功能推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汗腺细胞比肠腺细胞具有更多的核糖体B. 心肌细胞比骨骼肌具有更多的线粒体C. 胰腺细胞比心肌细胞具有更多的高尔基体D. 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细胞具有更多的线粒体【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细胞器的功能。【详解】汗腺分泌的汗液主要是水分和无机盐,而肠腺细胞分泌消化酶,核糖体是形成蛋白质的场所,因此汗腺细胞的核糖体应比肠腺细胞少,A错误;心肌细胞所需能量比骨骼肌细胞多,应
24、有较多的线粒体,B正确;胰腺细胞要分泌激素,高尔基体参与分泌物的形成,应比心肌细胞的多,C正确;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产生的能量比衰老的细胞多,说明其具有更多的线粒体,D正确;故错误的应选A。【点睛】运用所学知识,根据题文信息推测细胞器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9.胰岛素是由“胰岛素原”在高尔基体内转变而成。“胰岛素原”有86个氨基酸,1条肽链;胰岛素含51个氨基酸,2条肽链。由此推知高尔基体( )A. 加快了氨基酸的脱水缩合B. 促进了限制酶的合成C. 参与了肽链的剪切加工D. 能独立合成蛋白质【答案】C【解析】【分析】解答本题重在分析题意,题中提出“胰岛素原”有86个氨基酸,1条肽链;胰岛素含
25、51个氨基酸,2条肽链,由此可见肽链增多了,而且氨基酸的数目减少了,这是肽链发生剪切的缘故。【详解】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上,A错误;限制酶是原核生物中具有的酶,与胰岛素无关,无法从题中获得该结论,B错误;“胰岛素原”有86个氨基酸,1条肽链;胰岛素含51个氨基酸,2条肽链,由此可见肽链增多了,而且氨基酸的数目减少了,这是肽链发生剪切的缘故,C正确;高尔基体只能将“胰岛素原”加工成胰岛素,不能独立合成蛋白质,故D错误。故选C。20. 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 )A. 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B. 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
26、粒C.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细胞核清晰可见【答案】A【解析】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花生子叶细胞中脂肪颗粒需染色后才能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的观察需染色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外表皮细胞中液泡呈紫色,影响细胞核的观察。21.如图甲是渗透装置示意图,乙、丙两曲线图的横坐标代表时间,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半透膜内溶液A的浓度变化可用曲线丙表示B. 水分子由半透膜外进入半透膜内的速率变化可用曲线乙表示C. 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变化可用曲线丙表示D. 半透膜内外浓度差的变化可用曲线乙表示【答案】A【解析】图甲中漏斗内蔗糖溶液浓度大于蒸馏水,所
27、以水分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则半透膜内溶液A浓度越来越低,直至平衡,可用曲线乙表示,A错误;图甲中漏斗内蔗糖溶液浓度大于蒸馏水,所以水分通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则半透膜内溶液A的浓度越来越低,水分子进入半透膜的速度也越来越低,直至平衡,可用曲线乙表示,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水分进入半透膜,则漏斗内的液面越来越高,可以用图丙表示,C正确;根据题意分析已知半透膜内溶液A的浓度越来越低,所以半透膜内外浓度差越来越小,可用曲线乙表示,D正确。【考点定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名师点睛】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
28、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22.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加清水 制作装片 观察细胞质壁分离 加0.3g/mL蔗糖溶液 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观察正常细胞A. B. C. D. 【答案】B【解析】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采用了自身对照的设计思路,因此制作装片后应先观察正常细胞的状态,然后滴加蔗糖溶液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最后滴加清水,观察细胞复原,因此B项正确。23
29、.若将细胞膜的磷脂提取后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下列能正确反映其分布图的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组成细胞膜的磷脂既有亲水的极性部分,又有疏水的非极性部分,因此,在水溶液中呈现出极性头在水中,极性部分在空气中;选A。考点:磷脂在水-空气中的分布。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推理能力,平时应该加强训练。24.1970年科学家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后,让两种细胞融合,杂种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均匀分布。该实验能够证明( )A. 细胞膜含有蛋白质和脂质B.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 细胞膜含有磷脂双分子层D. 细胞膜容易
30、染色而发光【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膜的特征:结构特征: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征: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流动性是表现其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因为只有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才能完成其各项生理功能,才能表现出选择透过性。相反,如果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细胞可能已经死亡了。【详解】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均匀分布,该实验能够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5.有一种物质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膜,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层膜。这种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 )A. 自由扩散B. 协助扩散C. 主动运
31、输D. 胞吞和胞吐【答案】B【解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主动运输是逆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且消耗能量;非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胞吞、胞吐,与物质的浓度梯度无关。【详解】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说明是被动运输,即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但没有蛋白质,物质不能运输,说明运输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因此是协助扩散。综上B正确,ACD错误。 故选B。26.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B. 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唯一来
32、源C. 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不会同时发生ATP的合成与水解D. “能量”就是指ATP,ATP就是“能量”【答案】A【解析】【分析】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反应式为:ATPADP+Pi+能量,反应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各种生命活动。【详解】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有ATP水解提供能量,A正确;无氧条件下,除了光合作用外,无氧呼吸也能产生ATP,B错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
