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 短板快攻点16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10088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 短板快攻点1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 短板快攻点1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 短板快攻点1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 短板快攻点1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 短板快攻点1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 短板快攻点1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 短板快攻点1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 短板快攻点1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 短板快攻点1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 短板快攻点1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 短板快攻点1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 短板快攻点1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 短板快攻点1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 短板快攻点1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 短板快攻点1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 短板快攻点1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 短板快攻点1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 短板快攻点1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 短板快攻点1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 短板快攻点1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 短板快攻点1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 短板快攻点1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 短板快攻点1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2020版新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教程文档: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 短板快攻点16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短板快攻点分析情节作用与手法要精准精准分析诊断高考命题越来越趋向综合,情节与小说的环境、人物、主题等密切相关,高考题对情节的考查,由过去单一的概括梳理,转为注重小说情节整体设置的特点与对重要段落作用的分析,而且设问不再是直接发问,而是通过有一定迷惑性的发问来完成考查。这是二轮复习时一定要吃透的地方,即明确命题人的发问角度。在二轮复习时,还要侧重对小说情节知识的综合运用,准确掌握术语,练好审题。(2016全国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战争美迈尔尼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

2、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哦,我想是。”我忙插嘴。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是吗?好了,就到

3、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哈罗?”“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

4、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密,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

5、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

6、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我放下了话筒。(沈东子译,有删改)1改编判断以下对文章分析鉴赏的正误,错误的说明理由。(1)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答: 答案错误。理由: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为开头,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表达控诉战争罪恶的主题思想,没有“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的意思。(2)“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

7、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答: 答案错误。理由:“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说法片面,主要表达了战争对“我”的压抑。(3)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答: 答案正确。(4)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又精巧。答: 答案正确。(5)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答: 答案错误。理由:“以真实的笔

8、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错,发生在“我”与女主人公之间的故事,并非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多么重大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极不起眼的小波澜,它表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也真实地反映了战争对于普通人的伤害。2改编小说的线索是什么?请根据线索划分故事情节。答: 答案线索是一位受伤退役的士兵与一位陌生女子多次打电话。第一层(开端)(第110段):写“我”和陌生女子第一次通话,谈论战争。第二层(发展一)(第1114段):“我”和女子的第二次通话,谈论文学和家庭生活,知道了女子的儿子也死于战争。第三层(发展二)(第1516段):在坚持通话中,“我”和女子产生了爱情,

9、谈论的话题也有对战争的看法。第四层(高潮、结局)(第1720段):写“我”和女子的通话被战争毁灭。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主人公的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真实;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读者的想象空间。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鉴赏作品文学形象的能力。认真审题,题干要求分析小说的物象“电话”的作用。如何分析题干已给出的“人物”“情节”两个角度?梳理文本,要关注与电话有关的情节和与电话相关的人物描写的内容。鉴

10、赏时要联系情节,结合人物形象,兼顾小说主旨。答题时要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分析。如小说通过电话让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产生交集,偶然与必然交替,使文章富有戏剧性等。我存在的问题: 高效突破提升(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天嚣赵长天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

11、一点水分。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

12、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有人敲门!”他喊起来。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门别开得太大!”“找根棍子撑住!”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他朝后看看。“开

13、啦!”撤掉顶门棍,他慢慢移动门闩。门闩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闩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的,竟是大西瓜!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

14、,有一只还带着一片叶儿呢!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这不稀罕。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侈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滴嗒嗒淌,馋人极了!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至于送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中。(有删改)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答: 1审题规范“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考查的是“情节手法”,“这有什么好处”指的是情节手法的作用。此类试题应从叙述人称

15、、叙述视角、叙述方式等角度分析手法,从人物塑造、情节安排作用及对主题的表达作用等角度分析作用。2思路规范叙述人称或叙述视角:小说以第三人称“他”为叙述视角,真实地再现了科研工作者身处绝境而努力抗争、在危难之际向敲门者伸出援救之手的故事。这样写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叙述方式:整篇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采用顺叙的方式,叙述了科研工作者和送瓜人相互救助的故事,省去了许多拖沓冗长的叙述和交代。情节安排作用:“渴”作为试验队员的感受,反映出小说情节是在“试验队员深陷绝境”的背景下展开的。文中略去陷入绝境之前的内容,情节显得更加集中、简洁。主题表达:“渴”是试验队员在风沙肆虐这样的特定环境下的状态和感

16、受,能更集中而深刻地诠释小说的主题思想,既讴歌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也揭示出“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的人生道理,彰显了蒙汉一家亲的主题。3整合答案参考答案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2017全国卷)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文本见上文天嚣)答: 1审题规范题干要求分析这篇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本质属于“分析情节作用类”题。联系小说体裁特点来看,要回答“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这一问题,首先应当明确小说结尾的形式,再从结尾的技巧对人物、情节、主题的表达作用和产生的艺术效

