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知识课件: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人教必修4).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3088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知识课件: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人教必修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知识课件: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人教必修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知识课件: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人教必修4).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知识课件: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人教必修4).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知识课件: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人教必修4).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知识课件: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人教必修4).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知识课件: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人教必修4).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知识课件: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人教必修4).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知识课件: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人教必修4).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知识课件: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人教必修4).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知识课件: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人教必修4).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知识课件: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人教必修4).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知识课件: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人教必修4).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知识课件: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人教必修4).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知识课件: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人教必修4).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知识课件: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人教必修4).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知识课件: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人教必修4).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知识课件: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人教必修4).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知识课件: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人教必修4).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知识课件: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人教必修4).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知识课件: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人教必修4).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知识课件: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新人教必修4).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1 课时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实践的概念、特点客观世界物质性客观物质性(1)实践的概念:是人们改造_的_活动。(2)实践具有三个特点:_,这是因为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对象、手段以及过程和结果都具有_。_,实践是一种_、_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_,实践是处在一定_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都受到一定_的制约。客观性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历史性社会关系历史条件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唯一标准(1)实践是认识的_。(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_。(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_。只有把_和_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实践,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2、主观客观(4)实践是认识的_。认识本身不是目的,_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目的和归宿改造世界单项选择题1“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句话是在强调()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解析“为”,学而不用,终无收获,这是在强调认识活动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脱离实践的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B 项符合题意。A、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答案B2之所以说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是因为()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具有客观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人的实践

3、活动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ABCD解析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的原因是实践的构成要素、活 动过程和活动结果都是客观的,可见正确。指的是实践 的主观能动性,指的是实践的社会历史性,与题干不构成因 果关系。故选 D。答案D3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因为()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C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点D实践具有目的性和群众性解析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的特点,人们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当初的认识是否正确。A、B、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答案C42012 年 6 月 27 日,“蛟龙”号在第五次下潜试验中最大下潜深度达到

4、 7 062.68 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的纪录。通过这项考验,意味着“蛟龙”号今后可以把科学家载至深海精确地点展开科研实验。这说明()A科研实验是重要的实践活动B认识是指导实践成功的重要因素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解析题意强调的是科学家利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可以加深对深海事物的认识。A、D 两项均不符合题意,B 项表述不严密,应为“正确的认识”。故选 C。答案C516 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一事例说明()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

5、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解析伽利略为求证自己对既有理论的质疑,通过比萨斜塔的自由落体试验这一科学实践,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说法,这充分证明了“认识的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可见C 项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 项表述错误。B 项中的“唯一”说法错误。D 项不符合题意。答案C要点 1 实践的概念与特点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这个概念,揭示了三点:实践的主体是人,只有人的活动才能被称为实践;实践的客体或对象是客观世界,单纯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活动不能被称为实践;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不是单纯的主观想象和心理活动。2实践的特点(1)客观物质性:这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

6、观性决定的,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过程及其结果都是客观的。(2)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而不是盲目的活动,更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3)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强调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历史性,强调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例题1】有人读完愚公移山的故事,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和用车运呢?这种观点的主要错误在于否认了()A实践的历史性C实践的客观性B实践的能动性D实践的主观性【解析】A。愚公移山不能用炸药炸、用车运,是因为实 践活动受到当时社会生产条件的制约

7、,这体现了实践的历史性。故选 A。【针对性训练】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姆森在接受采访时说:“当我回顾所研究过的课题时,重视实践,我感到十分重要。”)以下对实践的认识正确的是(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人的所有活动都是实践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ABCD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人类所 特有的,符合题意。说法错误。答案C要点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这种决定作用体现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最终只能在实践中产生。(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3)实践是检验认

8、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只有实践才能够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以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指导实践的主观认识是否正确。(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5)必须明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检验标准、目的与归宿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这种“基础”作用决定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2方法论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重大的现实问题时,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与时俱进。反对片面夸大认识的反作用,否定实

9、践决定认识的唯心主义。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1)原理内容: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2)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反对机械地对待理论、思想僵化;反对只强调实践决定认识,否定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例题 2】俗话说“不打不相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下列选项所反映的道理与此相同的是(“汗滴禾下土”才知“粒粒皆辛苦”)尝百草,才有“神农”李时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ABCD【解析】D。“不打不相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都强调了要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获得认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题干意思相符,是对实践

10、是认识的来源的正确解释,都符合题意。【针对性训练】2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公布的关于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的决定中指出,提倡“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时间作结论”的创新理念。这是在强调()A.实践是认识的动力B.要尊重客观规律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在改革发展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析“时间作结论”等,充分说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 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故选 C。答案C误区 1:人们可以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知识,也可以通过向古人或者他人学习获得知识,所以,人类认识的来源有两个。注意:人们获取知识有两条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但是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社

11、会实践。获取知识的“两条途径”和认识的“唯一来源”不矛盾,更不能混淆。误区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指正:认识的发展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实践是认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误区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重要标准。注意: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除了实践再无其他标准。【典题】2011 年 9 月 23 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他们发现一些粒子可能以快于光速的速度飞行,一旦这一发现被验证为真,将颠覆支撑现代物理学的爱因斯坦相对论。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个结果的潜在影响巨大,急需其他实验的独立测量进行重复实验,接受更广泛、更严谨的考验,这才能最终验证或反驳是否真的存在超光速粒子。这一声明蕴涵的主要哲理是()A认识的来源有两个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点拨】是否真的存在超光速粒子,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实验来证明,这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一切真知最终都来源于实践,A 项说法错误。B 项中的“唯一”说法错误。D 项说法也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