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原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第卷 选择题(共60分)一、单选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公元前635年,周襄王因内乱而奔汜(地名)晋文公打着“勤王”的旗号,恢复了襄王的地位,但就在襄王为他举行的宴会上,晋文公公然向周襄王请“隧”(“隧”是天子死后下葬的墓道),要求自己死后享受天子规格的葬礼。可见()A天子以“共主”的名义控制诸侯 B各诸侯国利用王室旗号发展势力C天子共主地位名存实亡礼崩乐坏 D周襄王已确认晋文公为中原霸主2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公元前211年,由于“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又
2、疏散了部分咸阳居民,“徙三万家丽邑(今陕西骊山附近),五万家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这两次移民得以实施的有利条件包括()建立中央集权 吞并六国 北击匈奴 焚书坑儒A B C D3图1所示,各国货币差别很大,影响经济文化交流。它们最早得以统一是()图1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宋明4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制度形成于()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5如图是某一朝代设置的中央机构示意图。该朝代是()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6下图是中国某朝代行政机构示意图,该朝代是()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装 订 线 内 请 不 要 答 题 )
3、订装线7据记载: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臣对日:”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耐(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乃立庐陵王为太子。这反映出当时()A皇权尚能受到有效制约 B宗法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不受重视 D地方诸侯势力强大8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特权垄断,扩大封建统治基础的是()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9示意图能够直观地反映历史现象。对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的作用解释准确的是()A加速了国家分裂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增强了诸侯势力 D扩大了王国疆域10宋代“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采取了弥封(糊名)、眷录等措施
4、,出现了“婚姻不问阀阅”“所交不限士庶”等新现象。这些新现象的出现说明,当时()A门第观念根深蒂固 B宰相权力日益萎缩C社会阶层流动加速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11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本质上反映了()A皇权至高无上 B君主权力受到挑战C中央集权体制破坏 D君主专制被推翻12下表是1262年元朝中书省的官史任职情况。这说明元朝()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不花(蒙)忽鲁不花(蒙)史天泽(汉)耶律铸(契丹)塔察儿(蒙)王文统(汉)赛典赤(回回)廉希宪(汉)粘合南合
5、(女真)阔阔(蒙)张文谦(汉)张启元(汉)商挺(汉)杨果(汉)A汉族地主是重要统治基础 B民族关系平等友好C中枢权力由汉族官僚把控 D中央地方分权制衡13明朝初年,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主要表现在废除了()A科举制 B察举制 C监察制度 D丞相制度14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定六部具体职掌,六部设尚书,尚书为正三品。六部官员相对稳定,不得轻易调动,凡有劳绩者,则在本部升用。洪武十三年升六部品秩:尚书为正二品。这一变化是()A中央集权强化的结果 B六部官员勤政廉洁的结果C源于中枢机构的调整 D科举考试更加严格的反映15“明朝自成祖以后,历代皇帝嗣位,多由皇太后主持其事,但继位的皇帝
6、出自阁臣的提名,则是前此所未有”。上述材料表明明代内阁()A阁臣的权位曾一度极度扩大 B阁臣逐渐演变为实职的宰相C逐渐取代皇帝成为实权人物 D曾一度成为正式的行政机构16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习惯法的形成 B十二铜表法的制定C公民法的形成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17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射中王肩”。这表明当时()A分封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B宗法体系彻底瓦解C传统隶属关系完全消亡 D礼乐制度不复存在18列宁曾指出:“凡是居民生活习惯特点或民族成分不同的国内的各个区域,都应该享有广泛的自我管理和自治,其机构则用普遍、平
7、等、秘密的投票方式来建立。”这可为我国下列哪一制度的实施提供理论借鉴()A“一国两制”构想 B村民自治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经济特区制度1920世纪50年代,我国确定的政治制度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还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国两制”方针 普遍推行村民自治A B C D20下表为19551959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统计表。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时间建交国家1955年尼泊尔1956年埃及、叙利亚、也门1957年斯里兰卡1958年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1959年苏丹、几内亚A美国孤立政策的失败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C睦邻友好关系的
8、发展 D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21“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上述发言体现的外交理念是()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求同存异221972年,毛泽东明确指出:“来自美国方面的侵略,或者来自中国方面的侵略,这个问题比较小,也可以说不是大问题,因为现在不存在我们两个国家互相打仗的问题。”该论断是基于()A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B中美外交关系的正式建立C全方位外交战略的提出 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23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
9、国家政策的工具。同时,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材料意在说明非战公约()A维护和平的实际作用大打折扣 B能有效制止军备竞赛C明确废弃战争、维护和平的责任 D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24张骞通西域使天山南北地区在历史上第一次与中原连为一体,中原与西域乃至更西地区的交通线路逐步开辟,形成了饮誉中外的丝绸之路”。它的开通()A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 B延缓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C造成了西域地区的野蛮落后 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25.“西周的这套制度,尽管对周帝国的迅速扩张贡献极大,但是,经过四百年左右的发展,这套制度在所谓春秋时代土崩瓦解。经战国,终为秦制所彻底替代
10、。”文中“秦制”指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宗法制26后汉书记载,公元89年,汉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令班固在燕然山刻石纪功,史称封燕然山铭。2017年8月,经中蒙学者对蒙古国中部一处摩崖石刻严密论证, 确认石刻即为封燕然山铭,也解决了长久以来对燕然山位置的猜测。这表明A古代正史记载史实可信度最高 B历史记载必须以考古研究佐证 C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 D不同类型的史料可以相互参证27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 B洋务运动的破产C戊戌变法的失败 D清末选官制度的变化28下列有
11、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禁绝了任用私人的现象A B C D29.1689年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等。从表面看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革命。材料中所说的“革命”是指A君主制在英国被推翻 B议会地位高于王权C责任制内阁的确立 D 议会开始要求制约王权30.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
12、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二、材料阅读(共计3题,共40分)3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监察官的设置源于先秦时期。自秦汉历唐宋至明清,御史由所属机构多变动、仍身兼他任的监察官,发展成机构完全直属皇帝、专司监察的官员。隋唐以后,御史监察机构一般不接受任何一级行政部门长官的指令,行使监察权也不受其干预。御史弹劾、谏官言事常可以不经过本部门长官而直接上奏皇帝。汉御史秩皆六百石,隋唐御史都在六品至八品之间,明代御史和给事中均为七品,清代提高到五品。监察官员的选任有品质、年限、出身等诸多要求。御史制度是上对下的监察纠禁,谏官制
13、度是下对上的匡正建议,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起着巩固封建统治的作用。宿志丕中国古代御史、谏官制度的特点及作用(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趋势。(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认识。(4分)3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据
14、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6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
15、支郡者”。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解析】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及影响。(12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