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73544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佃农较为普遍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皆委之佃户”、“余皆佃农也”等信息可知,这体现了清代江南租佃关系普遍存在,佃农众多,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因此项符合题意,B选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佃户租种地主土地,并不拥有土地所

2、有权,土地所有权并未频繁变更,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农业活动与市场的关系,无法得出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项不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错误。故选B。2.战国时期,秦国关中地区“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蓄积多饶”。下列项中能作为该历史现象成因的有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铁犁牛耕方式的采用 井渠技术的创造应用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关中地区农业发展原因在于秦国率先废除了井田制,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正确。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而且在当时采用了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因此农业发展迅速,正确。选项A正确;井渠适用于西北荒漠

3、地区,汉代移民实边广泛采用此法,而关中地区不属于荒漠区,因此错误,排除选项B、C、D。【点睛】解题关键是掌握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3.元代出现了许多以卖画度日的街头画家,常借画讽刺时弊。有些画家还直接为通俗小说、剧本等作插图。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中国绘画艺术的繁荣B. 中国小说、戏剧的繁荣C. 中国城市经济的兴盛D. 中国政治的腐朽黑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元代出现了许多以卖画度日的街头画家,直接为通俗小说、剧本等作插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城市经济的兴盛,市民文化繁荣,故C正确。绘画艺术的繁荣,不属于原因,应该是现象,故A排除。中国小说繁荣在明清时期,故B排除。中国政

4、治的腐朽黑暗与卖画度日无关,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影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特点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先秦时期某一社会现象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这一时期 记述出处货物出入市场,须有“司市”所发给的玺节方可通行。周礼地官司市(齐相管仲强调)“处农就田野”,“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 方便各就其业。国语齐语(范蠡认为)“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上不过八十,下不减 二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史记货殖列传“不以农战,则无官爵”商君书农战A. 工商食官的局面不断强化B. 争霸战争破坏了农业的

5、发展C. 国家注重对经济实施干预D. 社会动荡导致社会流动性强【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第一则叙述体现了对市场行为的规范,第二则叙述体现的是士农工商,各得其所,各司其业,第三则叙述要求政府发挥调控物价的作用,第四则叙述体现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它们都体现了先秦时期国家注重对经济实施干预,因此C选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工商食官的变化,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争霸战争对农业发展的破坏,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社会流动性的内容,D选项错误。故选C。5.明代中期太仓州所属嘉定县外冈镇,“土瘠则秋收必薄,故躬耕之家,无论丰稔,必资纺织以供衣食 每夜静,机抒之声,达于户外”如此,城中居民亦然

6、。这反映出A. 江南商业发展小农经济的衰退B. 城乡商业发展农村市镇的兴起C. 商业发展家庭区域性分工明显D. 家庭手工业品顺应市场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故躬耕之家,无论丰稔,必资 纺织以供衣食每夜静,机抒之声,达于户外”可知,当时家庭手工业发达,其主要是“供衣食”,说明当时的家庭手工业顺应市场需要,选项D正确;材料反映了家庭手工业发达,并不能得出小农经济衰退的结论,排除A;材料主旨是家庭手工业而非商业,选项B与题无关,排除;材料未反映出区域分工的特征,排除C。6.下表是1930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时间国家措施1930年5月美国通过法案,将全

7、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实行英镑贬值1931年12月日本放弃金本位,日元汇率下降65%1932年德国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关税1933年4月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50%表格中的这些措施( )A. 帮助各国顺利渡过了经济危机B. 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快速增长C.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D. 加剧了这些国家之间的矛盾【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说明面对经济危机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了提高关税、货币贬值的措施,以图转嫁危机,其结果却是加剧了这场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和这些国家之间的矛盾,故D项正确;这些措施加剧了经济危机,故A项错误

8、;这些措施大大破坏了世界贸易,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故C项错误。7.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相同点是A. 资金都主要来源于私人B. 都采取“官督商办”的形式C. 都采用机器生产D. 都采用资本主义生产管理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都是近代企业,都采用机器生产,故C正确;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的资金来自官府、部分采用“官督商办”的形式,故AB错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采用资本主义生产管理制度,故D错误。8.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其在经济方面的长远影响,主要是A. 使中国开始从强盛趋

9、向衰落B. 使中国被迫实行向世界开放的政策C. 使中国经济结构出现变动,自然经济加速解体D. 使西方侵略者控制了中国的海关【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在经济方面长远影响是使中国经济结构出现变动,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故C正确;鸦片战争前,中国开始从强盛趋向衰落,故A错误;中国被迫实行向世界开放的政策、西方侵略者控制中国的海关不是最深远影响,故BD错误。9.甲午战争后,汉阳铁厂与大冶铁矿合并为民办“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生产始有起色;江南制造总局扫除官场习气,注重质量,制造的轮船被誉为长江各轮之冠;湖北纺织局因亏损停顿,租给广东商人承办,扭亏为盈。这种现象说明A. 清廷放宽了

