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八中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练习题 第 1 页 共 9 页 北京八中高三语文学习质量自我检测 2020.2.22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3 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8 题。材料一新媒介素养的产生与新媒介的出现及快速发展密不可分。所以,新媒介素养的内涵首先涉及的是使用者对新媒介的认知问题。传统媒体无法摆脱的资本和权威,在新媒体时代同样存在,只是以相对民主的形态隐蔽地存在着。表面上公众自由地操纵手中的媒介,但其注意力却常常成为两大传统权力逻辑的俘虏:资本利益驱使商家借助网络炒作大发横财,权威对信息的控制也依然存在。此外,新传播技术产生了海
2、量信息,一般的信息难以吸引眼球,而耸人听闻、极度反常和超级娱乐才能引起注意,造成“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后果。当对信息的选择成为一种“风险”和“赌注”时,公众自身能力的全面提高就显得十分重要。新媒介需要培养这样的一批使用者,他们能够时刻警醒:所有经过媒介传播的内容都是高度选择和组织的结果;能够冷静选择,拒绝诱惑;能够超然于信息文本之外,多方求证,不盲从盲信。“媒介即讯息”,原创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的这一命题提醒我们,对媒介形式本身的掌握也是对信息内容的掌握。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传播革命,要求大众既要掌握这种新的信息工具的操作、使用和维护的技能,也要具备利用信息资源的技能,即能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定位自己
3、的价值取向,通过检索、鉴别、使用信息来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新媒介的发展,尤其是 web2.0 技术取代 web1.0 后,个人媒体崛起,数字化技术、交互技术对大众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媒体时代会看、会读乃至会批判这些媒介素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传播技术,因为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界限已经含混不清,以往的“受众”成为匿名的“无冕之王”,他们不仅仅要求具备信息接受技能,更要懂得如何利用这种技能传播自己的声音和思想。对新传播技术的掌握,是新媒介素养的第一步,但并不意味着技术就能发生正向的效应。网络舆情复杂多变,其中理性和情绪化表达相互交织,并常因后者的泛滥而影响技术民主潜能的发挥。理性声音
4、消沉的社会后果极为严重,如果任由非理性言论自由发展而不加以引导和控制,势必会导致社会舆论的混乱。新媒介素养应将理性交往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普及至每一个公民,使这些可能的新媒介使用者具备一种平和的心态、冷静的态度、批判的视角和容纳异见的胸怀回归理性的讨论。(取材于茵必峰、陈夏蕊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新媒介素养”的一项是(2 分)A能正确认知新媒介,并时刻保持警醒,冷静选择。B会操作新媒介工具,能利用相关的信息解决问题。C阅读、鉴别信息,会使用新媒介表达、传播思想。D理性和情绪化表达相互交织,能够引导网络舆情。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新媒介”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新媒介能够
5、发挥技术民主的优势与潜能,从而摆脱资本与权威的影响。B新媒介发展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对使用者的信息技术水平有高要求。C新媒介要求受众具有更高的媒介能力:既能接收信息,也能传播信息。D新媒介产生的海量信息中,非理性言论自由泛滥,易让受众产生误判。北京八中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练习题 第 2 页 共 9 页 材料二在网络媒体中,人们可以更自主地选择、更自由地表达、更主动地参与信息传播,进而实现具体的信息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想化的网络媒体有助于社会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资本的增值,有助于人们参与公共事务、提升社会影响力。但现实中的网络媒体要远比其理想化图景复杂,网络新闻伦理失范现
6、象时有发生。网络媒体难以摆脱商业利益的制约,一些运营单位为追求转载量、社会轰动效应及其背后的利润,不惜沦为“标题党”“狗仔队”,大量传播未经甄别、核实的信息。网络媒体中,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往往被混淆,大量揭秘性传播、透露个人信息的无意识传播,乃至“人肉搜索”的攻击性传播屡见不鲜。此外,网络信息的“海量性”和信息发布的“匿名性”,使信息的真实性难以考证;而信息传播的“迅速性”和“广泛性”,也使得网络成为蓄意捏造歪曲事实、诽谤他人、制造混乱的沃土,一些网友仅仅会因为意见相左就互相谩骂攻击。这些行为正在影响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也违背了媒介伦理非暴力和最小伤害的基本原则。媒介伦理经过理论和实践百余年的