17、果等角度回答。2思路规范对人物的作用:从小说中“他”及队友的视角来看,由于听不懂蒙语,无法弄清送瓜人如何冲破风沙奇迹般来到这里。这样写,说明“他”所知有限,同时也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对情节的作用:小说围绕“渴”这一中心展开,从队员受困受渴,到渴望被救,最后得到西瓜解渴。结局给出一个“谜”,没有揭示谜底而是戛然而止,送瓜人究竟是怎么样冲破风沙来到这里的,显得非常神秘,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对读者的作用:读者是希望知道谜底的,而作者偏偏不揭开谜底,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去想象,也就留下了回味的空间,从而收到言有尽意无穷的表达效果。3整合答案参考答案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故事戛然而止,强

18、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和回味的空间。(2019山东济南市高三质量评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一个护士的遗憾吕斌在年终评选先进个人时,陈菊花习惯坐在角落里,她的眼神不是看着大家,而是盯着屋子的某一处,一副深思的样子。大家在争着抢着提名并且气氛逐渐紧张的时候,她却置身事外,认真地背诵药名、药性和药理。茵陈,性味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功能主治: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长于湿润的原野、路旁。主持会议的院长忽然喊一句,陈菊花。大家把眼光转向她,身旁的同事捅她,她才回过神来,看着院长。院长说,有人提你

19、当今年的先进个人,你说说你的想法吧!陈菊花非常意外,她刚来这个医院三年,怎么能和在座的老医生老护士比呢。去年评选时也有人提她,说她工作任劳任怨,对待患者态度和蔼、体贴,服务热情、周到,接触她的人都喜欢她。就像三月的茵陈,给患者带来福音。她却说,我还年轻,应该把荣誉让给老医护人员。她这一句话,得到了大家的赞同,都说,是呀,她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现在,她见大家都望着地,她还是那句话,我还年轻,不应该过早地获得荣誉,还是把先进的荣誉给老医护人员吧。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是呀,她虽然人好,工作好,但是还年轻,应该把先进评给老医护人员,她以后有的是机会。她的工作场所是药房,天天就是为患者拿药,她要记住每

20、种药的药理,要记住每种药放的位置,要记住每种药的价格等。在递给患者药时,她总是一副微笑的神态。每个患者见到她,心情舒畅,都赞扬地说,她真是三月的茵陈,药到病除。听到人们的这种评价,她只是笑眯眯地不说话,她在医学院读书时,就熟悉茵陈这种药,三月份从平民百姓的菜桌到高档饭店,是常见的佳肴,作为一种野生菜,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食用,加上本身具有的中药身份,更是被追求健康的人们喜爱。她要像三月的茵陈一样被人喜爱,她心里暖洋洋的。陈菊花天天默默地工作,她的微笑招牌一样展现在人们面前,白净的面皮和大大的眼睛,像明亮的窗户一样让患者心里敞亮。地球在不知不觉地转动,时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转眼间,她眼角有了鱼尾

21、纹,头发白了几根,且已经是药房主任。药房里又来了几个年轻人。年终的评选先进,她依旧坐在角落里,听大家纷纷提名、争论不休,又有人提到了她。主持会议的院长已经是新人,他不知道之前的事,也不知道陈菊花有一个别名叫茵陈。他看看人到中年的陈菊花,征求意见似的对陈菊花说,老陈,咱们医院这几年新进了一批人,从培养新人、鼓励新人的目的出发,先进个人在年轻人里评选,就不考虑你这样的中年人了。陈菊花点头同意。她向来对这种事礼让三先,不争不抢,何况自己已经过了青春期,荣誉对于她并没有什么意义。陈菊花依然故我地在药房里忙忙碌碌,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她也渐渐地变老,额头爬上了皱纹,白发更多,动作也变得缓慢了,人们似乎忘记

22、她曾经有过的茵陈称呼。又是年终的评选先进,角落里,坐着的是一个老医护人员,头发斑白,满脸皱纹,望着屋子的某一处,再有一年,她就退休了。人们在提谁该当选今年的先进个人时,交锋很激烈,虽然都在为别人争,实际是在为自己得到这份荣誉而暗战。整个过程,没人提起角落里的陈菊花,甚至忽略了屋子里还坐着这样一个老医护工作者。陈菊花望着窗户外的院子,花坛里的花已经谢了,冬天什么时候来的她都没注意,冷风就呼呼地刮起来了。她习惯性地默念一些药品的药理,或者回顾一些药品的习性,这是她念大学时就养成的习惯,多年不变。冬天来了,春天不会太远,三月的时候,阳气上升、百草发芽,茵陈也会旺盛生长,是采茵陈中药的最佳时间。而到了