10、对民间设厂限制B. 实业救国助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 洋务企业因甲午战败而破产D. 甲午战后洋务企业获得了新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讲的是甲午战后洋务企业有的与民营企业合并,有的租给商人承办,有的通过企业内部的整顿,扫除积弊,原来的洋务企业获得的新生,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甲午战后洋务企业发展状况,与民间设厂无关,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甲午战后洋务企业发展状况,并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B;C项与材料史实不符,排除。10.下表是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变化情况(部分)。以下是对表中数据变化原因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年份19501957195819601978198419852006城市化

11、率()11.815.3916.2519.5717.9223.0124.132.53A. 19501957年,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B. 19581960年,“大跃进”运动的迅速展开C. 1978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D. 19852006年,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于1984年开始,不可能促进19781984年的城市化,故C解读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均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不符合题意,故排除。11.1953-1956年和1979-1992年,在国内经济史学研究中都称为“过渡时期”。关于两个“过渡时期”的相

12、同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B. 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并存C. 公有制经济都占据绝对优势D. 外资企业从无到有大量引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前一个时期是多种经济成分向单一公有制经济过渡,后一个时期是单一公有制向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过渡,两个时期都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故B选项正确;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属于后一时期,因此A选项不属于其共同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有制经济都占据绝对优势是前一个时期过渡的结果,故C选项错误;外资企业从无到有大量引进是后一时期过渡的结果,不属于共同点,故D选项错误。12.从1953年底开始,我国对粮食、食

13、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即发放各种商品票证,有计划地分配商品。这一政策的实行A. 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B.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C. 加速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D. 推动了农村人民公社的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进行工业化建设,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为工业化增加资金积累,故选A;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没有联系,排除B;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已经完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13. 1987年9月,国务院颁布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打

14、击投机倒把分子。当时包括就地转手倒卖、购买大型运输工具贩运、个体户、下海商人也被列为投机倒把行为受到打击。1997年刑法取消“投机倒把罪”,2009年正式删去法律中有关“投机倒把”“投机倒把罪”的规定。这从实质上反映了()A. 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B.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C. 法律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D. 社会经济秩序日趋稳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法律中逐渐的删除“投机倒把罪”,反映了我国逐渐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法律体系得到纠正。故选B。AC项并非材料说的重点,材料主要是说的法律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不断地变化;D项材料未体现。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

15、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经济体制改革。14.1874年,法国人米拉在中国引进了日本人力车,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在20世纪20至30年代,它的数量远超过汽车,达到五六万辆之多,在城市中来往穿梭。材料从侧面反映出A. 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B. 黄包车促进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C. 近代中国交通呈半殖民地色彩D. 黄包车较大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黄包车仍然是人力车,材料从侧面反映出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故A项正确;黄包车仍然是人力车,而且直到20世纪20至30年代大量存在,不利于中国交通的近代化,故B项错误;材料没

16、有涉及中国主权的部分丧失,与半殖民地色彩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黄包车对市民生活水平的影响,故D项错误。考点: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发展状况15. 1912年6月出版的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介绍了两个月前泰塔坦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图6)。这反映出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教材编撰者倡导人性向上善民国初期公民教育成效显著民国初期妇女地位显著提高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阅读图6所反映的事件及图中文字所包含的精神,即可选出。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的使用只是中华民国成立后普及中小学教育的措施,不能算“公民教育成效显著”,排除;妇女地位的提高是通过

17、废除妇女缠足、三从四德的陈规陋习等社会习习俗的变革实现的,也非一篇课文能做到,排除。故A正确,排除BCD。16.随着八国联军的入侵,上海、汉口、天津、广州、北京,以及东北等租界相继开办了一些以解决照明为主的公用电业。1904年比利时商人与清政府在天津成立了电车、电灯公司,19ll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才有2.7万千瓦。这些状况主要说明中国近代A.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B. 西方先进技术快速发展C. 电力工业得到广泛应用D. 社会生活变迁的不平衡【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上海、汉口、天津、广州、北京,以及东北等租界相继开办了一些以解决照明为主的公用电业。1904年比利时商人与清政府在天