33、细胞不断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同时细胞生命活动也需要ATP分解提供能量,C错误;ATP是细胞内流通的能量“通货”,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水解时,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为细胞提供能量,D错误。故选A。27.下列有关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 葡萄糖分子在线粒体内彻底氧化分解,可以产生大量ATPB. 大肠杆菌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C. 乳酸菌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ATPD. 蓝藻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不能合成ATP【答案】C【解析】【分析】ATP是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生物体内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能够产生ATP,即能发生细胞呼吸或光合作用
34、的场所都能合成ATP。【详解】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丙酮酸跨膜运输到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可以产生大量ATP,但在线粒体中不能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A错误;B、大肠杆菌细胞为原核细胞,无线粒体,B错误;C、乳酸杆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少量ATP,C正确;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但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是在膜上进行的,也能够产生ATP,D错误。故选C。28.下列生理过程或生命活动中,不消耗ATP的是()A. 氧气进入组织细胞B. 叶绿
35、体基质中将C3还原为糖C. 脊髓的神经中枢中突触小体分泌神经递质D. 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答案】A【解析】【分析】人和动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只有呼吸作用,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ATP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但形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植物的光合作用。【详解】氧气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是自由扩散,不需要ATP,A符合题意;叶绿体基质中将C3还原为糖的过程消耗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B不符合题意;突触前膜向胞外释放神经递质是一个胞吐的过程,这个过程消耗能量,也就是消耗ATP,C不符合题意;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
36、链,需要消耗ATP提供的能量,D不符合题意。故选A。29.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B. 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C. 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D. 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表达,主要是奢侈基因的表达不同,管家基因在不同细胞中的表达是相同的,如控制合成呼吸酶的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对于同一个细胞来说,在细胞分化的过程中酶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2、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从而使酶失去活性,低温会使酶活性降低,不能破坏酶
37、的空间结构,因此温度适当升高,酶活性可以恢复;3、酶对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详解】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量是RNA,这些都是生物大分子,所以酶可以作为其他酶的反应底物,A正确;酶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性质和数量不变,B错误;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不是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C错误;对于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来说,不同的分化阶段,酶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变化,代谢不同,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酶的作用机理、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和细胞分化的实质,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30.下列关于探究酶活性实验的设计思
38、路,最适宜的是()A. 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 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C. 利用淀粉、淀粉酶和斐林试剂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 利用淀粉、淀粉酶和斐林试剂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
39、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过氧化氢在常温下也能分解,而且温度不同、分解速率不同,因此不能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值,因变量是不同pH值下,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不同,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不同,B正确;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因此不能用斐林试剂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错误;因为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40、故不能用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故选B。3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能量代谢叙述,正确的是()A. 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 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加C. 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ATP合成D. 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答案】C【解析】【分析】1、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腺嘌呤+核糖),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2、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ATP,光反应的条件是光照,光反应产生的ATP被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利用;3、线粒体是
41、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产生丙酮酸,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继续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合成ATP。【详解】ATP是腺嘌呤+核糖+3个磷酸基团,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ATP除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单位,A错误;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以抑制细胞呼吸,生成ATP减少,B错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ATP,光反应的条件是光照,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合成ATP,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正确;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属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产生ATP,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过程和ATP
