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邓州市花洲区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82837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邓州市花洲区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南省邓州市花洲区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南省邓州市花洲区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南省邓州市花洲区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南省邓州市花洲区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河南省邓州市花洲区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河南省邓州市花洲区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河南省邓州市花洲区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河南省邓州市花洲区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河南省邓州市花洲区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河南省邓州市花洲区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河南省邓州市花洲区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河南省邓州市花洲区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河南省邓州市花洲区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河南省邓州市花洲区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河南省邓州市花洲区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河南省邓州市花洲区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河南省邓州市花洲区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卷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崔嵬(wi) 宵柝(tu) 饿莩(pio) 弃甲曳兵(y)B. 中绳(zhng) 惘然(mng) 咨嗟(ji) 瓮牖绳枢(yu)C. 庠序(xing) 数罟(g) 氓隶(mng) 度长絜大(du)D. 供养(gng) 跬步(gu) 经传(zhun) 天梯石栈(zhn)【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题时注意使用排除法答题,另外需要注意平时积累正确的普通话字音。A项饿殍(pio);B项惘(wng)然;D项跬(ku)步。故选C。2.下列词语

2、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姝俗 孝悌 不测之渊 扪参历井B. 迁徙 须臾 合纵连横 苍海桑田C. 膏腴 逡巡 抚膺长叹 前后钩连D. 鞭苔 谪戍 横绝峨眉 锲而不舍【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题,注意平时多积累易错字。A项“姝俗”应为“殊俗”;B项“苍海桑田”应为“沧海桑田”;D项“鞭苔”应为“鞭笞”。故选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该节目通过选手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嘉宾的精彩点评,用 、打动人心的诗词唤起深埋在国人心中对诗词的记忆

3、和情怀,带领观众畅享中国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古典之美。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 诗词大都比较凝练, 。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增加了人们的生活视野。 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 心境,(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 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 地存在。 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

4、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 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耳濡目染 脍炙人口 引人人胜 自然而然B. 耳濡目染 朗朗上口 身临其境 顺其自然C. 耳熟能详 脍炙人口 身临其境 顺其自然D. 耳熟能详 朗朗上口 引人人胜 自然而然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B. 人们感知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享受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C. 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

5、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D. 人们能感知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增加了人们的生活视野。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有助于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B. 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C. 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D. 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答案】3. D 4. A 5. C【解析】【3

6、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1空:“耳熟能详”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文中是说节目中用的“诗词”都是人们熟悉的, 用“耳熟能详”恰当。 第2空:“朗朗上口”指诵读熟练,顺口而出;也指文辞流畅,便于诵读。“脍炙人口”指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 前文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用“朗朗上口”衔接更紧密,强调诗词凝练而便于诵读。 第3空:“引人入胜”意为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等);“身临其境”指亲身到了那个境地。 文中修饰形式,用“引人入胜”恰当。第4空:“自然而然”指不经外

7、力作用而如此;“顺其自然”指顺应事物自身的发展,不加干预。根据语境,用“自然而然”恰当。故选D。【4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类型一般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序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解答此类题目最常用的方法是划分句子成分,找出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判断句子成分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句子结构没有问题,可从语意及逻辑方面入手,判断句意关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搭配不当的语病:一是“享受”不能与“思想”搭配,故应在“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前加上合适的动词;二是“增加”与“视野”不搭配,可将“增加”改为“拓展”。故选A。【5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

8、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时,注意使用排除法解题。括号前的内容是“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与“心境”一词联系最紧密的应是“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据此可排除A、B两项。只有对生活有了更高的感知能力,才能进一步去感受和思考生活,应是“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故选C。【点睛】病句类型一般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序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解答此类题目最常用的方法是划分句子成分,找出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判断句子成分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句子结构没有问题,可从语意及逻辑方面入手,判断句意关系。6.对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9、项是( )A.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不是。)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凋谢,使动用法。)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用作动词,游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肯定。)C.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固”,形容词作名词,险固的地势。)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名词作动词。)D. 吾师道也(“师”,用作动词,学习)位卑者则足羞,官盛者则近谀(“羞”以为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注意平时对古诗文的词语的积累。B项“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中的“焉”,应解释为:介词

