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试卷说明:本卷共七大题,22小题。解答写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一、名篇名句默写(16分,每空 1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引壶觞以自酌,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3)_,_;桂殿兰宫,即岗峦之体势。(王勃滕王阁序)(4) _,_,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庄子逍遥游)(5)在书愤中,诗人写了25年前两次抗击金兵的历史,表现自己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6)滕王阁序中表现水天相接、浑然天成,将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历来被人
2、视为千古绝唱的句子是:“_,_。”(7)在陈情表中,李密表示活着将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了也要报恩的句子是:_,_。(8)在杜甫蜀相中,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的诗句是“_,_。”(9)长恨歌中形容杨贵妃的美丽让众多女子黯然失色的句子是:_,_。【答案】 (1). 眄庭柯以怡颜 (2).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3). 鹤汀凫渚 (4). 穷岛屿之萦回 (5).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6).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7). 楼船夜雪瓜洲渡 (8). 铁马秋风大散关 (9). 落霞与孤鹜齐飞 (10). 秋水共长天一色 (11). 臣生当陨首 (12). 死当结草 (13). 三顾频烦天下计 (14). 两朝开
3、济老臣心 (15). 回眸一笑百媚生 (16). 六宫粉黛无颜色【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既有直接性默写,也有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眄、凫、萦、誉、沮、鹜、陨、眸、黛。【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
4、“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二、基础积累(24 分,每题3分)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赍发(j) 熨帖 (y) 岑寂(cn) 怂恿(sng yng)B. 寒砧(zhn) 聒噪(gu) 迢远 (tio) 迤逦 (y l)C. 仓廒(o) 央浼 (mi ) 逋慢 (p) 颦蹙(pn c)D. 酒馔(zhun) 缄默(qin) 踹水(chui) 锱铢 (zzh)【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音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注意平时多积累,还要掌握做题的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
5、较好的方法。B项,“聒噪”“聒”读 gu;C项,“仓廒”的“廒”读o;“逋慢”的“逋”读b;D项,“缄默”的“缄”读jin。故选A。3.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 付梓 禅联 训估 闻名遐迩B. 誊写 筵席 庇佑 哀鸿遍野C. 噩梦 泥淖 卷秩 佶屈聱牙D. 熏陶 亵渎 箫瑟 弊帚自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识记汉字字形的能力,学会识别形似字、音近字,根据字形、意义来准确记忆和辨析,坚持向字典学习汉字,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A项,“禅联”应为“蝉联”;“训估”应为“训诂”;C项,“卷秩”应为“卷帙”;D项,“箫瑟”应为“萧瑟”;“弊帚自珍”应为“敝帚自珍”。故选B。4
6、.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生生所资 资:财物 恭疏短引 引:序B. 门衰祚薄 祚:福分 不矜名节 矜:自夸C. 时运不齐 不齐:有蹉跎 泠然善也 泠然:轻快的样子D. 宇文新州之懿范 懿:美好 决起而飞 决:快速的样子【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A项解释有误,“生生所资”意思是:维持生活所需要的东西。资,凭借。故选A。5.下列各句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觉今是而昨非
7、鸟倦飞而知还B. 极娱游于暇日 窜梁鸿于海曲C. 会有四方之事 不坠青云之志D. 奉宣室以何年 问征夫以前路【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A项,“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承接。B项,“于”:介词,在;介词,到。C项,“之”:都是助词,的。D项,“以”:介词,在;介词,拿。故选C。【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
8、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6.下列各句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园日涉以成趣 悦亲戚之情话 宾主尽东南之美 目吴会于云间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襟三江而带五湖 而后乃今将图南 敛裳宵逝 凡
