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9 戊戌变法测评(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26159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9 戊戌变法测评(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9 戊戌变法测评(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9 戊戌变法测评(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九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1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足”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图2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生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两位“秀才”共谋国事,开始了一场“现代化”运动。图3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1)图1中“已成定局的悲剧”指的是什么?简要说明图1所示历史事件及其影响。(6分)(2)为什么说图2所反映的历史

2、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7分)(3)图3释文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酌字“画上了休止符”这里的深层次含义何在?(2分)参考答案:(1)悲剧: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事件:“公车上书”。影响:推动了当时维新运动的兴起。(2)原因:从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目的(政治上期望君主立宪、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挽救民族危机等)、变法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文教)、变法性质等角度说明是一场现代化运动。失败原因: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且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3、3)含义:中国的现代化并未终止,如后来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等。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刚被赐进士出身的康有为,痛斥科举使国人闭塞愚盲。过去闭关自守,愚弄国之百姓,尚可天下太平;如今海道大开,万国交通,竞逐富强,生死存亡之时,再以科举闭塞民智、窒息人才,亡国灭种,则指日可待。科举积陋已久,变科举、倡新学、开民智、求人才,在当时已有共识。庚子之乱后,清廷变法新政,封疆大吏张之洞等要求变通科举。终于到光绪三十一年,由直隶总督袁世凯主稿,请立废科举。待最后一根稻草压断了骆驼的脊背后,皇上只得诏谕:“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

4、停止。”1905年废除科举,科场改做学堂,各地新学堂数以每年一万所左右的速度增加。到辛亥革命前,全国已有六万多所新式学堂,学生数将近两百万。新学堂培养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他们接受启蒙思想,崇尚科学民主,掌握了现代知识与思维方法。新式文人学习各种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接受科学进步、民主自由新思想。这些思想无不冲击着传统儒家的观念与价值。但科举制度废除后,传统文人感到无所适从,废除科举与传统文人的失落,使儒家主体的传统文化失去其制度与个人的保证,最终导致传统文化的危机。摘编自周宁蓦然回首:废除科举百年祭(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

5、清末废除科举制度进行评价。(9分)参考答案:(1)原因: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科举制度落后、闭塞,不能选拔出适应近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清末新政”的推动;袁世凯等人的努力。(2)积极方面:建立了新式学堂,培养了许多适应近代化需要的新式人才,有力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传播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冲击了儒家传统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消极方面:造成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理失落和不安;导致清末民初中国社会政治的一度不稳;传统文化一度遭到冲击。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百日维新失败后,梁启超在日本流亡期间,广泛阅读了西方哲学和政治思想的译著。他接受了民族主义、自由、平等的概念。他对中国衰

6、弱的诊断表明,中国人个人的忠诚对象是统治者,而不是中华民族;儒家学者谈论天下一统,没有优先有效地重点强调中华民族的重要性;专制和独裁是腐败和中国衰弱的根源所在。他相信当时的中国还没有为一个真正民主和代议制的政府做好准备,反而认为君主立宪制作为一个急需的目标更为有效。他的书被青年学生抢购。但是,孙中山等激进人士认为中国有必要推翻清王朝并建立共和国。1905年慈禧太后同意进行立宪,1906年11月下令将六部扩大为十一部;1907年8月把汉族总督张之洞和袁世凯调到北京担任军机大臣;1908年8月27日发布“宪法大纲”,规定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属于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皇帝,1911年5月组织“皇族内阁”,十

7、三个任命者中有五个是皇亲国戚,有八个满人和一个蒙古旗人,但只有四个汉人。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分析梁启超主张中国实施“立宪”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立宪运动”的历史作用。(9分)参考答案:(1)原因:西方哲学和政治思想的影响;民族主义、自由、平等等观念的影响;忠君意识浓厚,民族意识淡薄;专制和独裁是腐败的根源,政治必须改良;缺乏实行真正民主共和制度的社会基础。(2)作用:是一次以君主立宪的政治变革为中心的宪政运动;开启了从专制社会向宪政社会过渡的政治改革,冲击了至高无上的皇权,传播了西方宪政思想,催生了新的政治制度,有利于中国政治的近代化;加速了清朝

8、统治集团的分化,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加速了清朝灭亡。4.导学号1038404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康有为曾指出:“握枢密之任者,惟军机处数人。此外,则诸部只见纸册,千官皆同闲人。中央实行官缺制、地方各级官员搞捐纳制,致使大批德才皆无之人私相授受世代在任。”材料二1901年3月,西班牙特使葛罗干照会清政府,明确提出“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冠于六部之首”。7月24日,清廷发布上谕,“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05年9月2日,光绪皇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兴办学堂的折子,下令“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6年规定,中央立法权由议会行使,在议会成立以前,先设立

9、资政院作为过渡性机构。并规定内阁行使行政权,法部行使司法权。1907年9月20日清廷下谕先设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10月11日,又令各省筹设咨议局,府州县筹设议事会。设立资政院的上谕颁布后,直到1910年10月3日,才在国会请愿的声浪中举行开院典礼。迫于形势急速变化,责任内阁于1911年成立,主要以皇族任责任内阁阁员,被时人称为“皇族内阁”。(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朝官制存在的弊端。(8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清政府采取的改革措施。(12分)参考答案:(1)官僚机构臃肿庞大,人员冗繁;选用官员的方式落后,官员的素质低。(2)进步之处:使延续了1 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最终废除

10、;国家机构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分权的原则,是国家体制近代化的体现。局限性:外务部的设立是为满足外国列强的需要;改革步伐缓慢且呈现出被动性;未能触动最根本的皇权专制问题,导致人心丧失,加速了清朝灭亡。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抗日时期,我们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是民族统一战线的。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因此,必须使占三分之一的共产党员在质量上具有优越的条件。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

11、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选举政策,应是凡满18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男女、信仰、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的产生,应经过人民选举。其组织形式,应是民主集中制。摘编自毛泽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1)根据材料,概括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成因。(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影响。(8分)参考答案:(1)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权是“三三制”民主政权;选举对象具有广泛性;民主组织形式是民主集中原则。成因:抗战时期中国社

12、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抗日民主政府为了调动各阶级人民进行抗战;民主集中原则能有效保障政府政策的制定与执行。(2)影响: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政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抗日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保障了根据地人民的民主,巩固了抗日民主政府,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为新中国政权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经验。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光绪帝宣示诸臣实力讲求西学材料二近者设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制造局、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据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等(1)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6分)(2)根据材料中两人对改革的不同理解,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原因。(9分)参考答案:(1)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2)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进行制度变革,发展资本主义;光绪帝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以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