23、四月,便成了蒿,药性渐减,多被普通百姓作为食材。而到了五六月只能当柴烧。所以,民间也流传着“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的谚语。她,陈菊花,已经是五月、六月的茵陈了。(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一个护士的遗憾”为题,既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又蕴含着强烈的感情,表达了对评选先进这一社会现象的反思,感情真挚。B“她的微笑招牌一样展现在人们面前,白净的面皮和大大的眼睛,像明亮的窗户一样让患者心里敞亮”,用生动的比喻写出了陈菊花对患者的关爱。C陈菊花退休前一年,在评选先进个人时,大家都忽略了她,说明大家已经了解并且接受了陈菊花不争不抢、总是

24、谦让的性格。D小说描写了陈菊花一生中评选先进的几段情景,时间跨度大,重点突出,抒发了对陈菊花的赞美之情,语言朴实有味,叙事自然平实。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品内容、鉴赏作品文学形象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根据前后文,大家忽略陈菊花,一是因为大家都在为自己争得荣誉,无暇顾及陈菊花;二是因为陈菊花一向不争不抢、谦虚退让,以至于大家都忽略了她的存在。但说“大家已经了解并且接受了陈菊花不争不抢、总是谦让的性格”,则于文无据。2小说在刻画陈菊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答: 答案任劳任怨,敬业务实。年终评选先进个人时,她置身事外,认真地背诵药名、药性和药理;能记住每种药的价格和放

25、的位置。善良朴实,淡泊名利,谦虚礼让。主动把荣誉让给老医护人员,不与年轻人争抢荣誉。富有爱心,体贴患者,服务热情周到。在给患者递药时,她总是一副微笑的神态,每个患者都赞扬她。(答对一点得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作答本题,需要通过文章中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以及他人的评价性语句,分析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分条概括即可。从陈菊花对待工作的角度来看,通过“她却置身事外,认真地背诵药名、药性和药理”“去年评选时也有人提她,说她工作任劳任怨”“她的工作场所是药房要记住每种药的价格等”等内容可以看出她工作时任劳任怨、敬业务实。从陈菊花对待个人名利的角度来看,通过“

26、在年终评选先进个人时,陈菊花习惯坐在角落里她却置身事外”“她却说,我还年轻,应该把荣誉让给老医护人员”“陈菊花点头同意。她向来对这种事礼让三先,不争不抢荣誉对于她并没有什么意义”等内容可以看出她善良朴实、淡泊名利、谦虚礼让。从陈菊花对待患者的态度来看,通过“对待患者态度和蔼、体贴,服务热情、周到给患者带来福音”“在递给患者药时,她总是一副微笑的神态”“陈菊花天天默默地工作像明亮的窗户一样让患者心里敞亮”等内容可以看出她富有爱心,体贴患者,服务热情周到。3年终评选先进的情节在小说中反复出现,请简要分析这样设计有哪些作用。(6分)(1)审题规范本题属于“分析情节作用类”题。“年终评选先进的情节”限

27、定了分析的对象,“哪些作用”指出了分析的方向。联系小说体裁特点来看,回答“小说情节作用”这一问题,首先应找出这一情节的所在位置,再结合表达技巧分析这一情节对人物、情节、主题的表达作用和产生的艺术效果。(2)思路规范从情节结构本身看,年终评选先进的情节在小说中反复出现,而且这一情节贯穿了陈菊花的一生,从年轻到老年的人生历程用四次评选先进的经历展现,起到了典型化和以点带面的作用;从表现人物形象看,虽然同一情节反复出现,但情节各不相同,这样既集中又富有变化地刻画了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从表达主题看,这样设置突出了对评选先进这一社会现象的思考,深化了小说主题。(3)整合答案参考答案以点带面,运用

28、典型场景复现的手法突出了陈菊花从青年到老年的人生历程中有代表性的四次评选先进的经历,构成了小说主要的故事情节;展示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四次先进评选标准不一,细腻地刻画出陈菊花在表面的波澜不惊中内心产生的微妙变化,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前后呼应,在看似简单重复的故事情节复现中,作者的情感倾向愈加鲜明,深化了小说对评选先进这一社会现象的反思,引导我们关注生活中那些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深化了小说的主题。(答对一点得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本题考查情节设置在小说中的作用。一般说来,情节设置的作用,要从情节结构本身、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等角度考虑。从情节结构本身

