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愚公移山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万仞()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始龀()无穷匮也()一厝雍南()rnchngsychn kucu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毕力平险()(2)汉阴()(3)杂然相许()(4)惩山北之塞()(5)寒暑易节()(6)虽我之死()(7)何苦而不平()(8)惧其不已()(9)无陇断焉()(10)河曲智叟亡以应()尽、全山的北面、水的南面赞同苦于更替即使愁苦。文中指担心停止隔绝没有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甚矣,汝之不惠B曾益其所不能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C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不同句中的含义。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汝
2、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竟然连寡妇小孩都不如。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6整体感知。(1)愚公移山选自_,体裁属于_,本成语故事说明了_的道理。(2)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_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主要运用_描写和动作描写等写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3)课文中交代愚公移山的原因的句子是:_;交代移山目标的句子是:_。(4)表明智叟在与愚公的辩论中被驳得哑口无言的句子是:_。列子汤问寓言故事下定决心,坚持奋斗,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嘲讽
3、、怀疑语言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河曲智叟亡以应(5)描写运土石的路途遥远,从侧面烘托愚公一家移山之难的句子是:_。(6)智叟认为愚公不能移山的原因是:_?而愚公坚信能够移山的根据是:_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7将文言词“毕”“诸”“已”“易”填入下面的空白处,并说明它们的词义。(1)争论不_()(2)移风_ 俗()(3)诉_ 法律()(4)原形_ 露()(5)付_ 实施()(6)鞠躬尽瘁,死而后_()已止易改变诸之于毕完全、全部诸之于已止8下列文言文句式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而山不加增,何苦而
4、不平?(2)甚矣,汝之不惠。(3)帝感其诚。(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A反问句 陈述句 倒装句 被动句B反问句 倒装句 被动句 陈述句C疑问句 陈述句 被动句 判断句D疑问句 倒装句 判断句 陈述句B9请按要求答题。(1)在2020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资料袋中多了一份公筷、公勺,此举既方便了代表委员们用餐时使用,又让他们带头践行“公筷行动”。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崔巍建议,将每年1月11日设为“全民公筷行动日”。这一建议得到很多人的赞同。在社区开展的“公勺公筷有你有爱”活动中,社区工作者在宣传橱窗张贴了一张宣传海报,小航和翁灵看到后便向张爷爷介绍起来。张爷爷:小同学,这张贴的
5、是什么呀?小航:张爷爷,_。张贴的是宣传使用公筷公勺的宣传海报张爷爷:海报上说的什么呀?翁灵:海报的下面_。小航:海报中间_。翁灵:张爷爷,以后大家在一起吃饭,最好用公筷公勺。张爷爷:嗯,小同学,我懂了,谢谢你们。“公筷公勺 添加亲情”,说出了宣传画的主题一筷一勺组成大“”号,上方小“”号整齐排列,表明人人“加”公筷公勺,少了传染,加了亲情(2)请结合宣传画谈谈自己一家人吃饭是否需要使用公筷?示例一:有必要:干净卫生、预防疾病。能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的几率,严防细菌病毒在餐桌上蔓延;减少浪费、节约资源。在外用餐没有吃完的,可以放心打包回家;文明餐饮。人人使用公筷响应了文明用餐的倡议,培养人们一种良
6、好的餐饮习惯。示例二:不必要:在中国的传统意识里,相互夹菜是种关爱,用公勺、公筷会显得太见外太生分了;家里一起吃饭的人都知道彼此是健康的,不必麻烦更没必要;疾病传染的途径很多,光靠使用公勺公筷也不能完全避免。皮先生学愚公清乐钧有皮先生者,鲁而好奇。慕愚公之移山也,而曰:“愚公年九十,我始半之。太行、王屋若是其高且广也,而可移,我盍试其少者?”野有丘。率二子荷畚操箕,旦夕垦之,而欲以徙之。或笑止之曰:“愚公事,列子寓言耳;且彼为其塞出入之迂也,故欲平其险。今此培 者,处于广漠之墟,居焉而不障于庐,行焉而不壅于途,种莳焉而不浸于子之田壤,亦既避子之巧矣。子何为者?且是丘也,高仅可隐,广不及数亩之宫
7、,平之不足以夸力,去之不足以鸣能,过之者如去毛发焉。而曾莫之知也,子何为者?”弗听,垦之期月,运土于溪中,溪为之塞。是岁旱,溪枯。溪右之农,其田弗溉焉,苗且槁。以先生绝其源也,相与哄诸其门。先生惧亟出溪中土置溪上复成一丘。见者笑谓先生曰:“此夸娥氏之力也!”(选自耳食录,有删改)10下列对皮先生言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东施效颦B杞人忧天C锲而不舍D格物致知1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先 生 惧 亟 出 溪 中 土 置 溪 上 复 成 一 丘A/12以下两个句子中的“也”字都带有感叹的意味。请阅读句子,揣摩说话人的心理,并联系全文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太行、王屋若是其
8、高且广也,而可移,我盍试其少者?此夸娥氏之力也!句中的“也”可以体现出皮先生想要模仿愚公把小丘移掉的期待和好奇的心理,而句则是“见者”对皮先生因为堵塞了小溪又不得不快速地把土移出去的嘲笑。借这两个“也”字表达了作者对像“皮先生”这样自以为是,不根据实际而盲目模仿的无知的人的讽刺。【参考译文】有个姓皮的先生,生性鲁莽而且好奇心重。他钦慕愚公的移山行为,说:“愚公九十岁了,我的年龄才是他的一半;像太行山、王屋山这样又高又宽的山,(他)都能够移走,我为何不试试移走小点的山呢?”野外有个土丘。(皮先生)带领两个儿子扛着土筐拿着簸箕,从早到晚开垦土丘,打算把它搬走。有人笑着劝阻他说:“愚公的故事,是列子
9、里边的寓言罢了;况且那太行山、王屋山阻挡了愚公的路,让他出门不得不绕远,所以愚公才打算铲平大山。现在这个小土丘,处于广阔的平原上,居住在这里的人不觉得它挡住了房子,走路的人不觉得它堵了路,种植庄稼也没有干扰你家田地,也没给你造成什么麻烦。你为何要移走它呢?而且这座土丘,只不过一人高,宽度只不过几亩大小,铲平它不足以说明你的力气大,搬掉它不足以使你的能力扬名,从它上边迈过去就像拔掉一根头发那么容易。(你)连这个都不知道,你这样做是为了什么?”(皮先生)不听。他开垦了一个月,把土运到溪中,溪流被土堵住了。这年出现了旱情,溪水干涸了。溪水西边的农民,他们的田地得不到灌溉,禾苗将要枯死了。(他们)认为是皮先生断绝了水源,大家一起到他家门前吵闹。皮先生害怕了,连忙挖出溪沟里的土倒在溪岸上,又成了一座土丘,看到的人笑着对皮先生说:“这是夸娥氏的力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