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75882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9届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命题人:闻笑梅 2017.12.5本试卷分为第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思乡的基础是离乡,在乡的人不会思乡,“乡”作为价值形态无疑只对无乡者或离乡者才有意义。只有当一个人在实际的存在状态中陷入了无家可归或有家难归的困境,“乡”才会作为一种补偿价值而成为流浪儿的精神支柱,成为思的对象。这样,思乡就常常与作客相联系。中国古代的大多数时期,知识分子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京城一批统治者(尤其是皇帝)的手中

2、。知识分子,尤其是中下层知识分子要想发挥自己的政治才能,就必须离乡漫游天下,尤其是游历京城。在科举制度和异地为官制度的制约下,他们如果想要让统治者知道自己的才能,就必须离乡;而一旦做了官,或留在京城,或充任各地的地方官,又基本上很少能回到家乡做官。然而,中小地主出身的士大夫都有浓厚的宗法乡土观念,不以他乡作故乡,因而家乡总是为他们难以忘怀。林语堂指出:“关于中国社会所宗奉的五大人伦,其中四伦是与家有关的。此五大人伦即君臣之关系,父子之关系,夫妇之关系,以及兄弟和朋友之关系。其最后一伦朋友之关系可为之合并于家庭,因为朋友乃为那些可以包括进家的范围内的人他们是家族间的朋友。”家的这种核心地位使士大

3、夫知识分子在其仕进阶段总有一种流落他乡之感,时时体验到自己的作客身份和流浪状态。“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作此诗时正当年少气盛,壮志满怀之时,本不应有思乡病。但在王维的眼中,任何别的地方都是异己的,都无法取家乡而代之。“异”字突出表明了诗人所处的是一个陌生的、异己的世界。对于客子而言,异乡与家乡是敌对的,因而是“异乡”;而反过来,异乡中的游子,对于这个异乡而言,也是异己的、敌对的,因而是“异客”。两个“异”字充分揭示了“异客”与“异乡”的敌对与距离,“异乡”不认同“异客”,“异客”更不认同“异乡”。在异乡的人只能是客,永远是客,“客”这个词在表面的

4、尊敬后隐藏着内在的疏远和距离:客人不是自家人,更何况是“异客”。“客”的身份永远是流浪者,是不能介入这个世界的“局外人”,是飘泊天涯的游子。 (摘编自陶东风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中的异乡与异客,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阐明了离乡与思乡的联系以及故乡的价值,从而引出了下面的论述。B第二段分别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分析了知识分子产生作客之感的原因。C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引用都是为了证明对于客子而言,异乡与家乡是敌对的。D第三段中对“异”字的分析推导出了“异乡”与“异客”互不认同的结论。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离乡是思乡的前提,因此只要一

5、个人远离了家乡,他就必然会产生浓厚的思乡之情。B在中国古代,由于以皇帝为首的统治者都集中在京城,所以知识分子必须离乡进京。C科举制度和异地为官制度造成的“作客”现象是士大夫知识分子思乡的主要原因。D漂泊的游子对其流浪者身份的认同让他们无法融入进异乡,永远是异乡的“局外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无家可归或有家难归的人而言,故乡既是思念的对象,也是他们的精神支柱。B在林语堂看来,君臣、父子、兄弟、夫妇这几大人伦关系都是与“家”有关的。C家在人伦关系中核心地位使士大夫知识分子在仕进阶段总有一种流落他乡之感。D在“客”这个貌似尊敬的称呼背后,隐藏着异乡对外来游子内在的疏远

6、和排斥。(二)文学类义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裱画徐 马犇bn淮城的装裱市场比较兴盛。淮城南门大街东边的一条巷子里,有个徐姓的裱画师。徐家的裱画史不短。他家祖上学裱画时,认识了淮城人边寿民,后也常给边氏裱画,与其交流,向其取经,渐渐地,他的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这几样,裱画徐全盘承继了。边寿民,工诗,善书画,与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尤善画芦雁,人称“边芦雁”。裱画徐的祖上当时就给裱画铺起名为“念芦斋”,以纪念徐家与边氏的友谊。常言道“三分书画七分裱”,不难看出,装裱之于书画作品的意义。徐家裱画有三规,不丢画,不作伪,按工艺收钱、不因作者高低调价。有些不太识货