18、津成立了电车、电灯公司”和“全国发电装机容量才有2.7万千瓦”形成的对比可知,社会生活的变迁具有不平衡性。故答案为D项。A项,“普遍提高”的说法材料信息不能体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西方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到电力工业的应用,并未涉及到迅速发展,排除。17.国家统计局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趋势:1982年为144.6公斤,2002年降至78.5公斤。这表明A. 中国的人口总数已开始下降B. 自然灾害导致粮产量下降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D. 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答案】D【解析】【详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

19、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提高,城市居民膳食结构由以粮为主向多样化转变,故D项正确;材料是人均粮食消费,与人口下降没有关系,A错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没有过发生大面积、持续性的自然灾害,所以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与自然灾害无关,故B项错误;1982年之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效,粮食产量连年增加,故C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18.1882 年,在德国的人口构成调查表中还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项。1895 年,德国电力工业工人却 达到 25 000 人;19061907 年,则达 107 000 人。

20、这种状况最能说明A. “电气”动力取代了“蒸汽”动力B. 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C. 电力工业是德国日益重要的新兴产业D. 电力在德国居各种动力之首【答案】C【解析】【详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电力工业工人”从无到高达107 000人,这说明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电力工业成为德国日益重要的新兴产业,故C正确;材料信息还不能说明“电气”动力取代了“蒸汽”动力,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故B错误;没有其他动力的信息,不能得出电力在德国居各种动力之首,故D错误。1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航路开辟后的一段时间,亚洲一些国家生产的棉织品由于份量轻

21、、颜色鲜明、价格低廉、尤其是耐洗,在欧洲非常受欢迎,开始被大量进口,但却被英国一些小册子作者污蔑为“适于轻佻女子的低劣商品”。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 英国人关注女子的端庄与品行B. 这是一种宣扬贸易保护的行为C. 英国人对亚洲产品有抵触情绪D. 当时亚洲棉纺织水平高于欧洲【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贸易保护,即这是一种宣扬贸易保护的行为,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表面现象而非本质,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也是表面现象而非本质,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亚洲棉纺织水平低于欧洲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考查本质时要分清哪是现象哪是本质。

22、20.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经济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A.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B. 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C. 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D. 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进行早期殖民活动,掠夺了大量财富,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自由竞争时期,通过大规模的商品输出,进行对外经济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出现,资本家开始以资本输出侵略为主要方式,对外扩张。故选C。【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

23、形成和发展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与殖民扩张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21.二战以后,英法两国都曾推行国有化政策,到七八十年代又开始掀起私有化浪潮,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A. 两者都适应并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 两者分别受到了凯恩斯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的影响C. 反映了资本主义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逐渐成熟D. 国有化是导致七十年代“滞胀”的根本原因,由此开始私有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选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导致七十年代“滞胀”的根本原因,故D符合题意;无论是国有化政策还是私有化浪都是特定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并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不符合题

24、意;国有化政策是受凯恩斯主义影响,实行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体现,私有化浪潮是减少国家干预经济体现,它受经济自由主义的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从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到减少国家干预经济,说明对经济干预拿捏度的自信与从容,反映资本主义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逐渐成熟,故C不符合题意;。22.1932年,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成功当选美国总统,美国国内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该观点主要说明了A. “新政”完全放弃传统的自由经济发展模式B. “新政”试图引导美国走社会主义道路C. 新政有使美国陷入极

25、权统治的危险D. 美国国内在摆脱危机的道路选择上有分歧【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认为罗斯福实行新政以国家干预经济的形式将会促使美国抛弃资本主义道路,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显然在美国摆脱经济危机导致上存在严重分歧,故D项正确。“新政”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不是完全放弃自由经济发展模式,故A项错误。新政不是引导美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故B项错误。美国依然是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并不是因为新政走向集权统治道路,故C项错误。【点睛】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罗斯福新政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它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利用政权力量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它只是对生产

26、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身。23.1933年,美国国会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授权政府招募失业者从事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随后国会又于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明确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A. 新政期间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B. 新政注重直接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C. 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实现社会稳定D. 社会福利开支过大导致财政不堪重负【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美国政府颁布紧息救济拨款法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 体现

27、了以工代赈的特点;“颁布社会保障法”说明政府注重直接救济;故B项正确。 “紧息救济拨款法”“社会保障法”是新政期间社会保障体系中一部分,不能推断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排除A。题干信息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特点,但尚未实现社会稳定,排除C。社会福利开支过大的确会导致财政不堪重负,但题干并没有体现政府财政负担过重的问题,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紧息救济拨款法”“社会保障法”等内容,逐一排除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4.在资本主义经济史上,19501973年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二个“黄金时代”。1973年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涨”现象,“黄金时代”结束。你认为下列

