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03046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春秋后期,礼乐制度崩坏,太史乐官流散,典籍落入民间,士子国人,初则竞相传诵,转而各家自立说。据此可知,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是A. 铁犁牛耕的使用B. 周王室衰微C. 文化扩散和教育下移D. 礼乐制度被破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典籍落入民间,士子国人,初则竞相传诵,转而各家自立说”,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私学兴起,文化扩散和教育下移,使“士”阶层崛起,这是百家争鸣出现的一个原因,故C正确;材料信息与铁犁牛耕无关,排除A;材料主要说明文化、教育的发展对百家争鸣出现的影响,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礼

2、乐制度被破坏是“士”阶层崛起的背景,材料不能说明礼乐制度被破坏是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排除D。【点睛】紧扣关键信息“典籍落入民间,士子国人,初则竞相传诵,转而各家自立说”分析解答即可。2.唐初中书省下设六名中书舍人。凡百司表章,先由一名中书舍人批阅,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其余五名舍人再根据自己的意见,提出“商量状”,拟出各种方案。中书省宰相选择最优方案并略陈己见,交皇帝裁决。由此可见,唐初A. 君相矛盾得到了缓解B. 宰相权力遭到削弱C. 中书省决策较为科学D. 中枢权力机构完备【答案】C【解析】【详解】唐初中书省,先由一名中书舍人批阅,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其余五名舍人再根据自己的意见,拟出各种方案,

3、最后由中书省宰相选择最优方案并略陈己见,交皇帝裁决。由此可见,唐初中书省决策较为科学,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君相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在说宰相的权力遭到削弱,故B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材料不能反映中枢权力机构完备,故错误。3.张载主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王夫之赞曰:“往圣之传,非张子其孰与归”。据此材料反映了A. 社会道德环境的恶劣B. 儒家批判佛道思想的文明交融C. 重建儒家正统的艰难D. 宋儒重建儒家信仰的文化自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张载主张学习要以天下为己任,王夫之认可张载的观点,说明儒学家自身有一种文化自觉,故D选项符合

4、题意。材料无法得出社会道德环境恶劣的结论,A选项排除。材料不体现批判佛道思想,B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重建儒家正统的艰难性,C选项排除。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之经文论策,其名虽正,而最便于空疏不学之人。唐宋用诗赋,虽曰雕虫小技,而非通古今之人不能作。“在此,顾炎武主张A. 反对八股取士,批评科举制度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 主张人尽其才,重视礼义廉耻D. 经世致用,明道救世【答案】A【解析】【分析】材料中“经文论策”属于明朝时期八股取士考试方式,“用诗赋,非通古今之人不能作”说明顾炎武反对古代科举考试的方式和考察内容,故A正确;B是梁启超概括顾炎武“亡国和亡天下”的思想;C中“礼义廉耻

5、”不符合材料主旨;D中经世致用材料没有体现。【详解】5.明嘉靖后期,国家出现银荒,隆庆元年(1567),首次颁布户部库藏钱法:“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者,止许用钱。”。此举说明:A. 政府以立法的形式承认白银的货币地位B. 明政府法令的目的是限制白银的使用C. 政府注意规范商业经营形式D. 政府意在强化重农抑商政策【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代中期以来,社会经济和商品货币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其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自然特性,逐渐成为主导流通货币,至隆庆初国家以法律形式认可了白银的货币地位。材料中“凡买卖货物,值银

6、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者,止许用钱”表明,在白银货币化已基本完成的情况下,明朝政府不得不承认客观事实,以立法的形式承认白银的货币地位,故A项正确,B项错误;C、D与材料无关,排除。点睛: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者,止许用钱。”6.明后期书画家董其昌每每绘完山水,题以诗文,行楷簇簇如行蚕,闪闪如迅霆飞电,全图诗、书、画相映成趣,和谐一致,更富有抒情意境。此类绘画作品A. 彰显文人画的独特技法B. 注重抨击封建专制统治C. 以世俗生活为主要题材D. 表明写意画发展至顶峰【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核心信

7、息:该画作注重写意和诗书画印一体。根据高中历史知识可知,其画类型为文人画。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体现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信息,B项排除;反映世俗生活的是写实画,与材料核心信息不符,C项排除;材料提供的个案,没有其他信息,无法对比,难以得出顶峰结论,D项排除;【点睛】本题是概念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理解每一个核心历史概念的时空范围、典型特征和主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例如,文人画的典型特征是注重写意和诗书画印一体。7.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故善学者必先明本末,更明所谓大本末而后可。合而言之,则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该主张A. 提倡本末并举,要求中西并重B. 认可西学价值,

