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一上学期地理期末复习:地球上的大气 必刷常考练习题汇编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0秋广安期末)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A太阳辐射B大气辐射C地面辐射D大气逆辐射2(2020秋松江区期末)一些微塑料能通过大气循环进入大气圈中,又伴随降雪进入高山和极地地区。这类大气循环主要发生在()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热层3(2020秋荔城区校级期末)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A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B高层大气、平流层和对流层C平流层、对流层和高层大气D对流层、高层大气和平流层4(2018秋商丘期末)全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移动规律大致是()A
2、夏季南移,冬季北移B夏季北移,冬季南移C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D与地球公转方向一致5(2020春长葛市校级期末)若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圈,甲、乙两地在地表()A甲处为副热带高气压B代表信风带C甲处为少雨地带D乙处有热力原因形成的高气压带6(2019秋张家界期末)如图表示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与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关于赤道低气压带及其位置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B一年中影响北半球的时间较长C滞后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D形成原因为热力因素7(2019秋抚顺期末)如图表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1月4日平均气温最高B1
3、1月5日昼夜温差最大C11月6日夜间最容易出现霜冻D三天的气温最低都在子夜时分8(2018秋新邵县期末)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纬度相当,但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气温日较差大得多,据图分析原因是青藏高原的()地势高,离太阳近太阳高度角小得多云层厚,且夜较长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较强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ABCD9(2019秋青岛期末)无线电通信是利用了()A对流层大气的特征B平流层大气的特征C臭氧层大气的特征D电离层大气的特征10(2021春齐齐哈尔期末)近年来,很多城市将铺设普通水泥砖的停车坪改为铺设草坪砖的停车坪。改造后的停车坪,白天近地面气温明显降低,反映出草坪砖()A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少B反射
4、的太阳辐射较多C反射的大气辐射较少D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11(2021春梅河口市校级期末)读“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图中气压带甲的成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气流堆积下沉C气流受热上升D气流受冷下沉12(2020秋百色期末)以下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ABCD二、解答题(共5小题)13(2020秋合肥期末)读“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力的名称:a ,c ,d 。(2)a与等压线之间的关系是 ,其方向由 指向 。(3)若无d,只受a、c影响,b最终将与 等压线。(4)在近地面大气中,b与等压线 。14(2019秋南岗区校级期末)读“亚洲季风图”,
5、回答问题。(1)在甲、乙两图中,表示亚洲一月的是 图,此时南半球的季节是 。(2)图甲中低气压中心名称是 。图中 A表示东亚的 季风(风向),该季风形成原因主要是 。(3)图中C表示南亚的 季风(风向);C季风形成的原因是 。(4)B气压中心名称是 ,来自该中心的季风使得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呈现 气候特征。该季节冷空气南下,我国容易形成 (天气系统)过境,举例三个该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天气现象。 ; ; 。15(2018秋朝阳区期末)问题探究。“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风你轻轻的吹,海浪你轻轻的摇”(1)利用所学的原理 (选择填空),找出歌词中欠妥的地方,并分析其原因。A水循环B大气垂直分层C热力环流D地
6、球圈层结构(2)唐朝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绘图示意巴山地区夜雨的成因。16(2021春德州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每年的45月份,白天9时至午后14时之间,在晴朗和风速不大的条件下,观察呼伦贝尔草原开垦地目标物时,往往出现强烈的颤动现象,近地层犹如受着火炉的烘烤一样,热气腾腾,当地群众把开垦地上这种光学现象称为“地气上升”。春季呼伦贝尔草原开垦地出现地气上升现象时,能把开垦地土壤中的细小颗粒物带出并形成扬尘,严重时扬尘可发展到数十米以上,使大气浑浊度升高,气温日较差较小。如图1为白天开垦地和草地地面温度的平均变
7、化,如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2)运用大气受热原理阐释发生严重扬尘时气温日较差较小的原因。(3)推测白天开垦地和草地近地面空气平均温度的差异,并说明理由。(4)绘制地气上升时开垦地与草地之间的大气运动状况示意图。17(2020秋岳麓区校级期末)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A、B、C分别是大气的 层、 层、 层。(2)A层中水汽、杂质集中,对流运动显著,所以 复杂多变。(3)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利于人类通信。电离层存在于A、B、C中的 层。耀斑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 信号被部分或全部吸收。(4)B层有利于飞机飞行,主要原因是天气 和
8、大气层稳定。(5)目前人类活动主要使对流层和平流层的大气成分比例发生变化,例如对流层的 比例增加、平流层中 层被破坏。(6)ABC大气密度变化趋势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0秋广安期末)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A太阳辐射B大气辐射C地面辐射D大气逆辐射【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C【分析】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解答】解: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所以,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故选:C。【点评】主要考查了对流层大气的特点,要求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
9、相关知识并能灵活运用2(2020秋松江区期末)一些微塑料能通过大气循环进入大气圈中,又伴随降雪进入高山和极地地区。这类大气循环主要发生在()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热层【考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地球的圈层结构【答案】A【分析】微塑料主要分为两种,一部分是原生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合成纺织纤维脱落、合成橡胶磨损、道路标记材料、日用化学品塑料微珠等。另一部分是次生微塑料,是较大的塑料垃圾分解形成的小块塑料。其中80%来源于陆地,如垃圾填埋场管理不善、污水排放、塑料加工生产和运输、农用薄膜等;海洋来源主要包括渔业和水