10、兼指示代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故选B。7.下列对教材古诗文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参和井都是星宿名。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黄道带分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分别配属于各诸侯国,称为分野。秦属参宿的分野,蜀属井宿的分野。)B.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李商隐马嵬)(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为一纪,四纪即为四十八年。)C.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过秦论)(“山东”即山的东面。在古代,“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等不同的山,故“山东”所指地域也不相同。秦时,“山东”指崤山

11、以东,即东方诸国。)D.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韩愈师说)(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经指经书,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注意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以及分类整理记忆。A项“秦属参宿的分野,蜀属井宿的分野”错,秦应属井宿的分野,蜀应属参宿的分野。故选A。二、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科学的历史无疑就是人类智性进步的历史。那么科学普及的历史又呈现出什么样的景象呢? 美国历史学教授约翰伯纳姆在著作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中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出人意料的科学普及史图

12、景:起先科学是一种积极、进步的文化力量,但在逐渐兴起的美国消费文化中,科学慢慢地为新伪装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复活让出了一条通道,最终将在大众层面上被迷信击败。这样一部令人有点沮丧的美国科学普及史,对于中国现阶段的科学普及工作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当前中国的科学生长环境不容乐观。 虽然“崇尚科学,破除迷信”这样的标语几乎张贴在了每一个居民小区的宣传栏里,但中国公众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科学素养相对缺乏,所以迷信有额外的生存维度。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迷信没有被真正破除干净过。至今在居住区外面的马路上,还常看到泼洒在路面上的一团团药渣,这种乞求药“倒”病除的现象反映了老式迷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顽强生存力

13、。有一些古代迷信则以改头换面的方式继续留存着。譬如“4”谐音“死”是不吉利的,“8”谐音“发”是吉利的等。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数字就有了吉凶之分,人们选择号码时纷纷避凶趋吉等。这无疑直接有力地推动了迷信思想的流行,与“科教兴国”的国策和培养一种科学、理性的民族精神的努力目标背道而驰。在中国当今的报纸和电视节目中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对孤立科学事实的强调和对科学产品的推销,最为典型的就是对航天技术的报道。新闻媒体放弃了向公众普及有关飞船的飞行动力学和外太空高能物理环境的科学知识,航天活动基本上被看作是一种政治活动而不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媒体倾心于对飞船搭载物品的神秘性和尊贵性大肆渲染,似乎发射飞船

14、的物质代价都被附加到了这些物品上。如果说是搭载植物种子,希望在高能环境中诱发基因突变以改良品种,这还有一点科学的余味其实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搭载种子以改良物种的效率和科学性往往被夸大;而一些搭载的纪念品、会旗等被赋予的价值和神圣性,则纯粹是巫术色彩的,毫无科学理性可言。美国科普史上曾出现过一批既从事科研又热心科普的科学家,他们一般从文化和社会的层面用较宽的视野看待科学,撰写科普文章,把科学理性带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不过20世纪后这批科学家撤退了。反观中国的情形,似乎从来没出现过这样一大群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现在有人呼吁,前沿科学工作者应参与科学的普及,但应者寥廖,学术界远离科普的现状没有改观

15、。“科学太重要了,不能只交给科学家们去做。”这句话便是在强调公众应更多更深入地参与到科学中去,同时科学也需要在更广泛的公众层面上被理解。因此,政府、科研机构组织者等应通过科学普及来让公众理解科学,做这件事尽管有很多困难,但还是值得和应该首先做的。(摘编自钮卫星科学究竟能否被真正普及?)8.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美国历史学教授伯纳姆认为科学最终将为迷信所击败,原因在于逐渐兴起的美国消费文化使在科学压制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以新伪装的方式复活。B. 人们将药渣泼洒到路上以乞求药“倒”病除,选择电话号码、车牌号码时以数字区分凶吉等,这些改头换面的老式迷信现象助长了迷信思想

16、在当今的流行。C. 作者认为新闻媒体在宣传上应注重对公众的科学启蒙,比如中国的航天活动更应该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而不仅仅是一种政治活动。D. 作者以美国科普现状作为参照对象,从前沿科学工作者、公众、政府等几个方面指出了中国科普现状的不足,并为改变这一现状提出了设想。9.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2段主要通过列举中国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迷信行为的事例,论证了中国现阶段开展科学普及工作的迫切性.B. 文章就当今媒体报道航天技术新闻的角度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当今媒体有步入新伪装下的迷信与神秘主义道路的趋势。C. 文章提出问题后,从不同角度、分层次地分析了中国科学普及艰难