42、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2. 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等。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在A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B. 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C. 若在A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加快D. 若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会减慢【答案】A【解析】曲线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所以在A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A正确;曲线B
43、C段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催化速率不变,所以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变,B错误;本实验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若再提高温度,酶活性会下降,则反应速率降低,C错误;曲线BC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催化速率不变,说明此时限制催化速率的因素最有可能是酶的数量,所以B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会加快,D错误。【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重点考查曲线图的分析,能准确判断同一条曲线中不同段或不同点的影响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33.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个容器内,调整PH 至2.0 ,保存于37的水浴锅中,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
44、余的物质是( )A. 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B. 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C. 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D. 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答案】A【解析】【分析】综合应用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的化学本质、酶的专一性等知识解释实际问题,考查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详解】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 接近中性,pH=2的强酸性环境可以把唾液淀粉酶灭活,但它却是胃蛋白酶的最适宜pH,唾液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所以胃蛋白酶把乳清蛋白和失活的唾液淀粉酶水解为多肽,而淀粉不能被水解,因此选A。【点睛】注意:酶有两个身份,蛋白质和催化剂;胃蛋白酶只能将蛋白质水解为多肽而不是氨基酸。34. 下列
45、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酶分子是在基因的指导下、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 一种酶催化化学反应的种类与其空间结构有关C. 经高温处理的酶,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不会出现紫色D. 酶与无机催化剂都通过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起催化作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再基因的指导下,在核糖体合成,A错误;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催化化学反应的种类与其空间结构有关,B正确;经高温处理的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没有破坏肽键的结构,所以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仍然会出现紫色,C错误;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起催化作用,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
46、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5.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只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B. 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C.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D. 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无H的积累【答案】D【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47、。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H反应生成酒精和CO2或乳酸。【详解】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即葡萄糖、丙酮酸和水的分解,A错误;产生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ATP分子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B错误;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葡萄糖分解提供,此时肌肉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而乳酸不能再分解供能,乳酸可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排除体外,C错误;无氧呼吸虽然不需要02的参与,但产生的H最终把丙酮酸还原成酒精或者乳酸,消耗了H,所以不会有H的积累,D正确。故选D。36.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同一叶片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其细胞呼吸速率有差异B. 粮
48、食种子适宜在零上低温、低氧和中等湿度的环境中储藏C. 温室大棚中,可以通过夜间适当降温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D. 皮肤破损较深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选用“创可贴”等敷料包扎伤口,既为伤口敷上了药物,又为伤口创造了疏松透气的环境、避免厌氧病原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 2对于板结的土壤及时进行松土透气,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此外,松土透气还有利于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这能够促使这些微生物对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从而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 3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酵母菌在适宜
49、的通气、温度和pH等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并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则进行酒精发酵。醋酸杆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在氧气充足和具有酒精底物的条件下,醋酸杆菌大量繁殖并将酒精氧化分解成醋酸。 4谷氨酸棒状杆菌是一种厌氧细菌。在无氧条件下,谷氨酸棒状杆菌能将葡萄糖和含氮物质(如尿素、硫酸铵、氨水)合成为谷氨酸。谷氨酸经过人们的进一步加工,就成为谷氨酸钠-味精。 5水稻的根系适于在水中生长,这是因为水稻的茎和根能够把从外界吸收来的氧气通过气腔运送到根部各细胞,而且与旱生植物相比,水稻的根也比较适应无氧呼吸。但是,水稻根的细胞仍然需要进行有氧呼吸,所以稻田需要定期排水。如果稻田中的氧气不足,水稻根的细胞就会进行