9、在故老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对课内词语活用的积累,根据常见的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类型,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园日涉以成趣”意思是: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悦亲戚之情话”意思是: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悦,意动用法,以为快乐。“宾主尽东南之美”意思是:宾主都是东南地区的英俊之才。美,形容词做名词。“目吴会于云间”意思是:在云雾缭绕之间遥看吴郡。目,名词作动词,看。“层峦耸翠,上出重霄”意思是: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上,名词作状
10、语,向上。“襟三江而带五湖”意思是: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襟,意动用法,以为衣襟。“而后乃今将图南”意思是:然后才像现在这样飞到南方去。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敛裳宵逝”意思是:敛裳就是收拾衣服。宵,名词作状语,在晚上。“凡在故老”意思是:凡是德高望重的人。老,形容词做名词,老人。分析可知,都是名词作状语;都是意动用法;都是形容词作名词;都是名词作动词。故选B。【点睛】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做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3、形容词用做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4、数词的使动用法。辨别词类活用最好的方法是进行成分
11、分析,就是把句子的成分先画出来,然后看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7.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莫之夭阏者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B.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访风景于崇阿C.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D. 乐夫天命复奚疑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文言句式类型,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常见的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A项,“莫之夭阏者” 宾语前置句,代词“之”充当动词“夭阏”的宾语而前置;“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句,代词“何”充当动词“之”的宾
12、语而前置,“胡为”应为“为胡”。B项,“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状语后置句,语意上状语“于星火”应在动词“急”之前;“访风景于崇阿”状语后置句,语意上“于崇阿”应在动词“访”之前。C项,“猥以微贱,当侍东宫”省略句,“侍”后省略介词“于”;“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唱”后省略介词“于”,“穷”后省略介词“于”。D项,“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句,“奚”是“疑”的宾语提前了;“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固定句式。故选D。【点睛】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
13、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文言文句式是每年高考语文必考考点之一,也是高中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一、判断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二、被动句式: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三、倒装句式: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
14、,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四、省略句式: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省略现象更普遍。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语,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木欣欣以向荣 虽然,犹有未树B. 幼稚盈室 千里逢迎C. 腹犹果然 聊乘化以归尽D. 识盈虚之有数 俨骖騑于上路【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能力。古今异义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等。在解释古今异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A项,“欣欣”古今意义相同,都是草木茂盛的样子。“虽然”古义,虽然如此;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B项,“幼稚
15、”古义,“小孩”;今义,“年纪小,形容缺乏经验,不老练”。“逢迎”古义,“迎接”;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C项,“果然”古义,“饱饱的样子”;今义,副词,表示事情的结果与所料所说相符。“乘化”古今都是“顺遂自然”的意思。D项,“盈虚”古今都是“盈满和亏损”。“上路”古义,“高高道路上”;今义,走上路程,动身。故选B。9.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文学史上称其为“田园诗人”。他长于诗文辞赋,语言质朴自然,具有独特风格。死后被赐谥号“靖节”。B. 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作者王勃,字子安,与杨炯、卢照邻、骆宾