29、看,年终评选先进的情节在小说中反复出现,而且这一情节贯穿了陈菊花的一生,从年轻到老年的人生历程用四次评选先进的经历展现,起到了典型化和以点带面的作用;从表现人物形象看,虽然同一情节反复出现,但情节各不相同,这样既集中又富有变化地刻画了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从表达主题看,这样设置突出了对评选先进这一社会现象的思考,深化了小说主题。配套作业一、(2019柳州高中、南宁二中两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永不掉队谢志强1947年冬,秦山第一次听见方歌唱歌。团长命令:“我们的两条腿要跑过敌人的汽车轮子。”秦山穿草鞋,把脚磨破了。渐渐地,落在急行军的队伍后边。于是,他听见了那支歌:“向前向前

30、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方歌站在路边的一个小土坡上,齐耳短发,她旁边还站着两个女兵,是师文工团的团员。秦山踏着歌声,赶上了队伍。部队准时到达了指定的地点,堵住了敌人的退路,激战三天。秦山身负重伤,被送到野战医院。方歌所在的文工团来医院慰问伤病员。秦山在昏迷之中,仿佛又掉了队。他听见方歌的歌声后苏醒过来。歌声飞进了他的心里,他像在舔嘴唇,默默地跟着哼。医生对方歌说:“你把这个英雄唱醒了。”秦山家境穷困,爹娘却供他上学,念到初中,日本鬼子来扫荡,他就参加了新四军。他受过五次伤,这一次伤得最重。他说:“一颗炮弹把我炸飞了。”方歌说:“我见过你,看不出,你还是个英雄。”秦山说:“你唱歌唱得真好听,要是

31、我真的牺牲了,你就对我唱歌。”方歌崇敬英雄,说:“不许这么说。”秦山笑了,说:“这有什么?听你唱歌,我就活过来了。”方歌也笑,说:“如果我唱歌有这么厉害,我就唱。”秦山说:“那我们可就说好了。”1948年,秦山被调进了王震所在的部队,他当了独立旅一个连的连长。挺进西北,开赴新疆后来新疆和平解放。翻过祁连山,秦山第三次听见了方歌的歌声。方歌所在的文工团跟秦山的连队在一起宿营,她们已经唱不出声了。女兵很惹眼。秦山看见了方歌,风撩着她的齐耳短发,像水边的垂柳。秦山的心里奏起了旋律,茫茫戈壁荒漠,一眼望不到尽头。方歌突然唱起了歌:“向前向前向前”秦山站起来,走过去,说:“你咋知道我在唱我一点也没唱出声

32、音呀。”方歌说:“我似乎听见了一个旋律,有谁起了个头,你唱出来呀。”秦山说:“我这破嗓子,一唱会吓坏你。”部队来到了南疆重镇阿克苏驻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开始垦荒。秦山第四次遇见方歌,是在团部。他乐了,说:“是要来慰问一下我们了,戈壁荒滩听了你们的歌声都会开花呢。”方歌说:“这一回,我是被调到你们这儿了。”过后,秦山知道,方歌主动要求调离师部文工团,下放到秦山所在的团,当了宣传干事。团长是秦山以前的上级,背后向他透露:“你这个英雄,有福气,别人是英雄救美人,你却是美女救英雄,方歌追你追到沙漠来了,就看你能不能接住了。”秦山一见方歌,脸就发烫。方歌也几次到秦山这个营收集垦荒的事迹。她还组织了

33、一个宣传队,把垦荒的故事编成歌曲、快板。1952年春,秦山独自骑马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进入了沙漠。他打算建立一个新的连队,开垦一个新的荒原。按他的说法是,大口啃一块沙漠。起了大沙暴。沙漠似乎要作弄一下英雄。两天里,风沙铺天盖地,仿佛真的要叫他进去出不来。风一停,沙一落,像是什么事都没发生,沙漠呈现出壮丽的美景,移动过的沙丘,那纹路,如同水的波纹。沙漠总是将进入它里边的物体含而不露地收藏起来。幸亏有一棵枯死的胡杨树。找到秦山的时候,他搂着树干,沙子已埋到他的腰,胡杨树仿佛缩短了一截。秦山的嘴里灌满了沙粒,几乎没了脉搏。打电话给团部。方歌带了团部的两个女兵赶来,其中一位是女医生。秦山像胡杨树一样,

34、一动不动。方歌和女兵含泪唱歌,唱了沂蒙山小调。秦山是山东籍,对家乡的歌也没反应。女医生听不见秦山的心脏跳动了,就用一块白布裹住秦山。教导员拿来了军旗,盖到战友秦山的身上。方歌扑过来,揭掉军旗,打开白布。教导员说:“你再看他一眼吧。”方歌说:“我们早就讲好了,现在,我给你唱歌。”地窝子里一片宁静。歌声响起:“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教导员说:“秦山,你别掉队了,起来吧。”渐渐地,所有的人都跟着方歌唱了起来。阳光从地窝子上边的天窗照进来,沙尘像音符,在阳光中飞舞。秦山的嘴唇居然嚅动了。教导员说:“你这家伙,我就知道你不会掉队。”过后,秦山说他像是做了一个梦。他睁眼,看见一片脸,随即,他的目

