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人民版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3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38620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人民版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3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人民版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3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人民版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3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人民版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3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人民版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3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人民版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3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人民版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3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南京、盐城调研)“汉初以皇帝为一极的中央政府辖中央政府京畿及重要地区共十五郡,其人力物力远远强于任何一个诸侯国。郡国并存的严峻形势,也促使中央政府谨慎从事,采取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总方针,中央辖区内的经济也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据此可知,郡国并行制()A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B扩大了地方割据的力量C推动了封国经济的发展 D适应了汉初统治的需要解析:选D。依据材料可知,郡国并存的形势推动了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产生,促进了汉代经济的恢复,适应了汉初统治的需要,因此D项正确。2西汉初年存在三种游离于皇权的社会势力,国家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由此可知()类型

2、数量特点国家政策世家 甚多 多是战国以来贵族后裔,宗族势力强大打击豪富以万计兼并土地,造成小农破产迁徙、限制游侠数百讲信重义、轻财好施,受民众崇拜宽松A.重农抑商存在一定的合理性B宗法制度历史影响深远C解决地方问题条件日益成熟D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解析:选C。通过题干中的表格可知,国家对“世家”采取了“打击”政策,对“豪富”采取了“迁徙、限制”政策,对“游侠”采取了“宽松”政策,如此一来,对这三种游离于皇权的社会势力就有了比较严格的治理,这就为汉初政府解决地方问题创造了条件,故选C项。3(2020镇江一模)下表为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时间州县 公元960年111638公元979年2

3、971 860据宋史地理志整理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确认的历史结论是,宋初()A科举改革成效显著 B地方治理得到强化C经济重心南移加快 D地方机构日渐臃肿解析:选B。题干中公元979年与公元960年相比,州、县数量增多,表明地方被分化,中央权力增大,故选B项;题干中州、县数量变化与科举制关系不大,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州、县的分化,未涉及经济问题,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州、县的分化,而不是地方机构情况,排除D项。4元代行省设置别具特色,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这种做法()A打破

4、了地区间的隔绝状态B顺应了经济格局变动趋势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威胁D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解析:选D。材料中“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等信息,说明元代行省设置呈犬牙交错的特点,打破了前代区域划分格局,有利于各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故D项正确。5(2020宿迁中学高三调研)赵翼陔馀丛考载:“至元设行中书省于各路,遂又移为方州之名,曰各直省也。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由此说明()A行省因防御元兵而设 B行省制度开启于金代C地方官制具有继承性 D行省为流

5、动的中书省解析:选C。由题干“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可以看出,行省制度是在前人制度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即地方官制具有继承性,故选C项。6汉唐之世,多有母后、外戚、宦官、宗室专权现象,而居于汉唐之间的东晋、南朝却鲜有此例。这是因为东晋南朝()A皇帝励精图治 B皇权相对孱弱 C士族品行高洁 D选官制度先进解析:选B。依据材料“汉唐之世,多有母后、外戚、宦官、宗室专权现象,而居于汉唐之间的东晋、南朝却鲜有此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唐是统一帝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而东晋、南朝总体特征为国家分裂,社会动荡,皇室为维护自身统治,不得不依靠世家大族,从

6、而限制了皇权,故选B项。7(2020南京六校联合体联考)李华中书政事堂记:“政事堂者,君不可以枉道于天,反道于地,复道于社稷,无道于黎元,此堂得以议之。臣不可悖道于君,逆道于仁,黩道于货,乱道于刑,克一方之命,变王者之制,此堂得以易之。兵不可以擅兴,权不可以擅与,货不可以擅蓄,此堂得以诛之。”材料说明了政事堂的设置()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加强了地方权力C有利于政治清明 D不利于商业发展解析:选C。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政事堂可以限制君主行为、约束大臣言行和诛戮专权擅兵之人,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置有利于政治的稳定和清明,故选C项。8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