16、王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C. 庄子名周,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D. 钱钟书字默存,曾用笔名中书君。他兼容并蓄,学贯中西,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长篇小说围城,学术著作管锥篇等。【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这种题型主要靠学生平时的积累。平时学习和阅读时要了解和准确掌握在文学史上有名的作家的名字、称号、籍贯、时代、经历、作品及主要成就等。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A 项
17、,“死后被赐谥号靖节”解说错误,靖节是亲友私谥,并非朝廷所赐。故选A。三、(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
18、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
19、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佑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熏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节选自苏轼潮州韩文
20、公庙碑,有删节)【注】申、吕:申侯,吕伯,周朝大臣。 岳降:指他们是四岳所降生。 傅说:商朝大臣,传说死后化为星宿。良平:张良、陈平,西汉谋臣。 贲育:孟贲、夏育,古代武士。 仪秦:张仪、苏秦:战国辩士。熏蒿凄怆:祭祀时,香雾缭绕悲伤凄怆。10. 对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匹夫而为百世师 “而”表转折关系 凡所以养士治民者 所以,凭借B. 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诬,诬陷 卒然遇之 卒通猝,突然C. 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 弭,弥补 能信于南海之民 信:取信D. 皆笃于文行 笃:坚定、专注 愿新公庙者听 新:新建11.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1、 )A. 庙碑,中国古代建庙后所立的祝碑。古代大多是为鬼神立庙碑以求平安,后期慢慢废除鬼神碑,改为记事,题字留念之用。为各种碑上写的文字叫碑文。B. 古人称谓多种多样,有称字,称名,称号,称官职,称郡望等。且一般来说自称称字,称人称名,死后称谥号。文中所说“昌黎”即是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文”则是他的谥号。C. 传说傅说死后化为星宿,这是古人对星空的浪漫想象。古人还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即指洪州是二十八宿中翼、轸的分野。D. 古时候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的绅的长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
2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称自己“三尺微命”,指自己地位低下。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第二段以宏阔的历史作韩愈杰出贡献的背景,从文、道、忠、勇四个方面盛赞韩愈的道德文章和为人行事,展现了韩愈力挽狂澜的气魄和挥斥异端的气度。B. 选文第三段指出韩愈受到贬谪、遭遇诽谤、不能安身于朝廷,是人为的结果,寄寓着作者对韩愈政治上不遇和人生道路坎坷的深切同情。C. 选文第四段主要写韩愈在潮州的政绩以及潮州人民对韩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王涤治理潮州,养士治民全部按照韩愈方法进行,他还上书建议为韩愈修建新庙。D. 选文第五段苏轼以“如水之在地中”“凿井得泉”两个比喻指出韩愈之
23、神“无所往而不在也”,通俗易懂、新奇形象地说明韩愈对后世的影响广大深远。13.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只需断四处)。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2)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答案】10. D 11. B 12. C 13. 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14. (1)这种气,寄托在平常事物中,又充满于天地之间。(2)老百姓高高兴兴地赶来参加这项工程。在州城南面七里选了一块好地方,一年后新庙就建成了。【解析】
24、【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A项解释有误,“凡所以养士治民者”意思是:凡是用来培养士子,治理百姓的措施。所以,用来。B项解释有误,“古今所传,不可诬也”意思是:从古到今的传说,是不可否认的。诬,否定。C项解释有误,“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意思是:却不能够制止皇甫镈、李逢吉的诽谤。弥,消除。D项解释全都正确。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
