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卷(选择题,共56分)1. 对井田制得解读主要有以下观点:是奴隶制度下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制度下的农村公社制;是封建制度下的土地领主制;是封建制度下的家族公社制或农村公社制。造成上述分歧的客观原因主要是A.西周的土地买卖频繁难以定性 B.历史可以凭主观随意分析C.史料证据匮乏与多元史观 D.百家争鸣的需要2. 史记货殖列传曰:“若至家贫亲老,妻子软弱,岁时无以祭祀进醵,饮食被服不足以自通,如此不惭耻,则无所比矣!”“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在作者看来,当时A.形成重义轻利思想 B.重农抑商政策实际上没有实行 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追求财富改善民生应受到鼓励3. 朱
2、子大全指出:“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小农经济关乎到封建社会的稳定 B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C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 D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4. 宋会要辑稿载:“(宋高宗时)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天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这说明A.生产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土地的大规模开发B.生产技术的进步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C.生产技术的进步增加了地主的收入D.生产技术的进步并不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5. 宋代的温州地区“地不宜桑而织纫工,
3、不宜漆而器用备”,温州成为当时著名的纺织品和漆器生产中心,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温州成为手工业专业化生产中心之一B手工业的发展突破了原料产地的限制C商业的发展推动了温州的手工业的区域分工D手工业的发展和布局受自然资源的分布的影响6.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秦汉以来,民间交易,惟谷帛与钱,无用银之例。明起,钞法竟不能复行,而银币代起,亦为中国史上一重要变更。”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中央集权加强的必然要求 B.资本主义萌芽的必然结果C.对外贸易和走私活动的推动 D.白银矿藏资源的大量开采7. 清代海关货税除正税外,还有各种数倍于正额的附加征课。1810年,一艘由西方进入广州的(一般规模
4、)船,需要交纳的税费包括:正税、付征收人员净费、规银、进口规银、放关规银、拨归慈善用的粮道放关银、海关检查员各种小费等等,总计3278.463两银。清政府的税收政策A体现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B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C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反映了对海关的严格监管控制8. 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主动“捐帑”、“报效”。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这反映出A明清商帮势力强大 B官商勾结是徽商崛起的重要原因C获取功名是富商大贾经商的最终目的 D明清富商大贾难成社会革新的力量9. 欧洲瓷器史第
5、一章提到:(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道地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A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B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C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D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10. 据估计,宋明清的耕地面积分别为5.6亿亩、8.5亿亩、11-12亿亩。在明清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称为“边际之地”。“边际之地”的增加A根源于古代人口的持续增长B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下C体现了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D反映出农业的科技水平低11.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
6、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A.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丧失世界贸易的优势地位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能促进工商业的持续发展C.新增财富没有促进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D.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社会产生革命性影响12. “公永和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由材料可知, “公永和”具有的特征是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过分依赖于外国资
7、本主义C规模较小且设备陈旧不堪 D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13. “资本主义的发祥地,已把工人隶属于资本制下的运动扩大到世界规模印度、中国和日本,现在都不得不遵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世界史法则而无法摆脱历史的命运。”这段论述反映了A.印度、中国和日本先后沦为西方的殖民地B.19世纪40年代欧洲和亚洲的相互促进C.近代欧洲史世界进步的原动力D.近代亚洲国家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14. 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跨。”下列对材料中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时势”指西
8、方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发展B. “安于现状”说明了农耕经济的繁荣C. “隔绝于世”表明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 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15.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工业C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6. 1880年英国人傅兰雅曾说及他的在华观感:“西国所有有益中国之学,中国必欲得之,盖华人已有饮泉思渴之心焉。”又说,中国人“明知学术一道,不在一国一邦,故虽视西
9、人为夷狄之邦,亦乐学其有益于中国之事;惟必依中国之法以学,否则弃而不取”。材料所述现象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表现在A.西方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C.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起步 D.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17. 下表是民国初年统计的国内若干个地区的农村消费情况统计数据,该数据反映出的主要结论是区域情况北部平均安徽怀县河北平乡河南新郑山西武乡中东部平均福建连江江苏淳化江苏江宁自给(%)73.367.379.377.572.058.159.646.242.1购买(%)26.732.720.722.528.041.940.453.857.9A北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低B中东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