10、产养殖活动的废弃渔具,船舶、海上作业平台的生活垃圾等。【解答】解:微塑料来源于地球的表面,对流层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底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因此,题中这类大气循环主要发生在对流层。故选:A。【点评】本题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特点。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3(2020秋荔城区校级期末)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A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B高层大气、平流层和对流层C平流层、对流层和高层大气D对流层、高层大气和平流层【考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
11、;课本知识迁移;大气的热力状况【答案】A【分析】近地面大气垂直分层从下向上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解答】解:结合课本知识可知:近地面大气垂直分层自下而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故A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主要考查了近地面大气分层及各层大气的主要特征,属于基础题。4(2018秋商丘期末)全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移动规律大致是()A夏季南移,冬季北移B夏季北移,冬季南移C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D与地球公转方向一致【考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辩证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大气的热力状况【答案】C【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
1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解答】解:就北半球而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移动规律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即可。5(2020春长葛市校级期末)若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圈,甲、乙两地在地表()A甲处为副热带高气压B代表信风带C甲处为少雨地带D乙处有热力原因形成的高气压带【考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知识迁移法【答案】B【分析】三圈环流包括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高纬环流圈。【解答】解:图中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圈,甲处气流上
13、升,为热力原因形成的赤道低压带,乙为30附近,为动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压带,甲乙之间风带代表的是信风带。故选:B。【点评】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难度较小。6(2019秋张家界期末)如图表示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与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关于赤道低气压带及其位置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B一年中影响北半球的时间较长C滞后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D形成原因为热力因素【考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辩证思想;知识迁移法;全球性大气环流【答案】A【分析】气压带风带会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可以把七个气压带
14、和六个风带看成整体,它们一起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所以北半球的夏季全球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北半球的冬季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偏南。【解答】解:根据图中的坐标时间看太阳直射点与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赤道低压带大部分时间在北半球。赤道低压带最南的位置大约在南纬5由于赤道低压带大部分时间在北半球,所以赤道低压带并不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移动。熟悉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解题,结合图中的信息,此题难度不大。7(2019秋抚顺期末)如图表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1月4日平均气温最高B11月5日昼夜温差最大C11月6日夜间最
15、容易出现霜冻D三天的气温最低都在子夜时分【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辩证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大气的热力状况【答案】B【分析】晴天云层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保温作用弱,故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而阴天,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夜晚保温作用强,故白天温度低夜晚温度相对较高。【解答】解:A、晴天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平均温度最高的应该是白天是晴天温度高,夜晚是阴天温度也高,故不符合题意;B、晴天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故温差最大,故正确;C、6日夜晚为阴天,保温作用强,故不易出现霜冻,故不符合题意;D、三天的气温最低都在日出前后,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难
16、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8(2018秋新邵县期末)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纬度相当,但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气温日较差大得多,据图分析原因是青藏高原的()地势高,离太阳近太阳高度角小得多云层厚,且夜较长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较强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ABCD【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C【分析】此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原理示意图。过程为: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
17、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青藏高原地形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少,大气逆辐射较弱。【解答】解: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纬度相当,太阳高度角相同。但青藏高原比四川盆地气温日较差大得多,据图分析原因是青藏高原的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较强;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9(2019秋青岛期末)无线电通信是利用了()A对流层大气的特征B平流层大气的特征C臭氧层大气的特征D电离层大气的特征【考
18、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在新情境中迁移;地球的圈层结构【答案】D【分析】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解答】解:根据不同大气层的特点可知高层大气在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所以是利用了电离层大气的特征。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垂直分层以及各层的特点,掌握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即可。10(2021春齐齐哈尔期末)近年来,很多城市将铺设普通水泥砖的停车坪改为铺设草坪砖的停车坪。改