28、哪条建议可以被政府采纳以使其走出“滞涨”困境A. 出售部分国有企业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 扩大社会保障支出D. 兴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答案】A【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面对70年代的“滞涨”困境,政府是采取的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故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其实就是要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A正确;不是“加强”而是“减少”干预,B错误;扩大社会保障支出、兴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都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的表现,C、D错误。25.1977年,美国总统卡特提出“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沿袭战后美国凯恩斯主义者刺激经济复苏方案,它规定给每个纳税者退税50美元,此外,包括用于公共工程和综合就业训练的联邦开支计划。其

29、结果A. 恶化了失业现象B. 解决了经济滞胀问题C. 加剧了通货膨胀D. 放弃了经济自由主义【答案】C【解析】【详解】公共工程和综合就业一定程度缓和失业现象,但政府为此需耍发行大量货币,加剧通货膨胀,排除A,C符合题意;解决经济滞胀问题是里根总统时期,卡特时期正处于探索解决滞胀问题的过渡阶段,B不符合题意;美国并未放弃经济自由主义,D不符合题意。二、材料题(12+12+14+12=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

30、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材料三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将疏通工农产品流通渠道、开展城乡物资交流作为恢复国民经济的基本措施,打开农村土特产品销路以疏通流通渠道。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民货币收入和消费品购买力有了较快增长,如下表:年份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68.587.4111.4127.9农民消费品购买力(亿元)65.380.7102.1117.5(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

3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农民购买力增强的原因及其对当时国家建设的意义。【答案】(1)现象: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原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各国的变法,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私田取代公田);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堰)。(2)变动: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3)原因:土地改革的进行;政府疏通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农民货币收入增加。意义: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政权的巩固;为工业化发展提供市场和原料。【解析】【详解】(1)现象

32、:根据“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得出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原因:结合所学,可从铁农具、牛耕的推广、各国的变法、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水利工程的兴修等方面分析原因。(2)变动:根据“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得出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根据“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得出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根据“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得出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3)原因:根据“建国初期”得出土地改革的进行;根据“人民政府将疏通工农产品流通渠道”“打开农村土特产品销路以疏通流通渠道”得出政府疏通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农民货币

33、收入增加。意义:根据“1952年”,结合所学,可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政权的巩固、为工业化发展提供市场和原料等角度分析总结。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在这种背景下,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中国未进入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材料二 17501900年四国在世界制

34、造业产量中的相对份额(单位:%)1750年1860年1900年英国1.919.918.5德国2.94.913.2美国0.17.223.6中国32.819.76.2据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三 1953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例仅有2.3%,中国的人口每年以数以千万计的高速度增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的农民,其人均产值低得可怕,20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受到过许多干扰。中国的的工业要想腾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长期的安定和巨额的投资。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中国未进入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35、”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工业迅速崛起的共同原因有哪些?(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中国采取哪些重大措施来改变制造业的落后状态?结果怎样?【答案】(1)特点: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丝纺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原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闭关政策;市场、劳动力、资金的缺乏等。(2)共同原因:国内政治相对稳定;拥有统一的国内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垄断组织的推动等。(3)措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大跃进”运动。结果:“一五”计划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

36、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大跃进”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得出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根据“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得出丝纺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原因:结合所学可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闭关政策,市场、劳动力、资金的缺乏等方面分析总结。(2)共同原因:结合所学,可从国家稳定、拥有统一的国内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等分析回答。(3)措施:根据“1953年”,结合所学,可耻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

37、先发展重工业,开展“大跃进”运动等分析回答。结果: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海洋是一个国家通向远方的重要路径。1405年,明成祖派遣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1492年,哥伦布 获得西班牙女王的资助踏上了开辟新航路的征途。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徐徐拉开材料一郑和船队哥伦布船队规模最多 200 艘,最少 62 艘 第一次 3 艘,最多 17 艘船种各船分别负责指挥、运粮、运兵等任务 第一次一艘旗舰,2 艘轻快帆船配备配有水手、船师、工匠、医生、翻译、武装 人员 第一次航行带了约 15 个月的食物材料二 郑和船队每到一地

38、,都要先向当地的国王、酋长宣读明朝皇帝的诏书,赠送珍贵的礼品,然后用所带 的瓷器、丝绸、麝香、铁器和金属货币,交换各国的珍珠、宝石、香料及珍禽异兽,还同当地人分享 中国的历法、图书、冠服、乐器、度量衡器、种植技术等。 陛下应该下决心让他们成为基督徒,我相信只要开始做,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为西班牙赢得大批主的皈依者、广大的领土和巨大的财富以及他们所有的人。毫无疑问,在这些土地上蕴藏着大量黄金 这里还有宝石,有名贵的珍珠,取之不尽的香料也许这里还有数量可观的棉花-哥伦布航海日志(1492 年 11 月 12 日) 材料三 许多国家在郑和访问后,都于明朝建立起邦交和贸易往来,部分国家的使团甚至搭乘郑

