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聘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三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指出:商朝的都城最初的选择都是出于政治原因和军事考虑,随后挑选的都城很快就变成了一个
2、重要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中心不仅仅是发布行政军事命令和进行占卜的地方,而且还成为青铜冶炼、艺术、贸易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据材料可知A.商王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B.商朝统治秩序尚未稳固C.商王有意借助神权治理国政 D.商都经济职能有所提升2.李泽厚说:“老子本身并不是一部讲兵的书,但它与兵家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不在后世普用兵者如何经营运用它,而在它的思想来源与兵家有关。”邹丽燕先生认为老子“包含丰富的朴素军事辩证法思想”,孙子兵法中许多言论“明显与老子思想相似”。下列对两位学者的观点解读合理的是,老子A.极为重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相生 B.深刻影响着后世兵学理念的演变C.可印证诸子学说相互
3、影响的史实 D.是对乱世社会现象的总结与概括3.秦二世即位后立即进行庙制改革,在继承周朝七庙制度的同时,为秦始皇建设极庙,令天下以无以复加的礼仪加以祭祀,并将秦始皇以前的祖先放在“群臣”的位置。据此可知,秦二世庙制改革的意图是A.承继先秦治国体制 B.构建新型君臣关系C.彰显秦制的合法性 D.维护皇权独尊地位4.自汉通西域,丝路兴起以来,丝绸之路地域的贸易路线有明确称谓的就有数十条,如草原丝绸之路、大丝路青海路、西南夷道等.这可用于佐证古代A.政府主导对外贸易 B.丝路贸易的发展状况C.国家疆域频繁变动 D.西北边疆的民族交融5.梁武帝在优待士族的同时,又称在选官过程中“虽复牛盐军肆寒品后门,
4、并随才试吏,勿有遗漏”“用人殊重,简以才能,不限资地”。这些做法A.便于庶族地主参与国家治理 B.进一步激化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瓦解了传统的人才选拔制度 D.削弱了封建国家政权的统治基础6.有记载称,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同年,隋炀帝“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至杨子入江”。大业四年(608年),附炀帝“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县”。这反映出隋炀帝A.开通运河功在千秋 B.大兴土木穷奢极欲C.魄力非凡、不恤民力 D.好大喜功、穷兵黩武7.表1所示可用于说明A.中原文化的影响力 B
5、.唐朝政府的开明政策C.南诏艺术创作繁荣 D.两地文化的高度融合8.后唐同光三年(925年),朝廷推行详复制度,即将录取考生试卷送人中书门下重新评定,这一般是在放榜之后进行的。这一规定旨在A.矫治科场舞弊的恶行 B.完善选官制度的程序C.加速社会阶层的流动 D.维护科举制的公正性9.唐朝初期实行租庸调制,即“有田则有租,有户则有调,有身则有庸”的一项复合税制。但是不过百年,租庸调制就为两税法所取代。租庸调制被两税法取代的主要原因是A.均田制的实施 B.资产成为课税的主要依据C.商品经济发展 D.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10.唐人编撰的晋书把王羲之擅长的书体称为“正书”“细书”。王羲之用笔开始简化,
6、一改三国时期钟繇的翻挑而为敛,一拓直下。横画起笔轻,收笔略重,运笔速度是缓前急后;纵向的笔画撇画则引笔纵下,竖画伸展、挺直。下列作品中符合该书体特征的是11.表2所示是关于宋真宗.仁宗时期职官情况的相关记载。据表中信息可推知A.国家的财政负担加重 B.国家行政职能范围的扩大化C.冗费局面的危害严重 D.朝廷对重文轻武政策的肯定12.耶律阿保机在获取汗位后,在统帅军队征伐吐谷浑、党项、阻卜等部战斗中,举行宗教崇拜活动,称:“朕既上承天命,下统群生,每有征行,皆奉天意”。此举A.意在建立君主集权统治 B.表明契丹扩张不得民心C.缓和了与周边民族矛盾 D.便于鼓舞军队作战士气13,1284年,元朝廷
7、以专项法条禁止江南地区的文、武官员在其主政地区购置房屋、地产。这一规定的主要意图是A.稳定统治秩序 B.确保官员勤政守法 C.规范土地流转 D.构建中央集权体制14.宋朝规定:“山泽坑冶,祖宗旧法,在外隶转运司,在京隶金部”,“若有私采盗贩,皆是违犯禁榷之物”。据此可知,宋朝A.政府严格管控冶矿生产 B.矿业生产经营不计成本C.注重保护自然生态平衡 D.新设专职机构负责矿业15.后世学者在评析北宋诗人苏舜钦的作品时称:他“抱经世之学,怀忠君之心然其议论侃侃,慷慨切直,皆有关于社稷生民之故,能言人之所不敢言,不可以区区文人才士目之矣”。可见,苏舜钦的作品体现了其A.抨击时政的信念 B.崇德尚贤的
8、情怀 C.爱国优民的精神 D.趋时更新的追求16.金史:蒲察官奴传记载:“金朝天兴元年,蒙金归德之战中,(金)军中阴备火枪战具,持火枪突入,北军(蒙古军)不能支,即大溃枪制,以敕黄纸十六重为简,长二尺许,实以柳炭、铁滓、磁末、硫黄、砒霜之属,以绳系枪端。盖汴京被攻已尝得用,今复用之。”材料表明A.金军的火药武器得到进一步发展 B.金军的火药武器在战争发挥重要作用C.金军武器装备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D.金军借助火药武器有效抑制蒙军南扩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孟子生活于战国中期,其间“七雄”争霸,相互倾扎,战争频繁。孟子认为,只有天下“定于
