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79834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定远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题涂黑。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对应的答题区内。第I卷(选择题70分)一、 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一直以来大多赞成唐弢先生的观点: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焦母如此仇恨兰芝,仇恨到宁可舍弃儿子,宁可断后?真是她要维护封建礼教

2、、门阀制度?我们知道,汉代在武帝以前,统治阶级主张的一直是“无为而治”,朝廷对地方、对百姓并不怎么干涉管束。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这一点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我们也能感知。兰芝被休回家后,只有十多天时间,就有县令派人上门为“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的三公子提亲;接着又有太守派人为“娇逸未有婚”的五公子说媒。当兰芝应婚后,太守家“金车玉作轮”“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杂彩三百匹”“从人四五百”,浩浩荡荡去迎亲,没有因为兰芝是二婚,是寒门,就有丝毫的慢待。可见当时人们并不十分看重门阀等级,也不看重头婚二婚,看重的主要还是人品和

3、相貌。这一点恐怕比当代更开明开放。连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真的会那么看重吗?焦母丧夫,儿子外出公干,女儿尚小,内心孤独郁闷却无处诉说,兰芝正好成了她发泄苦闷的对象。所以在她眼里,兰芝的一切都是“无礼节”“自专由”。兰芝的一句“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一个家庭的媳妇都难做,只是“君家”的儿媳才难为。可见焦母的行为只是个人行为,并不代表整个时代。焦母是出于个人情感与私心在时时处处刁难儿媳。这种刁难不是在维护封建礼教,而是在排解内心苦闷的近于变态的情绪。所以我认为,纯粹是一个寡母强烈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活生生

4、拆散了一对鸳鸯,导致了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从刘兄来看,说刘兄是封建礼教的帮凶,实在是冤枉他了。他对兰芝的一番开导,合情合理。在兰芝与仲卿不可能复合的情况下,他希望妹妹趁年轻,尽快再找个好婆家,有什么错呢?再说,不嫁县令的儿子也就罢了,如果连太守的儿子都不愿嫁,以后谁还敢再上门提亲?兰芝本就是二婚,已经二十岁了,这在当时已是大龄青年。与仲卿的复合不可能,如果又没人再敢提亲,那结局是可想而知的。作为长兄,审时度势,劝导妹妹认清形势,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就算有错,不过是有点虚荣心罢了。这是每一个平常人都可能有的虚荣心。正是这样的虚荣心,才使刘兄这个人物更真实,作品更生动。说他“热衷富贵”“

5、时刻希望往上爬”“自私自利”,这么上纲上线,罪状似乎太大。如果他真是一心只想往上爬,那县令的儿子来求亲,他就会牢牢把握机遇了,哪里还会坐等太守的儿子再来说媒呢?因此,作品的主题思想应该是: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为线索,细致地描写了兰芝与焦母之间的婆媳矛盾,深刻地揭示了焦母因恋子情结而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有力地表现了兰芝的美丽、贤惠与反抗精神。(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0年第11期,有删改)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中画横线的“合情合理”的一项是()。A. 在兰芝与仲卿不可能复合的情况下,刘兄希望妹妹趁年轻,尽快再找个好婆家。B. 不嫁县令的儿子也就罢了,如果连太守的儿子都不愿嫁,以

6、后谁还敢再上门提亲。C. 如果刘兄真是一心只想往上爬,那县令的儿子来求亲,他就会牢牢把握机遇了。D. 作为长兄,审时度势,劝导妹妹认清形势,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2.下列各项中,对作者得出末段主题的理由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B. 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也不会那么看重的。C. 焦母强烈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拆散了这对鸳鸯,导致了刘焦的爱情悲剧。D. 刘兄有点错,他帮助刘母劝兰芝;也有点虚荣,尽管这是每一个平常人都可能有的虚荣心。3.下列各项中,

7、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县令、太守相继来刘家为其儿子提亲,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并不十分看重是否寒门、门阀等级、头婚二婚等问题。B. 现代人的婚姻爱情观更看重地位、头婚、富贵,不大看重人品,这一点看来还不如刘兰芝时代更开明开放。C. 焦母与兰芝都想在感情上独占仲卿,因而婆媳之间的矛盾很难调和,于是焦母处处为难兰芝,这是唯一原因。D. 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而是写出了病态的心理的危害。(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西溪的晴雨郁达夫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

8、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他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雨里下西溪,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野草花的气息。车过方井旁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从墓门望进去,只是黑沉沉、冷冰冰的一个大洞,什么也看不见,鼻子里却闻吸到了一种霉灰的阴气。把鼻子掀了两掀,耸了一耸肩膀,大家都说,可惜忘记带了电筒,但在下意识里,自然也有一种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在那里作恶,直到了花坞的溪旁,走窗明几净的静莲庵堂去坐下,喝了两碗清茶,这一些鬼胎,方才洗涤了个空空脱脱。游西