25、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B项,“且一般来说自称称字,称人称名”解说错误,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故选B。【12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在认真阅读并翻译文章的基础上,注意时间、地点、人物,看是否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人所做之事。拿选项与原文逐字对照,看是否有出入。C项,“他还上书建议为韩愈修建新庙”分析错误,王涤未上书。他只是提出倡议,是老百姓为韩愈修建了新庙。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划线句子的
26、大意是:只有韩文公从普通人里崛起,在谈笑风生中指挥古文运动,天下人纷纷倾倒追随他,使思想和文风又回到正路上来,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年左右了。前面两个句子的主语都是“韩文公”,第一个分句“起布衣”,第二个分句“谈笑而麾之”,两个分句间断开,句后断开。“天下”是下面句子的主语,统领“靡然从公”,这之后断开。“盖矣”是固定句式,前后断开。分析可知,正确的断句为: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14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
27、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1),这;寓,寄托;塞,充满;乎,介词,在。(2)趋,赶来;卜,挑选;期年,一周年“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状语后置句。【点睛】文言文翻译方法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
28、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参考译文:一个普通人
29、却成为千百代的榜样,一句话却成为天下人效法的准则。这是因为他们的品格可以与天地化育万物相提并论,也关系到国家气运的盛衰。他们的降生是有来历的,他们的逝世也是有所作为的。所以,申伯、吕侯由高山之神降生,傅说死后成为天上的列星,从古到今的传说,是不可否认的。孟子说:“我善于修养我盛大正直的气。”这种气,寄托在平常事物中,又充满于天地之间。突然遇上它,那么,王公贵族就会失去他们的尊贵,晋国、楚国就会失去它们的富有,张良、陈平就会失去他们的智慧,孟贲、夏育就会失去他们的勇力,张仪、苏秦就会失去他们的辩才。是什么东西使它这样的呢?那一定有一种不依附形体而成立,不依靠外力而行动,不等待出生就存在,不随着死
30、亡就消逝的东西了。所以在天上就成为星宿,在地下就化为河川山岳;在阴间就成为鬼神,在阳世便又成为人。这个道理十分平常,不值得奇怪的。自从东汉以来,儒道沦丧,文风败坏,佛、道等邪说一齐出现。经历了唐代贞观、开元的兴盛时期,依靠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等名臣辅佐,还不能挽救。只有韩文公从普通人里崛起,在谈笑风生中指挥古文运动,天下人纷纷倾倒追随他,使思想和文风又回到正路上来,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年左右了。他的文章使八代以来的衰败文风,得到振兴,他对儒道的宣扬,使天下人在沉溺中得到拯救,他的忠诚曾触犯了皇帝的恼怒,他的勇气能折服三军的主帅:这难道不是与天地化育万物相并列,关系到国家盛衰,浩大刚正而独立存
31、在的正气吗?我曾谈论过天道和人事的区别:认为人没有什么事不能做出来,只是天不容许人作伪。人的智谋可以欺骗王公,却不能欺骗小猪和鱼;人的力量可以取得天下,却不能取得普通老百姓的民心。所以韩公的专心诚意,能够驱散衡山的阴云,却不能够挽回宪宗佞佛的执迷不悟;能够驯服鳄鱼的凶暴,却不能够制止皇甫镈、李逢吉的诽谤;能够在潮州老百姓中取得信任,百代都享受庙堂祭祀,却不能使自身在朝廷上有一天的平安。原来,韩公能够遵从的,是天道;他不能屈从的,是人事。从前,潮州人不知道学习儒道,韩公指定进士赵德做他们的老师。从此潮州的读书人,都专心于学问的研究和品行的修养,并影响到普通百姓。直到现在,潮州被称为容易治理的地方
32、。确实不错啊,孔子曾说过这样的话:“有地位的人学了道理,就会爱护人民;地位低的人学了道理,就容易治理。”潮州人敬奉韩公,吃喝的时候必定要祭祀他,水灾旱荒、疾病瘟疫,凡是有求助于神灵的事,必定到祠庙里去祈祷。可是祠庙在州官衙门大堂的后面,百姓以为进出不方便。前任州官想申请朝廷建造新的祠庙,没有成功。元佑五年,朝散郎王涤先生来担任这个州的知州,凡是用来培养士子,治理百姓的措施,完全以韩公为榜样。老百姓心悦诚服以后,便下命令说:“ 愿意重新修建韩公祠庙的人,就来听从命令。”老百姓高高兴兴地赶来参加这项工程。在州城南面七里选了一块好地方一年后新庙就建成了。有人说:“韩公远离京城约万里,而贬官到潮州,不
33、到一年便回去了,他死后有知的话,是不会深切怀念潮州的,这是明摆着的。”我说:“不是这样的, 韩公的神灵在人间,好比水在地上,没有什么地方不存在。而且潮州人信仰得特别深厚,思念得十分恳切,每当祭祀时,香雾缭绕,不由涌起悲伤凄怆的感觉,就象见到了他,好比挖一口井得到了水,就说水只在这个地方,难道有这个道理的吗?”元丰七年,皇帝下诏书封韩公为昌黎伯,所以祠庙的匾额上题为“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州人请我书写他的事迹刻在石碑上,因此作首诗送给他们,让他们歌唱着祭祀韩公。四、(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
34、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清弋(y)江:即青弋江,在安徽省宣城县西。的的(dd):鲜明的样子,这里形容心情舒畅。15. 下列对本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积雪大半已消融,阳光和煦。“马声骄”写出待发B. 颔联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清弋江村”,是送别的地点。C. 颈联“高的的”表现裴坦踌躇满志,将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他急切想出发的心情与送行者的心境完全不同。D. 尾联构思巧妙,把“送裴坦”和自己将要“赴官归京”两重意思结合,设想只身回到京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16.