17、的原因,并指出改变中国的科普现状的基本途径。D. 整篇文章旨在呼吁公众更多更深入地参与科学,在更广泛的公众层面上去理解科学,来提高科学素养。10.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 如果科学没在大众层面上被迷信击败,就可能与一批能把理性带入生活各个方面的科学家的参与有关。B. 如果迷信不能被破除干净,必然与中国公众受教育程度不高、科学生长环境不好有关。C. 新闻媒体宣传航天技术过于渲染神秘性和尊贵性,由此可见,中国的新闻媒体也需要重视自我的科学普及。D. 要实现“科教兴国”的国策,培育科学理性的民族精神,就需要政府和科研机构积极向民众普及科学。【答案】8. C 9. D 10. B

18、【解析】【8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最终将被迷信击败“应为“最终将在大众层面上被迷信山败”。B项,前者属于老式迷信,后者属于改头换面的迷信。D项,并非以美国科普现状为参照对象,而是以二十世纪前的美国科普史中的一个现象。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9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

19、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D项,于整篇文章的主旨不在于呼吁公众,而是在于政府、科研机构组织者等部门,如最后一句“因此,政府、科研机构组织者等应通过科学普及来让公众理解科学,做这件事尽管有很多困难,但还是值得和应该首先做的。”这才是整篇文章的目的。而“科学太重要了,不能只交给科学家们去做。这句话是在强调公众应更多更深入地参与到科学中去,同时科学也需要在更广泛的公众层面上被理解”,是针对这句话而非针对全篇而言。 【10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

20、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见第二段“因为当前中国的科学生长环境不容乐观。虽然“崇尚科学,破除迷信”这样的标语几乎张贴在了每一个居民小区的宣传栏里,但中国公众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科学素养相对缺乏,所以迷信有额外的生存维度。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迷信没有被真正破除干净过。”由“迷信没有被破除”不能完全得出迷信与公众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必然性,原文是“参差不齐”,不是“不高”;再结合“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迷信没有被真正破除干净过。”“在中国当今的报纸和电视节目中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对孤立科学事实的强调和对科学产品的推销,最为典型的就是对航天技术的报道。”新闻媒

21、体与普通公众相比,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阶层,在宣传航天技术时缺少科学理性精神,结合前一段有关公众的内容,可以推论出这个结论。三、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小题。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

22、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

23、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玄宗奇之,召试文章 奇:认为奇妙B. 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宵:在夜里C. 严武过之,有时不冠 过:指出过错D. 自棹舟迎甫而还 棹:用桨划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B. 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

24、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C. 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D. 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B. 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郑国公严武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C. 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D. 由于郭英乂对待杜甫不好,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

25、,最后死在耒阳。【答案】11. C 12. A 13. B【解析】【1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注意平时对古诗文的词语的积累。C项“严武过之,有时不冠”中的“过”应解释为“拜访”。故选C。【1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上文说的是房琯因打败仗被免去了宰相的职务,画线部分说的是杜甫上疏为房琯说情,以及房琯和杜甫被贬的情况。“琯有才”是“不宜罢免”的原因,中间应断开,由此可排除C、D两项。“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

26、军”分别说的是把房琯贬为了刺史,把杜甫贬为了华州司功参军,中间应断开,由此可排除B项。故选A。【1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注意对比选项和原文之间的细微差异,避免掉入“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命题陷阱。B项“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错,原文是“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意思是他们没有获取功名,只是平民时关系就很好。“兵败郑国公严武”错,房琯“兵败于陈涛斜”非兵败郑国公严武。故选B。第卷14.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寡人之于国

27、也(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贾谊过秦论)(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韩愈师说)【答案】(1)“你父亲严挺之竟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急躁暴烈,却也不认为他忤逆。(2)(诸侯贵族家)猪狗吃人吃的东西却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济百姓。(3)然而陈涉(不过)是个以破翁做窗户,以草绳系门轴的贫家子弟,是下层人民,又是个被征发的人。(4)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也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要注意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语以及特殊句式,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第一句关