9、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的旅客,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车座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过泰亭山后,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从留下下船,回环曲折,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芦花浅水里打圈圈;圆桥茅舍,桑树蓼花,是本地的风光,还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

10、不知不觉,忽而又会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地别了。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游人到此,自然会想起瘦西湖边,竹西歌吹的闲情,源宁昨天在漪园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支灵签,仿佛是完全的应了,签诗的语文,是庸风桑中章末后的三句,叫作“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此后便到了交芦庵,上了弹指楼,因为是在雨里,带水拖泥,终于也感不到什么的大趣,但这一天向晚回来,在湖滨酒楼上放谈之下,源宁却一本正经地说:“今天的西溪,却比昨日的西湖,要好三倍。”前天星期假日,

11、日暖风和,并且在报上也曾看到了芦花怒放的消息。午后日斜,老龙夫妇,又来约去西溪,去的时候,太晚了一点,所以只在秋雪庵的弹指楼上,消磨了半日之半。一片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花也并未怒放,树叶也不曾凋落,原不见秋,更不见雪,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肠腑。老僧无相,烧了面,泡了茶,更送来了酒,末后还拿出了纸和墨,我们看看日影下的北高峰,看看庵旁边的芦花荡,就问无相,花要几时才能全白?老僧操着缓慢的楚国口音,微笑着说:“总要到阴历十月的中间;若有月亮,更为出色。”说后,还提出了一个交换的条件,要我们到那时候,再去一玩,他当预备些精馔相待,聊当作润笔,可是今天的字,却非写不

12、可,老龙写了“一剑横飞破六合,万家憔悴哭三吴”的十四个字,我也附和着抄了一副不知在那里见过的联语:“春梦有时来枕畔,夕阳依旧上帘钩。”喝得酒醉醺醺,走下楼来,小河里起了晚烟,船中间满载了黑暗,龙妇又逸兴遄飞,不知上那里去摸出了一枝洞箫来吹着,“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倒真有点像是七月既望,和东坡在赤壁的夜游。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 乘船游赏西溪更有情韵。记人,则山环水绕之中,风景向你“点头”,又“匆匆”作别;写景,则“一伸一俯”之间,与橹声、水波相应和,合奏为“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B. 文章首先在微雨的背景下,营造了湿风吹冷、野草飘香的氛围

13、,为全文奠定了欢快轻松的基调。C. 作者记叙了赏游西溪的一次雨中经历,而途中所见所为,无不充满了文人的雅兴,让读者在感受美的同时,体会到了悠然的诗情。D. 文章开篇以西湖“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为铺垫,而应友人相约,在雨中游览西溪,可见作者审美情趣是倾向曲折、博大和朦胧的,这正是文人的情趣。E. 作者以“微雨”为背景,通过自己的路上所闻、车里所见和船中所感,展现了西溪独特的野趣。5.简要赏析文章第段画线处的景物描写。6.结合具体内容,评析选文以情驭景的写作手法。(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一生梦不醒,红楼解味人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逝世

14、。或许一生的喧嚣太多了,他选择安静地离开。“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安安静静地走。”他留下这样的遗愿。进入“红学”研究多少是个偶然。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周祜昌寄至燕园的信函,说他看到胡适新近一篇谈红楼梦的文章,嘱咐周汝昌帮忙查证。周汝昌遍查燕京大学图书馆,果然在敦敏诗集懋斋诗钞中发现了一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发表在天津国民日报上。没想到几天后,胡适就托人转交了一封给周汝昌的信,肯定鼓励这位在校大学生的研究。胡适此时已是学界大拿,又是“新红学”的开创者,他的来信让周汝昌“欣幸无已”。1948年,正埋头撰写红楼梦新证的周汝昌特意跑到胡适家中拜访。令周汝昌激动的是,

15、胡适竟将珍藏多年的孤本甲戍本石头记慷慨地借给他翻阅。正因为这一段渊源,周汝昌常常被看做是胡适“红学”研究的关门弟子。1953年,红楼梦新证出版。这部40多万字的“红学”研究著作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在当时很少有人敢将红楼梦拔到那么高的地位周汝昌将红楼梦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但丁的神曲等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并大加赞赏。周汝昌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