35、光停留在方歌的脸上。方歌的脸如同一轮圆月,明净净地悬在空中,像水洗过一般,还沾着水珠。秦山说:“水,渴死我了,咋回事?”教导员说:“方歌把你唱活了。”秋天,收获了玉米。团长主持了婚礼。入了洞房一个地窝子,方歌说起大沙暴,她说:“当时,我就想最后一次给你唱歌。”秦山说:“战争年代,我都死不了,我命大,能这么轻易掉队?我就等你来唱呢。”方歌说:“你别耍嘴皮子了。”“掉队”是父辈对死亡的另一种说法。多年后,我了解到了秦山和方歌的各种版本的爱情故事。父辈不愿说过去的故事,但是,都有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一不留神,便会哼出来。秦山已是农场的副团长,他的步子总像是踏着歌曲的节奏。他的儿子秦平沙是我的同学,我

36、们都是军垦第二代。(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山负伤醒来后,“他像在舔嘴唇,默默地跟着哼”,这一细节写出了一个战斗英雄坚定、乐观、无畏的情怀。B翻过祁连山,“秦山心里奏起旋律”“方歌突然唱起歌来”,说明两个人内心已经有了难以言说的默契。C小说里多次写到沙暴、沙尘,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人们的精神气质却有一种动人的美感,给读者振奋的力量。D文章结尾看似闲笔,但对前文做了补充交代,同时通过写后人难以忘怀的追忆,表达了对前辈的崇敬。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综合鉴赏能力。写出“坚定、乐观、无畏的情怀”错,理解拔高

37、。2小说以“秦山听方歌唱歌”谋篇布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6分)答: 答案从情节上,以歌声为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从形象上,展示了人物献身革命事业、追求爱情的美好形象。从主旨上,歌声多次出现,一步步强化了主旨。从效果上,增添了故事的传奇色彩,具有可读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答题时,一般从情节的推进、人物形象的塑造、主旨表达等角度分析。从情节上看,以歌声为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从形象上,结合文本内容“方歌扑过来,揭掉军旗,打开白布方歌说:我们早就讲好了,现在,让我给你唱歌。地窝子里一片宁静沙尘像音符,在阳光中飞舞。秦山的嘴唇居然嚅动了多年后,

38、我了解到了秦山和方歌的各种版本的爱情故事”分析可知,展示了人物献身革命事业、追求爱情的美好形象。从主旨上,结合“秦山在昏迷之中,仿佛又掉了队。他听见方歌的歌声后苏醒过来。歌声飞进了他的心里,他像在舔嘴唇,默默地跟着哼”等内容分析,歌声多次出现,一步步强化了主旨。从效果上,增添了故事的传奇色彩。3这篇小说洋溢着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 答案(1)英雄主义:不惧牺牲,战争时期,用双腿跑过汽车轮子,五次受伤;勇于奉献,新中国建设时期,在垦荒中,不畏恶劣条件,独自深入沙漠。(2)浪漫主义:歌声唤回生命,秦山受重伤时,方歌用歌声唤醒了他;歌声催生爱情,在共同的革命理想中,

39、秦山和方歌通过歌声产生了爱情。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风格的分析及评价作品表现出的审美取向的能力。答题时,考生要具体指出“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在文中的体现,注意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不能脱离文本内容。如英雄主义的体现,结合文本内容“我们的两条腿要跑过敌人的汽车轮子。秦山穿草鞋,把脚磨破了部队准时到达了指定的地点,堵住了敌人的退路,激战三天”“他受过五次伤,这一次伤得最重”分析可知,不惧牺牲;结合“他打算建立一个新的连队,开垦一个新的荒原。按他的说法是,大口啃一块沙漠”“找到秦山的时候,他搂着树干,沙子已埋到他的腰,胡杨树仿佛缩短了一截。秦山的嘴里灌满了沙粒,几乎没了脉搏”分析可知,勇于奉献。结合

40、文本内容“多年后,我了解到了秦山和方歌的各种版本的爱情故事他的儿子秦平沙是我的同学,我们都是军垦第二代”分析可知,歌声唤回生命,通过歌声他们产生了爱情,这体现了浪漫主义。二、(2019兰州市高三诊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永远的军人张雪芳七十多岁的郝爷知道自己快要不行了,指了指衣橱上面的樟木箱,对老伴儿说:“衣服我放在里面了,走时叫孩子们帮我穿上,还有那顶军帽,也要给我戴上。”老伴儿抹着老泪点了点头。没过几天,郝爷就闭上了眼睛。老伴儿赶紧叫儿女们搬下那个樟木箱,拿出那身郝爷多年前就为自己准备好的衣服。儿女们一看,又是军装,郝爷穿了一辈子的军装,这走了还要穿?儿子说:“换身体面点儿的衣