50、酒精发酵,时间长了,酒精就会对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使根系变黑、腐烂。6较深的伤口里缺少氧气,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合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并大量繁殖。所以,伤口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患者应及时请医生处理。 【详解】同一叶片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其细胞呼吸速率有差异,A正确;粮食种子适宜在零上低温、低氧和干燥的环境中储藏,B错误; 温室大棚中,夜间可以通过适当降温来减弱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进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C正确;皮肤破损较深的患者,易感染破伤风杆菌等异养厌氧型细菌,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D正确。故选B。【点睛】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掌握影响细胞呼吸速率
51、的因素,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37.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的转移途径是()A. 葡萄糖丙酮酸H2OB. 葡萄糖丙酮酸CO2C. 葡萄糖O2H2OD. 葡萄糖丙酮酸O2【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葡萄糖的有氧呼吸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葡萄糖在无氧参与的情况下分解成丙酮酸,同时产生H和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分解生成CO2,同时产生H和少量AT
52、P;第三阶段是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产生的H还原从空气中吸收进来的氧而生成水,同时产生大量的ATP。从C6H12O6被氧化分解产生H2O和CO2的全过程可以看出,葡萄糖中18O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CO2。综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38.将一些苹果储藏在密闭容器中,较长时间后会闻到酒香。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O2消耗量和CO2产生量如表所示(假设细胞呼吸的底物为葡萄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氧浓度(%)abcdeCO2产生量(mol/min)1.21.01.31.63.0O2的消耗量(mol/min)00.50.71.23.0A. 氧浓度为a时,苹果的细胞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
53、 氧浓度为d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1/2 用于酒精发酵C. 氧浓度为c时,苹果产生C2H5OH量为0.3 mol/minD. 氧浓度为e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0.5 mol/min【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1、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大量)。在有氧呼吸中,1mol葡萄糖完全氧化时,能够产生38molATP。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一部分合成ATP,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2、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2C3H6O3+能量(少量),或C6H12O62C2H5OH+2CO2+能量(少量
54、)。在无氧呼吸中,1mol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乙醇或乳酸时,只产生2molATP。【详解】分析表格可知,氧气浓度为a时,氧气的消耗量为0,因此苹果只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正确;氧浓度为d时,O2消耗速率为1.2 molmin-1,故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速率为1.2 molmin-1,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速率为0.4 molmin-1,根据有氧呼吸中1葡萄糖6CO2,消耗的葡萄糖为0.2mol,根据无氧呼吸中1葡萄糖2CO2,消耗的葡萄糖为0.2mol因此消耗的葡萄糖中有1/2用于无氧呼吸,B正确;氧浓度为c时,苹果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为1.3-0.7=0.6mol/min
55、,而C2H5OH的量与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相等,也为0.6mol/min,C错误;氧浓度为e时,氧气的消耗量等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此时只有有氧呼吸,根据有氧呼吸中1葡萄糖6CO2,则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0.5 mol/min,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以及CO2产生量和O2的消耗量的关系,考生要能够通过表中数据判断细胞呼吸的类型以及消耗的葡萄糖的比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39.如图所示为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随着环境中O2浓度的提高,其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O2浓度为a时,果实的无氧呼吸水平最低B
56、. O2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释放的CO2相等C. O2浓度为a时,若cdca,则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D. O2浓度达到b以后,果实基本上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答案】D【解析】【分析】1、呼吸方式的判断 若只产生CO2,不消耗O2,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图中O点)。 若产生CO2的物质的量比吸收O2的物质的量多,则两种呼吸同时存在(图中ob段)。 若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与吸收O2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只进行有氧呼吸(图中b点以后)。d点CO2的总释放量最低,一般表示总的呼吸作用强度最弱,储存室的最佳氧气浓度。2、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6O2+6H2O6CO2+12H2
57、O+能量(大量),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2C2H5OH+2CO2+能量(少量),根据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等量的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是无氧呼吸的三倍,有氧呼吸CO2的释放量与O2吸收量相等,所以O2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CO2的释放量与无氧呼吸CO2的释放量相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1:3。【详解】O2浓度为b时(及b以后),只进行有氧呼吸,果实的无氧呼吸水平最低,A错误;O2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失,只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O2浓度为a时,若cd=ca,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则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的比例为3:1,C错误;O
58、2浓度达到b以后,无氧呼吸消失,果实基本上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是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细胞的总呼吸与氧气浓度的关系的曲线分析,准确分析曲线,弄清曲线代表的含义、曲线的走势、成因及拐点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40.下列在生物体内发生的反应,错误的是()A. 蓝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反应式:CO2H2O (CH2O)O2B. 植物吸收无机盐时消耗ATP的反应式:ATPADPPi能量C. 酵母菌进行发酵的反应式:C6H12O62C2H5OH(酒精)2CO2能量D. 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答案】A【解析】【分析】1、植物和蓝藻能够进行光合