19、造后的停车坪,白天近地面气温明显降低,反映出草坪砖()A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少B反射的太阳辐射较多C反射的大气辐射较少D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地理事实;大气的热力状况【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解答】解:近地面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于地
20、面,下垫面性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是有差异的,相比较普通水泥砖,草坪砖吸收的太阳辐射少,释放的地面辐射少,所以近地面气温降低。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通过大气受热过程设置题目,题目为常规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能力。11(2021春梅河口市校级期末)读“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图中气压带甲的成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气流堆积下沉C气流受热上升D气流受冷下沉【考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地理关联图;热点问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全球性大气环流【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全球近地面共有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
21、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这些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由于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南北移动,从而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和气候。【解答】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甲是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的形成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无关,A错;副热带高压带的成因是气流堆积下沉形成的,受动力因素的影响,并非热力因素影响形成(即并非受冷下沉),B正确,CD错。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
22、中,主要考查了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熟记相关知识即可。12(2020秋百色期末)以下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ABCD【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C【分析】从晴天和阴天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夜晚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白天,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相对较弱,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相对较强;夜晚,晴天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相对较弱,阴天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相对较强。昼夜温差最大的是晴天白天和夜晚,昼夜温差最小的是阴天的白天和夜晚。故选:C。【点评】主要考查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该原理并能灵活运用于分析解答二、解答
23、题(共5小题)13(2020秋合肥期末)读“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力的名称:a水平气压梯度力,c地转偏向力,d摩擦力。(2)a与等压线之间的关系是垂直,其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3)若无d,只受a、c影响,b最终将与平行等压线。(4)在近地面大气中,b与等压线斜交。【考点】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图文结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大气的热力状况【答案】故答案为:(1)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2)垂直;高压;低压。(3)平行。(4)斜交。【分析】(1)风的形成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24、(2)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3)高空摩擦力忽略不计,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4)近地面地区,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解答】解:(1)根据图片,图中a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为水平气压梯度力;b为与等压线斜交的最终风向;c为始终垂直于风向的水平气压梯度力;d为始终与风向相反的摩擦力。(2)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为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3)若没有d摩擦力,只受a水平气压梯度力和c地转偏向力的影响,b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4)在近地面地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故答案为:(1)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25、2)垂直;高压;低压。(3)平行。(4)斜交。【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影响风的三种力的特点和最终风向的特点。14(2019秋南岗区校级期末)读“亚洲季风图”,回答问题。(1)在甲、乙两图中,表示亚洲一月的是乙图,此时南半球的季节是夏季。(2)图甲中低气压中心名称是亚洲低压。图中 A表示东亚的东南季风(风向),该季风形成原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图中C表示南亚的西南季风(风向);C季风形成的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4)B气压中心名称是亚洲高压,来自该中心的季风使得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呈现寒冷干燥气候特征。该季节冷空气南下,我国容易形成冷锋(天气系统)过境,举例三个该天气系
26、统过境时的天气现象。大风;降雪;沙尘暴。【考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气压系统与天气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图文结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全球性大气环流【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根据甲乙两图季风的方向可判断,甲图表示北半球夏季,乙图表示北半球冬季。(2)东亚地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亚欧大路上形成低压,太平洋上形成高压,所以风从海洋吹向陆地。(3)南亚地区因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所以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当东南信风越过赤道时,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4)东亚冬季是受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控制,受其影响,我国气候寒冷干燥,该季节冷空气南下,若是。当地暖气团