8、倡导以末辅本C. 否定传统文化,主张全面西化D. 抬高中学地位,贬低西学价值【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学其本也,西学其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可知其主要主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末”,选择B项;选项A、C没有涉及到“主、辅”关系,故排除A、C选项;选项D中的“抬高、贬低”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8.“在五四运动以后,虽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继续参加了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毛泽东在下列哪一著作中强调了这一观点?()A.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B. 新民主主义论C. 论联合政府D. 论人民民主专政【答案】B【解析】【详解

9、】根据“五四运动以后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可知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发生了转变,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属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论述,出自新民主主义论,故选B项;ACD项与题意内容不符,排除。故选B。9.1935年4月,国民政府在贵阳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以“谋国民经济之健全发展”。随后,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指出“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这反映出国民政府A. 利用国家力量来发展国民经济B. 顺应政府干预经济的世界潮流C.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 积蓄国力准备对日本全面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的

10、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体现的是国民政府利用国家力量来发展国民经济,A选项符合题意。顺应政府干预经济的世界潮流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对经济干预,C选项排除。对日本全面战争始于1937年,排除D。10.195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3278亿斤,比1949年增长44.8%。但从1952年下半年起,全国许多地区出现抢购粮食,以致粮价上升的社会现象。到了1953年,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这种现象A. 通过大规模工业化而缓解B. 受工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C. 产生根源是农民持粮惜售D. 推动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建国后

11、土地改革运动继续开展,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粮食总产量的大幅度提升。但是由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以及城镇人口的增加,造成了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当时粮食供应不足,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出现了粮价上升的社会现象,尤其到1953年“一五计划”全面开战后,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由此可知材料中的现象是受工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故B项正确。这种现象不是通过大规模工业化而缓解,而是通过 “统销统购”制度的出台解决的,故A项错误。农民持粮惜售只是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不是根源,故C项排除。土地改革运动只是195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提高的原因,故D项排除。11.1955年“万隆会

12、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开幕,与会的29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表明不愿卷入美苏之间的冷战,而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苦和发展经济作为目标,此次会议促进了A. 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B. 以苏联为首的华约成立C.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 两极格局演变为多极化格局【答案】C【解析】1971年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A时间不符合;B不符合“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表明不愿卷入美苏之间的冷战”,排除B;1955年“万隆会议”是第三世界国家会议,它推动了日益众多的亚非国家走上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道路,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故C正确;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是一种趋势,D表述不恰当。 12.“教育还

13、是要两条腿走路,大专院校是一条腿,各种半工半读和业余大学是一条腿。教育制度中许多具体问题要认真研究,该恢复的恢复,能实行便实行。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邓小平的这一看法旨在A. 初步建成国民教育体系B. 推动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C. 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D. 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教育制度中的许多具体问题要认真研究,该恢复的恢复,能实行便实行。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可以得出所述为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由此可知,B符合题意;A是在文革之前;C是在1995年提出的;D是在1956年,在文革之前。13.1978

14、1991年间,中国电视媒体在经济管理模式和财务运作机制上,先后经历了从完全供给型阶段(国家财政提供全额资金补助),到供给创收型阶段(国家拨款为主、媒体创收为辅),再到创收供给型阶段(媒体创收为主、国家拨款辅助)的三次历史性跨越。这一过程表明A. 经济管理体制的逐渐变革B. 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结束C. 现代企业制度的正式确立D. 城市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答案】A【解析】“完全供给型阶段(国家财政提供全额资金补助),到供给创收型阶段(国家拨款为主、媒体创收为辅),再到创收供给型阶段”说明国家对于经济管理的控制逐渐放松,A正确;B中基本结束错误;C是1992年之后;C是1984年开始。点睛:改革开放

15、以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历史现象:(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20世纪80年代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3)对外开放经历了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等步骤。(4)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起来。14.苏格拉底经常在公共场合与人交谈,通过谈话揭露对方的无知,以此来刺激人的求知欲,因为他的论辩方式,苏格拉底也被看作是智者学派,其实二者有本质区别。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A. 适应现实需要追求功利B. 研究重心转向人和社会C. 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D. 追求知识及人的自我约束【答案