7、的人,巧得名画抑或祖上有旧藏,是最易受骗的群体。有一回,南门靠西的一户人家,带着画作,慕名而来。裱画徐仔细看了画,不动声色,又看了看来人,议好价钱,即送走来人。此画竟是徐渭的画,裱画徐亦善写意,尤以花卉见长。他能模仿个九分像,不懂行的人根本看不出差别。但裱画徐除了欣赏时间稍长一些,像裱普通的画作一样,平静地按工艺走。裱完后,他在卷轴旁不起眼的地方钤印,此印极小,表明是裱画徐裱的,以防日后起争议纠纷。在约定好的日子,画主交完钱取走了画。此事成了行业里的段子,用来形容裱画的人诚实。裱画有原裱和揭裱之分。原裱是裱初次待裱的画;揭裱是重裱已经裱过的画,揭裱最难,很少有人敢接这个活。但揭裱也给部分技艺高

8、超却无良的人有了作伪的机会。一张宣纸可揭出几层,裱画人如存贪念,就会将老旧的名画揭成几幅,这些作品的色彩较原作淡很多,裱画人就上手补救,然后再做旧。一幅变多幅,倒卖给黑市。淮城藏家多,很多古画因年代久远,受潮被虫蛀在所难免,对于这些作品而言,每年的梅雨季节更是火上浇油。淮城几乎所有的揭裱都会送到念芦斋,光揭裱一项,经裱画徐手的,少说也有千幅,但他没弄坏过一幅画,也从未借机作伪。就是把顾恺之、展子虔的画送到念芦斋,画主也可安心回家,按日子去取。不会出意外。可惜的是,裱画徐后继无人,孩子们都已迁居国外。晚年,裱画徐独自生活,雇了个人做饭,他仍坚持对外裱画。他不想在有生之年放下祖传的手艺。本想平静地

9、过完一生,哪知晚年并不平静。改革开放后,淮城有几个去南方下海的人,禁不起物质诱惑,垂涎于逐渐兴盛的书画市场,而且看中了倒卖赝品这行。他们第一时间想起家乡的裱画徐,他们知道徐老爹裱画、绘画的技艺都很高超。他们或者通过私密渠道搞来原作,请裱画徐借揭裱制假;或者直接报上画名,逼着裱画徐画。裱画徐不从,这些人就动粗,见裱画徐想寻死,这些人就留下狠话,“不老实做,我们迟早去海外找你孩子的麻烦。”与他们纠缠不起,裱画徐按照要求,完成了一批赝品。这些人拿着这批赝品再次南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多人知道了这件事,他们骂裱画徐早年清高不做假,晚年糊涂,晚节不保。不久,裱画徐生了场大病去世了。不久,这几个倒卖赝品的

10、人被抓获。淮城人惊叹不已。警察通过地方报纸透露了案情。原来,裱画徐临死前给公安局寄了封信,写明事情经过,并说他的仿作在画轴夹层里都盖了一长条印,“身不由己,赝品而已”,还附上了那几个人的肖像,是裱画徐凭印象用毛笔勾画的。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通过交代淮城裱画市场的兴盛,小说的主人公裱画徐及徐家裱画的历史渊源 来交代小说的写作背景。B.边寿民人称“边芦雁”,与郑板桥齐名。裱画徐常给他裱画,常与之交流,向其学习,慢慢地他就善裱能画工篆刻了。C.小说第段自然段是补叙,补充介绍了一些裱画的专业知识,帮助读者对裱画徐标化技术的认识。D.裱画徐装

11、裱徐渭的画和给犯罪分子做赝品这两个情节从不同的方面充分展现了裱画徐的品格。5.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裱画徐的形象特点。(5分)6.伏笔和照应使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有很强的可读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使用了哪些伏笔和照应?(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

12、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

13、。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来自光明网)材料二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

14、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0多岁,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来自央视新闻客户端)材料三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

15、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

16、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来自新浪网)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些企

17、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材料一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B.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

18、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C.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D.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骛;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E.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9. 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

19、3题。李密传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

20、碎?”密曰: “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或曰:自古忠孝难两全,百善孝为先。人之常情,先孝后忠,此所以官吏有良知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注】醮,jio,古时称妇女出嫁。烝烝,zhng,淳厚。谯周:人名。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

21、。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11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服阕”,按封建礼制,父母死后须穿丧服守丧三年。三年后除去丧服,称“服阕”。B原文“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

22、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C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用词不同,意义也可能不同。如“封”用于爵位,“徙、迁、调”是一般的官职调动,“擢、右迁、升”是升官,“黜、罢、左迁”是降官。D陈情表中的“表”是一种文体,是臣子向皇帝提建议并分析认证的,长于议论,如出师表。“表”、“章”、“奏”、“疏”是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的四种不同名称。这四种文体是由“书”发展而来的。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门人方之游夏”“数使吴,有才辩”“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等表现出李密有才干。B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

23、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D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5分)(2) 先孝后忠,此所以官吏有良知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