10、高C经济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影响D自然经济解体存在不平衡性18. 据史载,上海轮船招商局“闲冗之员,全凭情面,如州县干脯之例,名列局中,身居局外,此等无功食禄,坐耗利源 每岁亦需巨资”。一些总办经常以“办公为名,位置私人,滥行收录”。这从本质上反映出近代中国A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艰巨性 B民族资本主义的弊端 C洋务企业的腐败情形D官营企业中经营管理不善19. 张裕葡萄酒历史悠久。下表是“包年张裕”在1892-1917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据此你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1892年张弼士创立张裕酿酒公司,开创了中国工业化生产葡萄酒之先河1912年孙中山到张裕参观,并提赠“品重醴泉”四字1915年在北京政府组织下
11、,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张裕的四种酒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A.在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的背景下创立B.孙中山将其作为实业建设的重点促进其发展C.北洋政府的鼓励扶植政策使其产品享誉世界D.酿酒业成为这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20. 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状况的结论是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业大大落后于西方民族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中国与欧洲制造业的差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外国列强的侵略与掠夺是中国落后的重要根源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份额表(单位:%)17501800186018801900欧洲23.128.053.662.063.0中国32.833.3
12、19.712.56.2A B C D21. 据1895年至1898年的不完全统计,这期间新创办的商办厂矿企业有58家,资本总额达1200万元。官办和官商合办的企业,只有8家,资本总额不过400多万元。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政策调整 B.国内政局稳定 C欧洲战争影响 D.群众运动推动22.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说的“没有前途”,主要是因为中国民族工业A.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B. 地区分布呈东密西疏C. 生产技术水平低 D.产业结构不合理23. 分析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A铁器和牛耕
13、井田制瓦解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洋务企业产生C工业革命鸦片战争 D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24. 1931年,国民政府针对性地大幅提高日本进口商品的税率,其中,棉绸的税率提高800,毛织品提高200,纸品提高8到20,人造丝、鱼类、烟草和煤的税率也有大幅提高。实施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中国民族工业发展B以经济手段应对民族危机C应对世界经济危机冲击D增加财政收入以全力剿共25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多数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这些举措A从经济方面为抗日战
14、争做了准备 B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C提高了中西部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D打破了我国工业的合理布局26. 我国近代某个工厂刚刚创办时“正厂初办,下走无状,不能得世界之信用”,“既不能昭布信义、集累亿之赀,又不能速取捷效、执谗谤之口,独立搘拄,呼助无人。” 以下是1840-1956年我国四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图,符合该工厂形态的是27.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短时期内,国民政府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B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C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15、D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28. 下列图表所示白色柱状、黑色柱状之比例主要用于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A私有制与公有制之比 B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之比C轻工业与重工业之比 D电影观众与电视观众之比29. “这种经营方式虽然能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但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如个体小农业没有也很难使用大机器、无力抵御自然灾害等。随着工业建设和城镇工矿区的发展,国家对商品粮和原料的需要急剧增加,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所能提供的产品越来越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粮食问题日益严重。”为此,国家进行了A.三大改造 B.土地改革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0. 周恩来在中共八大上指出“以重工业为中
16、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以上材料表明党和政府A认识到经济需要平衡发展 B确立了优先发展农业生产的经济指导思想C将经济建设的重点转向农业和轻工业 D开始纠正“大跃进”运动的“左”倾冒进错误31. 1961年我国的钢产量指标从1960年的2000万吨降到1000吨,1962年再降到600万吨。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缓解经济困难B巩固大跃进成果C加强环境保护 D推动国有企业改革32. 某年11月,中共中央根据科学院的建设,推荐了若干种代用食品,例如玉米根粉、小麦根粉、玉米秆曲粉、叶蛋白、人
17、造肉精、小球藻等,要求各地立即大规模动员群众采集和制造食物代用品。据此可以推知A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生产发展B粮食产量增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D“左”倾错误导致经济严重困难33. 下表反映了我国20世纪60年代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导致表中所示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60年21.8%26.1%52.1%1965年37.3%32.3%30.4%A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制定 B大跃进运动的影响C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奠定 D文化大革命的破坏34. 下图是一份询问笔录,该询问笔录产生的背景是A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进行打压 B民国官僚资本压制工商业发展