16、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此年周汝昌35岁,因为这部书,他得以调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成了学界“红人”。也由于这部书,他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变成了“资产阶级胡适派唯心主义”的“烦琐考证”的典型代表,被关进“牛棚”下放。周汝昌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即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其晚年在探佚学发力颇多,在他数十部“红学”著作中,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但也招致不少异议。如他提出林黛玉系“沉湖而死”;“金玉奇缘”说的不是贾宝玉和

17、薛宝钗,而是贾宝玉与史湘云等等。1982年,周汝昌发表了什么是红学一文 ,在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法描述为“十六字真言”之后,干脆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的范围,他说:“红学显然是关于红楼梦的学问,然而我说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却不一定都是红学不能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来研究红楼梦。如果研究红楼梦同研究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小说全然一样,那就无需红学这门学问了。”在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之外的同时,他也把自己剔出了主流“红学”的研究队伍。此后,他被喻为红学界的独行侠。他关于“红学”之界定、对红学史的回顾、对曹雪芹画像的考证等等,一 次次地掀起了“红学”研究的争议

18、。从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是红学界当然的望者。一般说来,在某一学界成为望者又著作等身的人,同辈或后学者常常只有仰视和尊敬的份儿,很少会有人出言不逊,但周汝昌是个例外。在红学界,他被誉为“红学泰斗”,也被批作“闭门造车”,他的一生,可谓毁誉参半。周汝昌曾有诗云:“小童何以知途向,瞎马盲人旅亦难。”他六十余年间所走过的治红学之路,因偶然而生,又历经政治对学术氛围和学术方向的多次影响,终至晚年,既得到肯定、赞誉,身上罩着光环,亦受到讥嘲与攻击。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尽的人与事。周汝昌 梦在其中近七十年。梦未醒,人已去,花落水流红,谁解其中味?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7.下

19、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 周汝昌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研究红学,常常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虽然令人耳目一新,却也招致很多异议。B. 红楼梦新证这部书,使周汝昌成了学界“红人”,也使得他在政治运动中被关进“牛棚”下放,他的“红学”研究被迫中断。C. 周汝昌看来,“红学”中的文学性研究应与三国演义等小说的研究区别开来,不能用一般研究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D. 周汝昌研究“红学”深受“大拿”的影响,如他晚年提出的林黛玉系“沉湖而死”的观点,就是在胡适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E. 从早年的红楼梦新证到晚年的探佚学,周汝昌的“红学”之路并不顺利,他的“红学”研究的方法和

20、结论一直饱受争议。8.结合全文,概括周汝昌先生为红楼梦的研究做出了哪些贡献。9.简析“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这句话的作用。10.周汝昌在“红学”研究上的成功,给了我们哪些借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题。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余自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

21、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隙:暇,空闲的时候B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回:曲折C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披:拨开

22、D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 缘:攀缘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1)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1)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2)吾尝终日而思矣C(1)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D(1)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13.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用来说明“西山之怪特”的一组是( )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

23、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A B C D14.以下对本文有关内容和写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游众山写起,然后笔锋一转,写宴游西山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第一段对第二段起衬托作用。B全文紧扣“始”字落笔,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结束全文。C西山之怪特美和作者受到挫折却不甘沉沦的人格美相互映照,作者的“情”与西山的“景”完全融为一体,最后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D作者陶醉于西山风景的“怪特”之中,不觉“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作者醉倒山中,无法行走,以致天黑了还没有能够回去。(二)名篇名句默

24、写(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3)寻梦?撑一支长篙,_;满载一船星辉,_。(4)复为慷慨羽声,_,发尽上指冠。(5)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_。(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 完成 下列小 题。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陆 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 师伯浑,陆游的友人。16.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B. “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C. “铁

25、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D. “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E. “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17.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第II卷(选择题80分)三、语言表达 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春华秋实,夏雨冬雪,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有的韵味。_。夏雨倾盘,电闪雷鸣,骄阳似火,流金铄石,这是一个充满神奇与梦幻的季节。_。冬雪皑皑,银装素裹,皓然一色,瑞雪丰年,这是一个充满纯净与希望的季

26、节。四季交替,亘古不变的真理,为什么在四个季节之间会有各自的收获,包含着各自的心得体会呢?19.杭州西湖于谦祠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上联:千古痛钱塘,并楚国孤臣,白马江边,怒卷千堆雪浪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岳家父子同,两朝少保冤,夕阳亭里,风波两地心伤下联调整为:_20.阅读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1)为这幅漫画拟定一个标题。要求:能形象地概括画面特点,使用四字成语。(2)用简洁的语言,揭示漫画的寓意。21.下面是从生活的艺术一文中摘下的一段文字,请根据题目和提供的文字,在文章开头划线处添加一句能统领后面内容的起始句;并在第二、三处补写

