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29298 上传时间:2025-11-05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5.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70页
201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1.《诗词五首》 (共70张PPT).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1.诗 词 五 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 甫杜甫(712-770),字子美,籍贯巩县(今属河南),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其诗直接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人称“诗史”。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 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在梓州(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候写下的诗。剑外巫峡巴峡襄阳洛阳蓟北

2、四川河南河北长江东海蓟北j涕泪t巫峡w襄阳xin洛阳lu1.听录音,听准字音和节奏。2.找出易读错的字和难理解的字词。3.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剑外忽传收蓟(j)北,初闻涕(t)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w)峡,便下襄(xin)阳向洛阳。杜甫剑外忽然间传扬着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泪水就洒满了衣裳。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愁?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简直要发狂。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还要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故乡洛阳。通过学习

3、本诗那个词最能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喜欲狂从诗中找出诗人听到胜利喜讯后的情绪变化的词?“忽传”、“初闻”、“却看”、“漫卷”从本诗得“满衣裳、放歌、纵酒、满卷、诗书、即从穿、便下向”我们体会到了什么?诗人听到收复蓟北的消息后,高兴得简直要发狂心情。巴峡、巫峡在四川,襄阳在湖南,洛阳在河南,跨越了三个省,本应是很累的,而诗人却觉得非常轻松地回到自己的家乡,我们可以看出什么?诗人心情高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首联捷报传来喜泪沾裳(盼望已久)颔联妻子一扫往日愁云(欣喜若狂)颈联纵酒欢唱作伴还乡(多年愿望)尾联想象中飞驰到洛阳(归心似箭)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之情.这是诗人的第一首快诗全诗连用

4、六个地名,因为他始终贯穿着诗人喜悦心情并不感到累赘,相反尽情抒发了失地被收复之后地地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对民深沉炽热地爱!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白居易从岁开始,定居洛阳。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

5、“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785805)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chbnjchjzhninjing1.听录音,听准字音和节奏。2.找出易读错的字和难理解的字词。3.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

6、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上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赦,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仔细听了课文朗读,想想作者对这位卖炭翁有着怎样的感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的?你

7、来朗读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呢?同情、怜悯卖炭翁不幸的遭遇、困苦的生活2.围绕卖炭翁卖炭,诗歌写了几个层次的内容?烧炭运炭炭被抢请阅读烧炭这一段,分析卖炭翁苦在哪里?年龄职业劳动地点外貌心理作者是怎样描述卖炭翁运炭的艰苦的?天寒一尺雪地冻碾冰辙人苦人困牛饥、泥中歇路遥晓驾炭车、日已高作者是如何描写宫使的神态和动作的?外表黄衣、白衫、翩翩(横冲直撞)行为手把文书口称赦,回车叱牛牵向北(盛气凌人,蛮不讲理)炭直半匹红绡一丈绫一车炭,千余斤对比心理宫使驱将惜不得地位悬殊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不幸。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

8、夺一空遭遇,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展开想象从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又会想些什么?他以后的日子又该怎样过呢?(1)典型材料的选择与创作;(2)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刻画、塑造人物形象;(3)鲜明的对比表现人物的不幸遭遇,宫使掠夺的残酷。赵师秀(11701219)南宋诗人。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与徐照(字灵晖)、徐玑

9、(字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宁宗庆元元年(1195)任上元主簿,后为筠州推官。晚年宦游,逝于临安。有赵师秀集2卷,别本天乐堂集1卷,已佚。其清苑斋集1卷,有南宋群贤小集本,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本。1.听录音,听准字音和节奏。2.找出易读错的字和难理解的字词。3.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诗歌内容。约 客(宋)赵师秀(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黄梅时节家家雨黄梅时节,在一个梅雨绵绵的夜晚青草池塘处处蛙乡村的青草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这时已经是半夜了,诗人的朋友却没有如约来下棋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他无聊地敲着

10、棋子,灯灰震落在棋盘上,心中有些失落写出约客未至的心情:有急、有气、有失落、有无奈。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户外自然之景(寂寞、单调)室内人物之景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

11、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这首诗是赵师秀的特“秀”作。该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诗歌采用写景寄情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是一首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精妙小诗。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

12、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语言清丽可诵。李清照(1084-1155),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夫赵明诚是著名金石考据家。早年生活优越,和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侵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感伤情调。李清照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她的词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李易安体”,把婉约词推向了高峰。有漱玉词、李清照集。1.听录音,听准字音和节奏。2.找出易读错的字和难理解的字词。3.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

13、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运用借代、拟人,写出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颜色绿叶红花情态肥雨后的叶子因水分充分而茂盛肥大。瘦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表现了词人在少女时代对美好事物的关切,以及对闺中生活的怀念。译文:昨夜里下起稀疏雨水,但吹着阵阵强风,乘着酒醉酣睡,一觉醒来仍解消不了残剩的酒意。惺忪之际问着来卷帘的侍女,却回道:海棠花还是照旧如常。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应该是绿叶肥嫩、红花憔悴呀。女主人公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却问卷帘人?“试问”的“试”字反映

14、了作者的什么心理?女主人公昨夜就已知道,经过风雨之后,今朝的海棠定是落红满径了。之所以试问,不是真有疑问,而是自己不忍亲见落花的悲惨,一个“试”字,将这种复杂的心理委婉地传达出来。贴切入微,曲折有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的情景。“应是”也包含着女主公复杂的心理,你能替她就出来吗?你哪里懂得,娇嫩的海棠花怎么能经得起狂风骤雨呀。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绿肥红瘦”历来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些方面?这首小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词中着意人

15、物心理情绪的刻画。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而又凄婉含蓄。极尽传神之妙。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辛弃疾具有一般作家所不具备的戎马生涯,他首先是一个爱国斗士,然后才是一个词人,因而他的爱国词最自然真切,辛弃疾一生力主抗战,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辛弃疾,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龙”。1.听录音,听准字音和节奏。2.找出易读错的字和难理解的字词。3.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诗歌内容。菩萨蛮书

16、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紧承上片,青山能遮住北望的视线,却挡不住军民收复失地的决心。抒发了词人爱国伤时之情。表达诗

17、人对北宋盛时的追念和对它的失去感到惋惜。“中间多少行人泪!”史实背景:宋高宗建炎三年至四年,金兵南侵,分两路渡江。其中一路追隆佑太后(哲宗皇后,高宗伯母),隆佑从南昌仓促南逃,至造口,金兵虽未追上,可是他们沿赣江南下,一路上抢掠杀戮,惨不忍睹。“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长安:本是汉、唐建都之地,后代诗文常用于代表京都,此处指北宋京都汴梁及广大中原地区。望:深刻表达了词人急切盼望北定中原的感情。可怜:写出了词人极为愤慨惆怅之情。如何理解“无数山”的含义?峰峦重重的自然障碍。暗示主和派在收复河山问题上形成的社会障碍。如何理解“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句的意思?从字面上来理解,满含人民血泪的江水滚滚东流而去,是重重的青山所无法阻挡的;从更深层次来理解,这两句诗含蓄地传达了词人抵抗外敌,光复山河的坚定意志。“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天色渐渐暗了,黄昏悄然来临,深山中又传来鹧鸪鸣叫,声声悲鸣,吟唱出词人惊悸不安、忧心忡忡的复杂心情。“闻鹧鸪”,表示要像鹧鸪“但南不北”那样投奔南宋,留在南方,决不在北方向金人屈膝,坚定了自己的报国志向。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充分体现了豪放词的艺术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