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2届高考历史部编版一轮学案:17-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和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84480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7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2届高考历史部编版一轮学案:17-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和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2届高考历史部编版一轮学案:17-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和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2届高考历史部编版一轮学案:17-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和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2届高考历史部编版一轮学案:17-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和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2届高考历史部编版一轮学案:17-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和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2届高考历史部编版一轮学案:17-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和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2届高考历史部编版一轮学案:17-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和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2届高考历史部编版一轮学案:17-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和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2届高考历史部编版一轮学案:17-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和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2届高考历史部编版一轮学案:17-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和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2届高考历史部编版一轮学案:17-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和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2届高考历史部编版一轮学案:17-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和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和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必备知识自主排查知识点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1帝国主义(1)形成原因: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_阶段。(2)表现: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新的_的狂潮。2世界大战的酝酿(1)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_矛盾、法德矛盾、德俄矛盾、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激化。(2)欧洲两大敌对军事集团的形成。20世纪初,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_”;英国、法国、俄国组成“_”。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

2、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3)1914年6月28日,_发生后,两大集团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构图解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3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爆发: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_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2)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_的帝国主义之战。易错提醒, “同盟国”与“协约国”军事集团的形成及扩军备战,使得国际局势日益紧张,但一战爆发的根源在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知识点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主要战线:大战主要在欧洲的三条战线进行: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西线,德奥

3、联军与俄军在东线厮杀,奥军与俄军及塞尔维亚军队在南线争斗。其中,_是决定性战场。2主要战役(1)马恩河战役:1914年,德军进攻法国,双方在马恩河激战,德军战败,标志其“_”破产。(2)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惨重。(3)日德兰海战:1916年,英德在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_。3结果: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_的失败而结束。构图解史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局的演变知识点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形成: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

4、了以_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主要内容: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_瓜分;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2国际联盟(1)宗旨:促进_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2)实质:英法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3)评价: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_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归纳升华国际联盟的开创性、积极性(1)国际联

5、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各种国际组织广泛发展的结果,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产物,它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普遍性和综合性的国际组织,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卫生、知识合作、难民救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2)随着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国际联盟的性质与作用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在其存在的前期,主要执行战胜国的意志;在其存在的后期,和法西斯侵略势力的对峙构成了它的活动的主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起了阻滞法西斯侵略的作用。知识点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_。2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_为中心的国际格局。3这场空前惨

6、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_的运动日益高涨。易错提醒第一次世界大战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旧有世界格局,老牌资本主义强国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受到挑战,但并没有完全丧失,英国的综合实力仍然强大。知识点五列宁主义的形成1背景(1)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_经济不断发展,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经济、政治方面)(2)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后,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阶级方面)(3)1900年,列宁创办_,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方面)2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

7、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_。3主要内容: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_的一环”;“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4.意义: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_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概念阐释列宁主义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在领导俄国革

8、命的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新的历史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规律,总结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新经验,概括了20世纪初期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知识点六十月革命的胜利1过程(1)二月革命后的局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镇压人民的反抗。(2)革命战略与策略: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_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3)列宁亲自领导了组织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11月7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_。(4)苏维

9、埃政权正式建立:11月8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_的诞生。2意义: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1)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_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_,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从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构图解史俄国十月革命历程易错提醒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沙皇专制统治,属于资产阶

10、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知识点七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形势: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_政权。目的: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2)最重要的措施:余粮收集制。(3)影响: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_;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温馨提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来发展生产力,着眼点在于生产关系的变革,结果忽视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而新经济政策则是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

11、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2新经济政策(1)时间:1921年3月。(2)内容: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允许_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3)作用: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3苏联“工业化”的基本实现(1)措施:“社会主义工业化”“_”和两个“五年计划”。(2)结果:到1937年,苏联基本实现了“_”目标。(3)作用: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4“苏联模式”(1)含义:斯大林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后被称为“苏联模式”。(2)表现它在经济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

12、行自上而下的_计划体制。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3)评价积极影响: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_,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消极影响:苏联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_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这些问题影响了苏联的发展。温馨提示苏联模式在短期内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的严重缺陷,且日益僵化。这表明任何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改革创新是保持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和灵魂。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

13、战后国际秩序学术前沿史学新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极端残酷性以及交战各国经济危机的加深,使人民的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到战争后期,反对战争、要求和平成为一些国家发生革命的重要动力。“和平、面包、自由”是1917年的俄国革命、1918年的德国革命和奥匈帝国境内革命的普遍口号。战后欧美各国的反战与和平运动得到了大发展。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能够保障和平从而保护列强利益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应运而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曾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徐蓝一战史研究的新问题新进展新观点思维激活材料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洲各国国内革命关系的角度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考题研析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