24、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注: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丁年:壮年。茂陵:汉武帝陵。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上句着笔就实写苏武突然见到汉使,得知可以回国时的激动心情。“魂销”二字笔墨精炼,真切传神,深刻地显示出苏武思国若渴的爱国精神。B.首联下句由古及今,由人到庙,描绘眼前苏武庙景物。“古祠高树”写出苏武庙苍古肃穆,渲染出浓郁的历史气氛,透露出诗人崇敬追思之情。C.颔联上句描绘了一

25、幅望雁思归图。画面借“雁”“月”等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切痛苦之情。D.颔联下句描绘了一幅荒塞归牧图。画面借“归羊”“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艰辛的生活,表现出他对被囚匈奴的怨恨。E.颈联写苏武“回日”所见所感。出使和归国前后的人事变换,往日的楼台殿阁虽然依旧,但当日的“甲帐”却不复存在,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感慨。15.本诗的尾联颇具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5分)(1)苏轼诗文影响深远,明代杨慎临江仙开篇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句就

26、是明显地借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 , , ”三句。(2)苏轼“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和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诗句,共同化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划横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广大新闻工作者常年坚守岗位,夙兴夜寐,坚持用妙笔和镜头记录祖国发展的成就,讴歌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 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弘一法师皈依佛门后,深恐掉入名利陷阱,他律己极严,自书“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偈句,其光风霁月的怀抱历

27、历可见。目前,许多工程建设问题频繁发生,甚至有的问题工程还获得了工程质量奖,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官商暗中结草衔环的结果。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金岳霖先生认为,学生论文出了问题,老师有重大责任,为人为学,必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A. B C D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能否在这次全球科技变革浪潮中成功实现逆袭,关键在于能否从现在开始加大对基础科技研发的投入。B. 在互联网时代,世界其他国家与非洲站同一起跑线上;在移动支付方面,非洲也并不落后,甚至拥有更成熟的条件和更广阔的市场。C. 印度

28、电影摔跤吧!爸爸意外走红,不仅以超5亿元的高票房打破了印度电影在中国内地的票房纪录,还连续多日牢牢占据单日票房榜首。D. 对于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规定,一些人借口拉动内需为名,认为适度的浪费有利于刺激经济的增长。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一位同学在班上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B张教授治学严谨,学养深厚,儒雅深沉,不随流俗,我们全班同学都十分赏识他。C几位著名艺术家下乡采风,举行笔会,我也有幸叨陪末座。D我校学生会主办的青晨报征稿启事中说:“由于我们的思想水平有限,本报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恳切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帮助我们

29、,为办好青晨报尽绵薄之力。”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绒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台风、洪水等因瞬闻破坏力巨大而更受关注,相比之下, 。其实,由于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在我国的气象灾害中是造成损失最重的。旱灾主要由气象因素造成, :比如温室气体排放、植被破坏、水源过度开发等都全增加旱灾发生的频度和灾害程度。目前,人工影响天气效果有限,气候稳定几乎完全依赖地球环境在可调节范围内的自我修复, ,或将造成雪崩式的环境突变,后果不堪设想。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现在社会物

30、质诱惑太多,只有通过有意义的文艺节目才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走红,使得中国诗词能够很好地被继承和发展下去。中国诗词语言和意象的美感,不仅会让中国人怡养性情,也必将让外国人深深叹服。不是只有有意义的文艺节目才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四 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最近,央视又推出力作朗读者,董卿为制作人和主持人,播出后获得广大观众的 好评,随即“文化飨宴”“综艺清流”“唤醒文学”等堪称殊荣的标签出现。然而,也有人对此不看好,说“碎片化朗读”“名人光环”等,挽救不了国人甚少读书和不爱阅读的事实 作为中学生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31、的文章。 要求:标题自拟,观点明确,结构完整,书面整洁。2019届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1C(第二段引用林语堂的话是为了论证家在五大伦理关系中的核心地位。)2D(A项“只要就”逻辑关系错,原文为“只有才”;B项原文是在“中国古代的大多数时期”,另外“统治者都集中在京城”也有误;C项“主要原因”的表述无中生有。)3B君臣伦理关系与家无关。4.B(向边寿民学习的是他的祖上,不是边寿民本人。)5.裱画的技艺高超.一般工匠不敢做的揭裱,经他手的有千幅以上,他没弄坏过一幅。综合素养好,他善裱,能画,工篆刻。坚守诚信。人们的名画旧藏他不作伪。有计谋。被逼迫做的赝品他都留有标识,并向公安局举报。(一

32、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意思对即可)6.裱画徐继承了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等技艺,是后文犯罪分子找他做赝品的直接原因;徐家家规中的“三规”与他给人裱画的做法形成照应;他装裱之后要钤印,在后文他被迫做的赝品中得到照应;前文写他能画,与他在给公安局的举报信里用毛笔勾画那几个人的肖像前后呼应。(每点2分,答对任3点即可,意 思对即可)7A(“这些企业”的说法不准确,文中说“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所以并不是“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都具备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的能力。)8AD(B.偷换概念,“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而非“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C.“不在而在”说法绝对;E.混淆条件,