27、水汽充足,容易出现降雪天气,若暖气团水汽含量少,易出现大风、沙尘暴天气。【解答】解:(1)图是亚洲季风示意图,表示亚洲1月季风图的示意图,此时陆地是高压控制,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此时为南半球夏季。(2)图甲中陆地气压低,海洋气压高是北半球的夏季,陆地上的低气压中心是亚洲低压,北半球夏季陆地升温快,形成低气压,海洋热容量大升温慢,形成高气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图中A是东南季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原因。(3)图中C是西南季风,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和风带相应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因此,C季风形成的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
28、动。(4)乙图中B气压中心名称是亚洲高压,来自该中心的季风使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呈现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该季节冷空气南下,我国容易形成冷锋过境天气,冷锋过境容易产生大风、降雪、降温等天气现象,由于暖气团中水汽含量较小,有时会发生沙尘暴天气。故答案为:(1)乙;夏季。(2)亚洲低压(印度低压;)东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西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4)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亚洲高压);寒冷干燥;冷锋;大风、降雪、沙尘暴等天气现象。【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文信息的理解能力,能够根据图中气压中心的变化做出判断才能正确解答。15(2018秋朝阳区期末)问题探究。“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风你轻轻的
29、吹,海浪你轻轻的摇”(1)利用所学的原理C(选择填空),找出歌词中欠妥的地方,并分析其原因。A水循环B大气垂直分层C热力环流D地球圈层结构(2)唐朝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绘图示意巴山地区夜雨的成因。【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辩证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大气的热力状况【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解答】解:(1)“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风你轻轻的吹,海浪你轻轻的摇”指的是海陆风,利用所学的原理是热力环流,对应的是C;夜晚应该
30、吹陆风,原因是夜间海洋比陆地降温慢,气温较高,气流上升,近海面形成较低气压,故风从陆地吹向海洋。(2)巴山地区夜雨的成因是夜晚山谷降温慢,气流上升;山顶降温快,气流下沉。故答案为:(1)C;夜晚应该吹陆风,原因是夜间海洋比陆地降温慢,气温较高,气流上升,近海面形成较低气压,故风从陆地吹向海洋。(2)画月亮或写夜晚;画出地形起伏;垂直气流;冷暖;云雨。【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理解即可。16(2021春德州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每年的45月份,白天9时至午后14时之间,在晴朗和风速不大的条件下,观察呼伦贝尔草原开垦地目标物时,往往出现强烈的颤动现象,近地层犹
31、如受着火炉的烘烤一样,热气腾腾,当地群众把开垦地上这种光学现象称为“地气上升”。春季呼伦贝尔草原开垦地出现地气上升现象时,能把开垦地土壤中的细小颗粒物带出并形成扬尘,严重时扬尘可发展到数十米以上,使大气浑浊度升高,气温日较差较小。如图1为白天开垦地和草地地面温度的平均变化,如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2)运用大气受热原理阐释发生严重扬尘时气温日较差较小的原因。(3)推测白天开垦地和草地近地面空气平均温度的差异,并说明理由。(4)绘制地气上升时开垦地与草地之间的大气运动状况示意图。【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原因类简答题;地理图像
32、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大气的热力状况【答案】(1)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是大气的反射;是地面辐射;是大气逆辐射。(2)地面附近气温上升引起严重扬尘时,大气中的水汽和尘埃较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夜间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作用,气温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3)白天近地面空气平均温度开垦地高于草地。白天地面温度开垦地高于草地;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所以开垦地近地面空气平均温度高。(4)作图(气流方向正确并标注晴朗的白天或符号)【分析】(1)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
33、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2)气温日较差较小的原因主要从扬尘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分析。(3)白天开垦地和草地近地面空气平均温度的差异从两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分析。(4)白天,开垦地气温高,气压低,草地气温低,气压高,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因此,近地面气流从草地流向开垦地。【解答】解:(1)读图2,结合所学知识并根据图示箭头的方向可知,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是指太阳辐射受到大气的反射作用,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地面
34、升温,地面把温度传给大气,故是指地面辐射;大气增温之后,把大部分热量返回给地面,是指大气逆辐射。(2)据材料信息“春季呼伦贝尔草原开垦地出现地气上升现象时,能把开垦地土壤中的细小颗粒物带出并形成扬尘,严重时扬尘可发展到数十米以上,使大气浑浊度升高”可知,浮尘和扬沙随着热空气上升,空气中水汽和尘埃增多,空气分子和尘埃能够对太阳辐射起到散射和反射的作用,进而削弱太阳辐射使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是白天的气温降低;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能够强烈的吸收地面辐射,进而提高大气逆辐射,是夜晚的气温较高。(3)白天开垦地升温快,温度高,草地升温慢,温度低,由于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因此,近地面空气平
35、均温度的差异是开垦地近地面空气平均温度高与草地。(4)地气上升时,开垦地近地层空气因以湍流显热交换为主,升温快,大气对流上升作用强,草地近地层空气因以水分潜热交换为主,升温慢,温度较低,气流下沉,开垦地与草地间因冷热不均形成从草地流向开垦地的热力环流。故答案为:(1)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是大气的反射;是地面辐射;是大气逆辐射。(2)地面附近气温上升引起严重扬尘时,大气中的水汽和尘埃较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夜间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作用,气温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3)白天近地面空气平均温度开垦地高于草地。白天地面温度开垦地高于草地;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所以开垦