35、 本诗是在宣州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而同样在宣州任职的朋友裴坦要去舒州任职,诗人先为裴坦送行所作。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感情的。【答案】15. C 16. 情感:表现了诗人离别的愁情和对朋友的关切。(1)首联交代了送别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的氛围。(2)颔联中地点的描述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3)颈联裴坦踌躇满志更凸显了诗人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离别之情。(4)尾联诗人直接抒情,“寂寥”写尽诗人面对离别的满腹愁情。(5)诗歌用了反衬的手法,前半部分明媚春光的环境描写与后半部分诗人离别的惆怅心情构成强烈对比。【解析】【15题详解】此题
36、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急切想出发”理解错误,颈联,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所以,尽管在离别的时刻,也仍然乐观、开朗。而杜牧的心情是两样的。他宦海浮沉,不很得意。此刻要与好友离别,一种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在诗中并未有“急切想出发”的表现。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
37、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远景;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景色优美,通过描写江南早春明丽和煦的美景,反衬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颈联写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而诗人自己宦海浮沉,不很得意,此刻要与好友离别,临歧执手,“君意如鸿高的的”与“我心悬旆正摇摇”采用对比手法,表现出诗人空虚
38、无着、怅然若失的感情;尾联“故国逢春一寂寥”,直抒胸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诗人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的寂寞。【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
39、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诗歌赏析:首联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这两句诗不只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颔联,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九华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景色优美。“清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柳拂桥”,最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这里以形象化描绘代替单调冗长的叙述,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两句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写近,静景中包含着动态,
40、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上四句通过写景,不露痕迹地介绍了环境,交代了送行的时间和地点,暗示了事件的进程。颈联叙写行者与送行者的不同心境。“的的”,是鲜明的样子。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所以,尽管在离别的时刻,也仍然乐观、开朗,而诗人自己宦海浮沉,不很得意,此刻要与好友离别,临歧执手,更觉“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史记苏秦传),一种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尾联把“送裴坦”和自己将要“赴官归京”两重意思一齐绾合,两人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诗人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的。后面
41、四句,借助景色的衬托,抒发惜别之情,更见诗人的艺术匠心。全诗写山水有远有近,抒情有虚有实,以江南美景反衬人物的满腹愁情,情韵悠扬,风华流美。五、(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诗产生于西周的礼乐政治活动而非原始宗教仪式,是政坛言说的产物,与歌并不同源。但却有着歌的一些元素。不过,它们的联系不在文字形式而在音乐。在西周,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为朝廷官员,言说对象为君臣,言说内容自然也不能脱离政治,故“诗”一开始就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国语周语上载厉王时的邵公说:“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可见诗在西周时期的功能是补察时政。周代的礼乐政治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礼乐教化
42、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所以周代设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一工作。礼记孔子闲居载孔子说:“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可见,在周代,战国以前的人将诗看作是礼乐的一部分。诗所承载的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歌则不同。早期的歌的本质是音乐,适合抒情而不适合言事。歌是一种大众表达情感意愿的形式,而非专门用来表达和传播礼乐伦理道德,不可能用来教化百姓。因而,原有的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显然已不能满足教化需要。于是,有了“诗”这一专门用于朝廷政治文体的产生,和“歌”向“诗”的转变。这一转变,在“歌”之外确立了一种新的韵文形态,即诗的形态。这一形态与歌不同:一是它的本质不再是音乐而是“文学”。二是诗