18、C“一五”计划忽视了轻工业发展 D计划经济实施及极“左”思潮泛滥35. 1961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各城镇精简职工队伍,到年底,职工减少了872万,城镇人口减少了约1000万。1962年、1963年职工又减少1000万人,城镇人口减少1600万左右。这主要是为了A缓解粮食供应紧张状况 B疏散人口准备战争 C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 D增强国有企业活力36.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改革给城市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此处“成功的经验”主要是指A逐步废除全国范围内的人民公社体制B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C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D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多
19、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37. 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量票才能够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的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D广东省率先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38. 有一浙江商人,1980-1992年间因做买卖三次入狱,又无罪释放,引起各方对其是否合法经营展开激烈争论。此事例不能说明A民营经济发展道路坎坷 B改革开放初期立法滞后C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深刻 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39. 为探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状况,某历史学习小组选取
20、了以下四个重要话题,按历史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 厂长(经理)负责制开始推行A. B. C. D.40. 据徐柯可言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如同仇敌”。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辫会”“复古会”,认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致20世纪20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 A.辛亥革命对移风易俗无作用B.封建势力在革命后恢复旧有统治秩序C.剪辫运动缺少广大基层民众支持 D.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过程曲折41. 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发刊词写道:“大凡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本馆印此新报,
21、所有一切世俗利弊,生意价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其创办目的是A.报道重大时事 B.宣传政治主张C.评价社会风气 D.传播商业信息42. 经济史学家奇波拉说:“荷兰人摆脱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早期盛行的传统而奉行一种势必在近代推广的原则。中世纪商人一般都企图从单位商品中谋取最大利润因而他们偏爱高档品。荷兰人从根本上转向大众产品,他们在日趋增多的活动次数中,靠扩大销售数量的办法努力增值利润。”荷兰商人热衷于大众消费品贸易的历史前提是A荷兰航海业的发达促进了贸易的繁盛B资本原始积累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消费群体的扩大D荷兰人更加具有面向市场的盈利观念43. 全球通史中描述:“英国人
22、喜欢印度的经济补充他们自己的经济,而不喜欢印度的经济与他们自己的经济竞争。因而,印度供应原料给英国,作为回报,印度得到制成品和建设项目(如铁路)所需的资本。农民们发现自己正在为国际市场,而不是为自己和邻居而生产。”在这段史实中,我们可以发现A.这一情况最早形成于新航路开辟后 B.英印之间形成了平等贸易的跨国市场C.英国经济渗透加剧了印度经济的凋敝 D.英印通过市场经济纽带形成紧密联系44. 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培根就开始从事黑奴贸易,8年后,他已经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A当时英国已经建立世界殖民霸权B殖
23、民掠夺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C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D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45. 哥伦布的话在15世纪的西欧非常具有代表性。他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这种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C黄金是欧洲人踏上新海岸所首先需要的东西 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46.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
24、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47. 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A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B资本积累的完成C科学技术的进步 D市场的需求48. 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对该观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工业革命
25、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工业革命要求政府放弃其经济职能C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日益扩大 D工业化要求不断打破对经济的垄断49. 有学者认为,19世纪的英国提倡自由贸易,并非是受经济学启发为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谋利的行善之举。当时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主要基于A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 B确立国际经济交流准则C贯彻自由贸易理论 D保护本国工业资产阶级利益50.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 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
26、业革命的密切关系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C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D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51. 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火52. CCTV公司的力量解说词叙述: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在掌握石油行业的10年中,日常用油的价格降低了80%。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却说:“从某些方面看,人们争议的不是垄断本身,问题是他们过度