14、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这类作品()A抒发了浪漫情怀 B遵循了写实原则C突出了理性思维 D表达了幻灭反叛解题模板 答案史料实证史料一当一战的烽火在欧洲刚刚燃起之际,中国的梁士诒便立刻意识到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迅速提出了派遣劳工支援协约国作战的“以工代兵”计划,并积极同英、法驻华公使接触。战争造成的人力资源短缺状况极为严重,法国较快接受了华工招募计划,而英国则迟至1916年(法国招募的第一批华工抵达法国)方启动华工招募计划。在欧洲的华工从事着多种多样的工作,他们修路,挖工事,在火药厂、兵工

15、厂和化工厂工作,为火车和轮船装卸货物,在造纸厂劳作,还有相当一部分华工从事修筑公路和修建铁路的工作,同时另外一些华工则在前线搬运军用物资。摘编自徐国琦一战中的华工史料二战争时期,无论是负责管理中国劳工的人,还是劳工所在区域的当地居民,对劳工们的态度即便算不上特别友好,起码也是普遍中立的。令人感到悲哀的是,战争之后的几年,中国劳工忙着重建、清理战场、修复被破坏的城镇乡村时,与当地人的关系却恶化了。在被送去法国的140 000人中,死亡人数高达10 000人,他们的牺牲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不认同的原因之一,是当时全世界都用中国苦力来建铁路、挖矿,而他们仅仅是这些苦力的一部分。他们是被私下招募的,

16、所以可以像非战斗人员一样被解放。摘编自英吴芳思、克里斯托弗阿南德尔谁背叛了中国:中国与一战解读(1)史料一说明了一战中华工远赴欧洲的原因,既有协约国自身在战争中人力缺乏的现实需要,也有中国通过参与一战提升自身国际地位的谋划。(2)史料二对比了战争时期及战争之后欧洲人对华工群体的不同态度,折射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弱势国家的形象。探究(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工远赴欧洲的原因。(2)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一战中的华工。历史解释1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和影响(1)表现政治体制的不同: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

17、民主制度;德、意、俄三国通过战争实现统一或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经济发展迅速,超过老牌的英、法等国,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力量对比。所占殖民地的多少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间实力对比与所占殖民地的多少出现不相称的状况。美、德经济实力强,但殖民地较少。英、法经济实力相对落后于美、德,但殖民地较多。(2)影响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造成它们之间的矛盾,埋下战争的隐患。(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2凡尔赛体系的特点及评价(1)特点该体系的基本特点是仍以欧洲,尤其以英

18、法为主导。该体系具有脆弱性。这一体系建立在对战败国的掠夺和重新分割殖民地的基础上,稳定只是相对的、暂时的。战胜国与战败国德国的矛盾、战胜国之间分赃不均的矛盾、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等诸多矛盾的存在,使这一体系必然不能持久。该体系具有反动性。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转让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给日本这些行为都是为了达到维持殖民主义的统治秩序的目的。该体系具有不全面性。出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考虑,把苏俄排斥在外;出于分赃的目的,排斥了德国。(2)评价进步性:凡尔赛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在欧洲和非洲地区的矛盾,有利于缓和紧张的国际局势,成为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相对繁荣局面的

19、基本前提;外交争斗与妥协达成相关国际条约的方式,相对于同盟竞争和军事对抗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局限性:没有消除大国矛盾,反而埋下更大的冲突的种子。这些矛盾使该体系不能维持长期的稳定。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深远影响(1)对欧洲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经济上:给欧洲带来经济危机,欧洲的世界财政金融地位下降。政治上:给欧洲带来政治危机,各国爆发无产阶级革命。(2)催生出一个新世界欧洲衰落,美日崛起。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民族解放运动掀起高潮: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3)给人类社会提供了进步的契机新技术发展的催

20、化剂:新的发明创造不断涌现,促进社会发展。妇女地位得到提高:妇女活动范围扩大,社会作用增强。人们思想观念变化:和平主义、社会主义思潮盛行。家国情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启示(1)帝国主义的掠夺本性及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战争的根源。(2)科技是一把双刃剑。(3)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和平的环境,和平的环境需要全人类共同营造和维护。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4)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更应珍视和平,克服狭隘民族主义,实现和平共处。探究点二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学术前沿史学新论1930年苏共中央正式作出决定,在农业方面,为了发展工业,为了使国家能够掌握必需的粮食和农产品,只好通过大规模