7、发展,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当成熟的操作规范。仅在公民私权的保护方面,匿名处理、信源多样平衡、保护弱者等具体报道方法已经为专业传播者所采纳和运用。对于当下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乃至违反法律法规的失范行为,媒介伦理的相关原则、规范和方法给公民传播者以借鉴。(取材于冯若谷、钱明芳等的相关文章)3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网络信息传播能成为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B网络传播的信息都能产生社会轰动性效应。C网络信息匿名发布,信息真实性难以考证。D网络信息传播迅速广泛,伦理失范常发生。4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A转载:“载”读作 zi 意思是“刊登”B甄别:“甄”读作 z
8、hn 意思是“审查”C混淆:“淆”读作 yo 意思是“错杂”D谩骂:“谩”读作 mn 意思是“蒙蔽”5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链接材料”中媒介伦理失范的原因。(5 分)【链接材料】电影搜索简介:叶兰秋被诊断出癌症,精神恍惚的她在公车上拒绝给老人让座而引发争执。此事被电视台记者刻意报道、追踪和引导,成为社会热点事件。随后叶兰秋遭到网友的“人肉搜索”,个人隐私被公之于众,人们竞相转载、丑化,甚至谩骂、攻击,最终叶兰秋不堪重压,自杀身亡。材料三据媒体报道,在 2017 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首场主题日活动中,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相关负责人提到,截至 6 月份,我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 7.51 亿
9、,其中青少年网民已达到 2.77 亿。此外,伴随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设备的普及,我国网民不仅数量持续增长,且越来越呈现低龄化趋势。青少年网民占整体网民数已逾三分之一,意味着不只是网络安全需要加以重视,与互联网有关的信息传播规范、网络礼仪等也需要学校和相关社会机构不断跟进。加上网络消费渐成风潮,无现金社会在许多城市成为现实,如果不建立科学的媒介教育体系,任由青少年自己摸索、自由使用各种新媒介,势必带来诸如网络安全事故、造北京八中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练习题 第 3 页 共 9 页 谣传谣、网络欺凌、网络骂战等令人忧思的乱象。青少年能熟练使用新媒介,不等于他们天然具有科学、理性的媒介认知
10、,不等于他们有较高的媒介素养;青少年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也不代表他们不需要媒介教育。相反,当下的青少年比以往更需要拥有媒介素养,更需要具有批判思考、借助多种媒介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青少年要有能力区分哪些是谬误哪些是真理、哪些是搞笑哪些是违规,而这需要借助成体系、有特色的媒介教育。其实,媒介教育是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庇护所,不只是为了学习设置密码、打字上网、下载视频、安装软件等技能,而是作为一种跟听说读写一样的基本素养;让青少年看到各种媒介的技术特征和传播特点,意识到媒介环境的复杂性、媒介信息背后的多元利益主体,不断反思个人与媒介之间的关系,时刻体察自己在媒介产业链中的位置。从国外的经验
11、来看,营造关注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非常重要。媒体人可以走进中小学,帮助学生们更多地了解媒介组织运作、生产流程;学生也可以担任“小记者”“小主持人”,参与媒介产品的制作,消除他们对媒介的距离感,为理性媒介消费、媒介批判奠定基础。现代化的公民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在新媒介高速发展的今天,是否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是衡量民众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取材于张贵勇、李艳等的相关文章)6下列为材料三拟写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A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现状 B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 C媒介教育应成青少年必修课 D新媒体时代更需要媒介素养 7根据材料三,下列不
12、属于“媒介教育”目的的一项是(2 分)A规范网络信息传播 减少网络乱象发生 B发动学校社会跟进 构建媒介教育体系 C理性地认知新媒介 强化网络信息安全 D加强媒介消费理性 提高批判思考能力 8结合三则材料,谈谈新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6 分)二、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2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4 题。(一)哀公命席,问于孔子,曰:“敢问儒行。”孔子对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儒有居处齐难,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豫有如此者。儒有委之以货
13、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鸷虫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其特立有如此者。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儒有适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其忧思有如此者。”(取材于礼记儒行)注释:齐难(zhi nn):庄重恭敬的意思。和:舒适。沮:恐吓。干橹:盾牌。(二)北京八中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练习题 第 4 页 共 9 页 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