33、绝对化,材料一原文“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这里误用为充分条件“只要就”。 )9技术上有差距。缺乏工匠精神: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上有差距,整个制造业比较浮躁。深层结构不合理:创新力不足。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1点1分,共4分,言之成理即可)10. A 11D(“表”是臣子用来陈述个人衷情的,长于议论。)12.B(“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有误。李密想入朝为官,并希望得到升迁,但因朝廷中无靠山未能如愿,而被调任汉中太守。他心怀不满,作诗发牢骚。)13、(1)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自己相匹敌,因此说话细碎。”张华认为他的话对。(句意2分,宾语前置、“是以”、“善”各1分)(2)以孝

34、为先,以忠为后,这是有良知的官吏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地选取的原因。(句意2分,“先”或“后”、“所以”、定语后置)文言文参考译文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被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文学才华的人)。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

35、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于是上疏陈情表晋武帝阅读陈情表后说:“李密的名声,不是徒有虚名。”于是就停止召见他。后来刘氏去世,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再一次征用他到洛阳做太子洗马。司空张华问他说:“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缘故,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候,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抵抗魏,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这知道成败是同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细碎具体?”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相互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细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

36、能和孔明自己相匹敌,因此说话细碎。”张华认为他的话对。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曾经在写给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结束。”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能调到朝廷任职,可是朝廷却没有人帮助他,于是升迁到汉中担任太守,自己认为失去了万分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诗的末章说:“人们有这样的话,有因才有缘。做官没有权势的朝臣做依靠,不如回家种田。在上清清楚楚,这话怎么能这么说。”武帝很生气,在这种情况下,都官从事上奏免除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在家中。14.答案

37、AD。A项为想象,而非实写。D项表现出的是苏武贫贱不能移其爱国之志的胸怀。15.尾联抒写苏武归国后对武帝的追悼。“茂陵”代汉武帝,汉宣帝赐苏武爵关内侯,但武帝已经长眠茂陵,再也见不到完节归来的苏武封侯受爵了,苏武只能空自面对秋天的流水哭吊已经逝去的先皇。(3分)这种故君之思,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展现了一个忠君与爱国的形象。(3分)16.(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7. A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使用正确。不落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通俗地说就是没有刻意地用华丽词藻和修辞手法修饰文章,却给人很好、出彩、舒服清新的感觉。使用

38、正确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使用正确结草衔环: 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使用错误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使用错误战战兢兢:战战: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使用正确18.【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B项,不合逻辑,改为“非洲与世界其他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句子表述的中心是“非洲”不是“其他国家”;C项,语序不当,应将“不仅”和“还”后面的内容互换位置。D句式杂糅,删掉“为名”,或将“借口”改为“以”。19.(3分)C。A“殷切期望”多用于

39、长辈对晚辈或领导对下属,用于同学之间不合适。B“赏识”指看中人的才能或了解作品的价值而予以赞赏,多用于上对下。D“尽绵薄之力”是自谦之词,只能用于自己。此处用于对方不当。20.(6分)答案 干旱则因成灾缓慢常常受到忽视 但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可小视 一旦这种自我修复能力被破坏 (每处2分)21.(5分)节目的走红,不一定能使中国诗词能很好继承发展下去 诗词语言和意象美感,不一定能让外国人都深深叹服(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22.【写作提示】正向立意:(1)朗读者以大众表达自我的想法为基础,同时又为大众尤其是草根群众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也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寻找优秀的文章和作品。(2)与

40、许多低俗娱乐相比,朗读者带有浓厚的文化氛围,称之为清流算不得殊荣。(3)朗读者把握了方向,为扭转社会风气做出贡献。(4)因为人们都愿意展现自己更优秀的一面,所以许多高品质的文章和故事被挖掘,形成了一种具有价值的筛选和淘洗。(5)即使是碎片化阅读,也是有目的的碎片化。在碎片中,展示的虽是冰山一角,但糅合了朗读者的经历与情感,经典的诠释,以及积极的引领。(6)浮躁的人性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逐渐曝光,人们容易在生活中迷失自己,而文学阅读实际上就是一种灵魂的共鸣,心灵的呼应。朗读者不同于八卦新闻的低俗娱乐,不同于时事热点的理性纪实,它在认真地向观众讲述文学,修整人们内心的纹路。反向立意:(1)朗读者的