7、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武则天时期,中书、门下两省名称发生变化并且宰相数量增加、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实质是分割宰相权力,强化皇权,这有利于加强君主对朝政的控制,C正确。两省宰相人数增加、更替频繁,会使得宰相权力被进一步分解,没有涉及职权扩大,A错误;低品级官员参与国家大政,没有直接提升官品,这一做法的目的并不是为官员提供晋升机会,B错误;宰相权力遭到削弱,参政议政的职能没有变化,D错误。9(202

8、0泰州三模)下表为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古代宫廷赐宴的一种)的部分记载。这反映了宋初()时期 太祖朝 太宗朝曲宴记载建隆二年,“宴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 太平兴国九年,太宗“诏宰相、近臣赏花于后苑”乾德二年,“宴大将王全斌于崇德殿” 雍熙二年,“诏辅臣、翰林、枢密直学士宴于后苑”开宝九年,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党进辞行前“宴于长春殿” 淳化三年,太宗率近臣和馆阁学士登秘阁“观书”,“赐从臣及直馆阁官饮”A.边患问题得以解决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科举制度日益完善 D崇文抑武局面形成解析:选D。由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的表中可看出,从宋太祖以武将为主到宋太宗变为以文臣为主,这说明北

9、宋形成重文轻武的局面,故选D项。10(2020泰州中学、宜兴中学模拟)宋代皇帝最为流行的称谓是“官家”,而且在朝野还形成了“道理最大”“不以天下奉一人”的共识,这表明宋代()A皇权有了一定理性定位B皇权专制受到有效制约C封建等级制度趋向解体D经济发展影响政治制度解析:选A。材料“宋代皇帝最为流行的称谓是官家”“道理最大”“不以天下奉一人”反映了宋代皇权一定程度上受制于“道理”,这说明皇权有了一定理性定位,故A项正确;“皇权专制受到有效制约”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封建等级制度趋向解体,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宋代经济发展的信息,故D项错误。11(2020苏州期中)钱穆认为,这种选拔

10、方式骤看极合情理,然而切实施行中却存在毛病读书求学,便有诸多限制,读书机会很不易得。但对于一个读书家庭来说却是极为简单的。因此,当时一个读书家庭,很容易变成一个做官家庭,而同时便是有钱有势的家庭。“这种选拔方式”是指()A世官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解析:选B。察举制看似与读书无关,但是其注重才能,并且题干强调该制度导致的结果是“一个读书家庭,很容易变成一个做官家庭,而同时便是有钱有势的家庭”,所以该制度应该是察举制,故B项正确。12魏晋南北朝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将品评与选官权力收归中央,由朝廷委任中正官对地方人才根据德才、门第评定品级推荐朝廷使用。中正官一般由皇帝信任的出身世家大族的官

11、员担任,但是后来中正官评级时往往背离“不计门第”的原则,偏袒士族,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隋唐以来实行的科举制根据考试成绩选拔录用,以此网罗人才,并彰显公平与公正。唐太宗曾以“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而自夸。材料表明()A统治者重视人才选拔B地方官员选人失察,徇私枉法C选贤与能是人们对正义与公平的愿望与追求D科举制比九品中正制选人更科学更公平更客观解析:选A。材料“由朝廷委任中正官对地方人才根据德才、门第评定品级推荐朝廷使用”“科举制根据考试成绩选拔录用,以此网罗人才”,表明统治者重视人才选拔,故选A项。13唐代通过科举者,还需经过铨选方能任职,铨选标准为“身言书判”。一曰身,体貌丰

12、伟;二曰言,言辞辨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其中最重视判。要求应试者针对某一案件写出判辞,判辞须用四六文体,对偶整齐,对文学素养要求较高。由此可知,唐代选官制度()A促使唐代文学作品十分兴盛B特别关注官吏的操守与品行C旨在提升案件审判的公正性D注重考核官员实际应用能力解析:选D。据材料“最重视判。要求应试者针对某一案件写出判辞,判辞须用四六文体,对偶整齐,对文学素养要求较高”可知,科举制中的铨选侧重于考查考生将“身言书判”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故选D项。14(2020常州一模)北宋欧阳修曾上奏朝廷,指出科举制应“以谓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