14、于楚,则陈、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炊之于坏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
15、。”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取材于孔子家语)注释:赍(j):携带 埃墨:灰尘、尘土。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2 分)A.爱其死以有待也 爱:吝惜 B.淹之以乐好 淹:使沉溺 C.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 刺:讽刺 D.遂使徒兵距孔子 距:通“拒”,抵御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养其身以有为也 B.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 若回也,其不改节乎 C.戴仁而行,抱义而处 D.吾之信回也 颜回取而食之 吾信回之为仁久矣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6、(2 分)A.道涂不争险易之利 在道路上不争走平路的好处 B.见死不更其守 面对死亡不会改变自己的操守 C.告籴于野人 告诉农夫哪里可以买到粮食 D.其或者必有故乎 他那样做或许一定有原因吧 12.材料(一)中谈到儒者“言必先信”,下列语句与之不符的一项是(2 分)A.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C.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论语公冶长 D.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论语阳货 北京八中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练习题 第 5 页 共 9 页 13.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 分)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14.材料(二)
17、中有“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请你结合材料(一)中的语句,从儒者人格的角度简要评析孔子的上述行为。(5 分)(二)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 15 题。15.请你结合所积累的名言警句或参考下列链接材料,谈谈对“君子之任”的认识。(5 分)链接材料: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春秋曾子)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春秋孔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明杨继盛)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18、618 题。(11 分)汴岸置酒赠黄十七 宋 黄庭坚 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黄流不解涴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谁倚舵楼吹玉笛?斗杓寒挂屋山头。注释:此诗为诗人离京赴太和县任时告别友人之作。黄十七:黄介,字几复。涴:污染。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曾记其牧羊成仙事。叔度:即东汉黄宪,志向高洁,不应官府征辟,时人赞其气度“汪汪若千顷陂”。斗杓:指北斗星。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首联写黄介心情极为烦闷,作者理解其愁虑繁深,因而邀他出游以消心忧。B颔联写明月倒映于浑黄的汴河却依然澄明,岸上碧树让人感到秋天的凉意。C颈联用典,写黄初平牧羊成仙之
19、事虚诞渺茫,也很难像叔度那般一醉方休。D尾联勾画出一幅秋夜图,楼船笛声,北斗高挂,无限情愫融入静夜笛声里。17本诗以景结情,下列唐诗中没有运用该手法的一项是(3 分)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B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C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北京八中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练习题 第 6 页 共 9 页 18.本诗与赠别几复均运用了“月”这一意象,作
20、者在两诗中运用该意象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赠别几复 宋 黄庭坚 风惊鹿散豫章城,邂逅相逢食楚苹。佳友在门忘燕寝,故人发药见平生。只今满坐且樽酒,后夜此堂还月明。契阔愁思已知处,西山影落暮江清。注释:发药:意为善言劝人以当药石。19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8 分)曹操短歌行情感丰富,其中“,”两句借用诗经中的原句,含蓄表达对贤才的渴慕。“序”是古代一种常用文体,或叙事,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王勃滕王阁序借“,;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句含蓄表达了对都督阎公治理才能的赞赏之情。古人登高,常产生诸多人生感慨。比如杜甫登高“,百年多病独登台。,潦倒新停浊酒杯”四句表达了