16、】D【解析】【详解】苏格拉底“通过谈话掲露对方的无知,以此来刺激人的求知欲”,表明苏格拉底重视追求知识,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学派过度强调人的作用、忽视道德,追求人的自我约束,故D正确。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不符合题意,排除A。智者学派研究重心已经转向人和社会,不符合题意,排除B。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不符合題意,排除C。15.有学者认为,16世纪的宗教改革者和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虽在哲学世界观上表现迥异,但在世俗生活中却也有着“共同的信仰”。这里“共同的信仰“的主要含义是()A. 反抗权威B. 重视法制C. 崇尚理性D. 相信神灵【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宗教改革反对天

17、主教会权威,启蒙运动反对君主专制和天主教会,因此两者的共同信仰是反抗权威,选项A正确;宗教改革中并未体现出重视法制和崇尚理性的特征,排除B、C;启蒙运动中崇尚科学理性,排除D。【点睛】解题关键是对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反对内容之间的共性的掌握。16.“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材料中赞扬的是A.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B. 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C. 牛顿经典力学理论D. 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材料体现了经典力学对于法国启蒙运动和大革命的影响。故答案为C项。A项,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但与法国启蒙运动和大革命无关,排除;B项,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是在19世纪中期,排除。【点睛】17世纪的欧洲,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努力,在天文学和力学方面积累了丰富资料的基础上,英国科学家牛顿实现了天上力学和地上力学的综合,形成了统一的力学体系经典力学。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是人类认识自然及历史的第一次大飞跃和理论的大综合,它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并对科学发展的进程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是科学形态

19、上的重要变革,标志着近代理论自然科学的诞生,并成为其他各门自然科学的典范。牛顿力学革命作为英国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着18世纪的时代精神,为法国启蒙运动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方法论基础。17.1762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任命他的老师布特伯明接任首相,用封官许原、收买贿赂的方法在议会中形成个“国王之友”派,利用这个集团去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这说明当时的英国A. 议会对王权制约尚未形成B. 光荣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C. 议会内部两党斗争十分激烈D. 立宪政体有待进一步完善【答案】D【解析】【详解】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利用“国王之友”派打击辉格党,削弱辉格党的势力。这说明当时的英国国王王权

20、存在滥用的现象,表明立宪政体有待进一步完善,故D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就已经形成了议会对王权的制约,故A项错误;1688年光荣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故B项错误;材料只涉及一个政党,体现不出议会内部两党斗争,故C项错误。18.甘蔗种植需要猛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公斤,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工业革命大幅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B. 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兴盛C. 新航路开辟使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D. 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

21、】依据材料可知,甘蔗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作,需要大量劳动力,而且劳动条件恶劣。结合所学可知,欧洲人在征服美洲后建立了大批甘蔗种植园,为降低劳动力成本,适应恶劣条件下的劳动强度,大量使用从非洲贩运来的黑奴进行甘蔗种植,使得甘蔗的生产成本下降,产量提高,蔗糖不再是奢侈品逐渐普及,因此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的兴盛,答案为B。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提升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消费能力,但广大普通民众生活水平有限,不是蔗糖普及的主要原因,A 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蔗糖逐渐普及主要是生产环节成本下降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导致东西方贸易便捷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C错误。欧洲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与

22、蔗糖价格下降无关,D错误。19.近代某画家的油画中这样描绘:画面中央矗立着天主教堂,它的塔尖直指天空;画面下方是一群卑微的人,正在河边工作;下边是幽静的小镇和高高的拱桥;天上的云彩和落日似乎在保佑着教堂和小镇这一切让人显得格外渺小有学者认为,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富有宗教神秘感据此判断这幅画属于A. 现实主义流派B. 浪漫主义流派C. 印象主义流派D. 现代主义流派【答案】B【解析】现实主义流派是以写实手法来表达一切,注重表现社会现实,与“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风格不一致,故A项错误;浪漫主义流派多以壮美的自然为素材,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材料中画家的油画内容是对自

23、然的描绘,“有学者认为,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富有宗教神秘感。”,符合浪漫主义的风格,故B项正确;印象主义流派的基本特点是以光和色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客观再现个人瞬间视觉印象,强调绘画的审美功能,与材料中画家油画的风格不符,故C项错误;现代主义流派是20世界兴起的美术流派,具有代表性的立体派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图形,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与材料中画家油画的风格不符,故D项错误。20.1859年,物种起源出版,它全面阐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成为一部可以和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相媲美的伟大著作。这两部著作A. 推动了近代科学的诞生B. 揭示了社会发展的真相C. 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兴起D.