28、键词为:乃,副词,竟,竟然;以为,认为;忤,忤逆。第二句关键词为:食,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检,制止,约束;涂,通“途”,道路;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第三句关键词为:瓮,用瓮做;绳,用绳子系;氓隶,农村中地位低下的人;徒,的人。第四句关键词为:众人,普通人,一般人;下,名词用作动词,不如;耻,以为耻;于,向。【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

29、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参考译文:杜甫,字子美,本是襄阳人,后来搬迁到河南巩县。曾祖父杜依艺,官位最终到巩县县令。祖父杜审言,官位最终到膳部员外郎,另有传记。父亲杜闲,官位最终到奉天县县令。杜甫天宝初年应考进士没有考中。天宝末年,献上自己写的三大礼赋。玄宗认为这赋写得很奇妙,就召他进宫考察他的文笔,并授给他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征兵。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

30、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房琯平民时和杜甫很友好,当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帅领军队讨伐叛贼,帝准许他。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败。第二年春,琯被罢去宰相一职。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肃宗生气,贬房琯当刺史,从京城赶出杜甫去担任华州司功参军。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只得自己背柴火采集橡栗,饿死的儿女有几个人。一段时间之后,被召回补任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奏明皇上让杜甫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并赐给他绯鱼袋。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但杜甫性格狭窄浮躁,

31、没什么气量,凭着恩情放纵不羁。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榻,瞪着眼睛看着严武曰:“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也是急躁暴戾,却也不认为他忤逆。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村种竹子,枕靠着长江建造房屋,尽情喝酒,长啸咏唱,和一些田地里的粗野伧夫一起亲昵地游逛,没什么拘束检点。严武拜访他,他有时也不戴好官帽,他就是这样傲慢胡乱。永泰元年夏,严武去世,杜甫就没有依靠的人了。到了郭英乂代替严武镇守成都,英乂是武夫,又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见,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到了之后,适却去世了。这一年,崔宁杀死英乂,杨子琳攻陷西川,蜀中很乱。杜甫就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乘着扁舟下三峡,但是还没靠岸而江

32、陵就动乱,于是溯流而上沿着湘江漂泊,游历衡山,寄居在耒阳。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耒阳的聂令知道这个消息,就亲自划着船去迎接杜甫回来。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白酒,一个晚上就死在了耒阳,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杜甫的儿子宗武,流落在湖、湘间去世。元和年间,宗武的儿子嗣业,从耒阳迁走杜甫的棺柩,归葬在偃师县西北首阳山前。(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释谢玄晖:谢眺,南朝齐著名诗人。15.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

33、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B. “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之意;“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C.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眺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的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D. 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E. 这首诗,诗人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

34、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16. 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答案】15. BE 16. 诗眼分别是“摇”“滴”.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此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感,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情态逼真;又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异趣横生。【解析】【15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35、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是的内容和思想情感。B项,“相接”精神想通,心心相印的意思。E项,诗歌体现出的是苍茫、悲凉、沉郁的基调,突出诗人的寂寞和忧愁。【16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选材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根据具体诗句分析。先要回答出诗眼是哪几个字,再展开充分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颔联的画面,同时要指出颔联所用的手法,以及手法使用达到的效果。阅读全诗,赏析颔联:“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36、”,秋水澹澹,白云、城阙映入水中,在月色下轻轻地摇动着。白露凝为水珠,明亮亮地缀在草木之上,泛着晶莹的光点。这两句是景物的实写,尽管没有正面描写月色的皎洁,却从侧面烘托出了月色的可爱。“摇”滴”二字,以动写静,恰好反衬出彼时彼刻万籁俱寂的特点。诗眼分别是“摇”“滴”。此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感,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情态逼真;又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异趣横生。点睛:赏析诗眼题的方法:第一步,指出该字,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简要分析。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什么感情。炼字(用词巧妙),风格特色,意境。“

37、炼字”多炼动词和形容词,可以炼数词,也可以炼副词,还可以活用词语。比如本题就是炼副词“空”。颈联看似信手拈来,却蕴含着自信、潦倒、心酸、自嘲等等多重感情,其实更是诗人晚年写诗达到炉火纯青的写照。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筹笔驿李商隐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注】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相传诸葛亮出兵攻魏,在这里筹划军事。大中十年(856年)冬,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筹笔驿,创作此诗。简书:指军令。储胥:指军用的篱栅。上将:指诸葛亮。降王:指后主刘禅。传车:古代驿站的专

