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课时作业关键能力素养培优必备知识素养基础必备知识素养基础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课时作业关键能力素养培优必备知识素养基础人生咸淡两由之昔日的李叔同(弘一法师)本是一个风流倜傥的才子,曾过着安逸华贵、锦衣玉食的日子。后来,夏丏尊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一文中写道:在弘一法师的世界里,一切都好。百衲衣、破卷席和旧毛巾一样好,青菜、萝卜和白开水同样好。咸也好,淡也好,样样都好。能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能以欢愉的心观照出人生的本来面目,这种自在的心性,宛如一轮皓月,是何等空灵的境界
2、。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课时作业关键能力素养培优必备知识素养基础人间滋味,原本就是苦辣酸甜的融合。苦中有甜、甜中有苦,咸淡相依、甘苦共存;咸淡相宜时不多,咸淡不匀时不少。况且没有品尝过苦涩的滋味,又如何体味香甜的美妙?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曾留下一首传诵千古的诗偈日日是好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常言道:景由心生,境由心造。如此,面对并不完美的人生,少一分挂碍,便多一分自在;少一分苛求,便多一分安详;而多一分宽容,自己便也多了一分转圜的余地。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课时作业关键能力素养培优必备知识素养基础
3、然而,咸淡两由之,并不是简单的随遇而安、不图进取。丰子恺先生曾评价弘一法师:当教员,是个好老师;做名士,是个真名士做一样,像一样,就因为他做一切事都心无旁骛、认真投入的缘故。试问,一个嫌苦怕咸、心存挂碍的人,能有如此修行吗?人生本如此,咸淡两由之。这也实在是一种生活的艺术。(选自语文学习网)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课时作业关键能力素养培优必备知识素养基础1文题解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浩然之气,是一种由于长期修养道德、践履道义而产生的对人对己毫无愧怍、充实完满的精神境界。课文选录了有关浩然之气的含义、如何养成浩然之气等方面的章节。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语文
4、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课时作业关键能力素养培优必备知识素养基础2背景解读在战争频发、社会动乱的战国时期,孟子并不像苏秦、张仪一样向时代风气妥协,为了自己的现实利益,随便地放弃原则迎合贵族的意见。孟子非不能也,是不肯为也。他宁可为真理正义受尽穷困,也不愿苟且现实,追求功名富贵。作为极少数的圣人,他始终漠视现实,同孔子一样为崇高的理想而努力,放弃自我而为天下人着想。修养“浩然之气”,就是他这种思想的体现。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课时作业关键能力素养培优必备知识素养基础3知识链接孟子的思想是复杂的,其思想主要以唯物主义的成分居多。孟子一书中所反映出来的关于认识论的见解
5、,也包含着许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告子下)指出人必须经历困难,经过挫折、失败,不断吸取教训,得到锻炼,然后才能获得知识与技能。这说明客观世界有其规律,是人所不能违反的,恰恰是孟子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课时作业关键能力素养培优必备知识素养基础nioqimnyyuqunb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课时作业关键能力素养培优必备知识素养基础“慊”通“惬”,快心,满意“戒”通“诫”,告诫“曾”通“增”,增加“衡”通“
6、横”,横塞,堵塞“拂”通“弼”,辅助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课时作业关键能力素养培优必备知识素养基础疲倦,倦困。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的状态。男子。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这样以后,此后。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课时作业关键能力素养培优必备知识素养基础名词作动词,把看成心外之物 名词作动词,加冠礼 名词作动词,犯过错 动词作名词,内 动词作名词,外 使动用法,使惑乱 使动用法,使改变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课时作业关键能力素养培优必备知识素养基础使动用法,使屈服
7、使动用法,使困苦 使动用法,使受累 使动用法,使挨饿 使动用法,使受穷 使动用法,使混乱 使动用法,使惊动;使坚韧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课时作业关键能力素养培优必备知识素养基础5文言句式(1)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2)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3)助之长者,揠苗者也()(4)舜发于畎亩之中()(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7)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8)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9)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判断句 判断句 判断句 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被动句第二单元 孟子