21、的政治运动,在很短时期内,把农村千百年来的个体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国家对集体农庄实行监督、管理和控制。这样,苏联就形成了两种所有制,而国家所有制又得以紧紧控制住集体所有制。徐春莲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其评价思维激活材料从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关系的视角认识苏联模式的形成。考题研析例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

22、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解题模板 答案史料实证史料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集聚战争资源上取得的成功以及这一战时体制中体现的某些“共产主义”的做法使得列宁一度认为,“应当用军事办法来解决经济任务”“这条道路是正确的,一定能使我们获得巨大成就,保证我们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按照这一指导思想,1920年9月,俄共(布)中央给各省省委的信中强调:“下达给乡的征集额,就是余粮额,居民要用连环保的方式予以完成”;同时,俄共(布)中央还决定,严惩劳动中的逃跑现象,直至关进集中营。摘编自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史料二在新经济政策中,我们向

23、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正是从这一点产生了合作社的巨大意义。从实质上讲,在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条件下,使俄国居民充分广泛而深入地合作化,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在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取得了阶级胜利的条件下,文明的合作社工作者的制度就是社会主义的制度。摘编自列宁论合作社史料三与资本主义国家通常从发展轻工业开始搞工业化不同,苏联必须首先发展重工业。只有这条工业化道路才能保障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的国家在经济上独立。从哪里得到大规模基本建设的资金呢?当时只能靠国内资金搞工业化。外债是很需要的,但西方帝国主义者只在有损于苏联国家主权的条件下才肯同意提供贷款。

24、由于有社会主义所有制,苏联能够为了工业化事业而利用那些革命前作为经营收入、银行借贷利息等使国内外资本家发财的资金。同工业发展有切身利益的农民阶级也以自己的资金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提供了极重要的帮助。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宏伟任务,优先发展重工业建造厂房、购买机器设备要求国家利用国民经济其他所有部门的收入、居民储蓄(通过储蓄银行、公债等)。实行极严格的节约制度也具有重要意义,苏联人民宁愿节衣缩食,去进行最艰苦的劳动。摘编自苏B.T.琼图洛夫等编苏联经济史解读(1)史料一说明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直接目的、特征、核心及该政策指导下存在的极端现象。(2)史料二指出了苏俄(联)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

25、上发展市场经济,运用商品货币关系恢复生产,农民的权益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3)史料三从多方面指出了苏联工业化模式的独特之处,在依靠自身资金积累的基础上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实行极严格的节约制度,但也存在着轻重工业发展不成比例、人民生活水平提升艰难的现象。探究(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2)根据史料三,指出苏联工业化模式的独特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苏联工业化模式。历史解释1俄国十月革命的四大特点和意义(1)特点从理论的角度看: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即在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也能单独取得革命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6、从革命的道路看:由中心城市起义发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这是由俄国国情决定的。从革命的性质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从革命的方式看: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这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规律。(2)意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使俄国摆脱封建残余的束缚和统治阶级的剥削,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苏联模式的

27、特点(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超越了苏俄的生产力水平;用军事、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单一公有制;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2)新经济政策:公有制为主体,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实现向社会主义的间接过渡。(3)苏联模式: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以行政命令管理经济;排斥市场和经济规律;优先发展重工业;牺牲农民利益保证工业发展等。唯物史观辩证看待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充分说明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性。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苏俄政府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

28、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是无产阶级国家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和方法,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工农联盟,最后战胜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反映了在苏俄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探索了在小农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保证了苏俄稳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苏俄政府采取的新经济政策大大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课题随堂演练11898年德国某报纸曾如此报道:“开足马力前进从陆上到印度的道路重又掌握在理应独占这条铁路的人的手中,掌握在希望战斗、喜欢劳

29、动的德意志手中。”上述计划()A道出了德国对外扩张的主要方向B反映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C说明列强已经把世界瓜分完毕D必将导致英德矛盾尖锐激化2凡尔登战役计划的制定者认为,无论德国人能否攻占凡尔登,“法国军队都将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将使法国人民明白,就军事方面而言,他们没有什么可指望的”。由此可见,德国发动凡尔登战役的战略目的是()A企图结束西线战斗 B彻底瓦解协约国同盟C迫使法国退出战争 D打开通往巴黎的门户31921年,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应该遵循尊重友谊、去除争端的原则,英、法、意、

30、中等国当即表示同意。美国发出邀请的主要意图是()A减轻巨额军费开支造成的沉重经济负担B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怒潮,充当和平使者的角色C通过外交手段重新确定远东、太平洋地区统治秩序D牵制日本扩张,与英国共享亚太地区领导权4普列汉诺夫认为,俄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未达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程度,在俄国只能完成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当时的任务应当是通过革命消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不是激进地试图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该观点()A旨在揭示东方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规律B意在解释十月革命性质为社会主义革命C认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还不成熟D反对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5苏俄从191