41、热捧却暗含着文化的隐忧。因为它恰恰说明了当下中国民众对文化享用的渴求与实际文化资源的供给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性。(2)为追求收视率的“名人效应”,也许是更注重其中的表演效果和商业效益。(3)朗读者的碎片化阅读,充其量还是一种“快餐阅读”,很难通过几期节目来实现大众阅读兴趣的助推。(4)朗读者形成的文化冲击只是抵达了浅层。国人“读书少”“缺乏阅读”的现状并非一朝一夕能改变的,需要文化意识的觉醒。【佳作选登】这剂药“治标而不治本”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里,人们也许早已忘却了“文化”这个词的真实意义。而朗读者的出现,无疑为日渐模糊的文化世界添上了一笔清晰的色彩,以“朗读”这一古老而又寻常的形

42、式,减缓了人们忘却的速度。但是,这剂良药,恐怕只治标不治本。诚然,朗读者作为一档电视节目,能够以一种简单而不失雅趣的方式,对国人的阅读兴趣起到一种唤醒的作用,实是它难能可贵之处,也是其拥有如此高的口碑的原因。但是,它也仅仅只是一档电视节目,是大众媒体的一部分,这也就体现了朗读者势必存在着它的舆论性与为收获收视率而展现的“名人效应”。尽管请一些名人做朗读也在情理之中,可以让观众产生更强烈的共鸣,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这纯粹是一种逢场作戏的表演效果,或者说是一种常见的商业手段?那些名人,在台下的时候,是否也如台上那般痴迷于阅读?这是我们常人所不知道的。因此,“名人效应”的背后,还隐藏着蒙蔽性甚至欺骗性

43、。这种“碎片化阅读”的方式,证明不了太多东西。其次,正如上文所述,朗读者是通过电视媒体传播的,因此还存在着一个时效性的问题。人们对他的喜爱或者追捧,可能只是出于新鲜感,或者说一时兴起。但朗读者带来的文化效应能否持续下去?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当今的文化社会,“快餐式阅读”盛行,那么有没有可能人们把朗读者也当做是一种“快餐”来对待呢?捧起书本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困难在于要“捧得住”,让自己不只因为“一时兴起”才拿起书本阅读。朗读者这股清流,对国人不爱阅读的现状并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热爱阅读的人无需节目的推动;而不爱阅读的人,很难通过几期节目就改变他们的习惯与阅读取向。所以,可以说朗读者造成的文化

44、冲击只达到了浅层。国人“读书少”的现状,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它需要的是国人文化意识的自我觉醒。而这种觉醒是要建立在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对文化生存状态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的。在这之前,恐怕一切外力的推动作用都只会是“治标不治本”。 朗读者的火爆与赛先生的缺失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和朗读者的热播,被评价为在遍地是明星装疯卖傻的真人秀节目中的“清流”综艺。一时间不“粉”董卿似乎都有点儿说不过去,很容易看上去没文化。朗读者自开播以来可谓是引发了现象级节目效应:豆瓣评分一度高达9.2,设在各地的朗读亭排起长队在一片鼓掌叫好声之中,自然也会有针对节目的负面评价,诸如“掉书袋”“太煽情”,等等。一千个人心目中就有

45、一千个哈姆雷特,十个人心中也有模样完全不同的朗读者。多元化本身并非坏事,争论本身也自有其意义。但近日一篇题为中国不缺朗读者,最缺“赛先生”!的文章,却着实让人有些看不懂了非要将“朗读者”和“赛先生”作为两个对立方来加以比较评判。赛先生为何不能是朗读者,朗读者又为何不能是赛先生呢?振兴传统文化一直是近年来各方关注的重点,“坚定文化自信”也被反复强调和提起。无论是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还是最近的朗读者,传统文化借助电视媒体这种大众易于接受的形式引发大众的兴趣和关注,如果是要批评其中的谬误或者形式漏洞,笔者认为并无不妥。但如果要将文化类节目的火爆来作为靶子批评科学精神的缺失,将文理对立起来,多少有点

46、儿小肚鸡肠之感。文化类节目缘何如此火爆,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几年前真人秀横空出世的时候,演播室节目看起来马上就要被时代淘汰了一般;闹腾了几年、“反智”反够了之后,大家就又开始抱怨为什么净给我们看这些没营养的节目。此时如果抛出一个安静有内容的果子,众人纷抢并不奇怪。当然等文化节目看多了以后,加油!向未来最强大脑备受追捧也没什么奇怪。就目前播出的几期朗读者来看,邀请嘉宾涵盖明星、名人、素人,各自的领域也是各有不同。就嘉宾比例来看,科学领域的嘉宾似乎偏少。但如果考虑到电视节目的大众属性,也难理解。就像中国不缺朗读者,最缺“赛先生”!的作者在文章中“科普”的“非欧