24、 实现了人类认识的飞跃【答案】D【解析】物种起源、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均使人类认识出现了质的飞跃,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推动了近代科学的诞生、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兴起的只适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所以选项A、C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两部著作均未揭示了社会发展的真相,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21.1871年4月16日,巴黎公社颁布的法令规定:“一切企业主已经逃跑或已停业的工厂和作坊交给工人协作社管理,以便组织生产。保证企业主有权获得补偿,按资产量确定补偿数额”。这项措施A. 体现了对私有财产权的尊重B. 没收了部分私人资本C. 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D. 维护了资本家的利益【答案】A【解

25、析】材料“保证企业主有权获得补偿”体现了对私有财产权的尊重,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一切企业主已经逃跑或已停业的工厂和作坊”不符,故B项错误;没收逃亡资本家资本或已停业资本只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途径之一,故C项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颁布的法令是为了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而不是维护资本家利益,故D项错误。22.马歇尔计划中任何接受援助的国家将不可免地丧失一部分经济主权,并且被援助国必须附带参与欧洲统一市场的建设,这让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苏联根本无法接受,由此苏联拒绝了马歇尔计划,这说明马歇尔计划A. 促使受援国成为美国的附庸B. 预示着战后欧洲走向分裂C. 加

26、速了战后欧洲经济的恢复D. 开启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全名叫欧洲经济复兴计划,主要面向的是整个欧洲国家进行援助,但是苏联拒绝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这也说明了马歇尔计划预示战后欧洲走向分裂,B选项符合题意。促使受援国成为美国的附庸的说法不符合史实,马歇尔计划主要是为了稳定西欧资本主义秩序,遏制苏联,A选项排除。加速了战后欧洲经济的恢复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C选项排除。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巴黎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开启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D选项排除。23.19291933年的美国电影热心于制造浪漫爱情、个人英雄、离奇冒险的神话,社会矛盾、

27、经济危机、失业现象作为背景隐约表现。这一现象反映出A. 电影创作再现社会生活B. 经济危机扩展到文化领域C. 政府力图控制民众情绪D. 电影折射民众的心理需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电影热心于制造浪漫爱情、个人英雄、离奇冒险的神话,社会矛盾、经济危机、失业现象作为背景隐约表现”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危机下的大萧条景象使民众希望用虚拟电影来慰藉心灵,故D项符合题意。A项,电影作为艺术形式一定程度反映了现实生活,但并非再现现实,排除。B项,经济危机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方面,而非文化领域,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政府对民众情绪的控制,排除。24.1967年,日本学者提出了“信息化”的概念,认为信

28、息化既是一个技术进步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变革过程,它既改变了生产组织体系、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又推动了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动态迈进。这说明信息化A. 导致社会生产出现融合趋势B. 推动人类社会的全方位进步C. 加速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 使人类社会的分工更加分散【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信息化既是一个技术进步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变革过程”“它既改变了生产组织体系、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又推动了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动态迈进”等信息可以看出,信息化推动人类社会的全方位进步,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社会生产出现融合趋势,排除A;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错误;人类

29、社会的分工更加精细,D表述错误;排除。25.根据苏联官方的统计,在1970年代,苏联在投资规模同美国大体相当的情况下,其工业劳动生产率仅是美国,一半,其农业劳动生产率仅是美国的1/5,国民收入才相当于美国的65%。据此,苏联出现这一状况A. 导致了国民收入比较低B. 是排斥市场机制的结果C. 源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D. 宣告赫鲁晓夫改革失败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苏联在1970年代的投资规模与世界大国美国相当,但其工、农业生产率和国民收入均远远低于美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苏联模式排斥市场机制,B项正确;国民收入比较低是统计中的现象之一,不是分析、推理出的结

30、论,A项不符合题意;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是部分问题,不是源头,C项错误;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他的改革已经失败,七十年代苏联的领导人是勃列日涅夫,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摘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

31、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材料二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至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市铺。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丰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100万人。

32、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历史作用。【答案】(1)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2)缓解关内人口压力;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东北开发。【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结合材料“清朝 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 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

33、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 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我国的东段边界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1904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 口已达1100 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归纳总结答案。第(2)问,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从人口分布、边疆开发、民族融合、抵御侵略等方面概括总结。如材料“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 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