41、服吧。”母亲坚持道:“不行,这是你爸生前特别叮嘱的,他喜欢穿军装,觉得特体面!”儿子无语,就随了老爷子吧,也算尽孝了。说起这套军装,它的来历可不小。那一年,郝爷在镇上做河道保洁员,他每天摇着船在镇内的小河里转悠,凡是河里的垃圾都捞起来,保持小河干净。有一回,郝爷把船停靠在一户人家门前的河岸边,借着树荫吸烟。突然,他听到有呼救声,声音不大,时断时续,郝爷竖起耳朵,不错,声音分明就是从岸边的窗户里传出来的。郝爷马上跳上岸,向那户人家奔去。果然,房屋里有个老人全身着地,直挺挺地趴着,正拼命地喊“救命”。郝爷慌忙跑上前,背上老人直奔医院。幸亏医院离得不远,但把老人背到那里,郝爷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最后,

42、老人的命救了过来,但还是半身瘫痪了,而且说话含糊不清。医生说:“办个住院手续,住几天,观察下情况再说。”郝爷愣了愣:“我去办吗?”医生说:“不然呢?送他来的就只有你吧。”“我?我只是个路人,”郝爷解释说,“我不认识那个老人的。”医生明白了,说:“那你赶紧去他家附近问问,最好能通知到他的家人。”“好,好的。”郝爷一叠声地说。郝爷在老人家附近挨家挨户地打听,原来情况是这样的:老人有一个儿子,二十出头就去当兵了,有近三十个年头了,一直都在部队。老人平时身体很好,都是自己照顾自己的。郝爷问:“有谁知道他儿子的电话?”邻居们都摇头:“他儿子很少回来的。”郝爷只得重新回到医院。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嘴里不停地

43、咕噜着什么。郝爷附上前去,问:“老爷子,您儿子的电话还记得吗?”老人睁大了眼,含糊不清地说:“部部队,兵当兵。”如此反复,老人就只会说这几个字了。郝爷无奈,既然救了人家,总不能撒手不管吧。何况他儿子还是个军人。军人!郝爷看了看自己穿着的那身军装,一下子振奋了精神。为老人办了住院手续,郝爷就担负起了照顾老人的重任。在郝爷的照顾下,老人的身体恢复得很好,很快就出了院,在家进行调养。郝爷可是忙得团团转,除了工作就是往老人家里跑。二十多天后,老人的言语才渐渐清晰起来。老人感激地望着郝爷:“谢谢你救了我的命,还一直来照看我!”郝爷笑呵呵地说:“您儿子保家卫国,我照看一下您也算对他的支持吧。”老人看着郝爷

44、一身军人打扮,问:“你是复员军人吧?”郝爷便哈哈地笑。老人也笑,说:“就是嘛,这军人素质就是高。”郝爷喜欢穿军装,自从十五岁那年一个老军人送给他一套军装后,他就再也没穿过别的衣服。郝爷的军装虽旧,却总是清清爽爽的。郝爷常说,穿军装让他感到荣耀且充满正气。一个月后,郝爷见到了那位军人儿子,郝爷一看他的肩章,吓了一大跳原来是个首长。老人的儿子对郝爷千恩万谢,并一定要重金谢他。郝爷不好意思地说:“一点儿小事,不用客气的。”后来,老人的儿子不知从哪儿得知郝爷喜欢军装,就送给了他一套崭新的军装,还有一顶军帽。郝爷一看到那套军装,眼睛都亮了。老伴儿一直记得,郝爷是捧着那身军装回的家。到了家,都不许老伴儿碰

45、一下,说:“这可是首长送我的,我得好好珍藏,走的时候穿。”那时候,郝爷的身体还硬朗。郝爷走了,穿着那身崭新的军装,戴着那顶崭新的军帽,很威武的样子。镇上的老营长来为他送行,惋惜地说:“可惜呀,这么好的人,却没当上兵。”在场的许多人都惊讶地望着老营长:“郝爷不是军人?”老营长说:“当年他是在我手里应征的,条件都合格,只因是三代单传,他的祖母死活不让他去,结果就没去成。”“啊?哦”人们的心情沉重起来。可是,看着郝爷,每个人都觉得,他就是军人。(摘编自微型小说选刊)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跳上岸”“奔去”“跑上前”“背”“直奔”等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明

