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届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 : 16 Na :23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8分)1 2013年1月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雾霾天气,北京PM2.5浓度达993,系中国有该监测数据以来最高的一次。“拯救人类的最后机会”只有节能减排,下列属最有希望的新能源是()天然气煤石油水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氢能A. B. C. D.除外2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强酸与强碱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氧化还原反应一定都是放热反应C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D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
2、的不同3、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焓变大于0的是( )A:Ba(OH)28H2O和NH4Cl反应 B:Zn和稀H2SO4反应制氢气C:灼热的炭与水蒸气反应 D:工业合成氨的反应 4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 (1)已达平衡的反应,当增加反应物物质的量时,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已达平衡的反应,当增大的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转化率一定升高(3)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平衡时,若减小反应器容积时,平衡一定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4)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平衡后,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定不移动A. (1)(4) B. (1)(2)(3)C. (2)(3)(4
3、) D. (1)(2)(3)(4)5. 在一密闭烧瓶中,在25时存在着平衡:(正反应放热)。把烧瓶置于100的水中,则下列几项性质中不会改变的是( )颜色;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质量; 压强; 密度A. 和B. 和C.和 D. 和 6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加以解释的是()A压缩氢气与碘蒸气反应的平衡混合气体,颜色变深B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产生较多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夏天,打开啤酒瓶时会在瓶口逸出气体D将盛有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混合气的密闭容器置于冷水中,混合气体颜色变浅7.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气) b B(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
4、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 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C. 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D.ab8.在恒温、恒容下,发生如下反应:2A(g)+2B(g)C(g)+3D(g),现从两条途径分别建立平衡。途径:A、B的起始浓度均为2mol/L;途径:C、D的起始浓度分别为2mol/L和6mol/L。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达平衡时,途径的反应速率V(A)等于途径的反应速率V(A)B.达平衡时,途径所得混合气的浓度和途径所得混合气体的浓度相等C.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体的百分组成不同D.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体的百分组成相同9下列事实能说明醋酸是弱电
5、解质的是( )醋酸与水能以任意比互溶;醋酸溶液能导电;醋酸溶液中存在醋酸分子;常温下,0.1 mol/L醋酸的pH比0.1 mol/L盐酸的pH大;醋酸能和碳酸钙反应放出CO2;0.1 mol/L醋酸钠溶液pH8.9;大小相同的铁片与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反应,醋酸产生H2速率慢。A B C D. 10.已知某温度下蒸馏水中的c(H+)=110-6mol/L,在此温度下将甲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pH=7,此溶液中( )Ac(HCOO-)c(Na+) Bc(HCOO-)c(Na+)Cc(HCOO-)=c(Na+) D无法确定c(HCOO-)与c(Na+)的关系11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
6、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室温下,pH=3的氢氟酸加水稀释后,电离常数Ka(HF)和pH均减小B室温下,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 C向0.1mol/L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增大D室温下,将稀氨水逐滴加入稀硫酸中,当溶液pH=7时,c(SO42)=c(NH4) 12 20时H2S饱和溶液1 L,其浓度为0.1 mol / L,若要使溶液的pH和c(S2-)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 ( ) A.通入适量的H2S气体 B. 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固体C.加入适量的CuSO4固体 D. 加入适量水13用0.1mol/L的NaOH溶液滴定100mL0.
7、1mol/L盐酸时,如果滴定误差在0.1%以内,反应完毕后,溶液的pH范围是( )A4.39.7 B3.310.7 C6.97.1 D6814.为了得到比较纯净的物质,使用的方法恰当的是( ) A.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后,加热、蒸发得到NaOH晶体B.向Fe2(SO4)3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经过过滤、洗涤沉淀,再充分灼烧沉淀得Fe2O3C.向FeBr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水,加热蒸发得FeCl3晶体D.加热蒸发AlCl3饱和溶液得纯净的AlCl3晶体1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的溶液中:Fe2、NO、SO、Na B无色溶液中:K
8、、Fe3、SO、HCc (H)/c (OH) = 1012 的溶液中:NH、Al3、NO、ClD由水电离的c (H)11014 mol/L的溶液中:Ca2、K、Cl、HCO16莫尔盐(NH4)2Fe(SO4)26H2O常作氧化还原滴定的基准物质,在1 L 0.1 mol/L的该盐溶液中,下列有关比较正确的是 ( )Ac(NH4+)c(NH3H2O) = 0.1 mol/L B2c(Fe2+)c(NH4+) = 2c(SO42-)Cc(NH4+)c(Fe2+)c(SO42-) = 212 Dc(SO42-)c(NH4+)c(Fe2+)c(H+)c(OH-)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题,共52分)1
9、7(6分)由于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如何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并加以开发利用,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右图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的变化。(1)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AH0,S0; BH0,S0; CH0,S0; DH0。(2)该图中能量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差值代表 (3)以CH4和H2O为原料,通过下列反应来制备甲醇。 CH4(g)+H2O(g) = CO(g)+3H2(g) H=+206.0KJ/mol CO(g) + 2H2(g) = CH3OH(g
10、) H=-129.0KJ/molCH4(g)和H2O(g)反应生成CH3OH(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8、(8分)高温下CuO(s)+CO(g) Cu(s)+CO2(g)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下:1000 K4.0 1150 K3.7 1300 K3.5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2)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1000时加入Cu、 CuO、CO、CO2各0.2 mol,反应经过10min后达平衡。求该时间范围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 。(3)以下措施中,能使反应(2)中的正反应速率显著加快同时不影响CO的平衡转化率的是 (填字母序
11、号)。A、增加CO的浓度 B、增加CuO的量 C、移出部分CO2 D、提高反应温度E、减小容器的容积 (4)1000时测得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体系中某时刻各物质的物质的量见下表:CuOCOCuCO20.8mol0.4mol0.6mol0.6mol 此时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式是 (填代号)。Av(正)v(逆) Bv(正)v(逆) Cv(正)v(逆) D无法判断19、(8分)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工业上合成氨反应通常用铁触媒作催化剂,反应方程式为:N2+3H22NH3 Hv2v1=v2v1v22017届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答题卡一
12、、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6分)(1)(2)(3)18、(8分)(1)(2)(3)(4)19、(8分)(1)(2)(3)(4)20、(8分)(1) (2)(3)21、(8分)(1)(2)(3)(4)22、(14分)(1)(2)(3)(4)(5)上高二中2017届高二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8分)1-4 BACD 5-8 CABD 9-12DABC 13-16 ABC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题,每空2分,共52分)17(6分)(
13、每空2分)(1)C (2)逆反应的活化能,(3)CH4(g)+H2O(g)=CH3OH(g)+H2(g) H=+77.0KJ/mol18、(8分)(1) K=c(CO2)/c(CO) (2分) (2)0.006 mol/(Lmin) (2分)(3)A E (2分,错选不给分,漏选得1分) (4) A (2分)19、(8分) (1)391kJ (2分)(2)C E (2分,错选不给分,漏选得1分) (3) (2分)(4) 1:3 (2 分)20(8分)(1) 向右, 减小 (2) 减小 (3) 大于 (每空2分)21(每空2分,共8分) (1) (2) (3)(Na+)(Cl-)(OH-)(NH4+)(H+) (4)ab 9:2 22(14分)(1) 酚酞 (2分)(2) 溶液的颜色刚好由浅红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颜色不变化即为滴定终点(2分) (3) B C (2分 错选不给分,漏选得1分)(4) 40.00% (2分,未按要求保留有效数字扣1分)(5) (6分、各2分) NaOH、Na2CO3 Na2CO3 Na2CO3、NaH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