59、作用,植物细胞具有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虽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但是细胞结构中没有叶绿体。2、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其中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3、一般植物、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而动物、甜菜块根、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详解】蓝藻属于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A错误;植物细胞吸收无机盐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水解提供的能量,B正确;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C正确;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考生
60、要能够识记蓝藻没有叶绿体;识记离子的吸收属于主动运输,而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识记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41.如图是探究氧气浓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实验自变量是氧气浓度,因变量是CO2和酒精的生成量B. 在氧气浓度为a或d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都只有一种C. 在氧气浓度为c时,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的2倍D. 实验结果表明,有氧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酵母菌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酵母菌发酵时,进行无氧呼吸,
61、其总反应式为C6H12O62酒精+2CO2+能量。氧浓度为a时,产生的酒精量与CO2的量相等,说明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b和c时,产生的酒精量小于CO2的量,说明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d时,产生的酒精量为0,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详解】分析图解可知,实验自变量是氧浓度,因变量是CO2和酒精生成量,A正确;由分析可知,氧气浓度为a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气浓度为d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在氧气浓度为c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为15mol,根据酒精量可知,9mol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释放的,6mol二氧化碳是无氧呼吸释放的,因此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可知,酵母菌有
62、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1/2倍,C错误;实验结果表明,有氧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掌握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能根据表中酒精量和二氧化碳量判断细胞的呼吸方式;其次能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进行计算,从而作出准确的判断。42.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浓硫酸为橙色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的反应提供酸性条件B. 酵母菌培养液产生的CO2通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时间越短说明CO2产生得越多C. 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可通过观
63、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其呼吸方式D. 该实验完全可以在遮光条件下进行【答案】C【解析】【分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详解】浓硫酸为橙色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的反应提供酸性条件,A正确;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时间越短说明CO2产生的越多,B正确;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由于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不同,故可通过观察澄
64、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C错误;呼吸作用不需要光照条件,所以该实验完全可以在遮光条件下进行,D正确。故选C。43.下列关于叶绿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B. 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C. 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多D. 叶绿体内膜的面积远远大于外膜的面积【答案】B【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来制造有机物,而叶绿体利用光能,先由色素吸收光能,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用来制造有机物,绿色光几乎不吸收,所以绿叶反射绿色光,所以叶子在人眼看来是绿色的。【详解】植物主要的吸收峰在蓝紫光
65、区和红光区,绿光吸收最少,反射多,所以叶片呈现绿色,A错误;镁是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B正确;叶片黄化,叶绿素减少,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减少,C错误;叶绿体内膜光滑,和外膜面积相近,D错误。故选B。4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光反应强度和暗反应强度都降低B. 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其叶绿体内CO2的固定立即停止C.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D. 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可利用CO2和H2O合成糖【答案】B【解析】【分析】叶绿素合成的条件:镁离子、适宜的
66、温度和光照;光反应需要的条件是光,色素、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光反应: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还原氢;ATP生成,ADP与Pi接受光能变成ATP。暗反应: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二氧化碳的还原,三碳化合物接受还原氢、酶、ATP生成有机物。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详解】缺鎂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进而影响光反应,导致光反应强度下降,H和ATP减少,进一步导致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强度降低,进而影响暗反应,使暗反应强度降低,A正确;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光反应停止后,但还有一些H和ATP没有消耗完,因此CO2的固定不会
67、立即停止,B错误;光合作用产生的H是NADPH,呼吸作用产生的H是NADH,C正确;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可利用CO2和H2O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合成糖,D正确。故选B。45.高等植物细胞中,下列过程只发生在生物膜上是()A. 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B. 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C. 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D. 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有氧呼吸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的基