21、个人之悲与家国之忧。高一(1)班学习经验分享会上,语文课代表说:“古人云 ,,语文学习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贵在长期坚持积累。”四、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1 分。(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2023 题。寻声楚吟缓缓归 听见一声“到了”,应声望去,秭归就到了。这句话猛然唤醒了我:那场处心积虑的返回,将将抵达。路上,我一直在深究的,正是“秭归”这个地名。“秭”,广韵中称“千亿”。“归”,即返回,扩展为反观、反思。所谓“秭归”,便是万千人生的返回、反观与反思。屈原必深谙于此,他的一生是对“返回”最好的注释,而导引这一切的就是诗。屈原本质上先是个诗人,以文辞与辩才名世,“诗”与“策”,是他生命的
22、两翼。他曾极力以他的“策”去报效他的国,可惜君王既不懂他的“诗”,也无视他的“策”。当“策”的翅膀被折断,便只能返回去做他的诗人。我要赶回去过秭归的端午节,参加乐平里的三闾骚坛诗会,向屈原故里、中国文脉源头致意。我到的那天,是端午前一天。我不敢确认,迁址重建的秭归新城,屈原和无数归人是否找得到。这些年,我在异域他乡身心俱疲,每时每刻都在渴望着归去。如果“返回”“归”是秭归的一大属性,漂泊与流浪,则是秭归的又一大属性。没有远离、漂泊与流浪,何来“返回”与“归”?多年前的一个端午,我去过老秭归。那年的端午诗会是在一个幽暗的礼堂进行。轮到我上台时,浑身都在哆嗦。“近乡情更怯”,紧张,突然意识到了那个
23、时刻的庄严。诗是秭归的骨与血。只有那时,你才会真切地想起你面对的,是中国最古老也最伟大的诗人屈原一直颠沛流离于江河湖海的诗人。在他身后,世界迷失了方向,至今还在迷失着,我们都在流浪。汉唐以降,诗早成了仕途进阶攀附的云梯,诗的价值断崖式跌落。人沦为徒具肉身的躯壳,灵魂无家可归。比如我,多年漂泊异乡,以为浪迹天涯阅尽春秋有无尽豪迈,其实无非是一种极致的自我迷失,潇洒中隐藏着的唯有深切的孤独。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与屈原一样,一直处于无尽的流放与漂泊之中 翌日清晨我醒得早,沿乐平里盘山小道爬上去,来到屈原庙前奉上三炷香。转身一望,唯见云山苍茫。只北京八中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练习题 第 7
24、 页 共 9 页 有在乐平里,才能感受到屈原穿越了两千多年的时光,整整走过一部中国文明史。说屈原只知忠君报国的论者,他们忘了屈原终其一生都是个追寻真善美的诗人。在他那里,美政与美人同为一体,二者不过是“美”的不同形态。他是人类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以“美”为终极目标的歌者。以为他只是为自己被黜而痛苦,透露的只是论者自身的狭隘与浅薄。美是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她高踞于山河之上,与日月同光。祭奠屈子的招魂仪式即将开始。在高高的屈原庙脚下,一张普通条桌,铺上一幅深红色绒幛。凝眸处,“三闾骚坛”四个稚拙可亲的隶书字,让整个乐平里顿有千钧之重。条桌上,供着显见是出于民间手笔的灵牌:“楚三闾大夫屈原之魂魄位”,两
25、边“清烈千秋师”“忠贞万古存”两行小字,点点滴滴都是淋漓的民心。烛灯、香炉、酒盅、点心一溜排开,轻烟缭绕,人世静穆。纸扎的引魂幡以它素雅的清白,在屈原庙前陡峭沉郁的深色背景里,时而低垂,时而轻飏。由一面鼓、两面锣、一副大钹组成的乐队,四个乡人,把阵阵锣鼓敲打得叫人热血盈沸。三个吟诵招魂诗的乡人开始了吟唱。那是始自屈原的道地楚吟,来自大地,悲悯悠扬,深切跌宕,上天入地,忧而不伤。置身在那样的气氛里,异样的肃穆让人既振奋充盈,又虚脱无力。屈原若魂魄来归,必可听见乡党的声声呼唤。招魂之要义不在召回肉身,而在以吟唱呼唤、重现他的诗意。诗,从诞生之日起,便与“唱”紧紧相连。三闾骚坛的诗人,一代代地读诗写
26、诗唱诗,那既是为怀念屈原,也是他们自身生命的需要。来自俗世的吟唱者们,肉身沉重,尘埃满身,没有翅膀,无法飞翔,只好以吟唱代替飞翔。他们的吟诵,率真的粗砺一如裸露的山野,无饰的挚拙恰似未耕的田园,有无名山花之清纯,有在山之水的凛冽。坐在身边的朋友悄悄问我,能不能也朗诵一首自己的诗作。久不为诗,我只在去乐平里的路上,用手机记下过一些思绪。头天在县城吃过的粽子状若小喇叭,凝视良久,总以为它在吹奏什么,讲诉什么。解开紧紧缠裹着粽子的道道绳索,一如解开屈原身上的左徒官服,方可见屈原作为一个大地诗人的真身,向世界奉献他几经煎煮早已熟透的糍糯之心,顿时诗意汹涌,蜜汁涟漪流溢,九州为之庆幸。不如此,我们将痛失
27、九歌天问,失去那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而乐平里的乡亲、农人,则在千年之后,继续为大地招魂,为诗意招魂,为生命招魂。骚坛诗会朗诵间隙,我与从台上走下来的乡亲悄声聊天,问他们的写作,他们的吟唱。刚才参与招魂吟唱的三位乡人,没有一个职业诗人。在乐平里,在秭归,诗性的日子已成常态,诗,伴随着他们的日常,伴随着他们的油盐柴米欢乐悲辛。离开秭归的路上,我记述下看见过、思索过的一切,一首仿楚辞的习作适时而生。三十五年辗转,我终于在聆听了那场楚吟后,完成了身与心的同时返回,肉与灵的共同抵达。(取材于汤世杰的同名散文)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那场处心积虑的返回 处心积虑:形容用
28、尽心思地探寻 B.颠沛流离于江河湖海的诗人 颠沛流离: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谋生 C.点点滴滴都是淋漓的民心 淋漓:饱含深情的 D.率真的粗砺一如裸露的山野 粗砺:未经打磨的质朴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文章开头对“秭归”地名含义的阐释,既有文化意味,又为后文做了铺垫。B.第段结尾说,正是有了漂泊和远离,才有了“返回”与“归”,颇富哲理。C.第段“近乡情更怯”写出作者久别家乡,回来时已无家可归的复杂心情。D.第段用“粽子”作比喻,表达了对还原屈原诗人本真的思索,耐人寻味。北京八中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练习题 第 8 页 共 9 页 22本文题目“寻