46、郝爷救助生病老人时是毫不犹豫的,充分表现了他见义勇为的精神。B老人看到郝爷穿一身军装,便问郝爷是不是复员军人,而郝爷笑而不答,老人便猜出郝爷的真实身份不是军人,但仍然称赞郝爷具有军人的素质。C虽然老营长并不是小说中着意刻画的人物,但是小说通过他的话语告诉了读者郝爷的真实身份并不是军人,以及郝爷当年未能参军的原因。D郝爷是一位极普通的人物,但他拥有军人情结,他的作为彰显了军人精神,从题目“永远的军人”来看,作者对郝爷怀有敬仰与赞美之情。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老人便猜出郝爷的真实身份不是军人,但仍然称赞”分析不当,小说中老人并未猜出郝爷不是军人,对他的称赞是发自肺腑

47、的。5小说结尾为什么说“每个人都觉得,他就是军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答: 答案爱穿军装、爱惜军装:郝爷十五岁时,一个老军人送给他一套军装,之后他就没穿过别的衣服;生前嘱咐老伴儿,自己去世后,让儿女们给穿戴上自己珍藏的军装和军帽。崇敬军人:郝爷常说,穿军装让他感到荣耀且充满正气;得知老人的儿子是个军人,精神为之振奋。具备军人素质:对工作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凡是河里的垃圾都捞起来”;乐于助人,郝爷不仅救了生命垂危的老人,还为老人办理住院手续,亲自照顾老人,老人出院后,他仍然一直照看老人。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章内容,郝爷之所以让人们觉得“他就是军人”,是因为他平日

48、爱穿军装、爱惜军装的行为,崇敬军人的语言和神情,以及恪尽职守、勇于救人、乐于助人的军人品质。据此结合作品分析即可。6小说在叙事上有怎样显著的特点?有何作用?(6分)答: 答案使用第三人称,以讲故事的口吻,使小说叙事更加灵活。用大量的对话推动情节发展,语言平实、口语化,符合人物身份。插叙手法的运用和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使情节跌宕起伏,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了小说主题。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小说的叙事特点可以从叙述方式、叙述人称、情节安排和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叙述人称上看,这篇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讲述故事,叙事灵活。从叙述方式及情节安排上看,文中用插叙的手法叙述郝爷救人的故

49、事及军装的来历,照应开头;结尾虽出人意料,但由于前文的铺垫,又让人感觉尽在情理之中,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了小说主题。从语言表达上看,小说运用大量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语言平实,符合人物身份。三、(2019福建高三毕业班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战士孙犁那年冬天,我住在一个叫石桥的小村子。村子前面有一条河,搭上了一个草桥。天气好的时候,从桥上走过,常看见有些村妇淘菜;有些军队上的小鬼,打破冰层捉小沙鱼,手冻得像胡萝卜,还是兴高采烈地喊着。这个冬季,我有几次是通过这个小桥,到河对岸镇上,去买猪肉吃。掌柜是一个残疾军人,打伤了右臂和左腿。这铺子,是他几个残疾弟兄合股开的

50、合作社。第一次,我向他买了一个腰花和一块猪肝。他摆荡着左腿,用左手给我切好了。一般的山里的猪肉是弄得粗糙的,猪很小就杀了,皮上还带着毛,涂上刺眼的颜色,煮的时候不放盐。当我称赞他的肉有味道和干净的时候,他透露聪明地笑着,两排洁白的牙齿,一个嘴角往上翘起来,肉也多给了我一些。第二次,我去是一个雪天,我多烫了一壶小酒。这天,多了一个伙计:伤了胯骨,两条腿都软了。三个人围着火谈起来。伙计不爱说话。我们说起和他没有关系的话来,他就只是笑笑。有时也插进一两句,就像新开刃的刀子一样。谈到他们受伤,掌柜望着伙计说:“先还是他把我背到担架上去,我们是一班,我是他的班长。那次追击敌人,我们拼命追,指导员喊,叫防

51、御着身子,我们只是追,不肯放走一个敌人!”“那样有意思的生活不会有了。”伙计说了一句,用力吹着火,火照进他的眼,眼珠好像浮在火里。掌柜还是笑着,对伙计说:“又来了,”他转过头来对我,“他沉不住气哩,同志。那时,我倒下了,他把我往后背了几十步,又赶上去,被最后的一个敌人打穿了胯。他直到现在,还想再干干呢!”伙计干脆地说:“怨我们的医道不行么!”“怎样?”我问他。“不能换上一副胯骨吗,如能那样,我今天还在队伍里。难道我能剥一辈子猪吗?”“小心你的眼!”掌柜停止了笑对伙计警戒着,使我吃了一惊。“他整天焦躁不能上火线,眼睛已有毛病了。”我安慰他说,人民和国家记着他的功劳,打走敌人,我们有好日子过。“什