68、质中进行,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进行。【详解】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A正确;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错误;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D错误。故选:A。【点睛】关键要明确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具体场所,以及该场所是否具膜。46.如图为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结构A中的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变为ATP中的化学能B. 供给14CO2,放射性出现的顺序为CO2C3甲C. 光合作用过程中ADP和Pi从B向A处移动D. H产生于B处,在暗反应中起还原作用【答案】D【解析】【分
69、析】分析图中叶绿体结构,A为光反应的场所类囊体薄膜,物质甲为光合作用暗反应产物糖类等有机物。【详解】结构A类囊体膜中的光反应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变为ATP中的化学能,A正确;图中甲表示(CH2O),根据暗反应过程可知,暗反应中供给14CO2放射性出现的顺序为CO2C3甲(CH2O),B正确;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合成ATP,暗反应消耗ATP,所以ADP和Pi从B向A处移动,C正确;H产生于A处光反应阶段过程中,在B处暗反应中起还原作用,D错误。故选D。47.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得到的全部或部分色素带颜色较浅,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加入的无水乙醇太多用丙酮代替无水乙醇 层析液触及滤液细线
70、研磨时没有加入CaCO3研磨时没有加入SiO2 选取的叶片的叶脉过多,叶肉细胞过少画滤液细线的次数少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或丙酮)、石英砂和碳酸钙其中无水乙醇或丙酮的作用是溶解色素;石英砂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充分;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在实验中,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较浅的原因是滤液中色素含量少,或者在滤纸条上画滤液细线时,重复的次数太少,或者加入的提取液太多,使滤液中色素浓度降低。【详解】加入的丙酮太多,色素的比例小,则色素带颜色较淡,正确;无水乙醇和丙酮都能提取色素,错误;
71、层析时,层析液没过滤液细线,使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色素带颜色较淡,正确;研磨时没有加入CaCO3,使部分色素被破坏,正确;研磨时没有加入SiO2,导致研磨不充分,色素没有充分提取,正确;取的叶片的叶脉过多,叶肉细胞过少,绿叶中所含色素少,正确;在画滤液细线时,等滤液干燥后再重复两到三次,画滤液细线次数太少,会使滤纸上的色素量少,也会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颜色较浅,正确;使用放置数天的波菜叶,使部分色素被破坏,叶中所含色素少,正确。综上所述,会导致色素带颜色较浅的有,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
72、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48.如图曲线表示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净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O2浓度大于a时,甲才能进行光合作用B. 适当增加光照强度,a点将左移C. CO2浓度为b时,甲、乙总光合作用强度相等D. 甲植物体内H的含量在CO2浓度为b时比在a时高【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CO2净吸收速率=光合作用吸收CO2总量-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因此CO2净吸收速率=净光合速率,并且曲线中看出,当CO2浓度达到一定值以
73、后,光合作用强度就达到了CO2饱和点。【详解】CO2浓度在a之前,甲就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a点是二氧化碳补偿点,当增加光照强度,光合作用速率加强,a点将左移,B正确;CO2浓度为b时,甲乙两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相等,由于不知道两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因此不能比较总光合作用强度,C错误;由于CO2浓度高时暗反应增强,消耗的H增多,所以甲植物体内的H含量在CO2浓度为b时比在a时低,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本题难度适中,属于易错题,解答的关键是准确分析曲线图,图中a点表示CO2补偿点,b点表示甲乙两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相等,并且最终会达到
74、CO2饱和点。49.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光照相同时间,在20 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B. 温度高于25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C. 如果该植物原重X kg,先置于暗处4 h后重(X1)kg,然后光照4 h后重(X2)kg,则总光合速率为3/4 kgh1D. 光照相同时间,35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 时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解此题首先要明确下列几个等式:总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合成的有机物=积累有机物+消耗的有机物(呼吸作用
75、),叶绿体固定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 据图所示,虚线表示光合作用净积累有机物的量,实线表示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因此总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虚线量+实线量。图中纵坐标的生物学意义是二氧化碳吸收量(植物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植物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详解】光照相同时间,25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A错误;25、30、35时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分别为6、6.5、6.5,B错误;该植物原重Xkg,置于暗处4h后重(X-1)kg,然后光照4h后重(X+2)kg,则总光合速率为则总光合速率为1kgh-
76、1,C错误;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净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因此图中35与30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相等,都是6.5,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生首先明确图中实线表示净光合速率,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净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考生要能够利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进而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50.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三位实验人员制作洋葱根尖装片的操作步骤如表所示(“”表示操作,“”表示未操作):实验人员操作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甲根尖13 mm处乙根尖13 mm处丙根尖57