39、和的船只来“朝 贡”。有一次随船队到中国的各国使臣竟达 1200 余人。满剌加、苏禄、浡泥的国王还亲自到中国朝 见明朝皇帝,以表达对中国的友好感情,其中苏禄和浡泥国王在中国期间不幸病逝并葬在中国。1519年,西班牙人科尔特斯带着600人、17匹马、10门大炮到达墨西哥,用三年时间征服了富庶的 阿兹特克帝国。金字塔、庙宇和王宫都被夷为平地,拆下的石头被用于建造西班牙政府大楼和教堂。阿兹特克人也因杀戮和感染欧洲人带来的病毒而大量死亡。美洲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系解体了,取而代之的是欧洲人的宗教、语言、文化和政府。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行的不同。(2)根据上述材料

40、和所学知识,从现实利益角度和全球发展角度说明中西方在对待外部世界和处理文 化差异方面的不同模式?【答案】(1)郑和船队无论在航海技术还是规模上都远超哥伦布船队,由此也可以看出其背后的支持力度和国家实力的差距;郑和的目的是宣扬国威,交流文化,哥伦布的目的是传播宗教、获取领土和财富;郑和的方式是和平与互利;哥伦布的方式是侵占和掠夺。(2)从现实利益的角度看,西方的做法使自己加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建立起以西方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而中国古代的朝贡贸易秉持厚往薄来的传统,郑和船队的远航活动没有使中国 得到类似的“收益”。但是从全球发展的角度看,西方的殖民政策不但给殖 民

41、地人民带去了深重的灾难,也破坏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国的做法却提供了不同文明可以和谐相处、兼容并包的实例,也为当今世界新秩序的构建 提供了新的思路。【解析】【详解】(1)“不同”,根据材料一信息郑和船队和哥伦布船队的“规模、船种、配备”、材料二信息“赠送珍贵的礼品,然后用所带的瓷器、丝绸、麝香、铁器和金属货币,交换各国的珍珠、宝石、香料及珍禽异兽,还同当地人分享中国的历法、图书、冠服、乐器、度量衡器、种植技术等。陛下应该下决心让他们成为基督徒,我相信只要开始做,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为西班牙赢得大批主的皈依者、广大的领土和巨大的财富以及他们所有的人”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规模和技术、目的、方式等角度对

42、比分析,如郑和船队无论在航海技术还是规模上都远超哥伦布船队;郑和的目的是宣扬国威,交流文化,哥伦布的目的是传播宗教、获取领土和财富;郑和的方式是和平与互利,哥伦布的方式是侵占和掠夺等。(2)“说明”,根据材料三信息“许多国家在郑和访问后,都于明朝建立起邦交和贸易往来,部分国家的使团甚至搭乘郑和的船只来朝贡金字塔、庙宇和王宫都被夷为平地,拆下的石头被用于建造西班牙政府大楼和教堂。阿兹特克人也因杀戮和感染欧洲人带来的病毒而大量死亡。美洲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系解体了”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实利益的角度上,西方的做法使自己加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建立起以西方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

43、体系,而中国古代的朝贡贸易秉持厚往薄来的传统,郑和船队的远航活动没有使中国得到类似的“收益”等方面说明;从全球发展的角度上,西方的殖民政策不但给殖民地人民带去了深重的灾难,也破坏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而中国的做法却提供了不同文明可以和谐相处、兼容并包的实例,也为当今世界新秩序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等方面说明。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时间经济思想主张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中期重商主义主张国家于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30年代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及劳动、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自

44、由流动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主义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积极干预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和政府对经济的不必要干预,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摘编自颜吕盛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与趋势及其影响分析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报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解析】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需要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然后根据自己提取的信息归纳出一个适合的论题,进行论证即可,题目是关于近现代西方国家的经济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的,所以选择之后体现其共同的趋势或者共性的东西即可,关键是论证过程要结合所学相关的背景知识,做到论从史出即可。点睛:开放性的题目,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答案,一般考查史论结合和论从史出的能力,同时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是考查的重要内容,所以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题目的要求到底是什么,而不能受所练习的题目影响,问什么答什么,注意主题和观点是有区别的。非常需要注意的第一点是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言之有理,论证要充分,史论结合要注意思维的逻辑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