43、一产生就被赋予了政坛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这一性质。除决定“诗”最初的作者主要应是朝廷的官员外,还确立了“诗”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性。因而,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而非普通百姓,言说的内容为政治而非个体的情感。三是诗多非即时即事的言说,多先为文字创作。且由于政治言说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定性,故诗句式齐整,口语成分和杂言较少,如大雅、小雅。由于原始宗教祭祀少不了乐,音乐在原始宗教中具有神圣性,又能起着愉悦作用,所以,适应着礼乐政治而产生的“诗”,很自然地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将诗与音乐结合,有助于提高诗的地位。另外,当时的书写工具不发达,借助音乐可以使诗便于传播,
44、更广泛地发挥教化作用。诗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有利于承担礼乐政治的职能。不过,即使是诗使用文字与音乐结合这一形式,诗也与歌不一样。歌的语言和音乐的融合是原生态的存在。歌产生时,音乐与语言是相伴相随的,没有音乐不能谓之歌。诗则是先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由于诗纳入了周代“乐”的系统,音乐和诗的对接才被固定下来,但配诗之乐是后来附加的。(选自赵辉歌与诗的起源及原始功能异同,有删改)17. 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早期的歌是适合于抒发个体的情感,借助音乐可以使歌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的作用。B. 诗是政坛言说的产物并为西周的礼乐政治服务的,而早期的歌是大众表达情感意愿的形
45、式。C. 诗在西周时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所以诗就具有了政坛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D. “歌”向“诗”的转变,是因为原有的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能满足通过礼乐教化臣民的需要。18. 请结合文本,简述音乐和“歌”与“诗”的关系。【答案】17. A 18. (1)早期的歌的本质是音乐,歌产生时,音乐与语言是相伴相随的,没有音乐不能谓之歌。(2)诗的本质不是音乐而是“文学”。诗是先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3)诗纳入了周代“乐”的系统,音乐和诗的对接才被固定下来。(4)诗与音乐结合,提高了诗的地位。(5)音乐使诗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作用。(6)诗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有利于承担礼乐政治
46、的职能。(或者:诗与歌的的联系不在文字形式而在音乐。)【解析】【17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A项,“更广泛地发挥教化的作用”分析错误,可从文本中找到其错误原因,原文说“早期的歌本质是音乐,适合抒情而不适合言事”,可得出结论,歌在早期不能“广泛的发挥教化的作用”,可知此项谬误。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音乐和
47、“歌”与“诗”的关系可以结合“早期的歌的本质是音乐,适合抒情而不适合言事”“诗则是先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由于诗纳入了周代乐的系统,音乐和诗的对接才被固定下来,但配诗之乐是后来附加的”“将诗与音乐结合,有助于提高诗的地位”“当时的书写工具不发达,借助音乐可以使诗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作用”“诗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有利于承担礼乐政治的职能”等内容概括得出。【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
48、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六、语言文字运用(11分)19.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大量的犯罪证据面前,犯罪分子抱残守缺,极尽丑态,最终不得不如实交代了自己的罪行。此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B. 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虽然不断加大力度治理交通拥堵,但大多屡试不爽,拥堵依旧,重要原因是没有真正提高人们的交通意识。C. 理想中是“铿锵玫瑰”,现实里是无人关心的“野草花”。女子三大球缺关注,收入与男子判若云泥,这已不是一两天的问题了。D. 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到乡间求田问舍,过