77、 mm处则甲、乙、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A. 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B. 细胞分散但看不到染色体、染色体着色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C. 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着色清楚但看不到染色体D. 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由于甲没有进行解离,所以细胞与细胞没有分离开来而重叠在一起;由于乙没有进行漂洗,解离液会与染色剂发生反应,导致染色效果不好,所以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由于丙取材是在根尖57mm处,此处已不是分生区,细胞不进行有丝分裂,所以染色质不会变成染色体,但操作过程正确,所
78、以细胞着色清楚但看不到染色体,故选C。二、填充题51.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做了三个实验。相应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2中的自变量为_,因变量为 _。(2)实验1的目的是探究_。(3)实验2探究了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BC段O2产生速率不再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_。(4)实验3的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为_。实验还证实,当pH小于d或大于f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将永久丧失,其原因是_。【答案】 (1).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2). O2产生速率 (3). 酶的高效性 (4). 过氧化氢酶的量有限 (5). e (6). 过酸、过碱
79、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解析】【详解】(1)据题可知,实验1、2、3中的自变量分别为催化剂种类、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pH。实验2中因变量为O2产生速率。(2)实验1的目的是探究酶的高效性。(3)实验2曲线可见,在b、c所对应的H2O2浓度范围内,O2的产生速率不变,所以该浓度范围内的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不会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bc段O2产生速率不再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酶的数量(浓度)有限。(4)实验3的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为e。实验还证实,当pH小于d或大于f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将永久丧失,其原因是过酸、过碱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点睛】本题考查酶的特性和影响酶活性的实验,意在考查
80、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52.下图甲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表示过程。图乙是测定萌发的小麦种子的呼吸作用类型所用的实验装置(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并且不考虑外界条件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e代表物质_,d代表物质 _。催化反应的酶存在于_场所中。(2)乙图中,若此时小麦种子既有有氧呼吸,又有无氧呼吸,则装置1液滴_,装置2液滴_;(3)乙图中,为使实验结果精确,除减少无关
81、变量的干扰外,还应设置对照装置。对照装置与装置2相比,不同点 是_,其余均相同。(4)如果将装置中的萌发的小麦种子换成小白鼠,其他条件相同,则与上述测的萌发的种子呼吸类型的结果是_(填“相同”或“不同”)的。【答案】 (1). 酒精 (2). 氧气 (3). 线粒体基质 (4). 左移 (5). 右移 (6). “煮熟的种子“代替“发芽种子” (7). 不同【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为无氧呼吸;+ 为有氧呼吸。a为丙酮酸,b为二氧化碳,c为H,d为氧气,e为酒精。 根据题意
82、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乙装置1中:NaOH吸收了CO2,所以测定的是O2的吸收量,因此能判断有氧呼吸的强度。当液滴不动,则无O2吸收,表明没有进行有氧呼吸;当液滴向左移动,则吸收了O2,进行了有氧呼吸。 装置2中:当红色液滴不动时,O2的吸收=CO2的释放,表明没有进行无氧呼吸;当红色液滴向右移动时,CO2的释放大于O2的吸收,表明进行了有氧呼吸和产物为CO2的无氧呼吸。【详解】(1)据上述分析可知,甲图中,产生物质b的过程和的酶分别存在于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物质d、e的名称依次是氧气、酒精。(2)乙图中,装置1液滴左移,说明细胞呼吸消耗氧气,进行有氧呼吸;装置2液滴右移说明二氧化碳的
83、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所以此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3)为了精确反映该发芽种子的该类型呼吸速率,与图示装置2相比,还应设计的一套装置不同点在于容器内装的是等量的煮熟的种子,其余均相同。(4)如果将装置中的萌发的小麦种子换成小白鼠,因为小鼠的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因此当其他条件相同,则与上述测的萌发的种子呼吸类型的结果是不同的。【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及意义,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场所及产物,能准确判断图甲中各过程及物质的名称,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53.根据下图回答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问
84、题:(1)甲图B所示产生H的场所是_;能使该植物叶肉细胞内有机物的质量增加的是甲图中的_(填写字母)。(2)乙图是结构_,其上分布有参与光反应过程的两类色素,其中大多数高等植物的_需在光照条件下合成。可参与的反应及阶段是_。(3)若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含量变化为_;若测定该植株的呼吸强度,要在_条件下进行。【答案】 (1).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2). D (3).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或基粒) (4). 叶绿素 (5).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6). 增多,减少 (7). 遮光或黑暗【解析】【分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
85、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分析图甲A,CO2从线粒体移向叶绿体和细胞外,说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有机物减少;甲B中CO2从线粒体不移向叶绿体,只移向细胞外,说明没有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有机物减少;甲C中CO2从线粒体只移向叶绿体不移向细胞外,说明呼吸作用等于光合作用,有机物不变;甲D中CO2从线粒体全部移向叶绿体外,叶绿体还从细胞外吸收CO2,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机物增加。 分析图乙可知: 是叶绿体的类囊体(或基粒),其上分布着光合
86、色素(或色素)能完成对光能的吸收、传递、转化等。是氧气,可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C3,是ATP。【详解】(1)甲图B图B表示的是有氧呼吸,可以产生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能使该植物叶肉细胞内有机物的质量增加的是甲图中的D,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2) 乙图的上发生水的光解,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其上分布着与光合有关的色素,其中叶绿素需在光下合成,氧气参与的反应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氧气与H结合生成水。(3) 如果突然停止光照,将直接影响光反应,因此短期内因为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减少,导致C3化合物还原受阻,C3的含量增多;若测定该植株的呼吸强度,要在遮光或黑暗条件下进