29、声楚吟缓缓归”意蕴丰富。“楚吟”包含哪些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阐释。(6 分)23作者参加祭奠屈原的“三闾骚坛诗会”,在庄重的仪式中获得了情感共鸣和心灵感悟。举行仪式的特殊时间地点、具有象征意义的会场布置细节、震撼人心的仪式流程,给作者带来强烈的触动和深刻的思考。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通过郑重的仪式来寄托情感、昭示意义、宣扬理念、洗礼心灵的例子。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仪式的体会。要求:写出具体的仪式场景以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6 分)(二)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完成 24 题。(5 分)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节选)曹雪芹 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
30、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说毕,看着宝玉,唬的宝玉忙垂了头。众客忙用话开释,又说道:“此处的匾该题四个字。”贾政笑问:“那四字?”一个道是“淇水遗风”。贾政道:“俗。”又一个是“睢园雅迹”。贾政道:“也俗。”贾珍笑道:“还是宝兄弟拟
31、一个来。”贾政道:“他未曾作,先要议论人家的好歹,可见就是个轻薄人。”众客道:“议论的极是,其奈他何。”贾政忙道:“休如此纵了他。”因命他道:“今日任你狂为乱道,先设议论来,然后方许你作。方才众人说的,可有使得的?”宝玉见问,答道:“都似不妥。”贾政冷笑道:“怎么不妥?”宝玉道:“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作。”贾政道:“难道淇水睢园不是古人的?”宝玉道:“这太板腐了。莫若有凤来仪四字。”众人都哄然叫妙。贾政点头道:“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因命:“再题一联来。”宝玉便念道: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贾政摇头说道:“也未见长。”说毕,引众
32、人出来。(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24.贾政率众人游览大观园,一见“潇湘馆”,众人都道:“好个所在!”请根据小说内容,概括“潇湘馆”是个怎样“好”的所在。曹雪芹如此描写“潇湘馆”的匠心何在?(5 分)五、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5 分。25.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5 分)批判性思维将是人类不会允许人工智能超越自身的关键智能之一。作为人类高阶思维的一部分,批判性思维是多层次的较为复杂的一种思维。它在一阶思维的基础之上增加至少一层思考,并通过对低阶思维的分析、评价和重建,将思维提升到意识反思的水平之上。()批判性思维是建立在逻辑思维基础之上的,人工
33、智能机器人在理论上也可以获得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提高这种思维能力,()人工智能机器人必须无条件服从人类,这一原则本身就要求智能机器人不能具有真正独立自主的怀疑和批判能力。(),人类不应也不会允许智能机器人获得这种思维能力。未来在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时,人类还得亲力亲为。依次在括号内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北京八中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练习题 第 9 页 共 9 页 A.如果 又 由于 那么 B.虽然 又 由于 因此 C.虽然 并且 但是 因此 D.如果 并且 但是 那么 上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指出病因并加以修改,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2 分)2
34、6微写作(10 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150 字左右。一部好小说往往具有艺术之美、人性之光、思想之力。请从呐喊边城平凡的世界红岩老人与海中任选一部,从上述三个角度中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该部作品的认识。要求:符合原著内容,自圆其说。近期校学生会要组织一次活动,围绕“落实垃圾分类,主要靠法律强制,还是教育引导?”展开辩论。请确定你的立场,阐明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条理清晰。生活中你经历的或看到的哪一幕场景,让你觉得充满温情?选择一个这样的场景,进行描写。要求:真实、细腻。27.作文(50 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800 字。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今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力量令国人自豪,令世界震惊。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思考?请以“中国力量”为题作文。要求:自选角度(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传统文化的土壤等),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冬天,寒冷、萧索、肃穆常给人荒凉、威压之感。春天,明媚、温暖、萌发常给人蓬勃、向上之态。自然界也许难以冬春共时,而人生却可能冷暖相依。请以“冬天里的春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