31、9年2月开始每人每天由国家定量分配粮食,6月,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被查禁,市场被取缔。有些城市居民不得不悄悄去农村用口袋背粮回来,于是“背口袋”活动盛行起来。“背口袋”活动盛行从根本上反映了()A取消自由贸易的政策不得人心B农民未认真遵守余粮收集制C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6有学者指出,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什维克,不如说在1917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据此可知,该学者()A认为十月革命不符合俄国国情B夸大了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C否定了列宁革命策略的

32、灵活性D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第十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课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和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必备知识自主排查知识点一1(1)帝国主义(2)瓜分世界2(1)英德(2)同盟国协约国(3)萨拉热窝事件3(1)塞尔维亚(2)世界霸权知识点二1西线2(1)速决战(3)海上封锁3同盟国知识点三1(1)凡尔赛条约(2)战胜国2(1)国际合作(3)世界和平知识点四1民族觉醒2欧洲3和平知识点五1(1)资本主义(3)火星报2列宁主义3薄弱4帝国主义知识点六1(2)社会主义(3)冬宫(4)社会主义国家2(1)现实(2)解放斗争知识点七1(1)苏维埃(3)

33、城市饥荒2(1)私营企业3(1)农业集体化(2)工业化4(2)指令性(3)物质条件强制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一考题研析D史料实证提示(1)原因:收回列强在中国的某些权益,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德国的政策、行动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列强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要求中国参战;协约国自身在战争中人力资源缺乏的现实需要。(2)评价:中国劳工赴欧参战是在一战期间国际国内特殊历史条件下发生的,是落后的中国民众苦难命运的真实写照;缓解了协约国的人力资源危机,支援了协约国后方的工业生产;为协约国前线的军事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战勤服务;为中国赢得战胜国地位并参加巴黎和会与国际事务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东西方的了解和融合。探究点

34、二考题研析D史料实证提示(1)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保障军事胜利,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企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为克服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通过发展资本主义以奠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基础。同: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在无产阶级专政下走合作化、集体化道路发展生产力以维护苏维埃政权,涉及国民经济各个方面。(2)独特之处: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评价:苏联在短时间内依靠自身资金积累并积极利用西方国家深陷经济危机的有利时机快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为其他国家实现工业化指明了新路

35、径,并在随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受住了战火的检验;该模式也存在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的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资金的挤占效应严重阻碍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构成长期桎梏。课题随堂演练1解析:这一计划的实质是要向全世界扩张势力,争夺世界殖民霸权,德国的扩张计划必然会激化英国和德国之间的矛盾,故D项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由分散连成一个整体,与题干中的1898年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德国对外扩展的野心在膨胀,但没有说明德国对外扩张的主要方向及列强瓜分世界的情况,排除A、C两项。答案:D2解析:根据题干中“使法国人民明白”“他们没有什么可指望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

36、知,德国发动凡尔登战役的战略目的是迫使法国退出战争,故C项符合题意。题干说明德国发动这次战役,主要目的是打击法军士气,结束西线战斗、瓦解协约国同盟和打开通往巴黎的门户都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A、B、D三项。答案:C3解析:依据材料“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应该遵循尊重友谊、去除争端的原则”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发出邀请的主要意图是在美国居主导地位、抑制日本的基础上重新确定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故C项符合题意;减轻巨额军费开支造成的沉重经济负担、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怒潮都不是美国发出邀请的主要意图,故排除A、B两项;牵制日本扩张是为了重新确定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7、,故排除D项。答案:C4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俄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未达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程度,在俄国只能完成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可以看出,普列汉诺夫认为当时的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尚不成熟,反对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5解析:由材料“1919年”可知,这是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自由贸易,因此居民兴起了“背口袋”活动。“背口袋”活动缓解了城市人口的粮食困难,也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6解析:材料一方面承认了历史发展的客观性,但另一方面体现了布尔什维克党抓住历史时机的主观努力,反映了十月革命是布尔什维克党适应时代要求而进行的革命运动,顺应了当时俄国的社会需要,是民心所向,故D项符合题意;俄国十月革命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布尔什维克党努力的结果,反映出十月革命符合俄国的国情,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一战对十月革命的影响,故排除B项;从材料可以看出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利用历史时机造成了革命的运动,体现了列宁革命策略的灵活性,故排除C项。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