87、行。【点睛】本题考查的本质是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要结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模式图以及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相关生理过程的分析。54.如图甲所示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乙所示为出入方式与浓度的关系,其中A、B、D代表某些物质,ae代表物质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表示的是由科学家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细胞膜的_模型,该模型的基本支架是_,A表示_。(2)科学家设计出一种人工膜结构,这种膜结构能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污水中的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模拟生物膜的_特性。(3)在甲图中ae的五种过程中,可用图乙中的表示的是_(填字母);可用图乙
88、中表示的为_(填字母)。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_。【答案】 (1). 流动镶嵌 (2). 磷脂双分子层 (3). 蛋白质(载体蛋白) (4). 选择透过性 (5). b (6). a (7). 胞吞胞吐【解析】【分析】1、据图甲分析,A表示蛋白质,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D表示糖蛋白(膜外);a、e代表主动运输,其中a表示运进细胞,e表示运出细胞;b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c、d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 2、据图乙分析,曲线图中,物质的跨膜运输速率取决于浓度差,属于自由扩散;曲线图中,物质能从低浓度
89、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表示主动运输。【详解】(1)图甲表示的是由科学家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结构是B磷脂双分子层,A表示蛋白质。(2) 人工膜有选择地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降低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模拟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体现生物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3) a、e代表主动运输,其中a表示运进细胞,e表示运出细胞;b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c、d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
90、,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图乙中的运输速度与细胞外浓度呈正比,表示自由扩散,即b;图乙中表示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即图甲中的a,因此可用图乙中(进入细胞)表示的为图甲中的a。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胞吐。【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是要准确理解、运用坐标图信息,并能够转化为文字信息,将这些信息与跨膜运输结合起来,理解三种运输方式的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载体蛋白和能量的关系。55.A图为某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B图为某动物细胞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途径,请据图回答问题:(1)若A图红色枫叶细胞,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红色
91、会_。 (2)A图细胞与蓝藻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_。(3)用含15N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B图细胞,发现在合成分泌蛋白的过程中出现放射性的膜性部位先后依次为_ (填标号),为该过程供能的细胞器是_(填文字)。(4)B图中有的分泌蛋白可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其他细胞,则信号分子作用的结构是_,也充分说明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是_。【答案】 (1). 深 (2). A图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 (4). 线粒体 (5). 受体 (6).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解析】【分析】分析图1:图1是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结构111依次表示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基质、叶绿体、高尔基体、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
92、、核糖体、液泡、液泡膜。分析图2:为核膜;为核糖体;为内质网;为高尔基体;细胞膜。【详解】(1)若A图红色枫叶细胞,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液泡失水,液泡内红色会变深。 (2) A图细胞与蓝藻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A图细胞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蓝藻细胞没有。(3)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加工,再进入高尔基体深加工,最后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因此合成分泌蛋白的过程中出现放射性的膜性部位先后依次为。为该过程供能的细胞器是线粒体。(4) B图中有的分泌蛋白必须有相关信号作用才能分泌,则信号作用的结构是受体(糖被、糖蛋白),也
93、充分说明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点睛】本题结合细胞结构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结构的图像,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56.某种荧光蛋白(GFP)在紫外光或蓝光激发下会发出绿色荧光,这一特性可用于检测细胞中目的基因的表达。某科研团队将某种病毒的外壳蛋白(L1)基因连接在GFP基因的5末端,获得了L1-GFP融合基因(简称甲),并将其插入质粒P0。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1,其部分结构和酶切点的示意图如下,图中E1E4四种限制酶产生的黏性末端各不相同。回答下列问
94、题:(1)据图推断,该团队在将甲插入质粒P0时,使用了两种限制酶,这两种酶是_。图中的启动子可作为_的结合位点,催动转录的进行。(2)将P1转入体外培养的牛皮肤细胞后,若在该细胞中观察到了_,则说明L1基因在牛的皮肤细胞中完成表达。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_。(3)通过_的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牛的_中,再经过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过程,获得含有甲的转基因牛。(4)为了检测甲是否存在于克隆牛的不同组织细胞中,某同学用PCR方法进行鉴定。在鉴定时应分别以该牛不同组织细胞中的_ (填mRNA总RNA或核DNA)作为PCR模板。【答案】 (1). E1和E4 (2). RNA聚合酶 (3). 绿色的荧光
95、(4).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5). 显微注射 (6). 受精卵 (7). 核DNA【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
96、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 使用E1、E4这两种酶进行酶切可以保证目的基因甲的完整性, 图中的启动子可作为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催化转录的进行。(2) 在该细胞中观察到了绿色的荧光,说明基因已表达,即L1基因在牛的皮肤细胞中完成了转录和翻译过程。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3)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牛的受精卵中,再进行体外培养、胚胎移植等相关操作获得转基因牛。(4) 为检测L1-GFP融合基因是否存在于克隆牛的不同组织细胞中,某同学用PCR方法进行鉴定。PCR技术是体外DNA复制技术,故在鉴定时应分别以该牛不同组织细胞中的核DNA作为PCR模板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过程和应用以及胚胎工程过程与PCR技术,难度较大。考查学生的识记、识图和理解与分析能力,要求较高。解答关键是正确识图结合基因工程与胚胎工程知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