49、着闲散的隐居生活。陶渊明就是这样的文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A项,“抱残守缺”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句中的主动者是犯罪分子,属于对象误用,使用错误。B项,“屡试不爽”屡次试都没有差错句中望文生义,使用错误。C项,“判若云泥”形容差别大。句中用来形容男女球员收入差距大。使用正确。D项,“求田问舍”多方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50、,含贬义。句中把此词混同于淡泊名利,使用错误。故选C。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有关发言人在日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行的对华贸易政策,那么谁也不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B.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还明确,旅客逃避安全检查或者辱骂殴打民航安检员,扰乱民航安检工作现场秩序的行为,也将移交公安机关。C. 我们所倡导的“工匠精神”不仅仅体现在更多的普通人身上,它还应体现在少部分具备高超技艺的人身上,唯有如此,才能凸显出其真正的社会价值。D. 过度疲劳易引发慢性疲劳综合征,人体上表现为身体代谢失调、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严重者
51、甚至可能突然猝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B项,“行为”和“移交”搭配不当,可在“旅客”后加上“有”。 C项,语序不当,“不仅仅”“还”是递进关系的语句,存在逻辑错误,把“不仅”和“还”的内容互换。D项,成分残缺,“免疫力下降”后加“等症状”;“突然”去掉,语义重复。故选A。【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
52、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21.下面是某邀请函的草稿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尊敬的王教授,您好!贵校将于今年10月1日举行百年校庆活动。您德高望重、学识渊博
53、,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惠顾母校。并请您作大会发言,相信您的讲话一定会对青年学子有些帮助。此外,学校正在收集校友著作,您是否方便将您的大作敬赠给我们。如果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请您及时跟我们说一下,谢谢!【答案】“贵校”改为“学校”;“惠顾”改为“光临”;“敬赠”改为“赠送”;“有些”改为“有很大”;“及时跟我们说一下”改为“请及时告知我们”。【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能力。此类题要根据题目要求,有针对性的组织语言进行回答。简明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度和可理解度。得体就是用语要注意对象,要注意与受话人的关系,是语言实际运用的基本要求之一。说话
54、人与受话人的关系有亲疏之分、有辈别之分、有求人和助人之分等。不同的关系,用语就不尽相同。用语要注意场合,尤其是具有共同特点又有所不同的场合。“贵校”是对“你的学校”的尊称,贵是敬辞,应改为“学校”。“惠顾”指光临,惠临,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语境中要表达我们邀请王教授来学校之意,应改为“光临”。“敬赠”用于自己对别人的赠送行为,一般指谦辞。此处语境是想让王教授赠送给学校作品,应改为赠送。“有些”指一点儿。语境中是要表达王教授的讲话会对青年学子的帮助很大,应改为“有很大”。“及时跟我们说一下”口语化,与这邀请函的语体风格不一致,可改为书面语色彩的“请及时告知我们”。【点睛】语言表达要做到“得体”,
55、应学会“三看一理解”:(1)看文体,注意语体色彩。语体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书面语又有几种变体:公务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和政论语体等。口语通俗易懂,自然灵活,适用于日常交际对话及广播稿等。(2)看场合,注意“因境设辞”。(3)看对象,注意讲究分寸。(4)理解常见敬词与谦词的意义和用法。七、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古代诗文蕴含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先人智慧的结晶。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向往乐天知命的生活;逍遥游中庄子安时处顺,追求无己、无功、无名的人生境界;滕王阁序中王勃发出“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呐喊;孔子一直保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坚持这些都给了我们许多的
56、启发。有人说,低欲求的减法生活,更容易让人感受到幸福;也有人说,人生就应该有欲求、有追求,应该过加法的人生。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答案】【例文】做好人生的加减法驻足于繁华的大千世界,仰望日月星辰的灿烂空明,洞察宇宙的神秘诡谲,生命无时无刻不在演变。生命,如行文流水,需要经过涂改、润色,终成定稿。人生在世,理应合理剪裁人生,将生命之文最美的一面展现。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芦苇,虽然脆弱但有追求,思想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巴金先生曾说过:“人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人不能没有理想、追求,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会时时牢记给自己的人生加上
57、必须的东西。渊明追求淡泊,东篱采菊成千古佳话,悠然南山见证了一个伟大灵魂的诞生。袁隆平怀揣理想,十年如一日地进行科学研究,“杂交水稻”让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也滋养了亿万中华儿女。他们追求着、努力着为自己的生命织造繁锦,使人生大放异彩。这,就是加法人生。我认为在金融领域叱咤风云的人物们是加法人生的好例子。有人可能对我这句话不以为然,认为那些人只是金钱的奴仆;而我说,他们懂得用生命创造价值。在他们成功的字典里面都刻着这样一句话:“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他们并不为金钱所役,而将金钱投入慈善,帮助弱者;他们在创造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也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这是一道很漂亮的加法。唐代高僧寒山