34、设学堂、建布铺。仅十余年,呼兰地区 已是“三城相望,粮产富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1904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 口已达1100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可归纳出其历史作用。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晚清移民措施东北移民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001800年间,“中国贸易”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中国凭借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外国人,包括欧洲人,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人支付白银,这也确实表现为商业上的“纳贡”。1500年

35、至1800年,“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换句话说,在欧洲工业革命之前,世界的经济中心不在欧洲,而在亚洲,特别是中国。据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的东方围绕材料,结合中外历史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 论题:重新审视全球视野下的明清。论述:15 至 19 世纪,明清时期农耕经济达到高度繁荣。明中叶以来,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 取代官办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制造的手工业品在全球市场具有极高的声誉度和竞争力。随着新航路开辟,中西方贸易量剧增,中国始终处于贸易顺差地位,同时伴随着白银大量涌

36、入和高产作物引进,冲击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明清两朝虽然闭关锁国,但是依旧开通了指定的贸易口岸进行海外贸易,比如清朝的广州十三行,中国仍处于世界最重要贸易中心地区之一。 示例二 论题:1500 年以来,世界经济中心由亚洲逐渐转向欧洲。 论述: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市场的规模逐渐扩大、商品种类逐渐增多、贸易额不断上升,世界 市场初步形成;随着早期殖民扩张的进行,欧洲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开拓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吸收了优秀的文明成果和先进的科学技术;19 世纪以来,欧洲各国普遍开展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欧洲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工业技术中心;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欧洲不断对外扩张, 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

37、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殖民体系,从而引领着世界经济向着广度和深度发展。【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中国和世界的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阐释问题的能力。解答这种题型要注意三个要素:(1)论点(观点),观点应明确、清楚;(2)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证据要准确求真。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3)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注意史论结合。对于这种新题型,学生只要把握住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把握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得高分还是很容易的。 故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材料的信息,拟定出自己的论题,如:重新审视全球视野下的明清、1500 年以来,世界经济中

38、心由亚洲逐渐转向欧洲等;然后根据所学的中西方的相关史实来进行论述和阐释;最后进行简单的升华和总结即可。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社告一、国势陵夷,道表学弊,后来责任,端在青年。本志之作,盖欲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二、今后时会,一举皆有世界关系。我国青年虽处蛰伏研求之时,然不可不放眼以观世界。本志于各国事情,学木,思潮,尽心灌输,可备攻错。三、本志以平易之文,说高尚之理,凡学术事情足以发扬青年志趣者,竭力阐述,冀青年诸君于演习科学之余得精神上之援助。四、本志执笔诸君,皆一时名彦,然不自拘限。社外撰述,尤极欢迎。海内鸿硕,有佳作见惠,无任期褥。五、本志特

39、辟通信一门,以为质析疑难发抒意见之用。凡青年诸君对于物理学理,有所怀疑,有所阐发,皆可直城惠示,本志当尽其所知,用以奉答,庶可启发心思,增益。陈独秀青年杂志创刊号(1915年)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观点:国家危亡、民族危难之际,青年一代应树立远大理想,承担时代责任。评析:辛亥革命期间,许多热血青年为了实现民主共和,抛头颅洒热血,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胡适等人,提倡民主与科学,冲击传统封建礼教,解放了民众思想;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充当运动先锋,各界

40、爱国人士积极参与,使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青年人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最终取得胜利。结论:广大青年要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理性爱国,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示例二:观点:面对世界局势变化,青年一代要有开放意识,积极学习外界先进文化知识。评析: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看到了中西方的巨大差距,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康梁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宣扬西方民

41、主、自由、革命思想,推动辛亥革命爆发并建立了中华民国;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以民主、科学为旗帜,主张通过全面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来救亡图存,后期李大钊在中国率先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结论:广大青年要有放眼世界的眼光和求实进取的精神,积极努力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解析】【详解】首先,通过阅读,对材料逐项进行归纳,提炼观点。如从第一点“国势陵夷,道表学弊,后来责任,端在青年”中可提炼出观点为“青年一代应树立远大理想,承担时代责任”,从第二点“今后时会,一举皆有世界关系”中提炼出观点为“青年一代要有开放意识,要积极学习外界先进文化知识”。其次,结合所学列举史实对观点进行阐述。如在说明“青年的开放意识”时,可与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史实进行关联论述。最后,对观点进行回应升华,进而提出结论,直白点就是对观点进行转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