8、选读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课时作业关键能力素养培优必备知识素养基础6一词多义(1)塞则塞于天地之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诚岂不诚大丈夫哉()开诚布公()帝感其诚()动词,充满 名词,险要之处,要塞 动词,阻隔,堵住副词,的确,确实 形容词,诚实,真诚 名词,诚心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课时作业关键能力素养培优必备知识素养基础1公孙丑问孟子何谓浩然之气,孟子的回答是“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何为“至大”?何为“至刚”呢?【答案】(1)孟子说,要“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意思是“住在天下最大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
9、正的位置上,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上”,天下最宽广的住宅是“仁”,天下最正确的位置是“礼”,天下最光明的道路是“义”,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做到“仁”,做到“礼”,做到“义”,就是“至大”。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课时作业关键能力素养培优必备知识素养基础(2)孟子说“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是“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仁义道德,不得志的时候,就独自践履自己的主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丈夫懂得坚持,不随波逐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威武不能屈服他的志:这就是所说的大丈夫。”人生在
10、世,有很多东西能使人迷失心性,丧失本我,比如富贵、贫贱、威武等,如果能抗拒这些阻挠和诱惑,坚守自己的节操,那就是“至刚”。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课时作业关键能力素养培优必备知识素养基础2孟子认为怎样才称得上是大丈夫?【答案】孟子所说的大丈夫是这样的人:执着于践履仁义道德,在事业成功、能够实现自己志愿的时候,“推其所得于人”,在事业不成功、不能够实现自己志愿的时候,“守其所得于己”,绝不为贫贱、富贵或权势的压力改变自己的志节操守,充满浩然正气。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课时作业关键能力素养培优必备知识素养基础关键能力素养培优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语
11、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课时作业关键能力素养培优必备知识素养基础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课时作业关键能力素养培优必备知识素养基础2主旨探微在本课所录3则选文中,孟子向我们阐述了他的“浩然之气”思想。他认为,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道义而产生的,一个人只要做事情合乎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一直培养而不加损害,不急于求成,这种气就充满于天地之间,至大至刚。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坚持道义就像磐石一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真正的大丈夫。并且告诫我们,在遭遇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希望;在遭受挫折的时候,要振作精神;在遭受磨难的时候,要把磨难转变成提高自己并
12、获得成功的基石;在享受安乐生活的时候,要把握好自己,不能丧失向上的斗志。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课时作业关键能力素养培优必备知识素养基础1如何理解孟子浩然之气的思想?【对应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提示】依据选文内容,筛选精要,概括分析,用恰当的语言表述。【答案】(1)浩然之气是一种“心气”,是多种优秀心理的综合,是强大、刚健、合乎义和道,是充满正义、仁义的正气和大气。(2)浩然之气的根基是义和道,要靠义和道来培养,缺乏义和道就会疲弱。这与今人要解决的“德育”和“心育”的关系问题不谋而合。人品是第一位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必须和良好的人品相结合,才有所谓的浩然之
13、气。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课时作业关键能力素养培优必备知识素养基础(3)浩然之气的养成要靠不断的积累,绝非一日之功,更不能揠苗助长。孟子认为,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只有坚持不懈地“集义”,而不是偶然地坚持正义,才会有浩然之气。(4)浩然之气要靠内心修养,不是从外而入;其养成是习惯成自然,不是故意装出来的。这里强调的是浩然之气的养成主要在于主观努力,没有主观上的努力,任何外在的力量都无济于事。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课时作业关键能力素养培优必备知识素养基础2孟子的“浩然之气”对我们人格的修养有什么启发?【对应考点】评价文章
14、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提示】首先理解“浩然之气”的具体内涵,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阐释和拓展。【答案】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道义而产生的,一个人只要做事合乎道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此为“直养”;若行事无道义,气则萎靡不振,就会丧失气。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课时作业关键能力素养培优必备知识素养基础1素材展示撒切尔夫人永远争第一小姑娘玛格丽特自小就接受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要在别人前面,而不能落后于人。”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态度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