47、空间”“潘罗斯阶梯”一样,每种内容都有最合适的载体,如果非要在电视节目上来呈现生涩概念的话,估计没有哪个平台敢在黄金时间段进行这样的冒险。甚至文章作者自己也看到了主打“科学”牌的最强大脑的短板。是的,电视的大众属性与理性精神的独立气质天然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点。我们当然需要“赛先生”,但也离不开朗读者。科学和文化二者着实没什么必要剥离对立,如果非要站队的话,那么请努力扛起自己的旗。朗读者:传播文字,展示生命董卿担任制片人的文化节目朗读者本周六起在CCTV-1、CCTV-3两个央视重要频道的黄金时段联合播出。近期,央视在文化类节目上频频发力,朗读者是央视重点推出的又一力作,“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

48、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前不久,中国诗词大会上观众见识了主持人董卿的慧心如兰、由内而外散发的文化气质,而朗读者则会让人们看到她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董卿说:“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从节目片段看,朗读者的文字和个人的情感紧密结合,朗读者的情感故事和之后的朗读内容在情感串联上完成了统一。朗读者的朗读文字包罗万象,有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弟子们用中英法文为他朗读的文学经典,也有来自成都“鲜花山谷”的丈夫为妻子献上的自创情诗;有贾平凹写给母亲这类表达集体记忆和大众情感的作品,也有如柳传志写给儿子婚礼讲话的个人感受。饱含情感的朗读形成情绪的磁场,能够

49、给观众强烈的代入感和共鸣。相比于文字,朗读者更注重“人”,节目不但要塑造立体的人,更是通过情感的纽带联系不同时空的生命。节目中第一个“人”是可见的朗读嘉宾,针对不同的主题,每一位嘉宾都带着自己的故事来讲述。在来到朗读者之前,每一位嘉宾都有自己的社会角色,而朗读者要呈现出他们作为“情感人”的一面。柳传志是著名的企业家,但朗读者中他的身份却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父亲,他要朗读在儿子婚礼上的讲话,那种紧张、兴奋和幸福综合的复杂情感是他最真实的内心。节目中第二个“人”是文字的作者,世界环球小姐张梓琳要给女儿读的作品是刘瑜写给孩子的愿你慢慢长大,通过文字的朗读,观众也能通过文字与它的作者交流,感受到文字背后

50、那颗跳动的心脏。节目中第三个“人”是电视观众,每一段朗读、每一个作品,都是以共鸣的情感为切入点,让朗读嘉宾、文字和观众通过它连接在一起。节目中未见到的第四个“人”,就是朗读亭里千千万万个真正参与的普通人,他们在朗读亭里大声的朗读,成为了节目的延续。董卿认为朗读应该属于每一个人,朗读者也发起了线下的活动让节目走进生活,活动的核心就是用朗读的方式传递爱。白岩松说:“当面说出爱意很难,但用朗读的方式就变得简单,这也是朗读者的又一个功能”。在2月14日情人节,广州朗读亭成了情侣之间表达爱意的新方式,他们排队等待走进亭子里,给心爱的人读上一段心底的话。“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办朗读者,那么多优美的文字就等在

51、那里,我想问的是为什么不办呢?”董卿说,朗读者会带来更多的可能。近几年,央视一直在综艺节目上寻找符合自己定位的“爆款”、“现象级”,而文化类节目无疑是最为可行的突破方向。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优秀的文化类节目所带来的影响力、品牌美誉度、正向口碑将比娱乐综艺类节目更广泛持久。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益智对抗竞赛节目都取得了成功,成为了央视的“招牌”。有了以上节目积累的丰富经验,央视推出更新形态的朗读者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文化+综艺”已经成为电视综艺发展新趋势的今天,央视的集中发力值得观众期待。朗读者见字如面再火也治不好中国人的阅读贫困文化飨宴、综艺清流、唤醒文学一前一后,两

52、个有关读书的电视节目在荧屏和朋友圈同时搅起了一股热潮,那些难得一见、堪称殊荣的标签也随即贴在了节目的名字上,这是对节目制作者的褒扬,也是对当下收视环境的批判。不可否认,见字如面朗读者的成功,是多种因素交叠之后产生的聚光:既有依然需要明星名人的光环效应,也有相对克制、不以煽情爆料为看点的制作理念;既有对人生价值、人生情感的挖掘,也有对纸上文字的重塑和重新演绎。这些成功的因素也再一次证明文学不朽,文字不朽。无论穿越怎样的时间空间,无论历经怎样的社会变迁,那些或久远、或晚近的文字还是会和心灵很近,滋润人心,温暖生命。然而,观赏追光下的电视读书节目,赞誉其为清流的同时,至少还有几个需要强调的背景。一是