13、材是择。”据此可知他主张科举考试应()A体现地域差异 B严格等级出身C统一选拔标准 D确保公平公正解析:选C。由题干的“王者无外,天下一家”“不问东西南北之人”“惟材是择”可知,欧阳修主张科举制应该把选拔的标准定为一个,就是“惟材是择”,而不考虑地域、等级出身等,故选C项。15(2020苏州二模)宋代科举“取士不问家世、限制势家与孤寒竞进”,同时“严防考官营私、考生作弊”,全凭经义、诗赋和策论取士,个人的知识才能在科举考试中占了主导地位。由此可知,宋代科举()A提高基层官员地位 B提升用人取士信度C推动词曲文学发展 D引领科学研究风气解析:选B。题干“不问家世”“严防考官营私”,体现社会的公平

14、,这有利于提升用人取士信度,故选B项;题干没有体现基层官员地位变化,排除A项;题干没有体现词曲文学的发展,排除C项;科举忽视科学研究,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6(2020泰州中学、宜兴中学等校模拟)唐朝与前朝相比,各种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为唐朝的繁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姚崇、宋璟都是玄宗时的良相。玄宗总揽政务之后,宰相从4人进一步减为2人。另外,由宰相担任的高级职务空缺的现象变得普遍了。714724年,无尚书仆射。这一情况导致门下省和中书省职能的逐步合并。他们渐渐变成一个协调的组织,既负责制定和起草政策,又负责法律的审查和复审。还充当与皇帝一起负责重大决策的秘书处的少数重臣。

15、总之,权力稳步地集中于宰相们,特别是集中在德高望重的宰相之手。摘编自(英)崔瑞德编剑桥中国隋唐史材料二唐朝御史台组织机构完备,长官为御史大夫,其职责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完全独立于三省六部等行政机构,可以对中央和地方的百官进行监察。其次是监察机构法定化,御史台和三院的运行依据是唐六典,该法详细规定了御史台的员额、品级、权限及其与其他机关的关系。同时集传统法典之大成的唐律疏议成为御史履行职责、纠察犯罪、弹劾百官的主要法律依据,使御史弹劾过程有法可依。御史制度加上谏官制度、史官制度和“罪己诏”制度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与权臣的专横,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性和稳定性。摘

16、编自余钊飞“整肃纲纪、察举百官”的唐代御史制度完成下列要求:(1)依据材料一,概括玄宗时期相权发生的变化。依据材料二,概括唐朝的御史台有哪些功能与特点。(2)皇权专制最大的困境就是难以纠错,据材料二指出唐朝是如何防止政策失误的。(3)结合所学知识并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盛唐得以出现的政治因素。解析:(1)变化:根据材料一“宰相从4人进一步减为2人。另外,由宰相担任的高級职务空缺的现象变得普遍了既负责制定和起草政策,又负责法律的审查和复审。还充当与皇帝一起负责重大决策的秘书处的少数重臣”进行概括;功能和特点:结合材料“组织机构完备御史台完全独立于三省六部等行政机构,可以对中央和地方的百官进行监察。其次是监察机构法定化纠察犯罪、弹劾百官的主要法律依据”进行概括阐述。(2)纠错:根据材料二“御史制度加上谏官制度、史官制度和罪己诏制度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与权臣的专横”进行概括回答。(3)政治因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官员任用、完善监察、行政及选官制度的相关措施进行回答。答案:(1)变化:相权集中在少数宰相手中,参与最高政务决策。功能:对中央与地方的百官进行监察纠错。特点:独立于三省六部,机构法定化,监察程序有法可依。(2)纠错:唐朝建立御史制度、谏官制度、史官制度和“罪己诏”制度。(3)政治因素:选用贤臣,建立完善的监察制度,完善三省六部制度与科举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