27、阻碍了新的竞争者进入。”可见垄断组织的出现A不能提高生产效率 B根本上保障了消费者利益C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D导致了企业间的竞争减小53. 同学小明发现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 的单字特别多,而且划分很细致;而现代文字中关于“马”的单字少了很多,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B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亡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D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54. 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
28、的隔绝与冲突55. 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到:“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1898年时,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该现象的实质是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额产生 B世界经济的形成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财富资源的猎取56. 1851年英国棕人口为1800万,其中农村人口仅占48%。同期,德国、俄国和意大利农村人口更是占绝大多数,与英国相比较,这些国家简直是一些“巨大的村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英国A殖民扩张 B工业革命C政治制度 D宗教改革第卷(非选择题 共44分)5
29、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 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钱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共达一百三十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间出现了交子。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材料二: 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摘编自吴自牧梦粱录材料三: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
30、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此外,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出现交子的原因。(4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及产生的根源。(6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朝的商业革命和西方的商业革命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的原因?(6分)5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 沃德
31、巴特雷在1450-1800年世界白银流动中说:“整个殖民地时期(1492年到1820年),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的白银超过40亿比索,即14万多吨。”而据厄尔汉米尔顿的研究,就有约2亿比索通过明朝在马尼拉一带的贸易站流向了中国,36亿比索则流向了西欧诸国,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而西班牙自己仅存2亿比索。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二 王斯德世界通史“1854-1856年间,美国进出口贸易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材料三 英国出口商品额在全部产品中的比重,1851 年为1/4,1861 年为1/3,1871 年达到了3/5。刘宗绪世界近代史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流入西欧诸国的36
32、亿比索的白银“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的原因。(8分)(2)概括材料二、三所反映的英国经济的特点。(6分)5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 北宋以后中国社会的生活习俗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有娱乐兼经营的场所瓦子。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还有各种节日日渐增多,如元旦、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宋代称春节为元旦,要挂年画,贴桃符。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材料二 20世纪初,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发辫,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自由平等的
33、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材料三 到民国时期,经历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几次大的社会洗礼,节俭意识相对弱化。近代社会工商业发展,重商之风日益兴盛,人们对传统社会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的消费观念提出质疑。民国初至抗战前长江三角洲洋布与土布之争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社会生活的特点并指出其形成的历史背景。(4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中国社会形成的新观念,并分
34、析其形成的原因。(8分)(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社会习俗变迁的认识(2分)57. (1)商品经济的发展;铁钱体重值小,大量使用不便;交子作为纸币使用方便。(4分)(2)表现:市全面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纸币的出现与使用;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市出现;海外贸易发达。(4分)根源:农业及手工业的发展。(2分)(3)不同:西方的商业革命读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影响,二中国的却没有。(2分)原因:君主专制的强化;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文化专制加强(八股取士);闭关锁国趋势加强。(4分)58.(1)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交通和商路的发展;白银流入西欧,促使金银贬值,消费能力提高,对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的需求扩大;而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对外国产品需求量不大。(8分)(2)特点:工业化水平高;依赖世界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6分)59. (1)特点: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习俗日趋多样化。(2分)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2分)(2)崇尚西方、重商、享乐。(2分)西方科技文化的传播;辛亥革命等社会变革的推动;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进步人士的提倡。(6分)(3)习俗变迁源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革。要积极引导,继承发扬优良社会习俗,抵制不良社会习俗,形成健康文明的新习俗。(2分)