53、清流也未能免俗。真人秀节目大行其道,各类综艺花活轮番上演,观众已经审美疲劳,厌倦之情溢于言表。所谓综艺清流正是相对于这些“浊流”而言的。在一圈低级趣味、过度娱乐化甚至低估观众智商、大量抄袭复制的综艺节目的反衬下,传递日渐缺失的温情和责任感的电视读书节目自然鹤立鸡群,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不过,清流也未能免俗,名人依然是看点,深广的舞台、绚烂的灯光依然不可或缺。二是电视读书对阅读的重启,究竟有多大的作用。显而易见,见字如面朗读者这种节目的核心内容,是传统电视读书节目为适应时代需求的嬗变,是对读书的重启,是一种文字在其他平台上的再生。可是,正如现代媒介批判经典娱乐至死一书的作者尼尔波兹曼所说,影像要求

54、造成视觉冲击,要求有更多的画面。或者说,电视这种媒介的天然属性,本身就很难给人以完整的理性思考,只能是一种碎片化的,感官冲击强烈的叙事。比如,见字如面也好,朗读者也罢,都在读,这种读,是有声音的读,是有情感的读,也是有选择的读,选择语速、选择重音、选择声调,等等。这是节目的亮点,可能也是和正常读书最大的不同。比如,电视节目节奏的推进是线性的,而读书则是可以跳跃的,甚至是可以停驻的、反复的、回旋的。比如读信,我不知道怎样的声音可以读出“意映卿卿如晤”,怎样的心情才能读出“少卿足下”,我不知道“醒来觉得甚是爱你”应该怎么表达,“我的良心就是你”应该怎么寻找重音。可是我知道,在阅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每

55、个人的体验可能都不一样。如果把电视和读书比作两个人,那么,电视读书节目就是电视在亲吻读书。只是,如钱钟书先生所说: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多像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指,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所以,像一些乐观者预计得那样,指望一两个电视节目来激发起国民的阅读风潮,改变目前的阅读现状,拯救日渐稀薄的读书,实在是一种天真的乐观。阅读的几乎带有宿命的衰落,远非一时一事所能改变。再者,读书被现代媒介裹挟的固然是走在时代潮流中的尴尬,但媒介的弊端却不是影响国民阅读水平的唯一因素,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因

56、素。谈到中国令人尴尬的国民阅读现状,有一组被经常引用的数据:中国年人均读书4.58本,和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相比,相距甚远。这些国家,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解,都属于发达国家了,其国内的媒体不可谓不发达,其市场化、娱乐化的倾向,相比于国内来,不说高到哪里去,至少也不会低。实际上,国内的许多娱乐性综艺节目正是借鉴自这些发达国家的文娱市场。但是,为何他们在一种高度发达的大众传媒生态中,仍然能保持高水平的国民阅读状态。这里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中国古语说仓廪实知礼节,同时,从现代人类世界的国民阅读经验看来,也可以说一个,仓廪实而知诗书。良好的国民阅读习惯固然跟文化心理、公共文化服务有关

57、,但另一个更具决定性的因素却是人。阅读是需要时间和闲暇的,若一国民众还处在一种大范围的疲于奔命状态,为基本的物质条件和保障殚精竭虑,要求他们多花些时间读书,终究显得强人所难。反过来,那些表现出很高国民阅读水平的国家,无不是经济条件较好、财富分配较佳的地方。人的生存境况与国民阅读之间,虽说不上严格的充分必要关系,但至少也是非常强的因果关系。电视读书节目于国民阅读习惯的塑造固然有益,但根本之策仍是在电视之外,在宣教之外。欲解读书之愁,需解人民之困。朗读者:收视成功背后的文化失效央视习惯“煽情”,艺术人生、感动中国、等着我无一不充满了强烈的道德感召力,再加上策划环节的悉心布局,只要情感丰富的人,跟着

58、节目思路走下去,想不哭也难。但有时也有点用力过度,容易入戏太深沉浸其中,难免露点马脚,在坊间起着适得其反的效果。最近几年,在各大卫视娱乐和网络综艺的夹击下,央视也在尽可能地转型,其出彩中国人中国好歌曲等新节目都在努力地证明他们在接地气,在跟卫视和网络做正面竞争。但是可能由于根子上的血统的原因,身段始终放得不是那么自如,就算是搞笑也始终有种“就怕你不笑,所以我得想办法胳肢你”的味道,而努力打造的“一哥”、“一姐”们,跟站在前排的综艺主持人们对比,似乎还是缺点儿什么。所以,还是索性退回去好了。朗读者的横空出世丝毫不会让人惊奇,习惯了一个套路的东西,在旧习惯的牵引下,很容易回到原有的轨道。而这次,不