15、的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前排”的教导。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课时作业关键能力素养培优必备知识素养基础正因为如此,44年以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永远都要坐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能激发人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从而决定人生的高度。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课时作业关键能力素养培优必备知识素养基础2即时感悟读了这则素材后你有怎样的感悟?请结合本课内容写一段
16、200字左右的文字。【答案】【示例】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我们都需要保持一往无前的态度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这就是“永远坐前排”的精神,这种精神能够让人永远保持奋进的动力。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你的人生终会被成功包围。当一个人总是被失败的情绪笼罩时,那么他的人生必定悲惨无比。“永远都要坐前排”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能最大限度地抑制人类的惰性,激发人的潜能,令人勇往直前,锐意进取,最终攀上成功的顶峰。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课时作业关键能力素养培优必备知识素养基础痴人说孟子(节选)曾宪东孟子中有一段最著名的话,几千年来成为中国的志士仁人
17、、知识分子的座右铭和做人的最高境界的信条。当代著名思想家,已故的李慎之先生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传统文化,充满了奴役人的灵魂的皇权文化,糟粕很多。但几千年来最珍贵、最灿烂、最具有普世价值的思想,是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课时作业关键能力素养培优必备知识素养基础笔者从小读孟子,终生吟咏,烂熟于心,奉为人生信条的,除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一段外,就是“三不能”这段千古名言!孟子这“三不能”主义,千百年来鼓舞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读书君子、革命者,使他们面对富贵而不骄奢淫逸,面对贫贱而不变节操,面对威武而不屈壮志!中华民
18、族在苦难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信奉“三不能”的大丈夫顶天立地、名垂青史!司马迁忍天下之奇耻大辱著史记;屈原保其高洁愤而投江;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课时作业关键能力素养培优必备知识素养基础伯夷、叔齐宁可饿死也不食周粟;介之推宁可被烧死在绵山,也不肯出山做大官;嵇康在刑场上抚一曲广陵散,刀架在脖子上而琴音不乱在当代,更有多少志士仁人、革命者,在“三不能”精神的鼓舞下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的解放、国家的进步而奋斗!“三不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主流精神,也是众多的志士仁人、社会精英的精神风貌。但是,毋庸讳言,有不少凡人、俗人、庸人、小人,根本做不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
19、能屈。不但做不到“三不能”,甚至滑落到与此相反的卑鄙丑恶的道德沦丧的地步!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课时作业关键能力素养培优必备知识素养基础这是一个民族的耻辱。以鲁迅为旗手的批判中国人丑陋的国民性的思想家们,以柏杨为代表的揭露中国人负面精神的学者、作家们,都对中国人的国民性的阴暗面进行了大胆的揭露和反思,这对一个民族的反省和自责,有很大的疗救作用。一个敢于忏悔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是明是非、知荣辱的民族。闻过则喜,知耻为勇;文过饰非,护短乃怯!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课时作业关键能力素养培优必备知识素养基础孔孟都教育我们“君子固穷”,
20、不要“小人穷斯滥矣”,可是偏偏有少数穷人,穷得没有面子!中国古代有“不食嗟来之食”“饿死不食周粟”的故事,我本人无此高风亮节,但是我若穷得买不起熟肉,我宁可吃自己挖来的苦菜,也不去吃扔在地上的肉皮!一个人应当贫而无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应当贫而无谄。(选自北方新报)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课时作业关键能力素养培优必备知识素养基础【赏析】本文文笔洒脱,感情激昂。作者对孟子“三不能”思想的崇拜令人敬佩;对俗人、庸人、小人的揭露让我们警醒。在物质享受备受推崇的今天,“三不能”思想在我们心中还有多大的分量?在财富面前我们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吗?面对贫困,我们是如何选择的?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在时代洪流中,我们一定要站稳脚跟,要活得有尊严、有气节。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课时作业关键能力素养培优必备知识素养基础课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