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时19 古诗二首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课前导入夜宿山寺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古诗二首。谁能说说这首诗的题目的意思?夜晚 住宿(在)山上的寺庙 有一天,诗人李白住宿在山上的寺庙,他看到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读一读。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读古诗,划分节奏品读鉴赏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突出高楼的非凡气势。虚指。形容楼高。夸张。烘托高楼之高耸。诗意速递:山顶寺庙的高楼真高啊,人站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能摘下天上的星星。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人此时的心理状态。我们可以想象“山寺”与“天上人”的
2、距离之近。这两句极力渲染山寺楼之高,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诗意速递: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诗句用了夸张的手法,从诗人“不敢”与“恐惊”的心理活动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距离之近,突显了山寺高楼的高。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草原的古诗。读古诗,划分节奏。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阴山下,将草原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比喻的修辞,把天空比作圆顶帐篷,描绘出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诗意速递:天像圆顶的帐篷
3、,笼罩着四面的原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突出了天空的辽阔。突出了原野的碧绿、无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里牧草丰茂、牛羊多且肥壮的景象。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意速递:蓝蓝的天底下,原野一眼望不到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现出了隐没在草丛中的牛羊。写法鉴赏2.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有动有静,形成一种动静结合的美。学习动静结合的手法1.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使静态的景物变得鲜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板书设计夜宿山寺景物楼高百尺星辰手可摘感受不敢大声说话恐 惊天人敕勒歌苍苍茫茫静(辽阔无边)草低见牛羊动(茂盛肥壮)主旨提炼夜宿山寺描写了山
4、寺楼宇高耸入云,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敕勒歌歌颂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族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教材习题答案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名师点拨:朗读时,要正确断句,读出节奏。同时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背诵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可以自己反复读,也可以和同学合作读。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每句诗的意思,明确诗中都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然后可以抓住每句诗的第一个字,用词语提示进行背诵。读诗句,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在一个晴朗的晚上,大诗人李白在一座高山顶端
5、的寺庙里过夜。他走到寺庙最高一层,向外一 看,啊,这寺庙可真是大高了!都要高到天上去了!一伸手就可以摘到星星啦!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有一个民族叫敕勒族,他们生活在阴山脚下。这里的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一阵风吹来,草儿低伏,牧人的牛羊就显得清清楚楚。牛群、羊群显得那么亲密无间。一座座洁白的圆顶帐篷里传来牧民爽朗的笑声,给草原增添几分和谐与温馨。课外拓展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随堂练习一、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语句。(1)游牧人住的圆项毡帐,形状像蒙古包。()(2)青色。()(3)辽阔,深远。()穹庐苍苍茫茫二、把诗句补充完整,先解释带点的字,再写出诗句的意思。1、危楼高(),手可摘()。百尺星辰山顶寺庙的高楼真高啊,人站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能摘下天上的星星。2、不敢(),()天上人。高声语恐惊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三、请想象一下敕勒歌所描绘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把这个画面描绘下来。阴山脚下,是敕勒人生活的大草原。天幕像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当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便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羊。.课后作业小练笔:从古至今我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民歌,其中你最喜欢(最熟悉)的是哪一首?你为什么喜欢它?请你简单写一写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