36、地近地面空气平均温度高。(4)作图(气流方向正确并标注晴朗的白天或符号)【点评】本题考查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结合课本知识和图文有效信息逐项解答即可。17(2020秋岳麓区校级期末)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A、B、C分别是大气的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层。(2)A层中水汽、杂质集中,对流运动显著,所以天气复杂多变。(3)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利于人类通信。电离层存在于A、B、C中的C层。耀斑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无线电短波信号被部分或全部吸收。(4)B层有利于飞机飞行,主要原因是天气晴朗和大气层稳定。(5)目前人类活动主要使对流层和平流
37、层的大气成分比例发生变化,例如对流层的二氧化碳比例增加、平流层中臭氧层被破坏。(6)ABC大气密度变化趋势是密度逐渐变小。【考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大气的热力状况【答案】(1)对流、平流、高层大气。(2)天气。(3)C;无线电短波。(4)晴朗。(5)二氧化碳;臭氧。(6)密度逐渐变小。【分析】(1)地球的大气层由近地面向高空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2)对流层中水汽、杂质集中,对流运动显著,水汽易凝结成云致雨,所以对流层天气多变。(3)大气中的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中,能反射无线电波,利于人类通信。耀斑
38、爆发时,会引起高层大气电离层的扰动,传播的无线电短波信号被部分或全部吸收。(4)平流层随高度升高气温升高,导致大气状态稳定,多晴朗天气,利于飞机飞行。(5)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各种气体,使对流层和平流层中的大气成分比例发生变化,气候发生变化。(6)大气的密度由近地面向高空变小,如图所示,ABC大气密度变化趋势是逐渐变小。【解答】解:(1)根据大气垂直分层的高度范围可知,A代表对流层,B代表平流层,C代表高层大气。(2)据课本知识可知,对流层的高度在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大气中大约3/4的水汽和全部的杂质都集中在对流程,天气变化显著。(3)高层大
39、气的范围自平流层顶(50千米)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耀斑爆发时,会引起高层大气电离层的扰动,传播的无线电短波信号被部分或全部吸收。(4)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2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稳定,空气中水汽和固体杂质较少,天气晴朗,利于高空飞行。(5)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燃烧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制冷剂,这些制冷剂到达空中与平流层的臭氧发生化学反应,破坏臭氧层。(6)据课本知识可知,由地面向高空空气分子
40、的密度减少,水汽和固体杂质的含量也减少,故大气密度由ABC逐渐减小。故答案为:(1)对流、平流、高层大气。(2)天气。(3)C;无线电短波。(4)晴朗。(5)二氧化碳;臭氧。(6)密度逐渐变小。【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不同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考点卡片1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识点的认知】1、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
41、高空飞行。3、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大气的垂直分层,各层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例:(2018秋宜昌期中)读图完成:从近地面到高层大气,气温的垂直变化一般规律是()A降低升高降低升高B升高降低升高降低C降低升高降低D升高降低升高分析:在对流层之内,气温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降低,原因有二个,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是来自于地面,离地面越远,大气吸收的热量越少,气温越低,另外一个原因是高度越高,大气越稀薄,大气能保
42、存的热量越少,气温越低。平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上升而上升,主要是因为臭氧能强烈吸收紫外线,而其的密度自下向上越来越高,所以吸收的热量越多。解答: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在对流层之内,气温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降低,在平流层内气温随海拔高度上升而上升,高层大气是先随着高度的上升而递减,到了电离层,因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导致气温越高。故选:A。点评:本题以大气的垂直分层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特点。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对大气的各垂直分层和各层温度的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了解,熟记基础知识,并能根据提供
43、的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2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点的认知】1、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2、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例:(2018春丰台区期中)如图所示的几种情况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ABCD分析:白天阴天则
4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晚上阴天,云多,大气逆辐射较强,则气温不会太低,故昼夜温差最小。反之,昼夜温差最大。解答:图示白天晴朗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晚上晴天,大气逆辐射较弱,则气温低,故昼夜温差最大。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热力作用的过程,结合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气温差异分析即可。【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并且学会读“大气受热过程图”,能说出大气受热的各环节,熟记基础知识。3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知识点的认知】1、大气运动分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的上升和下沉
45、;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风。地表受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水平面上存在的气压梯度,产生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它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从而形成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2、近地面的风受力情况: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近地面的风与等压线相斜交;高空的风受力情况: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等,高空的风与等压线平行。【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大气运动的原因,以及近地面和高空的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出现。例:(2018秋公主岭市期中)如图中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箭头是()ABCD分析