38、用车辆。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17.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把猿鸟、风云比作诸葛亮的敌人,说他们至今还畏惧诸葛亮治军的神明,以此衬托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为下文内容作铺垫。B. 颔联采用对比手法,说明诸葛亮尽管有运筹帷幄之才,还是无法挽救蜀国的败亡,不争气的后主刘禅最终还是投降做了俘虏。C. 颈联分析蜀国败亡原因尽管诸葛亮才比管仲和乐毅,但无奈大将关羽和张飞命短,只凭诸葛亮一人之力,也无法力挽狂澜。D. 尾联交代写作缘由,作者往年经过锦里诸葛武侯庙时,触景生情,吟诵起诸葛亮的梁父吟,顿时觉得遗恨无穷。E. 该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特点,运用典故和象征等手法,意韵深微

39、;语言风格上和锦瑟相似,具有雄浑豪迈的特点。18. 诗歌末句“恨有余”中的“恨”包含了作者哪些感情?除了“恨”,该诗还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案】17. AE 18. (1)表达了对诸葛亮未能实现统一中国愿望的遗憾之情。(2分)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或抱负无法得到实现)的苦闷之情。(2)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的崇敬(或赞赏)。告诫当朝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和语言的能力。A项“把猿鸟、风云比作诸葛亮的敌人”错,“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是把“猿鸟、风云人格化”,此处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E项“雄浑豪迈”错,李商

40、隐的锦瑟是悲伤的,此诗和锦瑟语言风格相似,应为“慷慨悲凉”。故选AE。【18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准确细致理清诗歌的核心思想,尤其是诗歌蕴含的核心内涵,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首联,诗人说鱼鸟、风云畏惧诸葛亮治军的神明,在他死后还维护他生前的军事设施,衬托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的崇敬(或赞赏)。颔联,深叹像诸葛亮这样的杰出人物即使大挥神笔、运筹帷幄,最终也不能挽回蜀国败亡的结局。表达了对诸葛亮未能实现统一中国愿望的遗憾之情。颈联,分析蜀国败亡的原因,首先不忘肯定诸葛亮,就他才比管乐来说,蜀国是可图霸的;但关张命

41、短,没有大将,只靠诸葛亮一人之力,是无所作为的。尾联,表示对诸葛亮的景仰。是说昔日经过锦里(成都城南)诸葛武侯庙时,吟咏诸葛亮的梁父吟,犹觉遗恨无穷。而所谓“恨”,既是写诸葛亮之“遗恨”,又是作者李商隐“隐然自喻”的一种思想态度,其中寄予一种人生哲理,突出精神情怀,表达没有实现统一的遗憾,也写出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以一抑一扬的议论来表现“恨”的情怀。本题从对诸葛亮未能实现统一中国愿望的遗憾,对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对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的崇敬和对当朝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告诫等方面回答“恨”和“恨”中作者寄寓的感情的。【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

42、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情感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三)名篇名句默写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一文开头用“_,_”两句,以“木”和“金”为喻来说明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够取得进步的道理。(2)蜀道难中写出

43、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3)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年华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答案】 (1). 故木受绳则直 (2). 金就砺则利 (3). 飞湍瀑流争喧豗 (4). 砯崖转石万壑雷 (5). 锦瑟无端五十弦 (6). 一弦一柱思华年【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篇名句的理解默写能力。考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注意积累、理解名篇名句,在考试中注意分析语境,找出适合的古诗文名句。此题中注意积累和理解荀子劝学、李白蜀道难、李商隐锦瑟中的名篇名句,以及注意“受”“砺”“湍”“豗”“砯”“壑”“弦”等字的正确书写。2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

44、外两处问题。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一个员工只要恪尽职业操守,就可以具备工匠精神;一个企业只要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就能够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一定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员工能够恪尽职业操守未必就具备工匠精神。 _。 _。【答案】 (1). 企业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未必能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 (2). 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未必能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和打造更多“中国品牌”。【解析】【详解】此题考核逻辑推理的能力,注意抓住语段中推理错误,或表述绝对的句子,