52、么好的生活比得上冲锋陷阵呢?”他沉默了。第三次我去,正赶上他两个要去赶集,我已经是熟人了,掌柜的对伏在锅上的一个女人说:“照顾这位同志吃吧。新出锅的,对不起,我不照应了。”那个女子个子很矮,衣服上涂着油垢和小孩尿,正在肉皮上抹糖色。我坐在他们的炕上,炕头上睡着一个孩子,放着一个火盆。女人多话,有些泼。她对我说,她是掌柜的老婆,掌柜的从一百里以外的家里把她接来,她有些抱怨,说他不中用,得她来帮忙。我对她讲,她丈夫的伤,是天下最大的光荣记号,她应该好好帮他做事。这不是一个十分妥当的女人。临完,她和我搅缠着一毛钱,说我多吃了一毛钱的肉。我没办法,照数给了她,但正色说:“我不在乎这一毛钱,可是我和你丈

53、夫是很好的朋友和同志,他回来,你不要说,你和我因为一毛钱搅缠了半天吧!”这都是一年前的事了。第四次我去,是今年冬季战斗结束以后。一天黄昏,我又去看他们,他们却搬走了,遇见一个村干部,他和我说起了那个伙计,他说:“那才算个战士!反扫荡开始了,我们的队伍已经准备在附近作战,我派了人去抬他们,因为他们不能上山过岭。那个伙计不走,他对去抬他的民兵们说:你们不配合子弟兵作战吗?民兵们说:配合呀!他大声喊:好!那你们抬我到山头上去吧,我要指挥你们!民兵们都劝他,他说不能因为抬一个残废的人耽误几个有战斗力的,他对民兵们讲:你们不知道我吗?我可以指挥你们!我可以打枪,也可以扔手榴弹,我只是不会跑罢了。民兵们拗

54、他不过,就真的带好一切武器,把他抬到敌人过路的山头上去。你看,结果就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临别他说:“你要找他们,到城南庄去吧,他们的肉铺比以前红火多了!”一九四一年于平山(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描写了抗日根据地石桥村冬季河边村妇淘菜、小战士捉鱼的场景,场面祥和、有趣,富有生活气息,展示了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B“一毛钱的搅缠”,刻画了掌柜女人的泼辣和小气,与掌柜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英雄不被理解的苦闷,从侧面表现掌柜一家生活的艰难。C小说讲究叙事策略,以“我”为叙述者,巧妙地串联几次对话,将几个不同时空的故事片段衔接在一起,叙事

55、灵活自由,节奏明快流畅。D小说讲述抗战中几位受伤的“战士”的故事,真实生动地展现了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风貌,讴歌了抗日根据地军民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和艺术手法的把握的能力。B项,“从侧面表现掌柜一家生活的艰难”错误,此处仅仅表现掌柜女人的泼辣和小气,与掌柜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并不是因为生活艰难,文中没有暗示他们生活艰难的语句。8小说中“伙计”的性格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 答案英勇善战。不怕牺牲,追敌受伤;指挥民兵打赢伏击战。义烈不屈。身受重伤,渴望再上战场杀敌报国,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爱恨分明。枪林弹雨中救助班长,不放走一个敌人。自立自信。受伤后和残疾战友

56、开合作社谋生,相信自己还有能力杀敌。率直急躁。说话直接粗粝,整天焦躁不能上火线,甚至眼睛急出了毛病。(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文中主要交代了“伙计”的战斗经历以及在负伤后和残疾战友开合作社谋生,仍然急切渴望到战场杀敌的情况,还有反扫荡开始后执意要求上战场指挥战役的事件。从战斗经历看,他不怕牺牲,追敌受伤,指挥民兵打赢伏击战,体现了他的英勇善战;枪林弹雨中救助班长,不肯放走一个敌人,体现了他的爱憎分明;说话直接粗粝,“他整天焦躁不能上火线,眼睛已有毛病了”体现了他的率直急躁;受伤后和残疾战友开合作社谋生,相信自己还有能力杀敌,体现了他的自立自信。

57、注意首先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性格特征,再结合文本分析,概括要全面。9小说中故事的讲述者最后变为“村干部”,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 答案增加叙述视角,扩大了叙述空间,使叙述富于变化,更有张力。进一步强化“战士”英勇善战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立体。增强了故事的传奇色彩,使主题意蕴更丰厚。(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小说叙述视角变化的作用。小说叙述视角多变可以从表达效果、人物形象、主题等方面分析。从表达效果看,故事的讲述者变为“村干部”,可见叙述并非采用同一视角,不仅扩大了叙述空间,而且使叙述富于变化。从表现人物看,“村干部”的讲述是对上文“战士”形象的延伸,“战士”指挥民兵打赢伏击战进一步体现了他的英勇善战形象。从表现主题看,受伤战士的故事,真实生动地展现了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风貌,讴歌了抗日根据地军民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