46、:近地面的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解答:A、和等压线垂直,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故不符合题意。B、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图中和方向相反,分别为风向和摩擦力,而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在的右侧,为风向,故正确。C、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为地转偏向力,故不符合题意。D、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为摩擦力,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风的形成过程,需要熟悉影响风形成的因素。【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对大气运动的成因及其风(近地面的风和高空的风)受力情况的了解,以及学会判读风向,熟记基础知识,并能根据提供的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4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
47、动【知识点的认知】1、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了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高纬极地东风带。2、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其移动规律如下图。【命题的方向】考查了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出现。例:(2018秋公主岭市期中)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题。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是 ()A副热带高压
48、带B西风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信风带分析:图示为北半球的三圈环流示意图,根据课本内容即可分析解答。解答:读图可知,图中处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气流上升,为赤道低气压带;是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回流向赤道低气压带的信风带;是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的交汇形成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根据课本内容很容易解答。要熟练掌握和运用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影响。【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的了解,熟记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的基础知识,并能根据提供的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5气压系统与天气【知识点的认知】1、气旋(低压中心),北半球按逆时
49、针方向、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案例:台风。2、反气旋(高压中心),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由中心向四周辐散;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案例:北方秋高气爽,“伏旱”天气。示意图如下:【命题的方向】考查了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出现。例:(2018秋成都期中)读等压线(单位:hPa)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四个箭头中不能正确显示风向的箭头是 和_。(2)B、D两地风力较大的是_地。(3)如果该区域之间地面因冷热不均引起热力环流,地垂直方向上空气将出现 下
50、沉(填“上升”或“下沉”)。(4)根据气压值的信息,地的气压值p的范围是_Pa。(5)如果该区域位于南半球,能正确指示风向的箭头是 。分析:本题考查大气运动相关知识,大气水平运动称为风,风向判定规律:一般由高压指向低压,以北半球为例,在高空,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风向右偏,最终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受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三个力共同作用,风向最终由高压指向低压向右斜穿等压线,南半球相反;在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在近地面,空气受热(热低压)膨胀上升,空气遇冷(冷高压)收缩下沉。解答:(1)根据大气水平运动规律可知,气
51、流应该由高压流向低压,风向箭头总体上由高压指向低压,图中A、C风向箭头由低压指向高压,不符合大气运动规律;(2)B、D两地,B地等压线较密集,单位距离气压差较大,风力较大;(3)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处为高压中心,为低压中心,如果由冷热不均引起的,为冷高压,收缩下沉,为热低压,受热上升,所以地垂直方向上空气将出现下沉;(4)根据等压线判读规律,图中等值距为2个气压值,越往中心气压越低,所以,地的气压值p的范围是为大于998,小于1000;(5)根据所学的知识,南半球近地面风向为由高压指向低压,向左斜穿等压线,D符合南半球风向。故答案为:(1)A和C(顺序可以互换);(2)B;(3)下沉;(4)大
52、于998,小于1000;(5)D。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等压线判断及应用、风向判断、热力环流、高压与低压系统形成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对气旋(低压)、高压(反气旋)系统示意图的了解,熟记气旋、反气旋影响下的天气状况,熟练画出不同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的示意图,并能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案例。6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知识点的认知】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示意
53、图如下:【命题的方向】考查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及过程,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出现。例:读“热力环流侧视图”,分析完成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B温度:ABCD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D气压:DABC分析:大气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解答:A、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故正确;B、近地面温度高于高空,故ab大于cd,而近地面a下沉故为温度低收缩下沉,b为高温。ba,故不符合题意;C、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而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故不符合题意。D、近地面大气气压高于高空气压,故ab大于cd,而近地面a下沉故为温度低气压高,b为低压,故气压排列是abcd,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难度较小,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结合课本知识即可。【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和过程的了解,能熟练画出热力环流示意图和案例(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风)示意图,并提高学生读图、读材料获取信息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 27 页 共 2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