9、一”,社会才能稳定,生产才能发展,百姓才能乐业。而要天下“定于一”,只有统治者实行“仁政”“不嗜杀人”才能实现。可见,孟子反对诸侯为了私利互相侵夺,期望尽快结束混战的局面。孟子继承了前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和“民者,君之本也”的思想,重中“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的观点,并首次提出“民贵君轻”的著名论断。孟子这一思想和主张,明显是对君主独断专行的限制,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参政的强烈愿望,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民意。孟子主张建立“恒产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私有制之建立而辩护的人。孟子理想中的“恒产制”是为政者按其爵位等级和官序封给不同数量的土地,农民每户“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百亩
10、之田,勿夺其时”,使“黎民不饥不寒”。他批评为政者设关卡、颁禁令阻碍商贸业发展时说:“古之为关也,将以御暴,今之为关焉,将以为暴!”孟子还主张加强市场管理,反对“垄断”,保证公平交换,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商贸业的发展。摘编自宋绍光论孟子游说中的应时思想(1)根据材料,概括孟子针对战国中期的社会状况提出的主要应时思想。(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孟子这些应时思想的意义。(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中正定品任官的政策虽从形式上来说是汉末“乡举里选”的翻版,但实际上是中央政权对世家大族“乡举里选”的模拟,力图
11、把选举权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的重要举措。起初,政府选择中正比较慎重,多数中正符合“贤有识鉴”的标准,比较认真负责,不负责者要受到纠弹。他们“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尤有乡论余风”。摘编自陈金凤、方潜龙魏晋南朝九品中正制与皇权政治材料二随着民族交融的加强,北魏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秩序,调解民族矛盾,在沿袭九品中正制的同时,又建立起地方中正组织,与中央中正组织并行不悖。中央系统的中正组织依旧分为州郡两级,地方系统的中正组织则分为州、郡、县三级。本来州郡中正须由士族,特别是士族中的高门充任,但北魏“重吏干,就像重军功一样”,寒门因军功、吏干
12、被提升,大量充任州郡中正。摘编自段锐超十六国北朝九品中正制的发展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曹魏时期设立九品中正制的原因及作用。(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变化及其原因。(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唐中期以后,瓷器逐渐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海运的发展也为运输瓷器这类质重易损的商品提供了便利条件。在朝鲜、日本、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都出土了大量唐代和五代的瓷器。同时,唐代朝廷为规范外商的经营,专门为外商立法,在广州设置市舶司,专门掌管对外贸易。长安“市肆多贾客胡(外)人”,饶州属中下等州,著籍户数不过数万,但因属于转输城市
13、,“颇通商外夷,波斯、安息之货,国人有转估于饶者”。唐德宗朝,当时有留居长安达40年之久的胡人,娶妻生子,置田举质。摘编自宁欣唐代对外开放与经济繁荣材料二宋代海上丝路主导地位的确立是多种因素综合推动的,鼓励中外商人发展贸易的政策发挥了直接的推动作用,经济、技术、市场的发展则是更基本的推动因素。宋代南方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使出口商品供给和进口商品消费的中心都转移到南方。宋代海船大则5000料,中则3000料,载重以载米计合今180300吨,相当于9001500头骆驼总载货量。宋代能综合运用牵星术、地表目标、水情和指南针导航技术,故海上贸易在运输成本、运输规模等方面有了陆上贸易不能比拟的优势,
14、加之中国传统贸易结构是本国手工业品与海外香药、珠宝等资源性商品相交换,而瓷器、丝绸等主要出口品供给地已转至东南地区,香药、珠宝进口品的主要产地就是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这些因素,决定了对外贸易重心在宋代不可逆转地转移到海路。摘编自黄纯艳变革与衍生:宋代海上丝路的新格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外开放的表现。(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朱代海上丝路主导地位确立的原因。(8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表3所示是2014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的一套由日本学者撰写的分册主题多卷本中国历史分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多卷本中国历史中某一分册书撰写一段解说词。(要求:逻辑严密,史实准确,解读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