59、光踏对了电视节目的节奏,也踩对了移动互联网传播的鼓点。一眼望去,朗读者是一档成功的节目,分析起来大抵无非以下几点:定位精准,宏观上跟对了政府推动全民阅读的政策导向,也符合教育人民群众的党媒定位;制作精良,主持人董卿多年的个人品牌积累,兼制作人的双重身份,完全给了这档节目足够的赋能,再加上华美的殿堂级陈设和社会名流的参与,足够吸睛;情感丰富,处处可见策划团队的功力,在嘉宾选择、话题设置、美文选择等流程中,既有着强烈央视风格的情感表达,也有着明星效应下的金句、爆料等适应网络传播的衍生品,比如濮存昕的往事、刘震云的初恋。但是,这些就够了吗?于节目本身来看是足够了,广告、收视率、网络点播量都非常可观,

60、再加上媒体公关带来的口碑,可以说各方面都做得非常成功。然而,对于一个复杂的社会来说,明显不够。在我看来,朗读者这类节目,对情感的定位与前两年流行的爆款“暖男文”的感情支点一样不堪一击。这种节目的流行,也暗合了网络传播需要以那些似是而非的情感,来呼应一些浅显的感情表达和道德诉求。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去中心化的碎片化阅读,虽然在某种意义上消解了传统主流话语的影响,不再包裹在各种传统叙事里面,但有一利必有一弊,个人的情感诉求很容易被不断出现的同质化的东西吸进去,就如一个黑洞一般,所见所思都是自己的兴趣点。机器算法们的发明者和驱动者们也深谙此道,利用人性的这个弱点,来兜售自己的产品。朗读者这类节目,大体上

61、是这几种文化形态媾和的产物,利用一种情感诉求来不断吸引人,也是把成功者的故事换个形式重新呈现出来。本质上,是一种变形的成功学崇拜。探讨这个节目,无坚不摧的利器是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里面现成的结论俯拾皆是,至于这种策划周密的节目,一句话就可以消解掉:“ 好现在常被用于广播和电视的新闻节目,目的在于指出我们刚刚看到或听到的东西同我们将要看到或听到的东西毫无关系。”这句话如果是枪的话,朗读者就是依样画好的靶子,每期美轮美奂的节目都是由几个故事穿起来的,主持人的表达方式也类似于“好现在”的样子。虽然节目制作方在努力寻找各种主题,如“遇见”、“陪伴”、“礼物”等等,但是你能在濮存昕的故事和柳传志的家信

62、中找到哪些逻辑自洽、能在王学圻朗读的平凡的世界和柯洁朗读的哈利波特中找到哪些相通之处吗?不能。假设节目组把孙少安和哈利波特放在一起类比,哈迷们十之八九会表示不满。这种节目,本质上还是一种碎片化的表达。利用某时某刻的观点触达,制造瞬间的感动。而被电视驯化多年的观众们,也熟悉这个套路,懂得彼此配合,“看电视的时候,观众很少需要把上一时间段的思想或情绪带到下一个时间段。”退回到节目名字,朗读者这个名字,最初让人想到的是同名的德国小说及其改编而成的电影生死朗读,这个负责而又引人思考的悲剧,讲述男孩米夏和女人汉娜之间充满激情的忘年恋,而故事的深层含义则是近代德国人对于历史、暴行与原罪的自我鞭笞式的反思,

63、引发读者对第三帝国历史、人性、代际关系等层面的反思。而小说中对罪责和法律公正性的探讨是作者关注的焦点。作者本哈德施林克在谈及小说朗读者时表示:“朗读者不是关于纳粹或者屠犹的。它是一本关于战后一代和战争一代之间关系的书,关于罪责。”长久以来,各种各样的数据和观点都在佐证着一个观点:中国人不读书。似乎手机阅读、视频、网络文学带来的是一个让人闹心的“美丽新世界”。比不读书更加可怕的是碎片化的阅读对人思考的消磨,用书的语句来填充中国人的碎片化时间,促使中国人思考,并且培养形成感召力,让中国人养成阅读习惯。这个节目在对外的定位中,宣称“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大抵上还是板起脸来教导群氓的姿态,意思是你们得多读书啊。听来更像是天方夜谭。且不说目前播出的五期节目里面选取的书单,大部分都在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阅读必读书目的范围之内,且所有的文本定位都在于有板有眼地展示似水柔情,而那些真正能够带来思考的书目,是不可能走进来的,比如对时代对历史的反思性文字,是电视本身拒绝的,也是节目背后的有形之手所排斥的。而这种配合着灯光、音乐、故事和美人的阅读形式,跟读书的本义也是相去甚远的。读书本是一件私事,这里面有寻找情感共鸣的需要,有思考的意义,也可以有生存的需求。大庭广众之下,即使拿着羊皮卷、宋版书,性质更多地也不是读书,只是表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