27、语意连贯的 一个句子。两句均不超过 15 字_。要装进一杯新泉,你就必须倒掉已有的陈水;要获取一支玫瑰, 你就必须放弃到手的蔷薇;_,你就必须多一份心灵的创伤。换一个角度 来看,_,但你拥有了一杯清泉;虽然失去了蔷薇,但你采得了玫瑰;虽 然遭受了心灵的创伤,但你多了一份独有的体验。2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城的主要功能是防御,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 _ 。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是主要设施,开放是其主要特征。_ ,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

28、代的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四、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著名作家龙应台在给儿子安德烈的一封信中这样写到: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李嘉诚也这样说:“读书虽然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财富,但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机会。”有的人可能会说,读书有什么用,现在好多没读大学的也混得非常好。要求:综合理解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C2.D3.A4.DE5.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湖上的青山以人格化,生动形

29、象地描写了游船在水中荡漾的情境,活泼有趣。6.作者以“微雨”为背景,记叙了赏游西溪的两次经历,无不充满了文人的雅兴,展现了西溪独特的野趣,让读者在感受美的同时,体会到了悠然的诗情。7.ABE8. 把红楼梦与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地位将“曹、贾互证”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使“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即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法描述为“十六字真言”,将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的范围。(每点2 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共6 分,意思对即可)9.结构上:照应文章开头,首尾呼应,使全文结

30、构完整。内容上:表达默默地为老人送行的心愿,体现作者对周汝昌先生的尊重。遵从并满足周汝昌先生的遗愿,希望老人家“临走”时,不再受到打扰。暗示了周汝昌先生生前过的是毁誉参半的不安静的生活,如今一切已归于平静。(每条2 分,答出两条即可。)(共6 分,意思对即可)10.执着的精神。从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当招致异议甚至遭到批评时,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学术研究。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作查证工作时,一丝不苟,查遍大学图书馆。既善于继承又努力创新。善于借助于名家,周汝昌主动拜访红学大拿,借鉴专家们的研究方法;善于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创作红楼梦新证借助了胡、顾、俞的“曹、贾互证”方法,

31、他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依据充足,奠定丰厚的基础。红楼梦新证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每点2 分,共8 分。意思对即可。)11.D12.B13.B14.D15.(1)万类霜天竞自由(2)粪土当年万户侯。(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4)士皆瞋目。(5)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16.DE17.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2 分)和壮志未酬、理想落 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但最终突出表现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且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18.

32、春暖花开,冰河解冻,彩蝶纷飞,万物复苏,这是一个充满生机与绿意的季节。 秋风送爽,硕果累累,凉风渐起,草木枯萎,这是一个充满收获和凋零的季节。19.两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阳亭里,心伤两地风波20.此薄彼;讽刺了社会上缺乏实干精神,工作业绩乏善可陈却热衷于自吹自擂、哗众取宠的不良风气。21. 生活的艺术就是平衡的艺术(或者 “得与失平衡的艺术”) 要多一份独有的体验 虽然倒掉了一杯陈水22. 封闭是其主要特征; 从城到市的变化(或 从封闭走向开放,或 从防御趋向流通)23.读书的好处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意思是说,书籍是直接经验的积累,是一种传递知识的方式,书籍把一部分人

33、获得的知识更广泛地传播,促进了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文化和知识的交流的融合,所以说,书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的进步,读书对我们人类的进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一些人,面对一篇作文,就算是绞尽脑汁,用尽脑细胞也想不出来。相反,那些爱好看书,喜欢看书的人,写文章时,得心应手,信手拈来,分分钟就可以把一篇作文搞定。读多了书,可以让人有自信,走起路来都是雄赳赳气昂昂。别人一问你什么问题,你就可以侃侃而谈,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多读书,可以让你成为一个有家教,有教养的文化人。因为多读了书就会从书中学到很多的东西,就会很有气质。有一句话说:第一印象最重要。如果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是个大老粗,很粗俗,很鲁莽,动不动就大喊大叫,坐没坐相站没站相,那或许就会让别人对你有看法。如果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是个斯文,该做什么做什么,对待人有礼貌,该说什么说什么的人,人家就愿意和你在一起聊天,说话。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可以让你面对什么难题就不会慌张,只会冷静的思考。书可以让你变得智慧,你就可以勇敢的面对一切,不必要害怕。书,就是我们成长必须依靠的工具。只要多读书,就会有所成就。将书中主人公做的对的事记在心里,可以让人变得更加睿智。做错的事也记在心里,当做一个教训,下次遇到这样的事情就会知道如何去处理。这样就能让你不断的进步,不断的蜕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