45、同时注意题目的要求是仿照给出的例句填写,此题注意抓住语段中表述绝对的句子“个企业只要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就能够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一定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两个句子前后的关系是“可能”,不是“必然”。四、写作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9年新春开学,一位中学校长的演讲别让手机偷走你的梦想!,在朋友圈转发极为火爆。他引用外国脑神经学家的研究成果说,“对智力建设没有帮助的行为包括:电视、电玩、网游、网络依赖”,“百度一下创造不了苹果,也拿不到诺贝尔奖”,并且表达“我更希望,你的梦想不因挫折而停止,不因时间而褪色,不因手机而破碎”。对此,

46、有人说,手机让人沉迷,最终可以让人沦为“手机控”;有人说,手机只是工具,不可能偷走人的梦想;也有人说,在信息时代,不可能每个人都不需要手机;还有人说,手机不只是游戏机,技术研制人员完全可以将它变成学习机手机能否偷走学生的梦想,关于其功过是非,还在争论。请根据材料,从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出发,思考上述现象,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学生手机使用之我见上世纪八十年代,手机开始使用,但只有有钱人家才有手机,到了九十年代,手机开始普及但却很笨重,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通讯工具日益增加,手机变得小巧了,功能也增加了很

47、多,不管男女老少几乎人手一台,成为了我们日常必不可少的物品。然而手机却有利有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首先,手机可以让我们随时随地和家人联系,这不仅在我们外出时可以使父母放心,也可以在我们遇到危险时及时求助;其次,手机可以便于朋友交流,能够增进友谊,在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还可以与同学讨论;再次,手机小巧方便携带,我们可以看到有价值的拍下来并及时与朋友进行分享;然后,手机中还有闹钟功能,我们不必再使用笨重的闹钟,不管在哪里手机里的闹钟都可以提醒我们,这个时间给做什么事情了。最后,我们还可在手机上浏览信息,及时知道面面俱到的最新消息。手机固然便利,然而也有弊端。首先,健康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手机对人

48、类的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睡觉时,很多人把手机放枕边,手机的辐射会对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机能性障碍,引起头痛、头昏、失眠、多梦和脱发等症状,有的人面部还会有刺激感。很多人经常熄灯后玩手机,手机的强光,会是黄斑部病变,轻者眼睛干涩,重者失明。其次,现在很多人得了“手机依赖症”,这严重耽误学习和工作。再次,现在学生们都有手机,档次各不相同,这极容易造成心里不平衡,引起攀比之风,给父母造成经济负担。最后,手机是贵重物品,这不仅给不法分子带来了偷窃的机会,还有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学生偷盗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校园治安。手机有利有弊,但只要我们合理的使用手机,扬长避短,发挥它应有的多用,造福我们的学习、工作、生

49、活。我们应管理好自己的生活,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从我做起,对于合理使用,并用它传播正能量。【解析】试题分析: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所给的材料是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摘取了一位中学校长题为别让手机偷走你的梦想的演讲要点。第二部分是该演讲引发人们对手机的不同的看法。人们的看法有以下几种:一种看法是手机让人沉迷,最终可以让人沦为“手机控”;另一种看法是手机只是工具,不可能偷走人的梦想;也有一种看法是:在信息时代,不可能每个人都不需要手机;还有一种看法是:手机不只是游戏机,技术研制人员完全可以将它变成学习机。关于手机的功过是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之,材料中人们争执的焦点是:手机能否偷

50、走学生的梦想。写作要求:从自己生活和学习的实际出发,思考上述现象,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针对上述现象,考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构思作文,指出手机合理使用,就不会“偷走人的梦想”。本次作文的最好的立意是选择其中的两、三种看法,运用辩证的、全面的观点分析手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既要看到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捷,也要看到沉迷手机的危害。写好了,将是一篇触到人们痛点的好文。写作时,要有理性地思考,要有深度的分析,做到不煽情而有深情,高瞻远瞩地看待手机问题。构思时,可以谈到手机便捷了我们的生活,但如果利用不好,就会产生副作用,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也可以说: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

51、地生活在了数字化时代,孩子有自己的思辨能力,他们需要获得尊重感。只有让孩子们清楚什么对自己来说是最重要的,现代化的技术产品,才能像春风化雨般,与孩子在心灵上达成共鸣,使之发挥良好的作用,规避一些不良的影响。希望孩子们的梦想不因挫折而停止,不因时间而褪色,不因手机而破碎。题材要求:1写议论文:(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2写记叙文:(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4)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扣

52、题目(中心),点题目(中心)。(5)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本题即此审题,写作即可。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