58、与拾得有段对话,颇为世人津津乐道。寒山问:“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之乎?”拾得回答:“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在待几年,你且看他。”学会减法,我们减少了不如意事的同时,也能修身养性。人生中的减法,不仅体现在减少不如意事上,更重要的是修养的完善,徐本禹舍弃良好的待遇义无反顾走进深山,他将成就一代栋梁;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为了尊严舍弃荣华富贵,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他们减少了自己对名誉、金钱的渴求,享有精神的纯粹高尚。适当的剪辑人生,舍去一些不必要的东西,让人生如诗歌般凝练,如散文般清晰,这,就是减法人生。减法需要勇气。它要求我们有拿
59、得起、放得下的胸襟,有“任凭江湖风浪起,我行我素我自己”的从容;有舍才有得,人生不可能完美无缺,我们唯有扬长避短,将自己闪光的一面展现。减法需要智慧。它要求我们有冷静的头脑,有敏锐的眼睛,有果断的行动;这需要我们经过多次的历练,才能在人生的选择题中顺利地过关。把握好人生的尺度,在得与失、苦与乐之中收放自如,就是加减人生的最高境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
60、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审题】材料中提到了几篇名家的作品。比如我们可以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学得乐天安命的思想;可以从逍遥游中领悟庄子的“逍遥游”的境界;可以从王勃滕王阁序中学得“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可贵品质。这些都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启发。最后引出一个讨论的话题,即生活到底应该少些欲望更能感到幸福还是应该多追求,有欲望,过加法的人生。不同人有不同的观点,不必拘泥于一种答案。可以选择积极进取的人生,做加法;也可以选择减法般的生活。 参考立意: 1、人生当怀青云之志,努力进取; 2、减法人生更觉幸福; 3、欲望是阻止我们幸福的绊脚石。参考
61、素材:1、驻足于繁华的大千世界,仰望日月星辰的灿烂空明,洞察宇宙的神秘诡谲,生命无时无刻不在演变。生命,如行文流水,需要经过涂改、润色,终成定稿。人生在世,理应合理剪裁人生,将生命之文最美的一面展现。2、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芦苇,虽然脆弱但有追求,思想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巴金先生曾说过:“人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人不能没有理想、追求,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会时时牢记给自己的人生加上必须的东西。渊明追求淡泊,东篱采菊成千古佳话,悠然南山见证了一个伟大灵魂的诞生。袁隆平怀揣理想,十年如一日地进行科学研究,“杂交水稻”让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也滋养了亿万中华儿女。他们追求着、努力着为自己的生命织造繁锦,使人生大
62、放异彩。这,就是加法人生。3、我认为在金融领域叱咤风云的人物们是加法人生的好例子。有人可能对我这句话不以为然,认为那些人只是金钱的奴仆;而我说,他们懂得用生命创造价值。在他们成功的字典里面都刻着这样一句话:“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他们并不为金钱所役,而将金钱投入慈善,帮助弱者;他们在创造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也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这是一道很漂亮的加法。4、唐代高僧寒山与拾得有段对话,颇为世人津津乐道。寒山问:“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之乎?”拾得回答:“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在待几年,你且看他。”学会减法,我们减少了
63、不如意事的同时,也能修身养性。5、人生中的减法,不仅体现在减少不如意事上,更重要的是修养的完善,徐本禹舍弃良好的待遇义无反顾走进深山,他将成就一代栋梁;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为了尊严舍弃荣华富贵,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他们减少了自己对名誉、金钱的渴求,享有精神的纯粹高尚。适当的剪辑人生,舍去一些不必要的东西,让人生如诗歌般凝练,如散文般清晰,这,就是减法人生。6、减法需要勇气。它要求我们有拿得起、放得下的胸襟,有“任凭江湖风浪起,我行我素我自己”的从容;有舍才有得,人生不可能完美无缺,我们唯有扬长避短,将自己闪光的一面展现。7、减法需要智慧。它要求我们有冷静的头脑,有敏锐的眼睛,有果断的行动;这需
64、要我们经过多次的历练,才能在人生的选择题中顺利地过关。8、把握好人生的尺度,在得与失、苦与乐之中收放自如,就是加减人生的最高境界。行文结构:本题要求写成议论文。根据材料,从多种立意中确定一种立意,给文章拟一个明确的标题。文章开头可以从材料引出论题,提出中心论点,也可以根据立意,直接提出中心论点。论证结构宜采用对照式。无论选择“人生的加法”还是“人生的减法”,在论证中往往都有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过程中要联系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要有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最后,总结全文,强化论点。【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
65、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做法: 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 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 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