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学案: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师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22095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学案: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学案: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学案: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学案: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学案: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学案: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师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学案: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师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宜春中学政治学科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1课时导学案 编号6.1 审核:高二政治学科备课组_年_月_日星期_第_节 _级_班学号_姓名_使用说明:1.课前,学科组长组织安排15-20分钟时间完成预习导学案,各组成员根据预习导学案提示,认真研读教材本框内容,在课本上勾划出导学案涉及的重点内容,并用红笔标注出疑难问题,完成自学整理的相关题目。2.课堂“思”,在预习、熟记重点知识的基础上,再次通读教材,并完成探究案,做好总结巩固,能理顺知识,提升理解能力。(限时8分钟)3.课堂“议”,学科组长组织本组同学互学互动,首先采取对议方式迅速核对导学案中的基本问题,其次在组长的带领下采取组议方

2、式对疑难问题和探究题进行探究,在该环节各位同学要明确自己在本节学习中已知的问题、疑虑质疑要请教讨论的问题、要激情展示的问题等等。(组长注意控制时间10分钟)4.课堂“展”,激情展示,高效答题,其他同学激情质疑、补充,解决本节疑难问题。(限时10分钟)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点。理解: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运用:结合生活实例阐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使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切实认识到生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

3、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一切知识都要服务于实践。学习重难点: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预习导学案】一、教材助读:(限时15-20分钟,达成预习目标:在导学案的引导下通读教材,勾划并标注好课本重点问题,熟记意识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等重点基础知识。) 1、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的含义)。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思考?动物有实践能力否?(2)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包括 实践的主

4、体 、 实践的对象 和 实践的对象 。他们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 过程 及其 结果 是受 客观事物 及其 运动规律 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3)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 目的 、有 意识 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一定目的,意识下创造出自然中从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思考?如何理解实践具有能动性(4)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 社会关系 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 历史条件 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5)人类基本的实践活

5、动:一是 改造自然 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二是 变革社会 的实践,如革命和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在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三是 探索世界 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 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 实践 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补充解释: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的特点。一方面,实践受主观认识的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它又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联系着客观事物。这样,实践过程就成为主观认识同客观

6、事物联系的桥梁,人们就能够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加以比较,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一般来说,以一种主观认识为指导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事物,能够达到预期目的,那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否则就是错误的。理解?如何区别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2)实践是认识的 发展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 推动 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 认识工具 ,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 的不断深化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唯一 标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 观

7、念 的存在变为 现实 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 认识 和实践所产生的 结果 加以对照,从而检查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思考?你认为是非能否说清楚吗?怎样才能说清楚?(4)实践是认识的 目的 和 归宿 。认识从 实践 中来,最终还要回到 实践 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 改造世界 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补充理解:1.正确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任何主观标准都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个人的认识、权威的观点、多数人的意见不能用来检验认识;同样,被实践证明其科学性的理论,也不能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科学理论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因而它可以指导人们的实

8、践获得成功,但人们的实践活动是否获得成功,不能靠理论本身来检验,而要靠实践活动的结果来检验。(2)客观事物也不能回答认识的正确与否。只有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结起来加以对照。指导实践获得成功的认识,是正确认识,是真理性认识;否则是错误认识,是需要修正的认识。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2)方法论:实践决定认识原理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

9、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坚持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推动作用,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二、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我的疑问【探究案】一、合作探究(理顺思路,明确要点)1.材料一: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WTO的成员国,中国从此正式融入了世界经济大家庭之 材料二: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材料三:国家计委某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对经济结构

10、进行战略性调整来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不调整就不能继续前进。”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具有哪些特征?这些特征是如何体现?(注意哲学题答题要点)参考答案(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材料三表明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这一点。(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材料二中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做出了规划,体现了这一点。(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材料一中中国争取加入WTO,表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世界,体现了实践的社会性。同时,中国加入WTO,

11、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具体实践,具有历史性。2. 辨析:有人认为:既然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因此应该说认识来源于实践,而落后于实践。?参考答案:(1)题目中引用的两段话,充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对象是由实践的需要决定的,人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从这个角度讲,认识源于实践,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在前,认识在后,是正确的。(2)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同时又认为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能够指导人们科学地预见未来,从而采取正确的行动,沿着正确的方向来认识改造世界。从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12、的角度讲,认为“认识总是落后于实践”的说法是不正确的3(辨析)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一看实践,二看多数人的意见。参考答案:(1)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因为只要实践才能吧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只有实践才能检验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2)“多数人的意见”不能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因为多数人的意见仍属于主观范畴,人的认识不能判断自身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3)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认识,即是真理,最终是要被大多数人接受而成为大多数人的意见。【课堂训练题】1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有: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百闻不如一见 学习

13、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D )ABCD2、“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 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 C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 B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4.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

14、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 也必须反对。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 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这段论述表明 (A)。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主体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C真理等于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真理是无法判断和证明的5.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多数情况下72小时的气象预报较为准确,但由于受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仍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 ( D)

15、。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人们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 B C D宜春中学政治学科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第1课时训练案 编号6.1编写:彭恩清 审核:高二政治学科备课组_年_月_日星期_第_节 _级_班学号_姓名_ (在上课前课代表提前发到各个小组,各小组组长上课时发,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课后立即上交检查)一选择题1“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林以作屋,采草以和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B )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不懂

16、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人们利用阿尔法磁谱仪深入探究世界,表明( A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3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A )A实践的历史性 B实践的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性 D实践的主观性4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有( B ) 蜜蜂酿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神七飞天 鹦鹉学舌物权法颁布实施 教师教书 修身养性 A B C D5明代王阳明说: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在他看来,凡是认识之真切,情感之发动

17、,意志之决断,都是行(实践)。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D )A否认了实践的物质性 B王阳明坚持“知就是行,行就是知” C是唯心主义的实践观 D科学地揭示了实践的概念6对实践的客观性和实践的能动性的正确理解是( D ) A是绝对对立的,因为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 B是绝对对立的,因为客观性和能动性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C是统一的,因为客观性和能动性都是实践的特征D是统一的,因为意识根源于物质,只有主观符合客观的要求,人们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实践的创造性才能真正发挥出来7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实践

18、没有止境,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 A )A历史性 B社会性 C物质性 D能动性 8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经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明实践是 ( D )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C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9某地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看到有的地方培植高档鲜花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于是也号召农户培植高档鲜花,但是由于水土不宜和技术原因,致使农民损失惨重。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10“不登

19、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实践出真知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A B C D11“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C )A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12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从认识论上说,这是由于( A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B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C

20、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D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知识1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A )A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 B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C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14“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用放大2000倍的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描遂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粒。”这一事实说明( B )A当今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C认识来源于实践,推动实践发展 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15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C ) A小行星

21、撞击地球 B全国大专学生辩论赛C调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结构 D2010年远景规划和发展目标16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以行而求知”,“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包含的哲理是 (A)。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的主体、手段、对象都是客观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7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对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应运而生。这说明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世界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哲学与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

2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 B C D18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这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这说明 ( B )。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 B C D19最近,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77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

23、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 (D)。任何具体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A B C D20“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对毛泽东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B)。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运动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A

24、 BC D二、非选择题部分21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参考答案: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为救人而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确定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残废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